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264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docx

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

课时目标 1.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和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2.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以及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3.掌握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1.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和相应的ax2+bx+c=0(a≠0)的根的关系

函数图象

判别式

Δ>0

Δ=0

Δ<0

与x轴交点个数

____个

____个

____个

方程的根

____个

____个

无解

对于函数y=f(x),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3.方程、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方程f(x)=0__________⇔函数y=f(x)的图象______________⇔函数y=f(x)__________.

4.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________的一条曲线,并且有____________,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________,即存在c∈(a,b),使得__________,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一、选择题

1.二次函数y=ax2+bx+c中,a·c<0,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  )

A.0个B.1个

C.2个D.无法确定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a)f(b)>0,不存在实数c∈(a,b)使得f(c)=0

B.若f(a)f(b)<0,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实数c∈(a,b)使得f(c)=0

C.若f(a)f(b)>0,有可能存在实数c∈(a,b)使得f(c)=0

D.若f(a)f(b)<0,有可能不存在实数c∈(a,b)使得f(c)=0

3.若函数f(x)=ax+b(a≠0)有一个零点为2,那么函数g(x)=bx2-ax的零点是(  )

A.0,-

B.0,

C.0,2D.2,-

4.函数f(x)=ex+x-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2,-1)B.(-1,0)

C.(0,1)D.(1,2)

5.函数f(x)=

零点的个数为(  )

A.0B.1

C.2D.3

6.已知函数y=ax3+bx2+cx+d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1)

C.(1,2)

D.(2,+∞)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二、填空题

7.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2是它的一个零点,且在(0,+∞)上是增函数,则该函数有______个零点,这几个零点的和等于______.

8.函数f(x)=lnx-x+2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

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x-x-2=0的一个实根所在的区间为(k,k+1)(k∈N),则k的值为________.

x

-1

0

1

2

3

ex

0.37

1

2.72

7.39

20.09

x+2

1

2

3

4

5

三、解答题

10.证明:

方程x4-4x-2=0在区间[-1,2]内至少有两个实数解.

 

11.关于x的方程mx2+2(m+3)x+2m+14=0有两实根,且一个大于4,一个小于4,求m的取值范围.

 

能力提升

12.设函数f(x)=

若f(-4)=f(0),f(-2)=-2,则方程f(x)=x的

解的个数是(  )

A.1B.2

C.3D.4

13.若方程x2+(k-2)x+2k-1=0的两根中,一根在0和1之间,另一根在1和2之间,求k的取值范围.

 

1.方程的根与方程所对应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1)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当自变量取该值时,其函数值等于零.

(2)根据函数零点定义可知,函数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根,因此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f(x)=0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

(3)函数F(x)=f(x)-g(x)的零点就是方程f(x)=g(x)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2.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零点,如函数y=

.

3.对于任意的一个函数,即使它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函数值也不一定变号.如函数y=x2有零点x0=0,但显然当它通过零点时函数值没有变号.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知识梳理

1.2 1 0 2 1 2.使f(x)=0的实数x 3.有实数根 与x轴有交点 有零点 4.连续不断 f(a)·f(b)<0 有零点 f(c)=0

作业设计

1.C [方程ax2+bx+c=0中,∵ac<0,∴a≠0,

∴Δ=b2-4ac>0,

即方程ax2+bx+c=0有2个不同实数根,

则对应函数的零点个数为2个.]

2.C [对于选项A,可能存在根;

对于选项B,必存在但不一定唯一;

选项D显然不成立.]

3.A [∵a≠0,2a+b=0,

∴b≠0,

=-

.

令bx2-ax=0,得x=0或x=

=-

.]

4.C [∵f(x)=ex+x-2,

f(0)=e0-2=-1<0,

f

(1)=e1+1-2=e-1>0,

∴f(0)·f

(1)<0,

∴f(x)在区间(0,1)上存在零点.]

5.C [x≤0时,令x2+2x-3=0,解得x=-3.

x>0时,f(x)=lnx-2在(0,+∞)上递增,

f

(1)=-2<0,f(e3)=1>0,∵f

(1)f(e3)<0

∴f(x)在(0,+∞)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总之,f(x)在R上有2个零点.]

6.A [设f(x)=ax3+bx2+cx+d,则由f(0)=0可得d=0,f(x)=x(ax2+bx+c)=ax(x-1)(x-2)⇒b=-3a,又由x∈(0,1)时f(x)>0,可得a>0,∴b<0.]

7.3 0

解析 ∵f(x)是R上的奇函数,∴f(0)=0,又∵f(x)在(0,+∞)上是增函数,由奇函数的对称性可知,f(x)在(-∞,0)上也单调递增,由f

(2)=-f(-2)=0.因此在(0,+∞)上只有一个零点,综上f(x)在R上共有3个零点,其和为-2+0+2=0.

8.2

解析 该函数零点的个数就是函数y=lnx与y=x-2图象的交点个数.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lnx与y=x-2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可知,两个函数图象有2个交点,即函数f(x)=lnx-x+2有2个零点.

9.1

解析 设f(x)=e2-(x+2),由题意知f(-1)<0,f(0)<0,f

(1)<0,f

(2)>0,所以方程的一个实根在区间(1,2)内,即k=1.

10.证明 设f(x)=x4-4x-2,其图象是连续曲线.

因为f(-1)=3>0,f(0)=-2<0,f

(2)=6>0.

所以在(-1,0),(0,2)内都有实数解.

从而证明该方程在给定的区间内至少有两个实数解.

11.解 令f(x)=mx2+2(m+3)x+2m+14.

依题意得

,解得-

12.C [由已知

∴f(x)=

当x≤0时,方程为x2+4x+2=x,

即x2+3x+2=0,

∴x=-1或x=-2;

当x>0时,方程为x=2,

∴方程f(x)=x有3个解.]

13.解 设f(x)=x2+(k-2)x+2k-1.

∵方程f(x)=0的两根中,一根在(0,1)内,一根在(1,2)内,

,即

.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3章函数的应用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课时作业新人教A版必修

课时目标 1.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原理.2.能根据具体的函数,借助于学习工具,用二分法求出方程的近似解.3.知道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常用方法,体会“逐步逼近”的思想.

1.二分法的概念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____________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__________,使区间的两个端点______________,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由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可用二分法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1)确定区间[a,b],验证____________,给定精确度ε;

(2)求区间(a,b)的中点____;

(3)计算f(c);

①若f(c)=0,则________________;

②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________);

③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________).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

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

(2)~(4).

一、选择题

1.用“二分法”可求近似解,对于精确度ε说法正确的是(  )

A.ε越大,零点的精确度越高

B.ε越大,零点的精确度越低

C.重复计算次数就是ε

D.重复计算次数与ε无关

2.下列图象与x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是(  )

3.对于函数f(x)在定义域内用二分法的求解过程如下:

f(2007)<0,f(2008)<0,f(2009)>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函数f(x)在(2007,2008)内不存在零点

B.函数f(x)在(2008,2009)内不存在零点

C.函数f(x)在(2008,2009)内存在零点,并且仅有一个

D.函数f(x)在(2007,2008)内可能存在零点

4.设f(x)=3x+3x-8,用二分法求方程3x+3x-8=0在x∈(1,2)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f

(1)<0,f(1.5)>0,f(1.25)<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  )

A.(1,1.25)B.(1.25,1.5)

C.(1.5,2)D.不能确定

5.利用计算器,列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x

0.2

0.6

1.0

1.4

1.8

2.2

2.6

3.0

3.4

y=2x

1.149

1.516

2.0

2.639

3.482

4.595

6.063

8.0

10.556

y=x2

0.04

0.36

1.0

1.96

3.24

4.84

6.76

9.0

11.56

那么方程2x=x2的一个根位于下列哪个区间内(  )

A.(0.6,1.0)B.(1.4,1.8)

C.(1.8,2.2)D.(2.6,3.0)

6.已知x0是函数f(x)=2x+

的一个零点.若x1∈(1,x0),x2∈(x0,+∞),则(  )

A.f(x1)<0,f(x2)<0B.f(x1)<0,f(x2)>0

C.f(x1)>0,f(x2)<0D.f(x1)>0,f(x2)>0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二、填空题

7.若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根据下面的表格,可以断定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________.(只填序号)

①(-∞,1] ②[1,2] ③[2,3] ④[3,4]

⑤[4,5] ⑥[5,6] ⑦[6,+∞)

x

1

2

3

4

5

6

f(x)

136.123

15.542

-3.930

10.678

-50.667

-305.678

8.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5=0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为x0=2.5,那么下一个有根的区间是________.

9.在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0,1]上的近似解时,经计算,f(0.625)<0,f(0.75)>0,f(0.6875)<0,即可得出方程的一个近似解为____________(精确度为0.1).

三、解答题

10.确定函数f(x)=+x-4的零点所在的区间.

 

11.证明方程6-3x=2x在区间[1,2]内有唯一一个实数解,并求出这个实数解.(精确度0.1)

 

能力提升

12.下列是关于函数y=f(x),x∈[a,b]的命题:

①若x0∈[a,b]且满足f(x0)=0,则(x0,0)是f(x)的一个零点;

②若x0是f(x)在[a,b]上的零点,则可用二分法求x0的近似值;

③函数f(x)的零点是方程f(x)=0的根,但f(x)=0的根不一定是函数f(x)的零点;

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时,得到的都是近似值.

那么以上叙述中,正确的个数为(  )

A.0B.1C.3D.4

13.在26枚崭新的金币中,混入了一枚外表与它们完全相同的假币(重量稍轻),现在只有一台天平,请问:

你最多称几次就可以发现这枚假币?

 

1.能使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仅对函数的变号零点适用,对函数的不变号零点不适用.

2.二分法实质是一种逼近思想的应用.区间长度为1时,使用“二分法”n次后,精确度为

.

3.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时,所要求的精确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精确度为ε,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得到某个区间(a,b)后,若其长度小于ε,即认为已达到所要求的精确度,可停止计算,否则应继续计算,直到|a-b|<ε为止.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知识梳理

1.f(a)·f(b)<0 一分为二 逐步逼近零点 方程的近似解

2.

(1)f(a)·f(b)<0 

(2)c (3)①c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a,c)

③(c,b)

作业设计

1.B [依“二分法”的具体步骤可知,ε越大,零点的精确度越低.]

2.A [由选项A中的图象可知,不存在一个区间(a,b),使f(a)·f(b)<0,即A选项中的零点不是变号零点,不符合二分法的定义.]

3.D

4.B [∵f

(1)·f(1.5)<0,x1=

=1.25.

又∵f(1.25)<0,∴f(1.25)·f(1.5)<0,

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1.25,1.5)内.]

5.C [设f(x)=2x-x2,根据列表有f(0.2)=1.149-0.04>0,

f(0.6)>0,f(1.0)>0,f(1.4)>0,f(1.8)>0,f(2.2)<0,f(2.6)<0,f(3.0)<0,f(3.4)<0.因此方程的一个根在区间(1.8,2.2)内.]

6.B [∵f(x)=2x-

,f(x)由两部分组成,2x在(1,+∞)上单调递增,-

在(1,+∞)上单调递增,∴f(x)在(1,+∞)上单调递增.∵x1

又∵x2>x0,∴f(x2)>f(x0)=0.]

7.③④⑤

8.[2,2.5)

解析 令f(x)=x3-2x-5,则f

(2)=-1<0,f(3)=16>0,

f(2.5)=15.625-10=5.625>0.

∵f

(2)·f(2.5)<0,∴下一个有根的区间为[2,2.5).

9.0.75或0.6875

解析 因为|0.75-0.6875|=0.0625<0.1,

所以0.75或0.6875都可作为方程的近似解.

10.解 (答案不唯一)

设y1=,y2=4-x,则f(x)的零点个数即y1与y2的交点个数,作出两函数图象,如图.

由图知,y1与y2在区间(0,1)内有一个交点,

当x=4时,y1=-2,y2=0,f(4)<0,

当x=8时,y1=-3,y2=-4,f(8)=1>0,

∴在(4,8)内两曲线又有一个交点.

故函数f(x)的两零点所在的区间为(0,1),(4,8).

11.证明 设函数f(x)=2x+3x-6,

∵f

(1)=-1<0,f

(2)=4>0,

又∵f(x)是增函数,

∴函数f(x)=2x+3x-6在区间[1,2]内有唯一的零点,

则方程6-3x=2x在区间[1,2]内有唯一一个实数解.

设该解为x0,则x0∈[1,2],

取x1=1.5,f(1.5)≈1.33>0,f

(1)·f(1.5)<0,

∴x0∈(1,1.5),

取x2=1.25,f(1.25)≈0.128>0,

f

(1)·f(1.25)<0,∴x0∈(1,1.25),

取x3=1.125,f(1.125)≈-0.444<0,

f(1.125)·f(1.25)<0,∴x0∈(1.125,1.25),

取x4=1.1875,f(1.1875)≈-0.16<0,

f(1.1875)·f(1.25)<0,

∴x0∈(1.1875,1.25).

∵|1.25-1.1875|=0.0625<0.1,

∴1.1875可作为这个方程的实数解.

12.A [∵①中x0∈[a,b]且f(x0)=0,∴x0是f(x)的一个零点,而不是(x0,0),∴①错误;②∵函数f(x)不一定连续,∴②错误;③方程f(x)=0的根一定是函数f(x)的零点,∴③错误;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时,得到的根也可能是精确值,∴④也错误.]

13.解 第一次各13枚称重,选出较轻一端的13枚,继续称;

第二次两端各6枚,若平衡,则剩下的一枚为假币,否则选出较轻的6枚继续称;

第三次两端各3枚,选出较轻的3枚继续称;

第四次两端各1枚,若不平衡,可找出假币;若平衡,则剩余的是假币.

∴最多称四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