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59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7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docx

中级实务考点汇总

专题一 关键知识点解析

  专题一 关键知识点解析

  

(一)《总论》关键考点

  1.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

原则

实务应用

可比性

①会计政策一旦采用不得随意变更,以达到资料口径的纵向一致;

【注】会计政策变更如符合规定条件且按准则要求进行衔接,并不违反可比性,而恰恰是遵循了可比性原则。

②所有企业采用一本准则,以达到资料口径的横向一致。

谨慎性

①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

②加速折旧法的应用;

③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实质重于形式

①合并报表的编制;

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③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④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

重要性

①成本法、权益法的选用原则;

②合并报表抵销内容的选择;

③年度报告比中期报告内容详细、全面;

  2.收入与利得的区分

 

界定

举例 

利得

影响损益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收益;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收益;

③罚款收入;

④债务重组利得;

⑤现金盘盈。

 

利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即“其他综合收益”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值;

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造成的投资价值增值;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增值;

处置资产时转入“投资收益” 

④自用房产、存货转为公允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形成的增值;

房产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⑤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将来不转损益 

收入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润流入

①主营业务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

③投资收益;

④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⑤财务收益

  3.损失与费用的区分

 

界定

举例

损失

影响损益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

①处置固定资产形成损失;

②处置无形资产所有权形成的损失;

③罚没支出;

④盘亏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⑤盘亏存货时的非常损失;

⑥债务重组损失;

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即“其他综合收益”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暂时减值;

②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变动造成的投资价值减值;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减值

资产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式减值时转入“资产减值损失”。

④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将来不转损益

费用

纳入营业利润范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①主营业务成本;

②其他业务成本;

③税金及附加;

④管理费用;

⑤财务费用;

⑥销售费用;

⑦资产减值损失;

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⑨投资损失

  4.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确认

计量属性

适用范围

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①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可变现净值作为存货期末计价口径的一种选择。

②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现值

①当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②当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时,其入账成本选择未来付款总额的折现口径;

③以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以未来收款额的折现作为收入的计量口径;

④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⑤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是备选口径之一;

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公允价值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②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

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⑤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二)《存货》关键考点

  1.存货入账成本的推算,主要测试购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和委托加工方式。

方式

成本构成因素

购入方式

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

【注】

①仓储费(存货转运环节的仓储费应计入存货成本,另外,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列入“制造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

②运费税率为11%; 

③关税=买价×关税率;

④商品买价匹配的进项税=(买价+关税)×17%。

委托加工方式

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费+运费+装卸费

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成本;

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

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委托加工方式

组成计税价格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销项税+支付的含税补价(或-收到的含税补价)-换入存货的进项税额

账面价值计量模式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销项税+消费税+支付的含税补价(或-收到的含税补价)-换入存货的进项税额

债务重组方式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盘盈

重置成本

自行生产方式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自然灾害类损失列支于“营业外支出”,管理不善所致的损失列支于“管理费用”),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2.存货的期末计价

  ①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完工待售品

预计售价-预计销售税金-预计销售费用

【注】合同订货部分按合同价作预计售价,非合同订货部分按市价作预计售价,二者共存时分开测算。

用于生产的原材料

终端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追加成本

其中:

合同订货部分按合同价作预计售价,非合同订货部分按市价作预计售价,二者共存时分开测算。

用于出售的原材料

预计售价-预计销售税金-预计销售费用

  ②存货减值的迹象

需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情形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③存货跌价准备需同步同比例结转

  如为销售转出则分录如下:

  借: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

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3.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对比处理

 

盘盈

盘亏

现金

贷:

其他应付款

  营业外收入

借:

其他应收款

  管理费用

存货

贷:

管理费用

①借:

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②只有管理不善所致的盘亏,进项税才不予抵扣。

 

固定资产

属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应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

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三)《固定资产》关键考点

  1.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确认

方式

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

购入方式

买价+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员工培训费列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其中增值税环节有四个关键考点:

①买价匹配的增值税可以抵扣;

②运费的增值税可以抵扣;

③安装设备时挪用原材料的进项税无需转出;

④领用产品用于安装设备时不再作视同销售。

购入方式

一揽子购入多项固定资产的分拆标准

固定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的现值计算(长期应付款的列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入

分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账面价值计量模式

债务重组方式换入

按公允价值入账

自营工程方式

①工程物资的增值税通常可以抵扣

②挪用生产用原材料的进项税无需转出

③挪用产品时不再作视同销售

④工程报废损失的归属方向

⑤竣工决算日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的关系

⑥试车净收支的归属

盘盈方式

按前期重大差错处理,以重置成本为入账口径。

弃置费

折现入成本,通过“预计负债”核算

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费用

①通过“专项储备”计提入生产成本;

②安全生产费用发生时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如形成安全设施,则完工时一次提足折旧冲减“专项储备”;

③“专项储备”列示于报表的“减:

库存股”和“盈余公积”项之间。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和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孰低口径+初始直接费用

  2.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①加速折旧法下年折旧额的计算;

  ②固定资产减值计提额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

  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及折旧方法的复核所产生的指标修正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例如:

生产线改良,原值100万,累计折旧20万,。

改良过程中发生资本化支出300万。

拆除旧部件原值40万。

  ④固定资产改扩建后新原价的计算及后续折旧额的计算;

  ⑤固定资产改良和修理的会计处理对比;

  ⑥固定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尤其是固定资产出售环节增值税的处理。

  ⑦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确认条件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流动资产应当划分为持有待售

①企业已经就处置该非流动资产作出决议;

②企业已经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

③该项转让将在一年内完成。

定为持有待售时的会计处理原则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首先比较其账面价值与公允处置净额(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公允处置净额应按其其差额提取减值准备,如果账面价值低于公允处置净额则不作处理;

后续会计处理原则

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再测试减值。

适用持有待售资产处理原则的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但不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保险合同中产生的合同权利。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报表列示

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由非流动资产重分类为流动资产列示。

  (四)《投资性房地产》关键考点

  1.投资性房地产的界定

  ①对于空置建筑物,只要管理当局作出正式书面决议,打算租出,则决议当日即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

  ②对于在建房产,只要管理当局作出正式书面决议,拟在房产完工后出租使用,则决议当日即定义为投资性房地产。

  2.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原则

  ①不折旧、不摊销、不提减值;

  ②期末公允价值的变动部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房产处置时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3.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原则及关键核算指标的计算;

  

  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产、存货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原则:

  

  5.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置时的损益额的计算。

  

(1)成本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损益的计算

  ①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业务收入

  ②借:

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

投资性房地产

  

(2)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损益的计算

  ①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业务收入

  ②借:

其他业务成本

     贷:

投资性房地产

  ③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其他业务成本

  或相反

  ④借:

其他综合收益

     贷:

其他业务成本

  (五)《长期股权投资》关键考点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①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合并日的确认

合并日无明确认定标准

款项结清日或法律手续办妥日为购买日(改组董事局完成控制)

初始投资成本确认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合并日被投资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

【注】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需在如下前提下认定:

a.被投资方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调整为投资方标准;

b.站在最终控制方角度认定被投资方的账面价值;

c.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子公司按照改制时确定的资产、负债经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合并方应当按照取得子公司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d.如果被投资方需编制合并报表,则此账面价值是站在合并报表角度认定。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现金、非现金和代偿负债等合并对价方式的公允口径;

以现金、非现金和代偿负债方式为合并对价

合并对价的账面口径加上价内、价外税大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差额,先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再冲留存收益。

如果小于则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确认非现金资产的转让损益;

  

不认定非现金资产转让损益;

  

以换股合并方式为合并对价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于股本时,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小于时,就先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再冲留存收益。

按公允发行价认定“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合并中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相关管理费用

计入“管理费用”

股票发行费用

a.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b.冲留存收益。

债券发行费用

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即冲减溢价或追加折价。

  ②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买股票方式

买价-已经宣告未发放的红利+交易费用

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以定向增发股份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等同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换股合并

以非现金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则处理

债务重组方式换入长期股权投资

以公允价值口径入账

  【备注】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即使购自于同一集团。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①成本法与权益法适用范围的确认

成本法

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控制)

权益法

对联营企业(重大影响)、合营企业(共同控制)的投资

  ②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时的会计处理

  ③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初始投资时

初始投资成本

大于

投资当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对应份额

属于商誉,无需作账。

小于

差额列入“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方盈亏时

被投资方净利润需调整为公允口径再认定投资收益

被投资方亏损时的冲抵顺序:

a.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b.长期应收款;

c.如有连带责任时,贷记“预计负债”

d.如无连带责任时,备查簿登记未入账亏损。

被投资方盈余时,反调以上顺序

被投资方盈亏时

顺销、逆销形成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

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净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的本期实现部分)×持股比例;

【备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则反之,但要扣除真正损失部分。

被投资方分红时

借:

应收股利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被投资方发生其他综合收益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

其他综合收益

通常投资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转投资收益。

【注】因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变动而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在投资处置时不转损益。

被投资方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④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该减值不得恢复。

  3.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处理

  ①因减资造成的成本法转权益法

  A.减资部分

  借:

银行存款

    贷: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B.剩余股份具备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能力,应将以前的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

初始投资时的追溯

①如为商誉,无需追溯;

②如为负商誉,则追溯如下:

借: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盈亏的追溯

盈余时:

借: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分红的追溯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追溯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其他综合收益

或反之

成本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的追溯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资本公积

或反之

  【备注】因其他投资方增资导致本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从而丧失控制权但能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方应将原成本法追溯为权益法;

  ②金融资产转权益法

  A.原股份的公允价值+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B.原股份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列投资收益;

  C.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匹配的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③因减资造成的权益法转金融资产

  A.转让部分的股份按权益法下处置投资处理;

  B.剩余股份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C.权益法期间认定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全部转入投资收益。

  ④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多次交易完成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

同一控制

金融资产转成本法

原金融资产的公允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原金融资产的账面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与(最终控制方角度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之差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原金融资产公允口径与账面口径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原金融资产的其他综合收益不作处理。

原金融资产的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权益法转成本法

原权益法的账面余额+新增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下初始投资成本;

(原权益法的账面口径+新增初始投资成本)与(最终控制方角度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之差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原权益法下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作处理

  ⑤因减资造成的成本法转金融资产

  A.减少部分按成本法处置投资处理;

  B.剩余部分按公允口径转金融资产,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入投资收益。

  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权益法下需将对应于“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以及对应于“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5.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

  ①合营安排的界定

  ②合营企业与共同经营的区分

  

  ③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

  ――各儿算各儿的。

  (六)《无形资产》关键考点

  1.无形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无形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

  3.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原则:

  ①地皮单列“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单列“固定资产”;

  ②如实在无法分清则统一称为“固定资产”;

  ③房地产开发商所购地皮用于开发房产的,统一计入“开发产品”。

  4.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

  

  5.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可资本化:

  ①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③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④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⑤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6.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认原则

  ①法定期限、有效使用期限和合同期限三者最短;

  ②如续注成本小则并入整个摊销期摊销,如成本大则单列无形资产核算;

  ③无期限的无形资产不摊销,但需定期检测是否减值。

  7.无形资产减值的提取和后续摊销额的计算;

  8.无形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

  9.无形资产报废损失的归属科目。

  (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键考点

  1.有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

  收补方的界定标准:

  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支付补价方的界定标准:

  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25%

  【注】此补价应是不含增值税的,如果无法分清的,也可按含增值税的补价计算。

  2.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成本计算

公允价值模式

入账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销项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进项税

账面价值模式

入账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销项税+消费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的进项税

备注:

此补价是含增值税的补价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计算

  4.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

公允价值模式

以换入多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占比例来分配

账面价值模式

以换入多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例来分配

  (八)《资产减值》关键考点

  1.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及不纳入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减值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

①重大影响或以上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固定资产;

③生产性生物资产;

④油气资产(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

⑤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⑥无形资产;

⑦商誉。

减值后不得恢复

不纳入《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资产

①存货

②应收款项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权益性投资,其减值恢复时贷记“其他综合收益”。

②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份且达不到重大影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提过减值不得恢复。

  2.定期测试减值的三项资产

  ①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③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

  3.可收回价值的确认

  ①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②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a.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b.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c.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d.涉及内部转移价格的需要作调整。

即调整成公平交易中的公允价格。

  ③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

  a.以结算货币为基础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并按其适用的折现率计算资产的现值;

  b.将此现值按计算资产未来现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