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基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33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7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质量管理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基础.docx

《质量管理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基础.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管理基础.docx

质量管理基础

 

质量管理基础

 

质量改进部主编

 

2003/12/01

 

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

——蒲人俊

目录

第一章质量的基本知识---------------------------------------------------------------------------4

1.质量的概念以及特性----------------------------------------------------------4

2.质量管理的定义----------------------------------------------------------------5

3.全面质量管理-------------------------------------------------------------------6

4.质量与标准化-------------------------------------------------------------------7

5.企业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9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10

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10

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0

3.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3

4.质量认证-----------------------------------------------------------------------14

第三章质量检验-----------------------------------------------------------------------------------18

1.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18

2.质量检验的分类---------------------------------------------------------------21

第四章计量基础-----------------------------------------------------------------------------------23

1.基本概念-----------------------------------------------------------------------23

2.计量单位-----------------------------------------------------------------------24

3.量值溯源-----------------------------------------------------------------------26

4.测量数据修约-----------------------------------------------------------------28

5.测量结果-----------------------------------------------------------------------28

第五章质量改进-----------------------------------------------------------------------------------30

1.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30

2.质量改进的过程、步骤和内容---------------------------------------------31

3.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31

4.质量改进工具------------------------------------------------------------------37

第六章统计过程控制-----------------------------------------------------------------------------42

1.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42

2.常规控制图--------------------------------------------------------------------43

3.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48

4.过程能力分析-----------------------------------------------------------------52

第一章质量的基本知识

1、质量的概念以及特性

1.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1.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赋予的”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等。

1.1.2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

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从质量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实效性和相对性。

质量的经济性:

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

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不同,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

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质量的广义性:

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

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质量的时效性:

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

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

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质量的相对性:

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

他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

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注:

顾客可以是产品购买者、下道工序、产品最终使用者等,是广义的。

2、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

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供方质量行为的准则。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2.2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策划幕后关键是制订质量目标并设法使其实现。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其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

并且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2.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适用于对组织任何质量的控制,不仅仅限于生产领域,还适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的采购、服务的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配置,涉及组织内几乎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

为此,要解决要求(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过程)、需要对哪些进行控制等问题。

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

总之,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

2.4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保证定义的关键词是“信任”,对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能力提供足够的信任。

这种信任是在订货前建立起来的,如果顾客对供方没有这种信任则不会与之订货。

质量保证不是买到不合格产品以后保修、保换、保退。

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

因为质量管理体系将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方面的,都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因而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不合格的机制。

组织规定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过程的和体系的要求,必须完全反映顾客的需求,才能给顾客以足够的信任。

因此,质量保证要求,即顾客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往往需要证实,以使顾客具有足够的信任。

证实的方法可包括:

供方的合格声名;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证据(如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由其他顾客认定的证据;顾客亲自审核;由第三方进行审核;提供经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据(如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或名录)。

质量保证是在有两方的情况下才存在,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任。

由于两方的具体情况不同,质量保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质量保证是组织向自己的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组织向顾客或其他方提供信任。

2.5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改进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由于要求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因此,质量改进的对象也可能会涉及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可能会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

同时,由于各方面的要求不同,为确保有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组织应注意识别需要改进的项目和关键质量要求,考虑改进所需的过程,以增强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能力。

3、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菲根堡姆于1961年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发达国家组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或服务质量获得迅速提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所创新发展。

目前举世瞩目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4、质量与标准化

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产品(包括服务)质量的形成,必须使用一系列标准来控制和指导设计、生产和使用全过程。

因此,标准化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4.1标准的定义: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过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该文件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

4.2标准化的定义: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减少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4.3标准化与标准之间的关系: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

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的标准来体现的。

所以标准化活动不能脱离制订、修订和贯彻标准,这是标准化最主要的内容。

4.4标准的分类:

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的官方标准化机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适用的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用“国标”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和“B”表示。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三部分构成。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所谓强制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在这里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就不作介绍了,下面重点介绍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在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国家鼓励企业在不违反相应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充分反映市场、用户和消费者要求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者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

企业的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日内办理备案。

一般按企业隶属关系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5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所谓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5.1企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

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原材料及半成品标准、能源和公用设施标准、信息技术标准、零部件和器件标准、包装和储运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等。

4.5.2企业管理标准主要包括:

管理基础标准、营销管理标准、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产品验证管理标准、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管理标准、人员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和质量成本管理标准等。

4.5.3企业工作标准主要包括:

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过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通过工作标准和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等。

4.6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

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4.6.1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

4.6.2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

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

4.6.3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核。

4.6.4企业应当接受标准化行政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5、企业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5.1行为准则

5.1.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全面提高质量、改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国民质量意识、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5.1.2诚实、公正、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组织)、顾客和公众服务;

5.1.3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能力;

5.1.4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增进社会公益和公用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1.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2能力要求

作为企业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授权范围内的参与、监督和指导权力,为此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5.2.1质量评定:

对重要质量标准、关键过程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够实施客观的评价;

5.2.2质量检验:

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的方法、水平及其结论能够给予指导并实施有效监督;

5.2.3产品开发和质量改进:

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对产品开发和质量改进等能够进行策划、具体参与或提供咨询指导意见;

5.2.4质量审核:

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产品的认证能够组织自我审核;

5.2.5安全、环境鉴定:

对重大关键安全设施和环境设施的质量状态能进行鉴定。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

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

1.1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质量手册的内容是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的目的是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满足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的质量手册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

1.2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用以指挥和控制组织质量方针、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目的是实现质量目标,结构和内容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000版ISO9000族标准适用所有行业和各种规模的组织。

1.3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1.4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他们的组合。

示例:

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等。

文件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信息,二是信息的承载媒体。

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1.5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和纠正措施的证据。

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

2、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管理者系统的建立质量管理理念,真正理解ISO9000族标准的内涵,提高管理水平。

还可以对组织的其他管理活动提供帮助和借鉴,促进组织建立一个其全面业绩的管理体系。

2.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应用该原则,组织应采取如下活动:

a、调查、识别并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b、确保组织的目标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结合;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沟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d、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活动或措施;

e、系统地管理好与顾客的关系。

2.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运用“领导作用”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a、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b、为本组织的未来描绘清晰的远景,确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可测性、挑战性、可实现性);

c、在组织的所有层次上建立价值共享、公平公正和道德伦理观念;

d、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培训,并赋予其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

2.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运用“全员参与”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a、让每个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

b、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

c、使每个员工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业绩状况;

d、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经验。

2.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运用“过程方法”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a、为了取得预期的结果,系统地识别所有的活动;

b、明确管理活动的职责和权限;

c、分析和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

d、识别组织职能之间与职能内部活动的接口;

e、注重能改进组织的活动的各种因素,诸如资源、方法、材料等。

2.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a、建立一个体系,以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

b、理解过程内各过程的相互依赖关系;

c、更好地理解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所必须的作用和责任,从而减少职能交叉造成的障碍;

d、理解组织的能力,在行动前确定资源的局限性;

e、设定目标,并确保如何运做体系中的特殊活动;

f、通过测量和评估,持续改进体系。

2.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运用“持续改进”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a、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使用一致的方法持续改进组织的业绩;

b、为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手段的培训;

c、将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作为组织内每位成员的目标;

d、建立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追踪持续改进。

2.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a、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和可靠;

b、让数据/信息需要者能得到数据/信息;

c、使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数据;

d、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

2.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运用“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原则,组织应采取下列措施:

a、在对短期收益和长期利益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立与供方的关系;

b、与供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

c、识别和选择关键供方;

d、清晰与开放的沟通;

e、对供方所做出的改进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予以鼓励。

3、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3.1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为了帮助组织致力于质量管理,建立一个协调的、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而提出的一套系统而严谨的逻辑步骤和运做程序。

它是将质量管理原则——“管理的系统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结果。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顾客和其他方的需求和期望;

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g、确定防止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