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22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docx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一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脊髓(shuǐ)瞥见(piē)啮心肝(niè)

B.淘汲(jí)屏弃(bǐnɡ)杜运燮(xiè)

C.虔诚(qián)摇曳(zhuài)邹荻帆(dí)

D.蛊惑(ɡǔ)船桨(jiānɡ)蔡其矫(j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摒弃澄澈漩涡隐约

B.摇曳盅惑飘落静默

C.汲取卷曲赤裸爱慕

D.袒露震荡和谐墓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嘱咐我:

“考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止,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

C.3月24日的报纸有一篇《当代陈世美》,报道了一个负心汉为了攀高枝而抛弃自己结发妻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忘恩寡情,义薄云天。

D.作为文物,他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不堪入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D.该公司生产的餐盒,以玉米为原料,克服了蒸发残渣超标,有异味、渗漏、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B.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C.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D.我的我/要爆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杜运燮的诗歌《井》,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静默。

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

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944年

6.第一节中“我是静默”,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7.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

“你们”指什么人?

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8.如何理解“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理解并欣赏歌词《雾里看花》,完成下面小题。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烦恼最是无情夜,

笑语欢颜,

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看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9.这首歌词耐人寻味,告诉人们什么?

10.歌词中“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通过“借我”的直接反复,表达___________的愿望。

11.结尾处三个语意相近的叠词的密集运用,用意何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骆驼(节选)

郭沫若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

看呵,璀璨的火云

已在天际弥漫,

长征不会有

歇脚的一天,

纵使走到天尽头,

天外也还有乐园。

……

12.虚实结合是第一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

13.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

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祈求

蔡其矫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

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

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

跌倒有人扶持;

我祈求同情心——

当人悲伤,

至少给予安慰,

而不是冷眼竖眉;

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

每一天都涌流不息,

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

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

没有谁要制造模式,

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

我祈求,

总有一天,再没有人,

像我作这样的祈求!

14.诗人在这首诗中祈求的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15.诗人以“祈求”开始,以“不再祈求”结束,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三、语言表达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

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

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

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

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

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语段中对作家富豪榜的态度。

(不超过40个字)

郭敬明再次赫然排在富豪榜NO.1的位置上,看上去十分怪异。

放下入榜的那些网络写手不说,郭敬明压过一批文坛大腕和实力作家成为首富,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评价原则。

购买日常消费品还有“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说法,难道文学是特殊商品,可以随意脱离合乎常理的定价体系?

当然,去年余秋雨待在这个位置,看上去也不是很合情合理,余本人对这个“首富”的不置可否,舆论的诸多质疑,证明作家富豪榜只不过为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又增加了一个例证而已。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髓(shuǐ)”应为“髓(suǐ)”。

C项,“曳(zhuài)”应为“曳(yè)”。

D项,“桨(jiānɡ)”应为“桨(jiǎnɡ)”。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各组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2.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盅惑”应为“蛊惑”,读音为gǔhuò,可指迷惑、诱惑、使人心意迷惑、惑乱、迷乱等。

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

复习时注意要明确范围,把握重点,注重积累,学会归类辨析记同音字,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3.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琴瑟失调:

琴瑟演奏的不谐调。

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

也比喻夫妇不和。

句中是“球员和教练”,对象错配。

苦口婆心:

苦口:

反复规劝;婆心:

仁慈的心肠。

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劝。

正确。

义薄云天:

义:

正义,情义;薄:

迫近;云天:

指高空。

情义之至犹如天高。

形容某个人非常有情有义。

和“忘恩负义”矛盾。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句中是“一种物件”。

对象错配。

故选B。

4.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取证、调查”语序不当,应为“调查、取证”;“不少工商人员……往往不了了之”搭配不当,“往往不了了之”的主语应是“事情”,不是工商人员。

C项,“不仅是……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是“不仅是……更是”。

D项,“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重复赘余,应去掉“问题”,改为“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

点睛: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5.B

【解析】试题分析:

诗歌朗读中的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但无论哪一种停顿的方式都不能割裂诗句的语法结构。

本题从语法的角度来看,B项中“我”是句子的主语,“燃烧”是“我”的行为,是句子的谓语,而“如烈火一样地”是“燃烧”的状语,因此正确的断句应为: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6.“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

7.“你们”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

作者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巧妙地利用“我”与“你们”的对话情景,从侧面展现了“井”的遭际:

“被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和“孤独”,被“淘汲”和“扰乱”,任“花叶腐烂”在“心灵深处”,因垃圾淤塞而“被遗弃”。

8.这两行诗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

“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处境,又隐含着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民众。

“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它实际展示的是“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分析】

6.试题分析:

杜运燮的诗歌《井》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

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我是静默”中“我”就是“井”,“静默”则写出了井的生存状态和特点。

另外,本题所考查句子在诗歌的开头部分,这类句子一般有统领全篇、奠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等作用,本题中“静默”一词就起到了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的作用。

7.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时首先要答出“你们”指什么人,有什么形象特点,然后答出作者写“你们”对突出“井”的形象有哪些作用即可。

从第二节起诗歌在主人公“我”之外引入一个对话者“你们”,显然“你们”指是来井边取水的人。

第二至六节,便是“我”与“你们”的对话,“你们”是“饥渴”“烦忧”的,突出了“你们”愁苦、凄哀的特点。

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井”,“你们”属于次要人物,“井”是静默的,“你们”是“烦忧”的,“井”和“你们”之间就形成了对比。

第三节中“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第四节“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第六节“垃圾”“洗涤”都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

8.试题分析:

这两句诗的上文作者用“表面”和“深处”这对相反的词,展示“井”的“冷寂”与沉静,一任“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因为取水人只汲取了井的“表面”,无法深入它的内心。

“也只能”一语充分显示了井的自信,这种自信就源于: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这两句诗中“黑暗的地层”“无边的宇宙”都不是用的本义,而是用了象征义,其中“黑暗的”表明形势的严峻,而“地层”指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则是指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的解题思路是:

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

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

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

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9.提醒人们要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各种事物的本质,分辨情感的真伪。

10.希望自己,也希望人们都能清醒地看待事物的本质

11.将为了看清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渴求一双慧眼的心情表达得更强烈、迫切。

【分析】

9.试题分析:

本题实际考查对歌词主题的理解。

这首歌以“雾里看花”开篇,引出要辨识的对象——“变幻莫测的世界”,然后列举了很多生活现象,有自然界的“涛走云飞,花开花谢”,现实生活中的“笑语欢颜”,以此来印证世界“变幻莫测”的观点,最后点明主题“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考生只要抓住结尾的主旨句,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10.试题分析:

《雾里看花》这首歌词中作者反复使用了“借我”,也就是告诉听者或者读者,“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后面的句子就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所在。

从原文来看,这个句子就是“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考生把这一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是本题的答案。

11.试题分析: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三组叠词连用,有增强语气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这三组叠词意思相近,显然又有反复强调的作用,从上文看,这三组叠词强调的应是“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据此就可分析出,作者密集使用三个语意相近的叠词,就是为了表达渴求一双慧眼来看清世界的迫切心情。

点睛: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性,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2)确切性,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效果,使所要表现的意象更加确切;(3)音乐性,叠词可使诗或文章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4)增强语气,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12.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

13.“骆驼”象征着坚忍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

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最终引导到“天外也还有乐园”这一境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分析】

12.试题分析:

“骆驼”是一种动物,因此能体现骆驼作为一种动物特征的内容都是实写的的,如“有生命”,“引着旅行者”,走向“地平线”等。

虚写的也就是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赋予“骆驼”的象征义和比喻义,如“沙漠的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昂头天外”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两处都是虚写。

点睛:

虚实结合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

诗中的“虚”,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的部分。

虚实结合的效果就是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本题按上述思路来分析即可找到答案。

13.试题分析:

从诗中来看,作者把“骆驼”比作“沙漠的船”,表面上看是写骆驼耐渴,能行走于沙漠的自然属性,实际是用骆驼来象征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作者认为它能“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表明骆驼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战士、先行者、引导者;“不会有歇脚的一天”“纵使走到天尽头,天外也还有乐园”则表明骆驼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赞扬了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品质。

14.作者祈求的是自然环境和谐、爱情自由、人间温暖、知识传播不被禁止、言论自由等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和正常的生活需求。

15.不矛盾。

结尾“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正是对前面一连串祈求的否定,祈求是为了不再祈求,深化了主旨。

【解析】

14.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诗,将诗人祈求的内容分层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前三句“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说明诗人祈求的是自然环境和谐;“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祈求的是爱情自由不被讥笑;“跌倒有人扶持”到“而不是冷眼竖眉”这五句祈求的是人间的温情;“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到“那也禁止”四句祈求的是知识传播不被禁止;“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三句,祈求的是言论自由;结尾两句则表达了对自由民主的正常生活的渴望。

15.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答出开头和结尾是否矛盾,然后阐明理由。

从全诗来看,诗人在开篇提到的“祈求”,祈求的是正常民主自由的生活,也就是说这样的生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结尾诗人又说“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作这样的祈求!

”没有人有上面那样的祈求了,也就意味着诗人所期盼的生活实现了,所以说诗人的“祈求”是前后一致的,并不矛盾。

16.

(1)诗歌的语境神秘、自由和解放,正符合青春的向往,

(2)诗歌的纯粹与青春的纯真、感性相吻合,(3)诗歌之美契合青春之美,诱惑青春之心。

【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道结合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细读文段分层理解把握,然后结合题干概括材料的内容,“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那就要分析“读诗”的特征,和“青春的特征”,材料可以概括出“诗”的特征:

神秘、自由和解放、生命的最纯粹区域,人的特征是:

内心清澈、没有、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二者之间吻合。

所以说“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

17.富豪榜属于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其排列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论价原则。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

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此题属于属于概括段落主要内容,考生首先弄清语段的对象是“富豪榜”,然后弄清怎么样“属于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公众的评价是“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论价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