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97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B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C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

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2、战争经过:

  爱国官员:

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3、结果:

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

  <3>主凶英、法。

  <4>帮凶俄、美。

  2、列强的罪行:

  <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第3课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

  <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③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

  ①黄海海战:

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②旅顺战役:

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

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著名爱国将领:

民族英雄邓世昌。

见课本第16页导入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

《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

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

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

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

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

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

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课本21页

<4>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洋务运动

  1、背景: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目的:

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8页);

  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

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

  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訢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

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不触动封建制度。

第7课戊戌变法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

康有为、梁启超。

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①经过:

《马关条约》签订后,

  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

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9月

  <2>内容:

  A,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任用维新人士;

  B,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文化:

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D训练新式军队等。

  <3>性质:

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

  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

  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

  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见书第38页,袁剪辫子表示革命)

  3、辛亥革命

  <1>背景: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①兴中会:

1894年,美国檀香山。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

  ②中国同盟会:

1905年,日本东京。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

  ③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

  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1>武昌起义:

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

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地点:

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2、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

“民主”与“科学”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①爆发: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

  ②发展:

全国各地学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③高潮: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3>口号: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结果:

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

  <5>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召开,

  <2>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3>参加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党一大的内容:

  ①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

  ②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党的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课本48页    

第11课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

1924年5月

  <2>地点:

广州黄埔。

  <3>人物: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

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

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

  <4>主战场:

湖南、湖北。

  <5>经过:

  ①:

湖南、湖北战场:

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②江西战场:

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福建战场:

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

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8)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

  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

1927年8月1日。

  <3>领导: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1>背景:

“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

湘赣边界。

  <3>经过:

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4>意义: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5>井冈山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②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

  <1>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

  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

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

  1、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1>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

  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影响:

  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b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伪满洲国建立。

<3>华北局势危急。

  2、西安事变:

  <1>背景:

  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

  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C张,杨出于爱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

  D蒋拒不接受,并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2>目的:

逼蒋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的意义:

  A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宁为战死鬼:

  <1>卢沟桥事变:

  A时间:

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B卢沟桥战略位置:

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成为中日必争之地。

  C事变影响:

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见书第77页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D英雄壮举:

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背景——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领导了全民族的抗战。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占南京之前,为逼国民政府投降,

  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不作亡国奴:

  <1>时间:

1937年12月。

  <2>概况:

①屠杀方式残忍:

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

  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

②屠杀人数多:

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是什么?

  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珍惜生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他们这种歪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

  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应引起我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

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

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

  A原因:

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

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党的七大”的召开:

  <1>主要内容:

课本81页。

路线82页  <2>意义: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

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

  A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

  B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十七课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

  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

  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

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

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党中央在毛泽东,

  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的胜利:

  影响: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作用:

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作用: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

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作用: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意义:

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党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B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杀敌。

  如正确战略战术:

首先在辽沈打响,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作铺垫。

  ★如何看待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的行为?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

 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傅作义的行为,使北平人民避免了战火的摧残,

  又较好的保存了历史名城北平的古迹和文物,是有利于人民,值得历史充分肯定的行为。

第十九二十课: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1、状元实业家张謇:

业绩----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黄金时代原因------------

萧条原因-----------------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

4、社会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讯--------------------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①-----------------②-----------------③------------------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设计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