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08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docx

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分析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

“产学研结合”----地方院校培养工科研究生的实践与探索

一、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特点

工科研究生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通常需要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数字化和类型化的成果来诠释新现象、提出新见解和解决新问题。

从本质上讲,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

工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与之相关的

企业也十分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践教案和实践环节工科研究生培养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工科研究生教育也承担着直接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1]。

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工科研究生教育必须重视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因此,从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有条

件的应该让研究生参与科研工程,科研工程少的单位,也

应该争取各方面的资金为研究生的科学实验提供条件和环

境,培养他们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

一些科研工程或实验

装置中蕴涵了许多关键技术,学生通过实际的科研过程,

一方面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优秀的学

生,可以直接解决重大工程工程中的关键问题,直接产生

创新成果

二、我校作为地方院校的性质和特点

我校,即河南科技大学是属于河南省的地方性高校,“地方性’”决定了我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和生存空间都与部委院校有明显的区别,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区经济和生源质量的制约,在很多方面与重点大学有很大差距。

如,许多重点大学有许多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与省部级工程中心、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工程等,这些载体可有效把研究生引入实践和创新工作中,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而我校由于经费等原因,上述可利用的创新资源是比较少的。

但我校地处河南省的老工业基地—洛阳市,处于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这里拥有中国一拖、轴承厂、铜加工厂等许多国内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还有中国空空导弹研究所、黎明化工院、洛阳轴承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国家级科院院所13家、7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检测中心;2003年河南省又把洛阳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研究开发领域设计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材料、航空航天、通信等多个领域。

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事业单位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也十分渴望从我校获得人才、技术和知识的支持。

这位我校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生活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果说学生培养质量是地方院校发展的“生命线”,那么“特色”地方高校的“发展

线”。

所以我校重点发展机械、材料、车辆、化工等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工科学科。

这些工科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就是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所以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开展科研和科技开发,既走“产学研”是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采取的重要方式。

三、“产学研结合”--我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

自1983年有硕士点以来起,我校机电学院、材料学院、车辆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建工学院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所、黎明化工院、洛阳轴承研究、一拖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联合培养研究生,到目前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0人,涉及的专业有机械制造、材料学、化学工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6个工科专业。

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的效果

1.选好校外科研实践基地,实行“双导师制”

我校在选择企业和科研院所时注意了三个面向:

即面向大中型企业、面向国防和国家级科研部门、面向省部级权威研究部门。

因为满足这些条件的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较强培养研究生的指导能力能力。

自1983年以来,我校已同上述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

联合培养的学生在指导教师上采取“双导师制”即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

为此,学校还制定了《洛阳市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确定办法》等相关文件,确定了校外导师的聘任制度、工作量的计算、培养经费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双导师制”不仅发挥了企业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强的特点,而且也促进了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我校的教师的合作,如化工学院聘请了李俊贤院士、机电学院聘请了王梦恕院士等多名高级技术人才为我校外聘导师,他们的指导不仅对学科建设产生了有力推动,也提高我校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2.合作内容课题化,“三阶段学习”确保培养质量

第一阶段:

课程学习环节。

研究生入校即确定导师,由导师根据根据课题方向和学生特点,师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生根据培养方案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认识实践活动。

联合培养的学生在这一阶段需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基地参观、了解和见习并阅读大量参考文献,为进入课题作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环节。

校外导师和学生根据企业或研究所目前工程或新技术、产品开发中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和初步解决方案。

研究期间,学生可从分利用校外基地的专业先进的实验设备进行研究。

这一过程需通过学校的开题和中期检查。

第三阶段:

成果总结阶段。

学生需科学的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和答辩。

很明显,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发明占据着“龙头”地位,有许多先进工程,同时也是实验和实践的主要场所。

如我校机电学院自1983年以来就一直和一拖集团、洛阳轴承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们直接参与了这些单位的科研工程,完成了有“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工程<混合型氮化硅陶瓷球轴承机械--材料交互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工程<汽车空调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关键技术研究)及部级、省级工程13个。

发表论文100多篇。

显而易见,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践与锤炼。

四、产学研结合在我校培养工科研究生过程中的作用

1.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应用型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促进了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提高了科研能力。

同时,他们在科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真正感受到要想做好一项工作,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不能好高骛远。

从采用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近三年来,纺织化学和染整工程、纺织、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普遍以“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强、素质高”的鲜明特色被社会看好,大多数毕业生已被委以重任,毕业生分配率连年达100%。

(2>促进了专业教案改革与教师业务水

平的提高

“产学研结合”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界限,

改变了传统的教案体系,促进了专业教案改革。

教师在“产学研结合”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接触

社会、行业、生产一线的机会,既丰富了理论知

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又提高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

材料工程学院近三年来完成了20余项横向科

研工程,为合作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问题,

开发了十几个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发表相关论文150余篇,先后有

10余个工程获部(省>、市级奖励。

中青年教师

也在“产学研结合”中迅速成长。

(3>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为“产学研结合”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产学研结合”使学校密切了与行业、企业

的联系,增强了办学实力,扩大了社会影响,也

得到了充足稳定的教案实训条件和科研条件,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水平。

企业也获得

纺织教育 2008.4

TEXTILEEDUCATION

35

了学校的人才、技术、培训、科研等多方面的支

持,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问题,

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该模式自实践以来,已培养了一批高

层次的研究生人才,他们不仅了解当今世界上

先进国家的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具有扎实的基

础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应用开发研究

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以及

自我更新的持续发展能力,可以满足当今企业

对高层次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

事实证明,该

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可以直接与企业和社会接

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

素养和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办学特色

1发挥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在5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域和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构建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将学校的教案、科研活动和办学资源延伸到社会中去,促进了教案、科研与生产的良性互动,缩短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在促进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1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形成产学研合作办学传统

1.1.1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发挥办学优势的必然选择

学校的诞生与产学研合作相伴相随,渊源密切。

河南科技大学由原洛阳工学院与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洛阳工学院的起源是1952年始建于北京的“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是为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配套建设的专业学校,1956年随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选址的变更而迁至洛阳。

学校的建立源自于满足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农业机械行业企业的生产、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起源是1958年成立的洛阳医学院,建校初期的目标定位是为豫西地区培养医学专门人才,改善豫西地区人口众多、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局面。

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起源是1975年在全国著名的小麦高产基地偃师创建的岳滩农学院,建校时办学的目标定位是为中原地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三所学校最初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布局,都是为了满足行业生产实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学科专业与行业、

-早在1960年学校就

-130-第三部分办学特色

在国内高校中较早提出了贯彻“一主二辅三结合”<即教案为主,科研、生产为辅,教案、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方针。

1972年学校强调“开门办学、厂校挂钩”的办学思想。

1983年学校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发挥学校的环境优势,走三结合办学的道路”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形成办学特色。

这标志着学校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的确立。

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在传承凝练中强化和完善。

为使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校于1987年开始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理论探讨。

1992年,学校又组织教师、干部和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理论研讨,响亮地提出“产学研合作”是学校办学的必由之路。

学校先后产生了一批层次较高的产学研合作理论研究成果。

其中,原洛阳工学院院长董企铭主持的《产学研三结合培养人才的研究》课题被列入1987年机电部高教研究规划。

原洛阳工学院院长龙锐主持的部级重点课题《发挥优势,逐步积累,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教育》获机械部高教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2-2005年,学校负责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专项资助课题《促进高校与企业结合,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1991年学校把产学研合作第一次列入“八五”发展规划,标志着学校已经把产学研合作上升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之一。

1995年学校在制定1996-2000年发展规划时,再次强调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1996年中国共产党洛阳工学院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

“要积极与企业集团、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加大产学研工作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寻找院内外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办好一批能满足董事单位需求的重点专业,增强发展合作的能力,使产学研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999年学校在《洛阳工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强调:

要进一步加强与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开拓科研工作新领域,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2002年河南科技大学召开了组建后的首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共识:

“产学研合作是我校

-131-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教案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应该把这种优势和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应该充分利用洛阳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主动实现联合、合作、资源共享”。

2003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次教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我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培养理论基础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006年《河南科技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再次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科技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旗帜鲜明地把产学研合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这些表明,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已经日益完善并且牢牢根植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之中。

1.1.3拓展领域、谋求共赢,精心构建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56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主动融入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多层次的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平台,逐渐形成特定的办学环境,孕育、催生了产学研合作特色的成长。

依托行业优势,成立产学研董事会联合体

学校长期以来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贯重视和支持。

1993年原机械工业部决定把我校作为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试点单位,率先在全国机械行业系统成立了第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产学研董事会联合体。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德邻主持成立大会并任董事会会长。

多年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学校按照机械部“从具体工作起步,高标准合作”的要求,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型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洛阳轴承研究所等国家特大型企业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

-132-第三部分办学特色

作。

利用地域优势,参与“洛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2003年,根据国家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变化,国家科技部、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洛阳建设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学校被确定为“洛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实施主体之一,即:

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洛阳轴承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部014中心、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洛阳石化总厂、伊川电力集团、新安电力集团等“一校七院十一厂”为重点,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形成社会化、专业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制造生产体系,以推动全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一战略举措为我校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开展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与便利条件。

谋求共赢,与洛阳市联合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

长期以来,学校注重与洛阳市开展产学研合作。

1996年为配合“大化纤”工程建设,学校利用市政府150万专项资金开始建设化工专业。

2005年市政府为了“使学校的科技成果走出围墙,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结合起来,发展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学校联合举办了产学研合作暨工程对接研讨会,积极为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新的平台。

至2007年底,学校与洛阳市合作组建了15个新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其中有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市级工程中心。

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习、科研基地建设

学校不断加强校内外教案实习、科研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将这些基地建成产学研合作的综合性平台。

目前,学校的校

-133-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教案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内教案实习、科研基地有:

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案示范中心、7个院士实验室、15个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37个校级实验中心、24个校内实习基地、3家附属医院、1个军工研究所。

学校还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建设了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的校外实习基地177个。

这些实习、科研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案科研条件,同时也为企业、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训、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1.2发挥优势,努力实践,产学研合作提高办学水平

1.2.1产学研合作将学校教育教案活动的边界延伸到社会和实践中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不断深化教育教案改革

着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想。

2002年以来学校3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作为制订培养方案的重要指导思想,以“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实践教案环节的统筹规划”为修订的基本原则之一。

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合理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实践性教案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着力加强课程建设,紧跟科技发展新趋势。

学校设立教材出版基金,引导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投入教材建设。

近三年,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科研成果出版著作、教材339部。

其中,学校与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的滚动轴承制造装备、滚动轴承噪声理论与实践、滚动轴承制造工艺学等系列教材填补了国内轴承设计方面无规范教材的空白。

教师们根据学校要求注重把产学研合作中获得的最新信息和成果融入教案过程中,丰富了课堂教案的知识内涵,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和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未来的

-134-第三部分办学特色

应用前景,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

着力构建实践教案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性教案环节教案质量。

学校利用与科研院所、厂矿企业长期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案环节选题;长期坚持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科技人员作为教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仅2007年就外聘教师272人;学校与合作单位一起组织实施学生实践环节的教案,并共同进行考核、记录学分;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性教案环节的教案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近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工程的比例逐年提高。

2007届毕业生毕业设计题目中,有93.93%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着力拓宽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途径,提倡学生把学习与科研、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广泛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各个环节上,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生产实践。

一方面,学校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三个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开展教案实践、专业实习、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加深了他们对社会、国情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意识。

学校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许多乐于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优秀青年志愿者,如:

获得2005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的2004届毕业生董瑞瑞、获得2005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的2004届毕业生杨延辉等。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实行素质教育学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等措施,在政策和经费上积极鼓励学生较早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三年来,学校共有9000多名本科生参与了相关科研课题,占学生总

-135-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教案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数的16%。

在学科竞赛方面,我校学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参加全国及河南省“挑战杯”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力学竞赛等科技竞赛,被评为全国、河南省优秀组织单位;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总成绩排名全国高校第59名;在2004-2006三届全国英语竞赛中荣获3个特等奖、10个一等奖;在近三年国家级学术科技类竞赛<含省级赛区)活动中,我校学生共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120项。

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构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鼓励各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构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工程学院构建了“宽—精”结合,即宽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前三年“宽”口径教育,统一培养计划,构建学生完备的知识结构;后一年“精”专业培养,按专业方向开设专业课和实践性教案课。

该特色培养方案被编入《全国高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案例集》;“轴承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工程获2005年河南省教案成果特等奖。

经济与管理学院推行了“订单式”、“工学交替”等多种实践教案模式。

“订单式”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制订与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案体系。

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学习,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旅游专业2003级30名学生已经通过“订单式”培养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文法学院采取“院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

他们与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等进行教案与法庭审判的有效合作,通过在学校建立模拟法庭、将法院的审判法庭搬进课堂、学生定期参加法院的法庭审判工作、教师

-136-第三部分办学特色

担任法院的法律专家等措施,加强法学专业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产学研合作为桥梁,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在与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专业的人才智力优势,努力把学科、专业的发展同地方经济建设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校许多学科、专业的设立、建设和发展,都得益于与行业和地方企业、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具有MBA、工程硕士和农业推广硕士授予权,学科已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8大门类。

学校设有国内惟一的轴承设计制造专门人才培养专业方向,被业内人士誉为“轴承行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轴承专业方向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多年来学校与轴承行业的紧密合作。

从197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起,学校就与全国轴承制造行业许多厂家密切合作,为轴承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的轴承制造企业都有该专业的毕业生担任技术骨干。

同时,通过与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这两个国内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权威科研机构长期进行产学研合作,结合我国航空、军工、机床、铁路、汽车等行业的需要,攻克了航空发动机、卫星导航系统轴承等关键技术,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国防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利用校企合作建成了轴承CAD/CAE创新设计室、轴承专业实验室、美国ENERPAC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设备先进的研发实验基地,极大地改善了教案、科研条件。

2004年,学校在中国轴承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联合30多家企业,在学校建立了“中国轴承陈列馆”,成为全国行业产品和中国轴承发展史的展示中心。

-137-河南科技大学本科教案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

化工与制药学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得益于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黎明化工研究院进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从1999年开始,通过联合建设本科专业、申报硕士授权点和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建设了化学工艺、环境工程、制药工程3个本科专业,获得了化学工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有机化学4个硕士点,建设了“洛阳市高分子纳M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被河南省确定为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学校长期坚持制度规范、政策引导,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