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089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oc

焦作师专教案纸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教学目标】了解:

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社会总产品。

了解: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理解和掌握:

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三种循环形式;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及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实现过程;

4、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

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7、战后资本主义“滞胀”的局面。

【教学进度】一、资本循环;(1学时)

二、资本周转;(3学时)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3学时)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1学时)

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学时)

【授课内容】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循环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不断带来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

这个阶段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W〈APm

2、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是生产资本。

生产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W

3、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是商品资本形式。

售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W/——G/

综上所述,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用公式表示是:

G—W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从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可以看出,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等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每一种循环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都是为了获取价值增殖。

但又具有片面性,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资本的运动。

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

在现实资本循环过程中,要使它连续不断的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第二,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资本为使价值不断增殖,不能只经过一次循环就停止下来,而是连续不断的过程。

资本周转,就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是考察产业资本从它的出发点复归到原出发点的一次循环过程,而资本周转则是考察资本运动不断反复循环的周期过程;资本循环阐明的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阶段和所采取的形式以及各种形式的作用,而资本周转阐明的是资本运动的速度快慢、周转时间的长短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单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又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阶段内的时间。

它可以根据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是否结合,分为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两部分。

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

这一定的时间,习惯上通常以“年”作为自然计量单位。

如果以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么,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

即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

而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即资本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越多,意味着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一年内的周转次数越少,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关系到一定数量的产业资本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正因为如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力求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除了取决于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以外,还取决于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从资本周转方式来研究资本的运动,我们便会看到资本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周转方式。

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其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但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

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态,需待全部失效后才一次更新。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

它的物质要素是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不断更新。

根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把它叫做流动资本。

用于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全部收回。

根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也把它列入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

首先,划分的根据不同;

其次,划分的内容不同;

再次,划分的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

有形磨损也称实物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比如机器设备,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磨损;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无形磨损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生产同样机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从而使原有固定资本的价值降低了;另一种是由于出现了效能更高的新机器,造成效率低的老机器贬值。

固定资本按照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进行价值补偿,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用于更新固定资本。

这种做法叫做折旧。

每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叫做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它通常以一年为单位提取。

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影响因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只能由资本的组成部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来确定。

其计算公式是: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预付资本总额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受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影响。

二是受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的影响。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

首先,资本周转的快慢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特别是直接影响流动资本的数量。

其次,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各个企业的单个资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这种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总资本,或称社会资本。

同时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或称社会资本的运动。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是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组成,即社会总产值。

在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与实物形态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企业,称为第一部类(I),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和企业,称为第二部类(II)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的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二、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核心问题是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即W—G/;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或实物替换,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转化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即G—W(Pm;A)。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之所以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因为,首先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只有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补偿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才能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使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得以实现。

其次,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或替换是保证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

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只有得到替换或补偿,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

三、研究的前提条件

为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因素,马克思假定:

整个社会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中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生产周期为一年,在一年内全部不变资本的价值都转移到新产品价值之中;一切商品按价值出售,价值和价格不发生变动;撇开(没有)对外贸易;剩余价值率为100%;没有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四、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假设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图式

I 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2、实现过程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交换而实现的:

首先,是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

其次,是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

再次,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3、实现条件

﹙1﹚基本实现条件:

  

I(v+m)=Ⅱc

这个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

即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否则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2﹚派生条件:

I(c+v+m)=Ic+Ⅱc

Ⅱ(c+v+m)=I(v+m)+Ⅱ(v+m)

以上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体现了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应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表明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生产资料生产与生产消费之间、消费资料生产与生产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生产才能协调发展。

这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理。

五、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前提条件

I(c+v+m)>Ic+Ⅱc

Ⅱ(c+v+m)>I(v+m/x)+Ⅱ(v+m/x)

2、假定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图式如下:

I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3、实现过程

I(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

Ⅱ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

即:

I4400c+1100v+1100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

6000c+1900v+1900m=9800

4、实现条件

I(v+⊿v+m/x)=II(c+⊿c)

I(c+v+m)=I(c+⊿c)+II(c+⊿c)

II(c+v+m)=I(v+⊿v+m/x)+II(v+⊿v+m/x)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爆发的现实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其次,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出现,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质。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停滞)、复苏(恢复)、繁荣(高涨)四个阶段。

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地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其次,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再次,经济危机还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的矛盾,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一,危机一般不如战前严重,生产幅度下降较小。

第二,周期缩短,危机频繁。

第三,生产过剩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并发,出现“滞涨”的局面。

【课后作业】

概念:

社会总产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滞胀”。

理解: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