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045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文学院061班崔建鹏

一、填空

(一)南宋文学

1、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集》传世。

她的著名散文《金石录后序》在文艺性上比《指南录后序》更胜一筹,堪称两宋之交,甚至是南宋一带第一流文艺性散文。

除此以外,她曾写过一篇论词的文章,后人题之为《李易安词论》,简称《词论》,这是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的专门文章,也是现存宋人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词学专论,影响很大,他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2、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人还有张元千、岳飞、张孝祥等,他们分别有作品《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洲)、《满江红》、《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等。

3、陈与义,号简斋居士,是江西诗派后期重要的作家。

4、南宋中期出现的中兴四大诗人是指陆游、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其中以陆游成就最高。

5、辛弃疾和陆游由同是南宋中叶最伟大的文学家,陆游以诗名,辛弃疾以词名,共同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高水平。

6、在词史上,张孝祥是上承苏东坡,下启辛弃疾的重要人物,有《于湖词》传世。

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同时又吸取屈原、李白浪漫主义表现艺术,故其诗有“诗史”之称,又有“小李白”之号。

除此以外,他还著有笔记作品《老学庵笔记》和游记文学《入蜀记》。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最宏富的一家,著有《稼轩长短句》和《稼轩词》。

他在文学创作中受前人影响最深当数屈原和陶渊明,他存留的散文主要有《美芹十论》、《九议》等。

9、辛派词人“一陈三刘”是指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10、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诗歌创作主要有民生诗、爱国诗和田园诗,他出使全国时写下了72首绝句,是他爱国主义诗歌的精华;他的田园诗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为代表。

11、杨万里自号诚斋,著有《诚斋集》代表,严羽在《沧浪诗话》称他的文章为“杨诚斋体”;陆游逊称“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刘克庄称其“海外减推独步,江西横出一枝”;总的来说他的创作道路主要经历了尊奉江西、学习晚唐、辞谢诸人而法自然三个过程。

1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核心为理学或曰道学,著有《观书有感》两首。

13、四灵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诗坛上出现的两个诗歌流派。

其中“四灵诗派”又称“永嘉四灵”,得名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

14、姜夔,别号白石道人,姜夔,是南宋末期骚雅词派的代表,是南宋后期词坛的领袖人物,其代表作是《扬州慢》,其词的艺术特色是“清空”。

15、刘辰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他仿效陶渊明,于宋亡后写词不著元代年号,有《须溪词》传世。

16、蒋捷有《竹山词》传世。

17、王元量以诗著称,他的诗也具有纪实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颇为全面地记载了南宋“一代之颠末”。

他自己也以资诗为史的目的,因而继杜甫之后再次荣膺“诗史”的称号。

18、文天祥的爱过诗篇大部分收集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中,《过零丁洋》是他著名的诗篇。

17、宋代小说以“话本”成就最高。

“话本”即是说书艺人演出的底本,它的出现开辟了我国小说史上的新纪元,现存比较可靠的宋代小说话本包括《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约四十篇左右。

18、小说话本可为四类,即爱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豪侠小说、神怪小说。

19、宋元话本的语言具有通俗化、民间化、口语化的特征。

20、话本一般用诗词开头,或讲上一两个与正文内容相似或相反、略有关联的小故事,这称为“入话。

21、说话技艺有四大家:

小说、讲经、讲史、合生或说诨话,其中以小说和讲史两家最重要和影响最大,而“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类作品最多、成就最高。

(1)爱情类小说话本中成就最高的有《碾玉观音》,主人公是璩秀秀和崔宁。

其他有《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有人物周胜仙、范二郎。

(2)公安类作品以《错斩崔宁》为代表,小说以《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为基本情节。

(3)现在比较重要的宋代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梁公九谏》等,其中《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是后来《水浒传》的雏形。

22、诗话和词话的大量涌现,标志着诗词创作进入了更理论化的时期,这是宋代诗词文学的一大特征。

诗话与词话是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诗词批评形式,是批评文学与笔记文学相结合的文学札记。

(1)南宋末期姜夔的《白石诗说》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代表了宋诗话的最高水平。

(2)《沧浪诗话》对后世影响甚深,尤其是“妙语说”的提出,直接引出了“押韵说”、“格调说”、“性灵说”等,对探讨的美学本质有首创之功。

(3)宋诗话中还有着若干总辑性质的,以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一书成就最高,是诗学研究的必备读物。

(4)最早一部具有词话性质的专著是北宋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北宋时还有晁无咎的《词话》,李清照的《词论》;南宋后词话著作逐渐增多,较有影响的是王灼的《碧鸡漫志》、沈一父的《乐府指迷》、张炎的《词源》等。

(5)张炎,又称为“张春水”、“张孤雁”,是宋人词论水平较高者,著有《词源》三卷。

这是一部论述词律和作法比较有系统的专书,其词论以姜夔为宗法,可视为集骚雅派理论之大成。

《词源》对后世词学影响很大,书中提出的“清空”、“骚雅”等概念,成为后世词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23、笔记是指作家随手记录的,不受结构体制约束的,生动活泼而富有知识性与可读性的杂记式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杂”,大体可分为故事、史料、专索三大类。

宋代笔记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归田录》,苏轼的《志林》、《仇池笔记》,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客斋随笔》、周密的《武林旧事》,以及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以《梦溪笔谈》和《客斋随笔》成就最高。

(二)金代、契丹文学

1、最能代表金初既能吸收中原文字,又能保持民族本色的代表作家,是全国第四代吾主海陵王完颜亮。

2、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诗词作家,也是杰出的诗论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代表作《游黄华山》。

他编辑了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对金代文学的保存作出了贡献;其诗论《论诗绝句三十首》相当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季这一千多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并提出了四个诗学主张:

(1)主张自然天成,反对雕琢化艳;

(2)主张高雅,反对险怪;(3)主张刚健豪壮的风格,反对纤弱的诗风;(4)主张真诚,反对伪饰。

此外,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直接反应现实的诗篇,真实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被称为“丧乱诗”。

3、诸宫调最先产生于北宋,成于金代,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宋金时期留存下来唯一完整而又能代表当时诸宫调最高水平的作品,它始见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4、耶律倍堪称契丹族第一位学者、诗人兼艺术家。

(三)元代文学

1、元代散文和元代杂剧是元代两种文学形式,集中代表了元代的文学成就。

2、元代戏曲,包括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即散曲和杂剧合称为曲。

世称的元曲,原是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但有时候亦仅指元代杂剧。

如果追溯中国古代的戏曲源头,当为上古时代的歌舞。

宋杂剧和金院本是中国最早的戏曲,也是戏曲的雏形。

3、杂剧亦称为乐府和传奇,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一本戏曲一个主角主唱,故有“末本戏”、“旦本戏”之分。

这个名称早在唐代就已有之,所谓“杂剧丈夫”,即指搬演杂剧的男性艺人。

(1)元杂剧是把歌曲、宾白、舞台、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它的基本体例是:

在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或者多折连演;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角色主要有末、旦、净、杂。

(2)元杂剧全剧四折通常由主演者(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到底,其他角色仅仅是以说台词的方式表演。

剧本通常有有旦本、末本之分,由正旦独唱者为旦本,正末主唱者为末本。

(3)放在杂剧结尾处,往往用两句或八句的对句,概括全剧的内容以结束全剧,叫做题目正名。

(4)科范也是元杂剧剧本构成中曲词的部分,主要规定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4、

(1)元曲四大家是指白朴、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2)元剧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3)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分别是白朴的《墙头马上》、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5、关汉卿一生作剧67种,流传至今的仅有17种。

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

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其中喜剧《救风尘》最具有代表性;历史剧以《单刀会》为代表,刻画了关羽的形象。

(1)《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在故事创作时,作者吸取了民间流传的古老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此故事最早见于汉刘向《说苑.贞德》。

剧本中,窦娥在刑场上所发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2)《拜月亭》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主角是谭记儿,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

(3)《救风尘》全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中主角赵盼儿是一个机智、老练,富有正义感的妇女形象。

6、马致远是优秀的杂剧作家,也是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古今辞莫”之首。

他的《汉宫秋》是元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主人公是曲状元,写昭君出塞的故事,突出了昭君民族气节,批判了奸逆的误国,抒发了一种民主情绪。

7、白朴的杂剧、散曲和词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著有词集《天籁集》;杂剧中写爱情故事的作品有代表作《墙头马上》和《梧桐雨》。

《墙头马上》受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启发,巧妙地构思了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李千金是一个渴望爱情和婚姻,无媒自聘,离家私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贵族小姐形象,裴少俊是唐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梧桐雨》写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8、《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典范作品,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它是“董西厢”,即《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故事最早见于元稹的《莺莺传》传奇。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提出了至情思想,“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对《水浒传》的评点也具特色。

9、元杂剧还有不少作品取材于历史和前人之作,例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原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取材于《史记*赵世家》,尚忠贤的杂剧《柳毅传书》在唐人小说《柳毅传》基础上写成,石君宝的《秋胡戏妻》最早见于汉刘向的《列女传》,无名氏的《陈州粜米》塑造了平民张撇古和清官包拯的形象,是元杂剧中著名的包公戏。

10、康进之和高文秀是有代表性的“水浒戏”作家,康进之地《李逵负荆》是现传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高秀文有“小汉卿”之称,是一位作品数量仅次于关汉卿的著名元杂剧作家;他编的水浒戏最多,现仅存《双献功》一种。

11、杨星之,与关汉卿同时,且为“莫逆之交”,因其善于修改杂剧作品,被朋友戏称为“杨补丁”,著有《临江驿潇湘夜秋雨》,简称《潇湘夜雨》,这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一部写男子负心的作品。

12、后期杂剧作家中郑光祖的成就最高,他的《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陈玄佑的传奇小说《离魂记》,直接影响明代《牡丹亭》的创作,是一个优秀的爱情剧。

除此以外,他还有著有《王粲登楼》等。

13、明人将乔吉之的《两世姻缘》、郑光祖的《梅香》、《王粲登楼》和宫天挺的《范张鸡黍》称为“四段锦”。

14、南戏又称为戏文、南曲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是在“温州杂剧”(或称为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起初有《张协状元》(时间最早)、《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等三种南戏,由于三剧被收入了《永乐大典》中,故又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元末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的优秀作品,为这一古老剧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杰出标志。

(1)元末明初流传广泛的四部南戏作品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又称“四大传奇”或“四大南戏”。

(2)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他的代表作《琵琶记》取材于宋代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伯喈》改编,被称为“南戏中兴始祖”。

(3)高明在《琵琶记》中对南宋时期民间广泛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中蔡邕形象进行了改动,历史上的蔡邕是东汉辞赋家、散文家、书法家,字伯喈。

15、散曲又称清曲,是配乐歌唱的曲子,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元代散曲是继宋词之后兴盛以来的一种新的诗体。

在结构上,它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中形式;另外,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时还会出现带过曲。

杂剧作家们的散去标志着前期散去的最高成就,主要有关汉卿的《不伏老》、马致远的《秋思》等。

(1)小令,又名“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是元代散曲中最富盛名的作品。

(3)在元代散曲后期,有两个套数别开生面,是难得的佳作,一是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一是刘时中的《上高监司》。

(四)明代文学

1、明代开国之初,诗文作家以宋濂、刘基、高启三家为代表,其中宋濂号称开国文臣之首,刘基与之齐名。

刘基的《郁离子》是一部语言体散文集,《卖柑者言》揭露了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伪和腐朽。

2、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3、明朝时期诗坛有众多诗派,如以刘基代表的“越诗派”,以林鸿为代表的“闽诗派”,以刘菘为代表的“江右诗派”,以孙贲为代表的“粤诗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等等。

4、台阁体的主要代表作家是“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

5、三杨之后,身居文阁而主文柄者,主要是李梦阳,他和何景明是“前七子”的主要代表。

(1)“前七子”是指弘治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2)“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指正德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其中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无心拟古却传诵不衰。

6、“茶陵派”处于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渡的阶段,其代表人物李东阳是一个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的过渡性人物。

7、“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时称“三袁”。

8、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演化而来。

9、明末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10、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以及裴松之为《三国志》所注的基础上吸取传说、话本和三国戏的营养,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是我国出现最早、流行最广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书中表达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全书共120回,以蜀汉为主的结构,作品人物形象脸谱化、类型化。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以为《三国》有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云长——“义绝”、曹操——“奸绝”。

(1)元代《全相三国志平话》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定本。

(2)《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该刻本凡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

(3)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毛本”,即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演义》。

11、《水浒传》是一部正面表现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艺术的成熟。

明末清初金圣叹改《水浒传》为70回本,这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本子。

12、《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第一部世情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的终结。

清朝人郭敦复据《第一奇书金瓶梅》删销其中污秽文字而成的《绘图真本金瓶梅》是《金瓶梅》的第一步洁本。

14、《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

最早把西游故事神化化,并见于文字的是南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

富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15、明代传奇演唱的声腔主要是弋阳腔和昆腔。

16、昆腔即昆山腔,也称昆曲,始于元末。

首先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演唱的剧本是梁辰鱼的《浣纱记》,通过西施和范蠡的悲欢离合写吴越兴亡。

17、“明代三大传奇”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它们是昆曲出现的三部重要作品。

(1)明代传奇创作方面的重要作家是李开先,作品《宝剑记》,写林冲的故事,这是第一部将小说《水浒传》改编成戏剧的作品,全剧52出,写北宋禁军教头林冲如何被逼上梁山这一段。

(2)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运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进行写作的传奇剧本,标志着明代传奇典雅化。

(3)无名氏的《鸣凤记》是描写现实斗争的时事戏,描写了八个朝臣和严嵩父子的斗争,取材于现实斗争,是以当代重大政治斗争为题材的故事剧的开山之作。

18、“三言”指冯梦龙编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

每“言”各收拟话本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二拍”是凌濛初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共收短篇小说七十八篇,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是明代拟话本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后来,“姑苏抱翁老人”选编三言二拍,集成集子叫《今古奇观》。

19、明中叶后传奇创作繁荣,主要以沈璟的吴江派和汤显祖的临川派为代表。

“沈康之争”是指沈璟与汤显祖争戏剧创作要不要讲究格律。

(1)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有传奇戏剧《牡丹亭》,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2)《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其本事出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

20、“三灯丛话”是明代重要的传奇小说集,主要包括《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李昌祺)和《觅灯因话》(邵景詹)。

21、明中叶后期长篇历史小说有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冯梦龙在其基础上编著成《新列国志》,清代蔡元又在冯梦龙的基础上润饰评点后改名为《东周列国志》;英雄传奇小说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写杨家将的故事;神魔小说有许仲琳编辑的《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写武王伐纣的故事。

22、明末小品文成就最高的是张岱,小品文集《陶庵梦忆》最有名。

23、

(1)明代散曲较好的作品有王磐的《王西楼乐府》;与王磐齐名的是陈铎精通音律,有“乐王”之称;其他还有冯惟敏有散文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

(2)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著作,是研究元明戏曲的要籍。

(3)吕天成的《曲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吸取批评专著。

(4)陈铎的《滑稽余韵》细腻的描写了都是小人物的生活,在中国韵文史上绝无仅有。

23、徐渭的《四声猿》是四个短剧构成的一个名杂剧的代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四个短剧分别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

24、茅珅在唐顺之《文选》基础上表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叙》,这是最早评选的八大家。

25、明代的少年爱国英雄夏完淳著有爱国杰作《狱中上母书》。

26、归有光是明后期的重要作家之一,著有《震川先山集》,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

27、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记叙了苏州市民同阉党的斗争,颂扬为正义而献身的“五义士”。

,强调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是一篇政治性很强烈的散文。

(五)清代文学

1、清初词坛三大家是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其中,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大学士明珠长子,代表作《长相思》。

2、

(1)在清初诗坛上,被王士禛称为“南施北宋”的是施闰章和宋琬。

(2)王士禛、朱彝尊并成为“南朱北王”。

(3)侯方域,字朝宗,复社领袖,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被称为“四公子”;是与魏禧、汪琬合被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

3、桐城派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是在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是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他们三人被称为“桐城三大家”。

4、方苞的《狱中杂记》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提出文章须重“义法”,义是指文章的中心内容,

法是指文章的表达方式,即技巧。

5、中国古代的戏剧自成熟之后,有两次高潮,一是元杂剧,二是明清传奇,而《长生殿》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和康熙年间另一部演出很盛戏剧作品《桃花扇》并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成为我国古代戏剧史的压卷之作。

6、“南洪北孔”指的是南方浙江作家洪昇和北方山东的戏曲家孔尚任(字聘之,号云亭山人),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长生殿》、《桃花扇》,这两部作品合称为清代“戏曲双壁”。

(1)《桃花扇》是一部敷演“南朝新事”的历史剧,全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剧本通过对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江南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反映南明弘光小王朝的一代兴亡史和当时的社会现实。

(2)《长生殿》是一部大型的历史诗剧,全剧例分上下两卷,书中存在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方面:

一是李杨爱情,一是安史之乱,它是爱情与历史的双重结合。

7、清朝词的流派有:

(1)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

(2)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3)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

8、清朝时杨湖派与桐城派并称,实为它的一个分支,创始人是恽敬、张惠言。

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主张回复风骚传统,比兴寄托,崇尚北宋。

9、清朝中叶的诗歌流派有:

(1)沈德“格调说”、

(2)袁枚“性灵派”、(3)翁方纲“肌理说”、(4)王士祯的“神韵说”。

10、“一人永占”指李玉在明亡以前的《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剧本,他也因此被称为“笠庵诗人”,是苏州派的代表人物。

11、《清忠谱》是李玉最著名的作品,全剧二十五出,是继明中叶《鸣凤记》之后又一部以传奇剧本,及时反映了当时苏州市民反抗魏忠贤,声援东林党人周顺昌的重大政治斗争,通过对这一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深刻反映了明末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

12、清乾隆时期诗人袁枚、蒋士铨、赵翼齐名,世称“乾隆三大家”。

13、袁枚的《新齐谐》(原名《子不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都为清朝著名的笔记小说。

一种《阅微草堂笔记》是模仿魏志怪小说创作的。

14、清代蔡元在冯梦龙《新列国志》的基础上润饰评点后改称的《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演义东周列国故事最完备的作品,是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演义。

15、康熙年间,钱彩、金丰在前人之作基础上,创作的《说岳全传》二十卷八十回,称为说岳故事的集大成之作。

16、《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原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

17、吴敬梓自称为“情淮寓客”,他的《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开篇之作。

18、蒲松林的《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9、

(1)乾隆时代编辑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

(2)清代汪中的《哀盐船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