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79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docx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

2008年10月14日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课题:

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执教: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

陈朝玉老师

听课:

区教研员张敏老师,区脱产培训班教师,区语文中心组教师,本校全体语文教师,城区及各乡镇校及中心校教师计100余人。

评课:

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李亮老师

特级教师:

潘文彬老师

特级教师:

杨新富老师

录入:

北异

【教学目标】

1.学习7-13自然段,品味姥姥用剪纸表达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以及她的剪纸的怀念。

2.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听写词语,导入新课教学

1、教师课前板书课题。

2、谈话提出任务:

今天由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生读),读的很亲切,课前蒋老师已经给大家上了第一课时,我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拿出本子,听写一些词语,好不好?

美国词语只报一遍,听仔细了。

普普通通无所不能清清爽爽

喜鹊登枝牛驮小兔啃食青草

3、(大屏幕出示词语)根据大屏幕上的词语,校对一下,全对的举手给我看。

看看大屏幕,先读第一排,从上面这两组词语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师提示:

第一排……第二排……

生1:

第一排都是形容词。

师:

形容什么的?

(剪纸)

第二排是剪纸的内容。

二、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体味祖孙之情

1.师:

同学们请想一想,“喜鹊登枝”这幅剪纸的完成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那么,“牛驮小兔”和“啃食青草”这些剪纸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感受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请大家浏览课文7-13自然段,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牛驮小兔”的内容?

哪几小节写的是“啃食青草”的内容?

3.

教师语言叙述:

同学们,师:

快速的看,浏览,谁看出来了?

在7-11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

(出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

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你有没有发现哪一个字用得很不平常?

(1)究竟有什么不寻常?

这就需要揣摩文本,细读,如果有感受,可以随时记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画注。

(3)你感觉这个“拴”字有什么不寻常?

生1:

可以衬托姥姥技艺个高超。

师:

从这一小节的那些句子可以看出她技艺高超?

(一生读)师:

不简单,还能体会出什么来呢?

生2:

可以看出“我”很感兴趣,不然不会“抢”过来看。

师:

那你觉得这幅剪纸怎么样?

生3:

生动,不然看不出牛的温顺,小兔的乖巧。

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师点评:

这个女孩子很自信)

为什么要“拴”,孩子们?

(怕我溜到河里)

从一个“拴”字又体会到什么呢?

(姥姥对“我”的爱护)

还体会到什么?

(“我”的顽皮)

为什么能吸引住作者?

(剪的是姥姥和“我”之间的事情)

(4)“牛驮小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呢?

我提醒大家注意一句话。

其实我就是姥姥驮的小兔,我在干什么呀?

我们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读,从第七到第11小节,谁愿意来读?

(生读)师板书:

拴住了我的童年。

4.品味“缠”字一段

(1)师小结:

从一个平常的“拴”,我们有了这样的体会。

(2)过渡:

姥姥的剪纸有没有拴住我呢?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段话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3)教师询问:

从这段朴实简单的文字中,你感觉到哪个子用得极其地不简单?

(“缠”)

(4)再细细地品读这一段,从开始姥姥的“拴”到现在作者的“缠”,你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生1:

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师:

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2:

作者非常喜爱姥姥的剪纸。

是啊,多么有趣的剪纸啊!

我们来看看剪的究竟是怎样的老牛,怎样的兔子?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引发想象:

你仿佛还看到了怎样的兔子,怎样的老牛?

是啊,多么难忘的生活啊!

——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多么幸福啊,所以,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对这个“缠”,你还读出什么来呢?

(作者活泼顽皮)师:

那姥姥呢?

生2:

非常的爱作者。

作者仅仅是喜欢的兔子和老牛吗?

生3:

对姥姥的好感,师:

好感可以换一个词。

(爱)

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自己读自己的。

(5)教师语言渲染:

是啊,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多活泼的兔子,多幸福的兔子啊﹗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煮饭的老牛……多憨厚,多勤劳的老牛啊﹗谁再来读这一段?

(指名读,齐读)

5.(钢琴曲《Atimeforus》响起)

教师配乐朗读: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

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在这一段中,又写到了姥姥的剪纸,你觉得它与其他的剪纸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2)谁来读姥姥的这幅剪纸?

谁愿意再来读读?

读出什么来了?

生1:

离别。

生2:

期待。

师:

期待什么?

师启发:

就像你长大后离开自己的家人,你的亲人会对你有怎样的期待呢?

生1:

报答他们。

生2:

早一点回来。

师:

还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生3:

早一点回家,一起剪纸……

对身处外地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身体……工作……家庭……)

(3)师:

谁愿意做作者,满怀感激的读一读这幅剪纸的内容?

师:

后来“你”越长越大,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你”吗?

一生读。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4)师:

听的你的朗读,我发现作者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你!

回顾童年的生活,你的记忆中再现了什么?

(老牛……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师:

可是你必须要离开姥姥,你再读。

(生读的声情并茂)众鼓掌。

(5)还能“拴”住作者吗?

生:

能!

能拴住我的什么呢?

师板书:

拴住我的心和梦……

齐读板书。

师最后请几个人读最后一自然段。

(配乐读)

三、布置作业 :

背诵最后两段。

【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

拴住了我的童年,

拴住了我的心和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2、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以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作者流露出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

生:

(齐)姥姥的剪纸

师:

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呢?

你们想看吗?

生:

师:

好,现在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

请好好欣赏吧。

(点击课件)

生:

学生欣赏剪纸作品

师:

欣赏完这些剪纸,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

姥姥的剪纸太神奇了。

生:

姥姥的剪纸真是栩栩如生啊!

生:

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生:

姥姥的剪纸太美了,令人难以忘记。

师:

是啊,姥姥的剪纸可神了。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幅“喜鹊登枝”上,请大家好好欣赏。

生:

我觉得梅枝剪得很生动,那喜鹊活灵活现,就像真的。

生:

大小正适中。

师:

观察真仔细!

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幅“喜鹊登枝”的呢?

生:

嗬!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

(课件出示)谁来读这个句子。

一生读

师:

老师听出了你的佩服。

还有谁想读的。

一生读

师:

真是栩栩如生啊!

我们一起来赞叹吧!

生齐读:

“嗬!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

那么,这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姥姥是怎样剪成的呢?

生: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

你真个调皮的孩子。

师:

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

生:

不是。

师:

那是怎么练就的呢?

你能用姥姥自己的话来回答吗?

生: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

(课件出示)让我们齐读姥姥的话。

生齐读

师:

这句话的意思你明白吗?

你能联系上下文来找一找吗?

生: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你真会读书,一下子从文中找出了答案。

自由读这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

生自由读。

师:

谁来说说?

生:

我从中读出了姥姥剪得多,所以姥姥技艺很高超。

师: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生读

生:

我读出了姥姥练得多,经常剪,所以她就知道从哪里开始剪,手就很准了。

师:

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

师:

让我们想象着画面,齐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

师:

正是因为姥姥成年累月地剪,所以姥姥即使在被蒙住眼睛的情况下也能剪出如此完美的剪纸,这就是——

生齐说: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

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

打羽毛球

生:

画画

师: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

说到这,老师想到了一些谚语,你们想到了吗?

生: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生:

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生:

百日笛子千日萧,小小胡琴拉断腰

生:

……

师:

同学们的积累可真多啊!

勤于积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你看,我是那么调皮,姥姥不但不生气,反而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可见,姥姥多疼“我”啊!

这不,到了——(课件出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生齐读

师:

这看似一句平淡的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们认为是一个什么字呢?

生:

拴。

师板书拴

师:

一般是用什么拴住什么?

生:

用绳子拴住物体

师:

课文中指什么?

生:

用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师:

姥姥用什么内容的剪纸拴住了调皮的呢?

生:

老牛和兔子

师:

姥姥剪了许多幅老牛和兔子剪纸,课文中具体描写的有几幅?

默读下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画句子写体会。

师:

把你的体会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同桌交流

师:

交流好了吗?

我们来看一看,文中具体描写的有几幅?

生:

三幅。

师:

具体描写的是两幅,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

你体会到什么?

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这幅剪纸。

我从中体会到了姥姥非常的疼爱我。

师:

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生读

师:

从这幅剪纸中,你还体会了什么?

生:

我很调皮。

生:

我生活得很快乐。

生:

我很活泼。

师:

从一幅剪纸中,你们体会到了这么多,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

另一幅呢?

谁来说说

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我从中体会到了姥姥和我生活得很开心。

生:

我和姥姥在一起吃饭。

生:

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姥姥对我的爱,她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吃。

师:

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在用心的读书,你来读出你的体会。

生读

师:

在那个盛夏的午后,姥姥用她高超的剪纸技艺牢牢拴住了我。

从那时候起,我便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

生: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师: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生:

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生:

对活泼的兔子和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

姥姥还拴得住我吗?

生:

拴得住。

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生读:

“但我还是……有声有色。

师:

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生齐读

师:

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从这幅剪纸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

我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思念。

师:

思念一直在姥姥的心中,你能把姥姥对我的思念读出来吗?

一生读

生:

我感受到了对我的期待。

生:

我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爱。

生:

我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牵挂。

生:

我感受到了姥姥很思念远在他乡的我。

师: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一生读。

师: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姥姥站在村口,遥望远方,此时她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想象你就在远方,你的姥姥会对你说些什么?

生:

天气凉了,要多穿点衣服,不要着凉了。

生:

你要好好学习,长在了为祖国作贡献。

生:

无论走到哪,都不要忘记姥姥啊!

生:

我会在家乡等着你回来的。

师: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姥姥对我牵肠挂肚,而我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

  范读:

“事实上,……有声有色。

  默读有助于思考,让我们默读这段文字,静静地思考,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默读思考。

师:

把你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小组交流。

师:

交流好了吗?

我们在全班交流一下。

生:

我体会到了作者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想到自己的姥姥,想到家乡,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

生:

体会到了作者非常思念自己的姥姥和家乡,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他的所思所想就会变得十分得清晰。

生:

体会了作者不管走到哪,都走不出姥姥对他的牵挂。

生:

……

师:

把这份浓浓的思念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

生齐读。

师:

同学们,如果童年时姥姥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现在拴住的是我的什么?

生:

心  师板书心

师:

纵然天涯海角,我心依旧,我梦依旧,姥姥用她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心,成了我美好的回忆。

此刻的我最想对至亲至爱的姥姥说些什么?

用你们的笔写出我心中的话语。

生写话。

师:

谁来读出我的心声。

生: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又听到姥姥刷刷的剪纸声,听到了人们的赞叹声,看到了家乡的田野,看到了美丽的窗花。

生: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又听到姥姥亲切的话语,听到了姥姥的唠叨,看到了姥姥慈祥的面容,看到了姥姥的广结善缘。

生:

……

师:

也许再多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我对姥姥的思念,只有读能让我与姥姥的心贴得更近,让我们饱含真情地再次齐读这段文字。

生再次齐读。

师:

书读到这,你们认为姥姥仅仅是用她的剪纸拴住了吗?

生:

不是

师:

透过这一幅幅的剪纸,姥姥更是用她的什么拴了我的心?

生:

思念

生:

期待

生:

牵挂

生:

亲情

生:

呵护

……

师:

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

板书爱。

是这份充满亲情的爱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师:

孩子,请记住:

天地虽宽,但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朋友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生活,感谢命运……

下课!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姥姥的剪纸永远拴住我的“心”,给了我许多的回忆和快乐。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以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班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备课时,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

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以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作者流露出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新课程指出,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以读为本,以有这篇课文把饱满的情感融入到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导读法,谈话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交流、理解、想象,体会“我”与姥姥之间那浓浓的深情。

让学生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等方法,全面地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拟定以下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导入

二、品读感悟

1、画面一:

“喜鹊登枝”

(1)   定格“喜鹊登枝”图,学生欣赏引出“嗬!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感情朗读。

(2)   借助想象,结合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画面二:

“牛兔同乐”

(1)   默读课文,找相关的语句写体会。

(2)   学生汇报、同桌交流。

(3)   读句子,感受画面,体会剪纸画面背后的深意。

(4)   引读第12自然段。

三、展开想象,感情升华

(1)   自由读第13自然段,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

(2)   定格画面,展开想象,感受姥姥心意。

(3)   感情朗读,写话练习,体会深情。

四、课文总结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围绕剪纸展开了“我”与姥姥之间的故事,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剪纸”这条主线,引领学生走进“我”与姥姥的内心情感世界。

由开始的欣赏剪纸作品到“喜鹊登枝”这幅剪纸,使学生体会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姥姥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技艺。

进一步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

整篇课文不仅写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还写了姥姥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

这在“老牛兔子”剪纸中有了集中的体现,我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姥姥对“我”的疼爱和“我”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从而激起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但在这堂课中,我还感觉到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比如:

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细节处感情的处理以及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等等。

我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成熟起来。

 

2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我们来欣赏一下,细细品味。

 

  (媒体出示,欣赏剪纸) 

  师:

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能否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它?

 

  生:

栩栩如生。

 

  生:

惟妙惟肖。

 

  生:

鬼斧神工。

 

  生:

出神入化。

 

  生:

姥姥的剪纸真有神韵。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师:

歙,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

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生: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

剪只公鸡能打鸣。

” 

  师:

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师:

谁能模仿着乡亲们的话来说说姥姥的其他剪纸吗?

同桌先练练。

 

  生:

剪鸟像鸟,剪树像树,剪只小羊咩咩叫,剪只帆船能远航。

 

  生:

剪鹅像鹅,剪牛像牛,剪个警察能捉贼,剪只老鼠能偷油。

 

  生:

剪花像花,剪兔像兔,剪只老鹰能翱翔,剪个电脑能上网。

 

  师:

姥姥。

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了。

(板书:

神) 

   

  三、学习3-6自然段。

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师:

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

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交流创设情境一:

 

  师:

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

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生:

我从“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我”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很紧很紧,姥姥一点儿也偷看不到。

 

  生:

我还从“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中“死死地”一词可以体会到姥姥是摸着黑剪的,本领很高超。

 

  师:

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出示“喜鹊登枝”图,同学们都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

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 

  师:

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生:

我觉得这幅“喜鹊登枝”剪得非常好,就好像真的一样。

 

  生:

你看这喜鹊与梅枝大小搭配得刚刚好,疏的地方疏,密的地方密,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

 

  生:

这幅“喜鹊登枝”看得出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了,大小、疏密搭配得天衣无缝。

 

  (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交流创设情境二:

 

  师: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我现在就是姥姥,你们就是我的左邻右舍,说吧,派啥用场?

往哪儿贴?

 

  生:

过两天我家的一个亲戚要结婚了,姥姥,你帮我剪个“喜”字吧。

 

  生:

姥姥,我爷爷马上要六十大寿了,你给我剪个“寿”字。

 

  生:

过年时家家户户爱贴“福”字,倒着贴,预示“福”到了,姥姥,给我剪个“福”吧。

 

  师:

别急,让我擦擦手。

咔嚓,咔嚓,好了,你看看,喜欢吗?

 

  生:

喜欢,姥姥,你的剪纸真“神”,我非常满意。

 

  师:

不管你们提出什么要求,都难不倒我,佩服吗?

知道姥姥的这手绝活是怎么练成的?

 

  (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 

  师: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

姥姥每天练习剪纸,熟能生巧,就心中有数了,知道什么地方该拐弯,什么地方要留空。

 

  生:

姥姥每天剪,已经非常熟练了,什么地方要剪得疏。

什么地方要剪得密,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

 

  (引读三次: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 

  师:

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生: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

姥姥可是剪纸三分钟,练习十年功。

 

  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师:

老师再加一句,“姥姥是剪不离手”。

 

  生:

要练惊人艺,需下苦功夫。

 

  师:

姥姥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才练成了这么神的技艺。

 

   

  四、学习7-12自然段。

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师:

心灵手巧的姥姥给乡亲们剪了喜字、福字、寿字,给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

为什么姥姥剪得最多的是牛和兔呢?

请你默读7-12自然段,猜猜姥姥的心思。

  (生交流) 

  生:

姥姥属牛,而我属兔。

 

  师:

把我俩的生肖放同一幅剪纸,有特别的意义。

 

  生: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

再仔细地读读第7自然段,看看姥姥还有什么心思?

 

  生:

姥姥怕“我”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

这一拴管用吗?

从哪儿看出来?

 

  生:

我从“抢过来看”发现“我”被姥姥的剪纸吸引了。

 

  生:

从“我嚷着还要”可以知道姥姥的剪纸把“我”迷住了。

 

  师:

在这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牛兔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贪玩的心,他们俩的对话可有意思了。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出示图:

看,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

耕地的老牛,拉车的老牛车兜里总是带着心爱的小兔,他们俩形影不离,兔子总是在玩耍。

老牛总是在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