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636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单元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单元基础训练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教学目的要求:

  1.读准平舌音“赞、速”,翘舌音“站。

术”,前鼻音“然、尽”,后鼻音“让、净”。

  2.正确辨析8组形近字的意思;理解“牢”、“干”、“硬”在句子里的不同意思;正确地选择近意词填在句子里。

  3.给句子加上适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4.阅读短文,能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5.仔细观察一个人,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作文训练是本次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一题。

  1.轻声读,注意每一组的声母或韵母有什么不同,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指正。

  二、练习第二题。

  1.比一比,读一读。

  2.口头组词。

  3.组成词语,填在括号里。

  休(休息)捧(捧着书)透(透明)读(读书)

  体(体操)棒(木棒) 绣(绣花)续(继续)

  凉(凉风)怜(可怜) 线(棉线)继(继续)

  晾(晾干)邻(邻居) 钱(铜钱)断(砍断)

  三、练习第三题。

  1.小组讨论:

每组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

(指监牢)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

(指记忆牢固)

  

(2)地上的水被晒干了。

(没有水的或水份少的,“湿”的反义词)

  特务不懂俄语,只好干着急。

(徒然、没有用的意思)

  (3)这块石头真硬。

(指质地坚硬)

  特务怕把监狱的内幕泄露出去,硬是不让弟弟到学校上学。

(固执,无论如何的意思)

  2.指名说,相机指导。

  四、练习第四题。

  1.讨论“恳求”、“要求”、“请求”不同的使用范围。

恳求:

诚恳地要求。

一般地用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提出要求。

  要求:

用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学、同志、朋友之间。

  请求:

一般地用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提出要求时。

2.选词填空。

由学生各自填写。

  3.检查指导。

  五、练习第五题。

  1.默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想想填上哪些词语,可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2.填词语。

举例:

  

(1)他是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2)(小)院里有几棵杨树。

  (3)下课了,从校园里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3.检查指导。

  六、练习第六题。

  1.轻声读短文,查字典理解“聆听”、“教诲”的意思。

聆听:

听的意思。

教诲:

教训的意思。

耶鲁大学:

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

  2.说说短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3.思考:

“此刻,他的心已经飞回了祖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詹天估真想立刻回到祖国,把自己的学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4.指导朗读。

老师的话要显得语重心长。

  七、作文

  1.观察:

挑选一名长相、衣服有明显特点的学生,指导学生按身材、相貌、衣着的顺序进行观察,并说出这位同学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同人物的相貌、衣着相联系,谈给自己的印象,如聪明、机灵、热情、忠厚、生活节俭、讨人喜欢等。

  2.口述:

先同桌对讲,再指名口述,师生评议。

  3.笔述:

把口述的内容用一段话写下来。

要求内容要具体,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

  4.讲评。

指名不同程度的学生读一读,按上述要求师生共同讲评。

  5.修改、誊清。

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最后誊清。

  

  (李步洲)

单元基础训练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之二

王丽萍

 

  教材分析: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二册教材修订后的新增篇目,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二组,属略读课文。

全文向读者介绍了宋庆龄和保姆李燕娥之间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真诚平易对待他人的优秀品质。

文章截取了她们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断展开叙述,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感人至深。

教学中应抓住她们之间的身份差别,体会人物语言、行为,进而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自读点拨拓展感悟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和作者柯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体会宋庆龄尊重爱戴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并从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

  2、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和具体表现,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审题激疑,感知内容。

   1、你听说过宋庆龄这个名字吗?

对于她你了解多少?

(关注学生认知基础,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2、你了解宋庆龄的保姆吗?

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板书课题。

    (自由谈话,有意识地引发对比,在伟大与普通的对比中,激起学生疑问,引导学生从题目的理解中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书质疑,学读定向,自主研讨,交流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地对话,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理解和体验。

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针对学生读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理解。

教师可以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参考性题目,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如:

(1)“晋谒”“搭讪”“绝口不提”“显赫”的意思。

      

(2)李燕娥对敌人的利诱,为什么都能一一拒绝?

      (3)通过读文和课下搜集的资料,你认为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4)你认为,宋庆龄和保姆之间和谐融洽的关键是什么?

       (尊重学生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提出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汇报交流,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人物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与启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讨论进行相机点拨。

  三、拓展理解,加深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材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加深对人物精神境界的感知。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收获,联系现实及自身谈感受。

  四、实践活动,指导课外学习。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

   2、读读柯岩的其他作品。

  板书设计:

                   和

               充满     同情

               宋庆龄多次夸赞保姆

              伟大人物悉心照顾普通百姓

               设计     墓地

               尊重     爱戴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

“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

”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

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

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

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5《狱中联欢》|人教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实录

  执教:

任为新(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

  点评:

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

  点评:

严英俊(杭州听涛小学)

  师:

同学们好,上课时间还没有到,和大家聊聊天。

认识一下,我姓”任”,这个字用作姓的时候读第二声,别读错了。

我听说师大附小是全义乌市最好的小学,是真的吗?

  生:

(大声地)是真的!

  师:

听说六

(1)班是师大附小最好的班,是真的吗?

  生:

(大声地)是真的!

  师:

听说你是六

(1)班最好的学生,是真的吗?

  生:

(学生哄笑)

  师:

就是嘛,是不是最好的,不是自己说的,要由别人评判。

其实,我今天不是来上课的,我就是来评判的——学习六年了,我要来看看你们语文学得怎么样,你们老师教得怎么样。

你们的老师,还有,坐在下面的朱校长,都是我的学生,所以这节课,你们表现好,我表扬他们。

你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反正我扣分都扣在他们头上……

  (”哇”声一片,学生都精神抖擞起来。

  师:

今天是作文课,我们来讲怎样写人。

六年级了,老师都教过我们了,写人怎么写,最重要是通过哪几点来写?

  生:

写人要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写。

  师:

很好。

关于人物外貌描写得好的课文,我们学了不少,大家来回忆一下,有哪些。

  生:

《少年闰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

不错,这些文章中,有的是面貌写得好的,有的是神态写得好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把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写得具体生动,反映出人物身份、个性。

不光是这些课文,别的写人文章也都是这样,那就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

我们今天也来练习外貌写作,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好不好?

  生:

好!

  师:

今天你们就写我。

现在老师在大家中间走几步,你们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我的外貌特征,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老师在教室中间来回走,同学仔细观察。

  师:

看完了?

好,讨论一下,然后动笔概括。

(学生经过讨论,写下概要,老师的外貌特征是:

”高”“瘦”“老”)

  师:

同学们厉害,”高”“瘦”“老”,只用三个字,就把老师最大的外貌特征概括出来了。

虽然简单,但不够具体,没给人留下印象——怎么个”高”法呢?

”瘦”成什么样啊?

”老”到什么程度了?

这些都没有展开说。

小组再讨论,把我的特点写具体。

  (经过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如下文字:

”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几。

但很瘦,估计一百一十斤也不到。

老师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

”)

  师:

不错不错,准确、具体有了。

现在再进一步,能不能把我写得生动一点,可以用比喻句,把你对我的感觉、想象写出来。

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文字。

  生1:

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六,站到我面前,像一堵墙。

  生2:

老师细胳膊细腿,瘦骨伶仃,像竹竿似的。

(全场笑)

  生3:

老师的身板像纸那样薄薄的一片,好像风一吹就能刮跑了。

  生4:

小脑袋、小鼻子、还有小眼睛——笑起来眼睛一眯就没了。

(全场笑)

  生5:

老师骨瘦如柴,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一笑起来,脸上都是括弧。

  生6:

老师瘦得像火柴棍似的,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前半个脑袋像鸡蛋。

(全场笑)师:

好,不亏是名校的学生,准确、具体、生动,有几句还挺传神,把老师的外貌特征写出来了。

但是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瘦吗?

  生:

不知道。

  师:

实话告诉大家,老师没有老伴,没有人给我做饭——我一天只吃两餐……(学生惊愕),所以,我今天是来求助的。

我要去征婚,征婚要写介绍、写外貌,刚才大家把我写得准确、具体、生动,我要拿这些文字去征婚——

  (教室里骚动起来,同学们纷纷说不行。

  师:

为什么不行?

  生:

当然不行啊,里面没有用褒义词,用了贬义的、取笑的手法,这样写出去,看了给人感觉不好。

即使有单身阿姨看到了,也不会来跟老师搞对象的!

  师:

那应该怎样写?

  (有学生冒失地站起来,”1米76的个头,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师:

你们看我的样子,有”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吗?

你这是成心害我啊!

到时候人家真来相亲了,还不拿砖头扁我这个骗子……

  师:

大家讨论下,我这个外貌特征,要写得准确、具体、生动,但又是相亲用的,用刚才同学的话说,要用褒义词,看了让人舒服,应该怎么写。

经过小组仔细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得出如下文字:

  生1:

老师个子高挑,有一米七六,身轻体健,风度翩翩,很有魅力。

  生2:

老师高高瘦瘦的,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

他戴一副金边眼镜,眼光深邃,气质很好,是大学老师的样子。

  生3:

老师身材苗条,小脑袋、小眼睛,总是笑容可掬,说话表情很生动、很有趣,看上去很和蔼,一定是位脾气很好的先生。

  生4:

老师五十多岁,脸上有不少皱纹,有饱经风霜的感觉。

成熟、智慧的男人都是这样的。

  师:

哎呀,同学们真了不起。

你们前面写我的外貌,虽然准确、具体、生动,但我听了不是很开心,估计也找不到对象。

但你们现在说的吧,照样准确,具体,生动,我还特别爱听。

这样的文字传出去,那些单身阿姨读了肯定也舒服,会对我发生兴趣,见了面她们也不会说我是骗子。

谢谢大家!

真是名校的学生,真是了不起。

大家鼓掌,为我们自己鼓掌!

  师:

好,我真的很喜欢你们今天写的文字。

我回去要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第一是征婚用,估计找对象不成问题了。

第二,我还要把它们打印出来留存,亲戚那里、邻居那里、还有我们辖区的派出所那里,都保留一份备用。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

为什么?

  师:

实话告诉你们,我最近老爱忘事,做事丢三落四的。

咨询了医生,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的征兆……我把你们写的备着,就是将来走失了,找不到家了,别人可以拿你们写的做”寻人启事”.你们看行吗?

  生:

(同学窃窃私语)感觉有点不行……路人没工夫看。

要从最简洁、抓最容易辨认的外貌来写,具体、生动、比喻句什么的都不要了。

  师:

好,那我们试试看,怎么来写我的外貌特征。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如下文字:

  生1:

五十多岁,瘦高个,戴眼镜,有点秃头。

说普通话。

  生2:

五十几岁,高、瘦,上穿蓝色衣服,下穿黑色裤子。

说话带杭州口音。

  生3:

六十岁左右,高、瘦,蓝衣黑裤,走路有点晃悠,老年痴呆的样子。

  生4:

身高一米七六,偏瘦,头发稀少,戴眼镜,上穿”探路者”蓝色冲锋衣,下穿”七匹狼”黑色灯芯绒裤子,匡威牌子的运动鞋,左小腿有黑色胎记……

  师:

不错不错,最后一组写得特别好,你这样的,不用说认人,认尸都没问题了!

  师:

好,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

大家今天进行了三组外貌描写,就我一个对象,但写出来的差别很大。

第一组,纯粹的抓特征写出我的外貌来,不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有重要信息意义的特征就没有抓住,用词也不考虑感情色彩。

第二组,征婚用的,既要抓住特征,用词上还得是褒义的,看了让人舒服。

第三组,大家抓住一眼就能辨识的特征,因为我们的阅读对象是路人,太具体,还有生动、传神就没有必要。

这组描写还很关注服装,但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服装描写不一样。

具体我们来看课文(打开PPT):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曹雪芹那么具体、仔细地描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是小说写人的手法,凸显出王熙凤的富贵样、穷讲究又带点土豪式的俗气,是为刻画人物身份、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用的,对于读者来说,是用来欣赏和品味的。

但如果为寻人启事或者帮忙通缉的人物肖像,这样写就太啰嗦,路过的人谁耐烦看啊。

还不如你们,抓住我最大的外部特征,抓住我的服装颜色、款式来写,简洁明了,只抓最显眼的,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出是我。

大家说,是不是啊?

  生:

是!

  因此,大家以后写作文,除了一般作文要求之外,你们也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是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二是这篇作文写给谁看。

也就是注意”功用”和”读者”,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己虚拟一下,想象的也可以。

这两个问题你们也应该抛给老师,谁叫写作文了,就抛给谁。

考虑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写作文的思路和目的就会清晰一点,写起来也方便得多,有趣得多。

更重要的是,这个能力学好了,将来走上社会,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会真的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师:

这节课时间差不多了,老师和大家的交流就到这里。

根据规定,我还要布置一点作业——其实是我还要大家帮点忙,就是关于征婚的事情,没老伴,我可是真急了。

刚才我的外貌是写了,但征婚广告光写外貌够了吗?

  生:

不够!

  师:

还要写什么?

  生:

还要写从事什么工作,年薪多少、家里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汽车……还要有联系方法……

  师:

大家考虑得还挺周到的,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了,同学们回家帮我补全了。

写联系方法,写手机号码,我有点担心,如果有人开玩笑、乱打我的电话怎么办?

  生:

征婚文章最后要说明,征婚很严肃,不要开玩笑……()再写四个字:

”非诚勿扰!

  (全场笑)

  师:

好,征婚文章很圆满了,但文章里面是不是应该插一张照片啊?

现在讲究个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啥的。

  生:

是的……老师带了照片了吗?

  师:

我带了几张,大家帮我参谋。

(PPT打开四张照片:

第一张是周杰伦。

第二张是老师青年时的照片。

第三和第四张是现在的照片。

)我决定用周杰伦的,年轻帅气,和我有点像。

要么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先把相亲的阿姨诓过来再说。

  (经过讨论,同学们说不行,相亲时候要穿帮的。

还是用老师现在的照片,虽然老了点,但可以用”美图秀秀”修一下。

  生:

哇,你们太厉害了,图片都会加工。

好,照片问题解决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征婚文章到哪里去发布好?

  (小组讨论,说要到人多的地方,菜市场、公共汽车站、地铁口,电线杆上……也有人反对,说城管要骂的,这样招来的阿姨档次也不够。

还是到大学校园里去贴比较好……要不去网络发布,做网站网页……)

  师:

好了,打住,时间关系,我们不讨论了。

总之,你到时候交上来的作业,不能仅是一篇作文,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方案——有点子、有程序、有实施的策略、方法和路径,最后还要有注意事项。

我拿到它,照你们写的执行就可以了。

总之,老师的婚姻大事,后半生的幸福就拜托各位了,谢谢!

  点评

  让写作回归交流的本位

  郑桂华

  这是一节很有意思、很感性的课,真切、生动、流畅——相信看完上面的课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教室一隅,与任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想、一起写、一起交流。

  思考这节课为何如此引人入胜,启发应该很多——如任老师设计了很巧妙的写作任务情境,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挑战性,唤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又如任老师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小活动直接指向学习目标”描写人物外貌”,不拖泥带水,不旁逸斜出,干净而紧凑;还有从任老师的教学语言能看出他的学生观、教学观。

任老师善鼓励,但不滥情,绝不送出廉价的赞美与肯定。

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任老师对写作目的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写作指导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于”习作”的规定,非常明确地列有5条,其中之一就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现代社会中,用于交流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普通公民必备的生存技能。

无论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是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