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1455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doc

自然辩证法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很懒的人可以考虑不背括号里的文字)

1.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P52

2.拉普拉斯决定论:

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P32)

3.系统思维方式:

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P50)

4.自组织:

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P65)

5.生态危机: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P76)

6.技术:

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

(P184)

7.知识密集型技术:

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由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

(P194)

8.技术体系:

是各种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

(P195)

9.技术结构:

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P197)

10.技术价值:

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P219)

11.高技术:

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P245)

12.社会建制:

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

(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P255)

13.科学技术体制:

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P256)

14.范式:

就是科学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等。

(P267)

15.无形学院:

是迅捷的、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常常出现于学科的前沿和几个学科的边缘,为了尽快获得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大多通过直接交谈、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交流。

(P268)

16.创新者网络:

这个概念原出自技术创新经济学,意指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之间,是两者互相渗透的产物。

(P268)

17.技术共同体:

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

(P268)

18.科学事实:

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个别的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P97)

19.科学观察:

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P115)

20.科学实验:

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P115)

21.类比方法:

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

(P138)

22.科学共同体:

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P176

23.理想实验方法:

是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排除各种次要的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状态下对自然过程进行研究,而在思想中把实验对象与实验过程理想化的方法。

(P137)

二.填空:

1.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的基本特点。

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以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的出版为标志。

4.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存在到演化,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5.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6.恩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

(P2)

7.技术要素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这些要素可概括为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P188)

8.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单相技术结构、双相技术结构、三相技术结构三种结构模式。

(P197-198)

9.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在于认识目的不同、认识对象不同、认识过程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P203-204)

10.技术方法的特点为目的性与客观性、功利性与折中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

11.技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的特点。

(P220-221)

12.知识的四种类型:

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技能性知识、人力资源知识。

(P295)

三.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家组织是什么?

(A)(P257)

A.英国皇家学会B.巴黎科学院C.灵赛学会D.美国科学院

2.哪一个国家在近代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形成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A)(P258)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德国

3.1834年,(A)首先提出“科学家”(scientist)一词,以区别于传统的“哲学家”(philosopher)。

(P258)

A.惠威尔B.牛顿C.伽利略D.法拉第

4.科技人员学术声望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ABC)(P262)

A.所在学术机构的声望;B.所获奖励的声望;

C.论文被引证的次数;D.社会地位和声望;

5.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

(C)(P279)

A.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B.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

C.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D.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

6.美国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什么?

(B)(P276)

A.贝尔电话实验室B.爱迪生实验室C.IBM实验室D.沃森研究中心

7.1951年,第一个科学技术园区在哪一个大学附近?

(D)(P277)

A.哈佛大学B.麻省理工学院C.芝加哥大学D.斯坦福大学

8.最早的科学社团是什么?

(A)(P264)

A.自然秘密协会B.英国皇家学会C.柏林学会D.圣彼得堡学会

9.以下几项发现中,(C)不属于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三大发现。

(P8)

A.放射性现象;B.X射线C.电磁波;D.电子

10.以下不属于高技术特点的是:

(C)(P248)

A.高投入;B.高效益C.低风险;D.扩散强

11.专家制国论是属于(A)的观点。

(P232)

A.技术统治论;B.技术悲观主义

C.社会决定论;D.马克思的技术论

12.决定技术结构转变的是(A)矛盾。

(P199)

A.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B.技术结构与主体技术

C.技术结构与经济基础;D.技术结构与物质技术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科学与技术没本质的区别B.社会将毁灭与技术之中

C.技术万能论属于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没有社会属性

14.C恩格斯指出: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A.黑格尔B.马克思C.恩格斯D.康德

15.恩格斯指出:

“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B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A.居维叶B.赖尔C.布丰D.拉马克

16.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

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系统的,能量、信息是物质系统的属性。

而在自然系统中,C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A.开放性B.动态性C.整体性D.层次性

17.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A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果。

它们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A.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B.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

C.系统论、突变论、协同学D.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控制论

18.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布伦特兰主席的领导下,出版了B《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A.《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B.《我们共同的未来》

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21世纪议程》

19.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有(A)(P102)

A.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B.怀疑与批判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C.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开拓创新性

D.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结构严密性、科学预见性

20.下列不属于科学假说的主要特点是(D)(P100)

A.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B.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C.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D.解释性与预见性的统一

21.科学的本质属性是(A)(P95)

A.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

B.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

C.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D.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相对性

2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不包括(D)(P149)

A.相容性评价B.自洽性评价

C.简单性评价D.系统性评价

23.形成假说的基本条件是(B)(P121)

A.假定性、可检验性、系统性B.一致对应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

C.客观真理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D.客观真理性、可预见性、系统性

四.问答题: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27-28

答:

基本特点是:

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P30-31

答:

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

答: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星云说”;

(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4、何谓演化与进化?

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P59\61-62)

答:

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演化除包括进化的含义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的系统进化即有序化,大体上由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所构成。

与自然系统有序化相联系、相对应的是对称性破缺。

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

宇宙的演化到形成地球、地球上的生命以至人类,就是一个从完全对称到对称性逐步丧失、非对称性逐步形成的过程。

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5、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

答: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

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

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6、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P67-69

答:

①恩格斯提出宇宙演化的永恒循环的深刻思想。

他指出,宇宙的演化是“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②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③现代宇宙学的研究表明,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

7、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P80-82

答:

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

第二,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8、简要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P82-83

答: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9、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

答:

一方面,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内容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形式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10、技术的特征。

(P186-188)

答:

技术的特征显现出独特的辩证性质:

1.自然性和社会性;2.物质性和精神性;3.中立性与价值性;4.主体性和客观性;5.跃迁性和累积性

11、技术体系的特征。

(P195-196)

答:

1,功能的整体性。

2,目的的社会性。

3,构成的层次性。

4,环境的制约性。

12、工程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P202-203)

答:

工程与技术同属于改造自然的实践范畴,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工程一般强调的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尤其指有较大规模且有着复杂的组织系统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而技术虽然也指技术活动,但对技术活动的规模没有要求,而且往往强调的是技术活动中的手段和方法。

任何一项工程都包含了若干数量的技术活动。

技术与工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

13、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

(P203)

答:

第一阶段,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成人工自然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阶段,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工自然;

第三阶段,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术理论的运用。

14、技术的二重属性。

(P219—220)

答:

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

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

另一方面,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它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15、熊比特提出的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

(P235-236)

答:

1.生产新的产品;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16、技术创新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P239-240)

答:

第一.创造性;第二.效益性;第三.风险性;第四.周期性;第五.集群性;第六.系统性

17、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P244)

答:

第一.产权激励;第二.市场激励;第三.政府激励;第四.企业激励

18、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P98-99)

答:

特点:

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作用:

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19、科学定律的作用(P100)

答:

科学定律在科学知识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一,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其二,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其三,科学定律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科学假说的作用(P101)

答:

其一,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其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其三,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21、科学理论的特征有哪些(P102—103)

答:

第一,客观真理性;第二,全面系统性;第三,逻辑完备性;第四,科学预见性

22、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1-112)

答:

(1).创新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社会需求原则

23、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P116)

答:

第一,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第二,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第三,运用实验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和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的和经济的。

24、简述科学的否证发展模式(P171-173)

答:

可以把理论不断经受否证检验而发展的过程简略地表示为:

其中代表问题,代表试探性理论,代表排除错误,代表新的问题。

科学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进行。

25、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P120-121)

答:

(1).一致对应性;

(2).可解释性;(3).可预测性

26、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5)

答:

第一,坚持观察的客观性;第二,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27、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14)

答: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28、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

答:

第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者所得到的感觉图像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排除观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

第二,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践的检验。

第三,观察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合科学理论原理的。

29、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

答:

1.概念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

2.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

30、科学理论必备两个基本条件是(P148)

答:

第一,逻辑条件。

第二,经验条件。

31、什么是科学精神?

举例说明其重要性(P107-108)

答: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求真务实的精神;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此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将对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

3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P109-110)

答: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

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33、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答:

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

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