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56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8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Z4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号11C02

 

付家湾煤矿主井

2#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工作面名称:

2#采煤工作面

编制人:

施工单位:

采煤工区

负责人:

批准人:

潘常文

编制日期:

2012年2月20日

执行日期:

2012年2月23日

 

目录

矿审批意见-------------------------------------------------------------------3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4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5

第一章概况-----------------------------------------------------------------6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6

第二节煤层-----------------------------------------------------------------6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7

第四节地质构造----------------------------------------------------------8

第五节水文地质----------------------------------------------------------9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10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11

第二章采煤方法----------------------------------------------------------11

第一节巷道布置----------------------------------------------------------11

第二节采煤工艺----------------------------------------------------------12

第三节设备配置----------------------------------------------------------15

第三章顶板管理----------------------------------------------------------17

第一节支护设计----------------------------------------------------------17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19

第三节两道及端头顶板管理-------------------------------------------21

第四节矿压观测----------------------------------------------------------23

第四章生产系统----------------------------------------------------------23

第一节运输系统----------------------------------------------------------23

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23

第三节排水系统----------------------------------------------------------26

第四节供电系统----------------------------------------------------------26

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28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8

第六章煤质管理----------------------------------------------------------31

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31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35

第一节一般规定----------------------------------------------------------35

第二节顶板管理----------------------------------------------------------43

第三节防治水-------------------------------------------------------------48

第四节爆破管理----------------------------------------------------------49

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55

第六节运输管理----------------------------------------------------------59

第七节机电管理----------------------------------------------------------63

第八节其它----------------------------------------------------------------68

 

矿审批意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生产部:

年月日机电部:

年月日

通风工区:

年月日安监部:

年月日

安全矿长:

年月日生产矿长: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作业规程学习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

贯彻时间

听传达人

贯彻时间

听传达人

姓名

成绩

签字

姓名

成绩

签字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作业规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查时间

参加复查人员签字

一、存在主要问题:

二、处理意见:

第一章概况

2#采煤工作面位于西翼提升下山西部,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

水平名称

-1709m水平

采区名称

2#采区

地面标高

+1865m

井下标高

-1712~-1701m

地面的相对

位置

2#采煤工作面地面的相对位置位于回风井,无地面建筑物。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2#采煤工作面上部地面为山区,无任何建筑物和

其它设施。

井下位置及

与相邻关系

2#采煤工作面位于Z4401回风巷上部,上部为采空区,西部为实体煤。

走向长度(m)

90

倾斜长度(m)

50

面积(m2)

4500

第二节煤层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C4煤层,根据2#回风平巷掘进揭露及切眼掘进所显示煤层厚度看,确定该工作面范围内C4煤层赋存稳定,煤层的厚度在1~1.5m之间,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二

煤层厚度(m)

1~1.5

煤层

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

20~28

24

开采煤层

C4

煤种

无烟煤

稳定程度

稳定

上部为深灰色沙质泥岩、细砂岩互层。

底部为煤线厚度为8-10m,接着是厚度0.1-0.3m的煤线不可采。

向下为厚度4-5m深灰色砂质泥岩,细砂互层。

向下有厚度0.2-0.4m的C3煤属亮型煤,顶碳含黄铁矿条带接着向下厚度5-9m灰、浅灰色薄层状细中粒砂岩,向下为厚度1-1.5m的C4煤层半亮型煤,煤质较好。

向下厚度2-3m上部为浅灰色粘土层,含粗晶菱矿结核,下部为砂质泥岩,向下厚度0.5m,C5煤网状结构,标志层之一。

附图: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下页。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三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直接顶

块状泥岩、泥质粉砂岩

5-9m

直接顶为灰、浅灰色薄层状细中粒砂岩

直接底

泥岩、菱铁质砂岩

2-3m

上部为浅灰色粘土层、含粗晶菱矿结核,下部为沙质泥岩。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褶曲

2#采煤工作面整体属于单斜构造,位于Z4401回风巷上部,煤层倾角20~25度。

通过回采巷道掘进揭露工作面内有褶曲构造,对回采有一定影响。

二、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以及工作面切眼掘进情况来看,本工作面无较大断层构造,对回采无大的影响。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其他工作面回采揭露,本工作面内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

2~3m3/h

最大涌水量:

5m3/h

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1、直接充水含水层:

万寿山组下段弱裂隙含水层岩性灰色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岩。

岩性大部分为钙质胶结,性脆。

裂隙及小溶孔发育。

富水性相对较强,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2、间接充水含水层:

(1)、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Q)

岩性由冲洪积、坡积、崩物积、残积物的沙岩、粘土组成。

具有雨季补给,但很快能够排泄出去,对采煤无影响。

(2)、栖霞组岩溶强含水层(P1q+m)

岩性为深、浅灰色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由于残存厚度不详岩溶发育,地下水以脉状管道迳流为主,岩溶大泉排泄,对采煤无影响。

(3)、梁山组裂隙弱含水层(P1l)

岩性由紫红色、黄绿、浅灰色中厚状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透镜状的黑色劣质煤组成。

水平层理,上部泥灰岩中含岩溶裂隙水,其富水性较强;而下部薄层状铝土岩、泥岩及含菱铁质泥岩,富水性弱,对采煤无影响。

(4)、威宁组摆佐组岩溶强含水层(C2w~Clb)

岩性由灰白色、浅灰白色灰岩、白云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状燧石条带,下部夹厚层状灰色生物骨屑白云质灰岩。

岩溶发育,以溶洞隙为主具有较大的不均一性,对采煤无影响。

三、其它水源分析

1、地表水:

本矿范围内,第四系(尤其是第四系下组)有几层厚度较大的粘土层,有效阻隔地表水与矿井水的水力联系。

2、因工作面内暂时没有发现大的断层,底板含水层对回采没有影响,但必须加强顶底板水的观测预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撤出工作面的所有人员。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下表)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表四

瓦斯

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6.02m3/t,绝对涌出量0.46m3/min。

二氧化碳

煤尘爆炸指数

无煤尘爆炸危险。

煤的自燃倾向性

不易自燃。

地温危害

冲击地压危害

二、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根据以往相同条件下的开采经验,矿山压力显现不明显,开采时顶板冒落比较充分,对正常回采无影响。

本工作面无冲击地压。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工业储量:

5400t

可采储量:

5200t

容重:

1.4吨∕立方米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5200/3000=1.7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2#采煤工作面位于Z4401回风巷上部,上部为采空区,西部实体煤,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方式布置。

二、2#工作面上、下顺槽是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

柱距1.0m,排距0.8m,巷道断面为两梁三柱,均为工作面的通风、运输、行人巷道。

三、2#下顺槽靠面一侧敷设动力、信号、通信电缆及甲烷传感器;在2#运输顺槽三岔门(往切眼方向)5~10m巷道顶梁下200mm的位置敷设甲烷传感器;巷道右侧采用Φ51mm的钢管敷设一趟防尘管路和煤层注水管路。

在离巷道底板500mm把防尘管路用铁丝固定在单体上,固定点的间距为1.5m。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1、采煤方法:

2#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采煤法。

2、采高和循环进尺:

采高:

1.2m,误差±100mm;循环进尺1.0m。

3、回采工艺:

人工打眼→装药→爆破落煤→挂粱支护→人工攉煤→移刮板输送机→回柱放顶。

二、落煤、装煤及运煤方式

1、落煤方式:

采用ZMS—12Q型手持风煤钻或ZM-12A电煤钻人工打眼,爆破落煤。

2、装煤方式:

爆破落煤、人工攉煤。

3、运煤方式:

采煤工作面采用SGB—400/30T×2刮板运输。

三、炮眼布置及爆破说明

1、炮眼布置、装药结构及联线方式(见附图)

2、爆破说明

①采用ZMS—12Q型手持湿式风煤钻、人工打眼,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MFB—100型安全网路闭锁发爆器引爆。

②炮眼布置方式:

采用五花眼布置(详见炮眼布置图)。

③装药联线方式:

正向装药,串联起爆(见联线方式和装药结构图)。

④放炮顺序:

逆工作面风流方向。

⑤放炮安全距离:

不小于50m;放炮母线采用绝缘铜芯线,长度不少于50m。

⑥打眼、装药及起爆方法:

采用全面打眼,分组装药,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严禁使用两台发爆器同时进行爆破。

3、装药量计算表附下页(表五)

本工作面仰斜开采,一次采全高。

装药量计算表表五

(1)

项目

单位

顶眼

腰眼

底眼

合计

炮眼眼距

m

1.0

1.0

1.0

循环炮眼个数

50

25

50

125

装药量

kg/眼

0.15

0.30

0.3

0.75

炸药用量

kg/循环

7.5

7.5

15

30

雷管用量

发/循环

50

50

50

150

炸药消耗定额

kg/万t

雷管消耗定额

发/万t

四、工作面正规循环:

正规循环进尺1m

W=L×S×h×r×C=50×1×1.2×1.4×0.90=75.6t

式中:

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r—煤的容重,t/m3;

C—回采率,%。

附图:

炮眼布置、装药结构及联线方式

(1)炮眼布置图(正、俯、侧视)

(2)炮眼装药结构图

(3)一组雷管排列顺序及联线方式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单体液压支柱的主要技术特征

1、型号为:

DW22—300/100

2、支撑高度:

1440mm~2240mm

3、初撑力:

90KN

4、工作阻力:

300KN

二、金属长梁的主要技术特征

1、型号:

11#工字钢

2、长度:

3.0m

三、铰接顶梁的主要技术特征

1、型号为:

HDJA—1000

2、长度:

1.0m

四、运输设备

1、刮板输送机需要二部

(1)型号为:

SGW—400/30T

(2)电机功率:

30KW

(3)运输能力:

80t/h

五、乳化泵的主要技术参数

1、型号:

BRW801/31.5

2、公称压力:

20MPa;

3、公称流量:

80L/min;

4、柱塞直径:

40mm;

5、柱塞行程:

40mm;

6、电动机型号:

DYB—37;

7、电动机功率:

37KW;

8、电动机转速:

1480r/min。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1、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8×9.81×h×r=8×9.81×1.2×2.0=188.35(kN/m2)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m)

r—顶板岩石容重(t/m3)

选取上述两项中最大值188.35kN/m2为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

2、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kz×kb×kh×ka×R=0.99×0.95×0.90×0.95×0.95×300=

229.18(kN)

式中: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kg—工作系数,取0.99

kz—增阻系数,取0.95

kb—不均匀系数,取0.90

kh—采高系数,取0.95

ka—倾角系数,取0.95

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

n=Pt/Rt=188.35/229.18≈0.82(根/m2)

5、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排距为1.0m、柱距为0.7m,实际支护密度为0.8根/m2。

6、选择合理的控顶距

采用“三四”硐管理,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

二、乳化液泵站

(一)泵站选型、数量

乳化泵选用BRW801/31.5型一台,其中一台正常使用,另一台备用,两个泵共用一个水箱。

输液管路选用钢编胶管耐压18MPa以上。

(二)泵站设置位置

泵站设置在东一运输平巷内,从主提升下山接Φ19钢编胶管往乳化泵的水箱直接供水。

乳化泵采用配比箱自动配液,用糖量计检测乳化液浓度,每班检测不低于两次。

(三)泵站使用规定

保证泵站压力不小于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加强供液管路与泵站的维修,杜绝系统的窜、漏液现象。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2#工作面正常工作时期,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л型钢长梁“一梁三柱”进行端头支护,梁长度为3.2m,成对使用,交替迈步前移,对间距为0.6m,架间距为0.2m。

放炮后及时进行敲帮问顶,卸柱、前移л型钢长梁时,要求长梁前端紧抵煤壁,煤壁攉煤后及时跟齐贴帮柱,移长梁步距为1.0m。

顶板破碎、片帮时、压力增大时,在每对支架紧靠采空区放顶线位置支设一棵戗柱。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三四”硐管理,支柱柱距0.7m,排距1.0m。

人工回柱放顶,最大控顶距为4.2m,最小控顶距为3.2m。

煤壁伞檐长度超过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0.2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0.25m。

二、回柱放顶及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1、回柱放顶的方法、步骤:

掐梁回柱放顶时,必须至少两人一组,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即每掐一架铰接顶梁之前,必须先在相邻的两架顶梁之间靠近溜子后侧的位置支设一棵戗柱,然后再人工使原支撑顶梁支柱卸载。

依次进行回柱放顶。

回柱放顶时,只能由低侧向高侧方向进行,施工人员必须站在支架斜上方进行操作。

沿下山方向回柱放顶时,应用长把卸载工具进行操作,在回柱放顶操作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梁、柱下落或下滚伤人;沿上山方向回柱放顶时,施工人员必须站在支架斜上方进行操作。

2、回柱放顶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1)回柱放顶地点上、下各15m范围内,打眼和回柱不准平行作业。

(2)回柱放顶与移溜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少于20m。

三、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

(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管理

1、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应加强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由生产技术部在上下顺槽挂牌标明来压位置。

2、工作面的所有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均不得低于90KN,左、右顺槽超前内的所有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均不得低于50KN,坚持二次注液。

3、在每对支架紧靠老空区末排支柱处支设一棵戗柱,要求:

戗柱的上端抵住老空区末排支柱的上端,并且戗柱的支设角度为78º~85º。

4、加强端头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

5、对工作面所有支柱设置防倒绳,对所有支架进行可靠连锁,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

6、支柱钻底超过100mm时必须需穿铁鞋。

7、工作面停采时要编制停采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二)顶板破碎段的顶板管理

1、端面距大于0.3m,必须及时进行临时支护;

2、顶板破碎部位煤壁侧架架支设贴帮柱,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棵;

3、放炮时坚持少拉勤维护,必要时坚持一炮一维护,但是一次装药必须一次起爆。

4、工作面出现冒顶时,冒顶区必须用木垛接到实顶,同时对冒顶区两端3m范围内的支架进行架架连锁,以增强其稳定性。

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2#工作面上下巷的顶板管理

(一)、顺槽超前支护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支护距离不少于20m。

超前支护以外的巷道出现工字钢棚梁变形时应及时打点柱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必须全部使用支柱防倒绳),棚腿损坏时要及时更换,严重时必须复棚。

 

(二)、支护质量控制标准:

(1)支柱纵横成线,偏差不大于±0.1m。

(2)支柱应支到实底,并做到迎山有力。

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棵。

(3)铰接顶梁之间要用圆柱销联好,保持平直。

(4)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高度不得低于1.6m,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0.8m,单体液压支柱活柱体行程为0.2~0.65m。

(5)工作面所有单体液压支柱的三用阀方向一致,都平行于人行道。

(三)、上下顺槽的支护

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上下顺槽距工作面煤壁10m范围内支设密集支柱,加强超前支护的支护强度。

二、工作面端头支护和安全出口的管理与要求

(一)、工作面机头(尾)处均采用四对八架л型工字钢梁进行支护,工字钢梁长度为3.0m。

端头支护的四对八架工字钢梁,交替迈步前移,架间距0.2m,步距1.0m,每次迈步前移的四架工字钢梁前后端要对齐。

(二)、每个正规循环前都保持在机头煤壁处开掘长1.8m,宽度为1.m的缺口,做为安全出口,并架架支设贴帮柱,该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6m。

(三)、在二道正巷出口处分别加一对长度为3.0m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