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085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

  及答案

  第1题:

搜狐网:

新浪网

  A.硬盘:

QQB.皮鞋:

鞋子

  C.手机:

电脑系统

  D.苹果:

香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搜狐网和新浪网都是门户网站,是并列关系;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是并列关系。

  第2题:

某篮球比赛14︰00开始,13︰30允许观众入场,但早有人来排队等候入场,假设从第一个观众到来时起,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一样多。

如果开3个入场口,13︰45时就不再有人排队;如果开4个入场口,13︰40时就没有人排队。

那么第一个观众到达的时间是()

  A.13︰00

  B.13︰05

  C.13︰10

  D.13︰1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A。

开3个入场口,进场时间为15分钟;开4个入场口,进场时间为10分钟。

根据公式2可得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为(3×15-4×10)÷(15-10)=1(人)。

令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为1,根据公式1可得

  13:

30允许入场时的排队人数为(3-1)×15=30(人)。

因为

  13:

30时已经来了30个观众,而每分钟来的观众人数为1,所以第一个观众到达的时间是

  13:

00。

  第3题:

某市某繁华街道“十字路口可见度改善工程”竣工使用后,有关它对交通事故预防效果的两份调查报告出台了。

第一份报告的结论是:

此项工程改善了此十字路口的通风度,从而大大减少了那里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份报告的结论是:

此项工程完工后,每周交通事故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因此,此项工程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以下对于评价第二份报告的论述最有用的选项是()。

  A.工程完工后,在十字路口处值勤的交警员平均值勤时间是多少

  B.工程竣工使用后,作为该市最为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车流量的改变情况如何

  C.邻近城镇在改善危险路段可见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D.工程完工后,该十字路口是否会不便于行人通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二份指出交通事故增加了,那么要知道交通事故率有没有增加,还需知道车流量的变化,因此要评价第二份报告,最有用的选项应当是车流量的改变情况如何,即B项所述。

故选B。

  第4题:

我国《刑法》规定,老年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条件是()。

  A.已满75周岁

  B.已满70周岁

  C.无经济来源

  D.无独立生活能力

  【解析】

  正确答案:

A。

  第5题:

灭火器:

泡沫:

灭火

  A.打印机:

激光:

打印

  B.手表:

表芯:

时间

  C.手机:

电池:

短信

  D.温度计:

水银:

温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泡沫灭火器是灭火器的一种,通过泡沫的原理灭火;激光打印机是打印机的一种,通过激光的原理打印。

B项手表中有表芯,手表作用是显示时间;D项温度计中有水银,可以显示温度,温度是名词.与题干不同。

  第6题: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C.学校要加强对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D.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选项A中的“降低”和“经济负担”搭配不当,可将“降低”改为“减轻”;B项语序不对,正常的逻辑应是先“广泛征集”再“精心筛选”,所以应将二者在句中的位置互换;C项缺少成分,即缺少“提高”的对象,应在句末加上“的认识”。

本题选D。

第7题:

在本年度篮球联赛中,长江队主教练发现,黄河队五名主力队员之间的上场配置有如下规律:

1.若甲上场,则乙也要上场;2.只有甲不上场,丙才不上场;3.要么丙不上场,要么乙和戊中有人不上场;4.除非丙不上场,否则丁上场。

若乙不上场,则以下哪项配置合乎上述规律?

()

  A.甲、丙、丁同时上场

  B.丙不上场,丁、戊同时上场

  C.甲不上场,丙、丁都上场

  D.甲、丁、戊都不上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规则推演型题目。

由规律1可知:

甲上场是乙上场的充分条件,若乙不上场则甲不上场,故A错。

由规律3知,若丙不上场,则乙和戊都要上场,故B错。

由规律4可知,丙不上场是丁不上场的必要条件,若丁不上场,则丙不上场,结合规律3,丙不上场则乙和戊都要上场,故D错。

故选C。

  第8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问、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

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B.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C.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

文中第一句话即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而不是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可知选项A不符合文意。

从第一句话可知B项正确,第二句话可知C项正确,最后一句话可知D项正确。

  第9题:

所谓“建筑艺术”指的只是建筑的“艺术性”,单纯就此而言,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纯艺术的“艺术性”相较,有时并不在其下,甚至还可能超过而且不可替代。

  但除了纪念碑、纪念塔、凯旋门等极个别者几乎可以视同为雕塑那样的纯艺术以外,建筑多具有实用功能,不能与其他纯艺术作品简单混同。

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

  A.建筑艺术与纯艺术有差异

  B.建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C.建筑中只有部分是纯艺术

  D.建筑艺术具有不可替代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类题。

  “但”点明重点,因此作者要强调的是建筑具有实用性。

A项只是说明“建筑艺术性”,片面。

C项只提到“艺术性”,排除。

D项明显不对。

故选B。

  第10题:

有人预言网络故障所造成的影响将持续增长。

但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访问流量日益增长,网络中断并没有引发更多的问题,这一点看起来非常的__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__________的是一些高度连接的节点,但是这些节点中大部分只有一些连接。

  这就意味着某一地区的网络中断对其他地方的网络影响有限,而且调整访问流量维持网络继续工作也不用__________。

依次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匪夷所思需要顾此失彼

  B.莫名其妙包括瞻前顾后

  C.不可思议依赖大费周章

  D.变幻莫测连接避重就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由“网络中断并没有引发更多的问题”可知,“不可思议”符合句意,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故选C。

  第11题:

对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波普诺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这样写道:

  “……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

尽管很多人(超过1500人)遇难,但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使得英国公众和政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统计数据表明,“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这是英国人奉献给世界的一条活生生的文明守则。

然而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此相应的是,二等舱乘客的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

头等舱男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稍高一点。

轮船的头等舱主要由有钱人在着,二等舱乘客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以及更低等)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人类社会的更为强悍的规则:

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B.英国人因泰坦尼克号奉献的文明守则被颠覆

  C.危机一刻,财富、权势和声望在灾难面前变得十分微小

  D.对人性的拷问应该更为深刻、彻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通读整个文段可知,文段的着重点在“然而”之后,C项说法不合文意;B项仅仅笼统地指出原文明守则“被颠覆”,而未提及新的规则;D项属于由文段引申出来的内容,而不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只有A项不仅非常恰当地概括了文段“然而”之后的内容,而且与前文所提及的“文明守则”呼应,故而A项最为恰当。

  第12题:

相比于儒家的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道”,老庄之“道”因其玄虚的特征,更宜于作出超越性的解释,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

它永远具有无限的可能,化生万物却始终保持自身的虚静,不因世间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

在万物源于道的根本原理之下,个体生命与道本是统一的;当生命摆脱了俗世的成败毁誉的羁绊而与道化合为一时,从精神意义上说,它自然也就获得了道所具有的品性。

正是上述区别,造成了魏晋时代儒学的衰落与老庄学说的兴起。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儒学与道学在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上存在本质不同

  B.道学蕴含的宗教意味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C.魏晋时代儒学衰落而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

  D.只有摆脱俗世的羁绊,人才能体悟“道”的内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通过与儒家的“道”对比,阐释了老庄之“道”的特征。

  基于此种特征,老庄学说更能从精神上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因而在魏晋时期蓬勃兴起。

因此文段主要说明的是魏晋时期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即C项。

故选C。

  第13题: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危害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

符合上述定义的一项是()。

  A.某甲一日与邻居王某发生争吵,于是对邻居怀恨在心,心想一定要找机会报复一下王某

  B.某乙十分喜欢同事小丁的新款高档手机,想据为己有,于是趁没人注意就将其装入了自己的口袋

  C.某丙为了在期末考试中能取得高分,携带作弊用的小纸条进入考场

  D.某丁觉得抢劫是一件很刺激的事,于是某天夜晚在一僻静处实施了多次抢劫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A项为犯罪的报复动机;C项不是犯罪活动,不符合定义内容;

  D项也属于犯罪动机,并不是为达到某种具体危害结果的犯罪目的。

故答案为B。

  第14题: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15题:

一个圆形牧场面积为3平方公里,牧民骑马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围着牧场外沿巡视一圈,约需多少分钟()

  A.12

  B.18

  C.20

  D.24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取π=3,由圆形牧场面积为π*(r^2)=3,得到r=1。

  牧场周长为2πr=6,巡视一圈需要6÷(18÷60)=20(分钟)。

  第16题:

自白任意性规则是指只有基于犯罪嫌疑人自由意志而作出的、承认有罪的真实陈述,才具有证据能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自白任意性规则做法的是()。

  A.为避免犯罪嫌疑人有做出虚假陈述,应中止讯问

  B.犯罪嫌疑的有罪陈述须与收集到的证据材料一致

  C.犯罪嫌疑人主张自己无罪,可以不承担举证责任

  D.以从轻处罚为条件,换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答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解析】关键词是:

自由意志。

A选项提出终止询问。

B选项提到材料一致。

D选项从轻发落。

C选项提到个人主张这种自由意志。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第17题:

下列有关核能表述正确的是:

  ()

  A.氢核弹爆炸发生轻核聚变,其威力比原子弹小

  B.核电站使用的燃料一般是铀等放射性重金属

  C.自然界只有在人为条件下才会发生热核反应

  D.核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直接从核能到电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解析】核电站一般都是使用铀等放射性金属的,A选项中氢弹爆炸的威力要比原子弹大很多,C选项中热核反应不是都需要人为条件的,比如太阳,D选项中的核电站的反应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因此选B(本。

由安宝蓝提供)第18题:

某市公安机关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一个体户许某(先已拘留5天),认定其犯有制作、组织播放淫秽录像罪。

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还扣押了许某的四台录像机,并擅自将这四台录像机作为公物四处借用。

许某被羁押了11个月后,检察机关查明其确无犯罪行为,决定撤销案件。

公安机关遂归还了这四台录像机,但均已破旧不堪,其中两台已无法使用。

许某若提出赔偿要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是公安机关

  B.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是检察机关

  C.许某只能就拘留、逮捕或录像机损坏中任选一项提出赔偿要求

  D.许某可以同时提出两项赔偿要求,即赔偿因人身自由受到侵犯所遭受的损害以及赔偿被损录像机的价款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对于错误逮捕的应由检察机关赔偿,错误扣押的应由公安机关赔偿,因此二者都是赔偿机关。

  第19题:

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

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A.世界原本是美好的,我们应热爱生活

  B.用悲观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是人类的天性

  C.心情的颜色决定着世界的颜色

  D.为物所扰,为己所累,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是在讲生活态度的问题,作者要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A项直接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即作者意在告诉我们的内容,故应选A。

  第20题:

何谓大气环流?

就是行星大气一方面从太阳电磁辐射中接收热量,一方面把自身的部分热量发射到行星际空间。

在“收”与“发”的过程中,一些区域常年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低气压,另一些地区常年温度低,气压高,形成高气压。

气压的高低不同,导致大范围的大气流动,这就是大气环流。

这段文字要说明的是()。

  A.不同地区气压的高低导致大气流动

  B.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C.行星大气要从太阳电磁辐射中接收热量

  D.行星大气存在“收”与“发”的过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首句就提出了论述对象—“大气环流”,后面的几句都是在讲它是如何形成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1题:

私营部门试图通过提供高薪来吸引有技能的研究科学家。

结果,大多数受雇于私营部门的研究科学家赚的钱比技能相仿的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研究科学家多出50。

所以,除非政府雇佣的研究科学家更多地被对公众的职责感而不是被他们的个人利益所驱使,否则政府就有可能使它最有技能的科学家流失到私营部门,因为这些科学家中没有人会在私营部门中找不到工作。

上述论述依赖的假设是()与私营部门相比,政府部门的研究科学家的科研贡献难以被承认目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研究科学家中,没有人赚的钱比受雇于私营部门的研究科学家多政府部门雇佣的技能卓越的研究科学家的人数没有私营部门中多政府不给它的研究科学家提供非常好的工作条件或由于低薪水所应获得补偿的额外福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目详解:

  

(1)题干的结论是政府雇佣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公众责任感并受个人利益驱使,那么这些科学家可能流失到私营部门。

原因是大多数私营部门科学家赚的钱比政府部门多。

  

(2)而需要假设的是政府不给雇佣科学家提供好的工作条件或额外补偿福利,否则,这些科学家就不会流失到私营部门。

  (3)答案D。

  (4)B项没人赚的钱比受雇于私营部门的研究科学家多量化不明确,如果只有一个特例,即否定这个前提,还是不足以否定可能流失的现象。

这不符合无之必不然的逻辑支持特征。

  第22题:

下列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A.镜中花,水中月

  B.猪八戒照镜子

  C.海市蜃楼

  D.潭清疑水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A项的镜中花、水中月和B项的猪八戒照镜子所含原理为反射,D项的潭清疑水浅为折射,故都排除。

海市蜃楼是晴朗、无风或微风条件下,光在折射率不均匀的空气中连续折射和全反射而产生的一种光学现象。

所以海市蜃楼现象包含了光的折射与反射两种光学原理,故本题选C。

  第23题:

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两种。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模仿学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24题: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第25题:

自古以来,在残酷的战争中,善攻者往往也善守。

如蜀汉名相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把最弱的事业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就在于他深谙攻守之理。

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攻守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相辅相成

  C.缺一不可

  D.珠联璧合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可知,文意要表达的是攻守配合得很好,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缺一不可”意为少一样也不行,强调存在的必要性,与文意不符,排除C。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三者相比,“珠联璧合”强调攻守可以结合,“相辅相成”强调的是攻守相互配合这一现象。

而“相得益彰”更强调攻守配合带来的巨大作用。

  本题答案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