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266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理解复习题集[1]

1、选择填空。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再近些看到的是(),越来越近时像()。

①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②白线③一堵水墙

2、在文中给“好像”找近义词。

好像——()——()

3、作者按照由()到()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

4、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多项选择)A、拟人B、比喻C、排比D、夸张

5、短文一共有()句话,其中第()句写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形状,第()句写的是它的声音。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很好听。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错过(chuòcuò)叶丛(cóngcǒng)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之情。

3、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在文中()处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从加点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火烧云不仅颜色________,而且变化__________。

3、用“_____”画出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可以用___________这个词语来概括。

4、“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句话说明了()A、火烧云的颜色很多B、火烧云变化得很快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风平浪静漫天卷地水天相接神秘莫测齐头并进)

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游玩。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海。

刮风了,原本()的海面开始跃动起来。

()处,一排排白色的浪花(),向前奔涌。

风大了,巨大的海浪(),扑向岸边的岩石。

大海真是让人感到()。

五、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脚长在()上,是()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3、文中一共有()句话,第()句写的是爬山虎的脚的位置,第()句写的是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第()句写的是爬山虎的脚的颜色。

4、这段话主要写了()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5、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细心观察B、连续观察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6、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蟋蟀盖房子大多在()月,秋天()的时候。

②它用前足(),还用()搬掉较大的土块。

2、“它用前足扒土”中的“扒”的读音和意义是()A、bā抓住,把着B、pá用耙(pá)子聚拢。

C、bā刨开,挖。

D、pá扒窃。

3、在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圈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在时动作的词。

4、“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多选)()

A、蟋蟀不辞劳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C、“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蟋蟀,看它看得不耐烦。

7、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秀、优良),并且有(温和、温柔)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写法是()A、举例子B、作比较

3、短文中“工夫”的意思是()A、指临时雇的短工B、指占用的时间和精力C、指空闲的时间和精力

4、这段话主要写了()A、别的昆虫是怎样选择隐蔽场所的B、蟋蟀住宅的特点C、蟋蟀和其他昆虫住宅的不同点。

8、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的_______________,英国的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口中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

九、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选择填空。

两处“看”,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第一处“看”,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好朋友时,鸟儿仿佛在说:

();第二处“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

()。

两处“看”,饱含着鸟儿对树的()

A、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B、无比深情和留恋。

C、树朋友,我唱歌你听见了吗?

再见了!

朋友。

2、假如现在树能够说话,他一定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你想对鸟儿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xiǎngxiàng)中。

鹅的叫声,音调(diàotiáo)严肃郑重,似(sìshì)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kānkàn)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1、划去文中错误的读音。

2、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鹅的_____________。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A、点明中心B、承上启下

4、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①对比②比喻)的写法,体现出鹅的叫声严肃郑重。

1、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1、作者还用______________来比喻鹅的________________,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段话中将鹅的步态与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鹅的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还写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傲慢。

十二、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1、画出这段文章的中心句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猫的古怪性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它有时候特别________,有时候又特别_________,有时候又是多么_________。

13、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它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用“________”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生气勃勃(bóbé)枝折花落(zhézhēzhé)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

3、判断对错。

①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②作者是想通过这段对小猫的描写,突出对小猫的宽容和怜爱。

()

③这段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小猫淘气的批评和责备。

()

14、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1、这段话节选自_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__》,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他写的《___________》。

2、“几朵小梅花”在文中指____________,从这个比喻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之情。

3、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了小猫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写小猫______________(A、活动和休息B、高兴和不高兴)时的表现。

5、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ǐjī)乎不留一点儿痕(hénhéng)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2、在文中找出些列词语的近义词。

茂盛——()远看——()模模糊糊——()

3、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这个比喻句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

突出了昆明湖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4、“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好,既可以说明游船、画舫行驶得__________,又衬托出昆明湖的__________。

5、下面这次词语是这一段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请依次排在横线上。

A、登上B、向东远眺C、向下望D、正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这座石桥有____________桥洞,叫十七孔桥。

”这句话写出了十七孔桥名字的_________。

2、“姿态不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中具体说“狮子姿态不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出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

2、“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这句是____________句。

3、用“_____”画出表现“给人画一般美感”的句子。

4、“搭石”指的是____________(A、人们过河搭脚的石头;B、用石头砌成的小桥)。

文章写搭石的同时,更突出了__________(A、河中有搭石是当地的风俗;B、家乡人淳朴的心灵,美好的思想)。

十八、小钱得救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照样子写句子。

例: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不见面并不重要。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是()A、宝岛台湾与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无法割断,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B、架在台湾与大陆两地的桥。

4、“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想象一下,数月之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①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②欺负,凌辱。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周生”指__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欺凌”意思是()A、欺负、凌辱。

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

B、欺负、凌辱。

本文指在租界里,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轧死,肇事者却得意扬扬。

19、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___比作成______________。

2、这句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是()A、通过对爬山虎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B、突出了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3、“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叶老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这段话中的“我”当时还只是一个________岁的孩子,却能被大作家___________指点,实在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2、“庆幸”是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的意思。

“我”感到庆幸的原因是()

A、“我”的作文《一幅画像》获奖了。

B、“我”能到大作家家里做客,很荣幸。

C、我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有着堪称楷模的作品和人品的大作家。

3、“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中的“人品”和“作品:

分别指()

A、“人品”是说叶老对人平易近人;“作品”指叶老写的文章B、“人品”是说叶老看“我”将来有发展,对“我”好;“作品”指叶老写了很多文章。

4、“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的含义是()A、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B、爬山虎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所以说它总是绿着。

二十一、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用“√”选出短文中用得恰当的词语。

2、“那时没有电灯……”中的“那时”是指()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

3、上百万年前,人类依赖_____________生存,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______________,但在近百年中,他们的幻想纷纷变成了___________,这全靠_____________的发展。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A、科学的发展让人感到如此美丽,如鲜花满园B、科学为人类带来了满园春色,成果卓著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十二、①20世纪,人类()月球,()深海,()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②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③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括号里。

A、登上B、探索C、洞察D、潜入

2、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B、作比较C、举例子①句是__________,②句是________,

3、文中第三句_____。

A、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作用的巨大。

B、人类生活的改变可以依赖于科学的进步,也可以靠自然的赐予。

二十三、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演这一历史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经越来越近了。

1、填近义词。

希望——()演化——()精美——()

2、照样子写一写。

越来越多——()——()

3、“这一愿望”指的是()A、科学家们希望通过化石和研究能够重现恐龙进化成鸟类的过程。

B、科学家们想发现更多的化石。

4、这一自然段主要写()A、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

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B、猎食性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过程C、科学家们工作的艰辛。

二十四、现在,太空蔬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例如,太空黄瓜里铁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大大提高;太空葫芦可以长到一米长;太空辣椒()个大味美,()结出了漂亮的黄色甜椒和红色甜椒。

另外,()太空蔬菜抗病力强,()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

它们是有益健康的绿色蔬菜。

1、在文中括号里天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与下面词语同一类型的词。

千家万户(含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介绍了太空蔬菜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这一段的________句。

5、用两个字概括太空蔬菜的用途:

________(A、食用B、药用)。

二十五、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1、第一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引用B、拟人C、夸张

2、缩句。

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作者()

A、赞叹植物种子的美妙变化和神奇用途。

B、赞美聪明勤劳的科学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