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35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docx

李润昌宁县方言研究

昌宁县方言研究

姓名:

李润班级:

汉语言文学08级2班学号:

**********

【内容提要】:

昌宁县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境内少数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语言混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方本土方言,本文抓住昌宁县方言的特点,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对本县方言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总结出了该地方言中极具特色的一些表征,其中也不乏声调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昌宁县方言的特色,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地方语言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语言学方言研究昌宁县语音语汇语法

昌宁汉语方言,其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

昌宁县境内居民,多为元、明、清各时期由中原迁入。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语言的混合,发展成为有地方特色的汉语方言体系。

本县居民,不少人家自称祖籍“南京应天府”或者江西人氏。

从今天的许多方言语汇中,还可以看到苏、浙、赣方言的痕迹。

这一点,似乎可以作为佐证。

如“感谢”称“难为”、“虹”叫“杆”一类的方言,与今华东地区相同。

在对人的称呼中,“父亲”称“爹”、“丈夫”称“老公”、“乞丐”叫“叫花子”,以及同辈相称“老表”等,则与华南地区相同。

历代的戍边、充军、流放,也给方言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如骂争强好胜的顽童为“恶军犯”,称侏儒为“老将瓜”……此外,社会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语音、语汇、语法上不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兼蓄了保山、大理、临沧三地州的某些特色。

“非”,是最具代表性的程度副词。

若在美、丑、香、穷等形容词前加非,即表示已达极端程度,如“非好看”即表示好看得很。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现代规范汉语语言的不断渗透,一些应用范围狭窄,使用频率较低的方言,如“老板拜”(借以吓唬小孩的恶鬼)、“老乌狸”(借以吓唬小孩的凶兽)等渐已消失;具有现代文化特点的方言也随之产生,如“洋丝瓜”、“开洋荤”、“二轮车”等。

昌宁县的汉语方言,因地域差异,语音、声调各具特色。

全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言区:

以大田坝为中心的西北部方言区,以卡斯、邑林为中心的枯柯河流域方言区和以右甸坝为中心的县中部方言区。

由于我来自昌宁县中部,而且县中部方言区,地域广大,使用人口众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昌宁汉语方言的特色。

所以,我主要以该方言区为例,说明境内汉语方言的风格。

首先,从语音方面来说。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讨论一门语言,首先应该看它的语音,介于这一点,我就先从语音方面入手,从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各地区语音差异四个小的方面来看看昌宁县方言的特点。

一、声母

昌宁方言的声母共有22个,除国家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1个外,还有一个特殊声母,即唇齿音“V”,如雾、万、尾、袜、味等的方言读音,声母均为“V”。

本县方言声母的语音特点是:

1、除“V”外,其他21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都与汉语拼音相同,但拼写和实际读音、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存在着差别。

如“他(她、它)”在本县方言中经过了儿化,念作/der/,而“的”又念作/ne/,所以,有“这本书是他的/derne/”的读法。

2、本县方言中的尖团音字,其声母在普通话中为j、q、x。

如“精”念/zīng/,“青”念/cīng/,“经”念/jīng/,“星”念/sīng/等。

3、普通话中零声母/u/、/ua/、/uan/、/uang/、/uei/、/uen/的汉字,在昌宁县方言中加声母“v”的较多,如袜、尾、稳、万、望、雾等。

4、昌宁方言中的“我”,发音不送气,鼻音明显。

5、方言中的“院”,在不同语言场合中读音不同,如“医院”、“法院”发音均为/wan/,唯称“院场”时,发音与普通话相同。

6、普通话中声母j,在昌宁方言的字词中多用作g,如解、街、界、届、介、阶,均读/gai/音。

二、韵母

昌宁方言的韵母,共计43个,比普通话多8个。

鼻化韵母除外,本县特有的方言韵母是/i-uo/、/i-u/、/u-e/相拼,如“国”的方言读音是g跟u-e相拼。

韵母的语音特点是:

1、普通话读音韵母为/iao/、/ue/的字,昌宁方言中读音均为/i-uo/,如药、岳、脚、疟、略、削等,韵母都为/i-uo/。

2、普通话为/ü/韵的字,昌宁方言中为/i-u/韵。

如欲、局、曲、蓄、育、郁、狱、菊等。

3、普通话读音韵母为/u/、/uo/的字,昌宁方言中读/u-e/韵,如兔、国、获、扩。

在口语中,还有以k、h为声母,以/u-e/为韵母的方言,如扩、或,读/ku-e/、/hu-e/,而不读/kuo/、/huo/。

4、普通话中/e/韵,在昌宁方言中多读作/uo/韵,如个、哥、葛、歌等。

5、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昌宁方言中前后鼻韵的界线很模糊,大多数时候,都只发前鼻韵,而无后鼻韵。

三、声调

昌宁县方言一般地说,每个单字都有固定的声调,但总的来说,阴平调较多,去声调较少。

普通话中读去声的某些音节,昌宁方言中转为阴平或阳平调,如“力”、“莫”、“墨”。

与普通话相比,调值只有阴平相同,其余三调差别较大。

此外,本县方言中没有轻声,普通话中读轻声的字音,绝大多数转为阴平调,如“骨头”、“木头”的“头”,都读阴平调。

四、语音差异

昌宁县境内不同方言区,语音腔调差异明显。

大田坝方言区,语音柔和,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卡斯、邑林及枯柯河流域方言区,发音时阳平、上升转阴平、去声,且尾音稍长,例如“你说是不是”一句,卡斯方言念作“你说阿是哩”;右甸坝方言区,语音声调与普通话较接近,语调软和适中,终止音稍低。

以“长宁县水资源”这一短语为例作一比较:

普通话chāngníngxiànshuǐzīyuán

右甸坝方言区chānglíngxiànshuǐzīyuán

大田坝方言区chānlìngxíngshuīzīyuàn

卡斯片chánlínxìngxūzīyùn

局部山区,少量单词语音与普通话根本不同。

如“蹲”发音为“东”,“滚”发音为“拱”,“水浑”为“水红”,“盐咸”为“银形”等。

还有读“吃”为“词”类的发音者,本县方言谓之“咬舌尖”。

其次,从语汇方面来看。

古代方言的遗留和现代汉语新词汇的融和,形成了昌宁县丰富的方言语汇。

发音词阿(/a/)的应用很普遍。

在称呼晚辈或平辈的小名时,前面加“阿”,表示亲近,如阿哥、阿妹、阿玉、阿凤等;在长辈的称呼前加“阿”,则显得更为尊重,如阿公、阿婆、阿大。

另一种用于受到外界刺激时发出的声音,如受惊时呼“阿呗”,受烫时呼“阿勒勒”,受冷时呼“阿即即”等等。

此外,局部山区还有发语词“巴(/ba/)”,语气助词“讷”、“勒”等。

昌宁县方言语汇具有本地与众不同的特点,衍生出许多词汇,下面以表格的形式,用一些具体的词汇及词组来展示本县的方言特色。

一、名词及数量词

方言

指代

方言

指代

日儿头

太阳

薄刀

菜刀

太阴、老摩摩

月亮

疏散包

挎包

月亏

月食

浆袋儿

布袋

亮闪

闪电

土拉巴

烟锅

冰雹

睡脑

枕头

啄子

镢头

罩子

千斤

钢钎

灶房

厨房

二轮车

自行车

茅司塘

厕所

阿公

祖父

一格房

一间房

阿大、大爹

伯父

一间房

一幢房

娘娘

阿姨

玉麦(mé)

玉米

小汉子

男孩

油粉

豆粉

阿耶

叔叔

酱菜

咸菜

手拐子

挂面

面条

山麻鹂

麻雀

干巴儿

瘦肉

喜蛛

蜘蛛

旺子

蛐蛐儿

蟋蟀

涨水

开水

全猪

公猪

面糊头

面子包袱重的人

牙猪

阉公猪

炊壶

烧水的茶壶

以头

里面

阳伞

雨伞

连械(gaì)

连枷

撑子

纸伞

不打紧

将近

鸳鸯斧

能挖能砍的斧子

早茄(qie)

早晨

蛐蟮

蚯蚓

上前

刚才

老灰

画帖

图片、年画

垫单

床单

制其

现在

多气

什么时候

铺盖

被子

二、形容词及口头语

方言

指代

轻佻、放荡

轻浮、不踏实

嘎(gǎ)

质量低劣或没有本事

爱出风头

不聪明、草包

拉渣

不讲卫生

恶(wù)俗

厌恶、害怕

赖毛

反悔、说话不算数

讨嫌

令人厌恶

攒劲

漂亮、值钱、惹人喜欢

能干、有本事、有能耐

爱打扮

背时

倒霉、运气差

扯筋

办事不利索、不顺利

渣筋

不要脸、贪小便宜

红丢丢

鲜艳的红色

亮汪汪

光芒四射

蓝茵茵

碧绿透明

马子犁

寸步不让

半边

不在意

煞火

赶快、催人动作快点

不渣嘎

不昌盛

精明能干

主穷

性格怪癖

二气

相当俏皮

窜扎

动作利索

雀(qi-uo、二声)搏

损人利己、不讲道德

脏湾

贪小便宜

木单子

可怜

勾作

背后捣鬼、耍阴谋

无义诚

无聊、不讲信义

牢躁

不规矩

鬼火绿(lú)

愤怒到极点

马子稀

软弱无能

小气、吝啬

散(sàn)昧

背后诋毁别人或对某事表示惋惜

三、动词和动宾词组

拗(niù)

打平伙

共同筹备聚餐

下阴阳棋

有意陷害

扯呼

打鼾

窜嘴

过小话

铺(pū)

说大话

舔勾子

拍马屁

添野锤

趁机报复

照壁后咒官儿

当面不敢说,背后乱说

打倒脏

反悔

嚼牙巴骨

造谣中伤

敲钉磕(kuó)锤

有意诈骗

无旮旯生蛆

千方百计造谣、中伤

打摆子

疟疾

难在

生病、不舒服

捣拐

帮倒忙

假装

耽搁

打牙祭

大吃大喝

转弯子

有意刁难

抖羊皮

用大话吓人

哄人

骗人

谝白话

聊天

靠啰

去了

着凉

感冒

扫扎

指桑骂槐

走水

失火

不检糟糠

不讲卫生

处野狗下箐

怂恿别人干坏事

追赶、紧跟

耍阴谈

搞阴谋

上负

请罪

痴反保

唆使人干坏事

开歪

打怪主意、故意作难

四、方言成语

方言

指代

方言

指代

二不黄昏

糊里糊涂

搜丝旮旯

到处找寻

爹公娘母

一家子,大大小小

搜肠刮肚

冥思苦想

花里胡哨

五颜六色

五拗六别

各自为阵,互不统一

精丝无毫

一无所有

墨不让线

互不相让

话丑理正

话难听,但有道理

鬼眯日眼

鬼鬼祟祟

毛脚芡手

不规不矩

翻蛆古捣

翻箱倒柜

勾丁二四

细小零碎

伤公损贤

危害社会公德

素常百闲

平时、向来

二不留神

行动无规矩

揣揣夺夺

不顺心的给予

无淡寡头

无事找事

无事生端

惹是生非

斜马六角

没有规律

小气滴多

十分吝啬

神皇二五

不正经、不严肃

昏头砸脑

晕头转向

奇古零秦

不着边际

严丝合缝

十分严密

日毛干鬼

不规不矩

正名禄位

名正言顺

捧红踏黑

媚上压下、趋炎附势

张花里式

慌里慌张

勾外杀里

巴结外人,残害自己人

槽底下放水

搞阴谋、耍两面派

三方窄楞

无规矩或不合群

飞天十妄

荒唐离奇

五马翻六羊

频繁调换

五、有读音而无恰当汉字可代的方言

方言读音

指代

biá

被压扁的东西或矮小之物

piǎ

赤脚在水中行走

piè(拼音为坡衣尔)

没有任何本事或反抗力量

dáo

极不聪明,憨

niá

很稀烂的东西

hēnē

人或牲畜极胖的样子

shòng

表示疑问,相当于“什么”

以上这些词汇及短语仅仅是昌宁方言中的一小部分,但是,透过这些也能从中看出昌宁方言的语音、语汇方面的明显特色。

最后,第三大方面,从语法上来看。

就语法上的特点而言,昌宁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大致相同,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倒装现象,但是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方言谚语及歇后语。

谚语如“三月清明撒(秧)朝前,二月清明撒在后。

”“小满栽秧天赶天,芒种栽秧时赶时。

”“小暑不栽秧,大暑不点豆。

”“日晕涨江水,夜晕草皮枯。

”“雨落二十五,月后无干土。

”等等。

歇后语如“十八罗汉请观音——可少主人多。

”“茶壶煮面条——难捞。

”“穿山甲打跟头——冲壳(磕)子。

”“狗吃牛屎——图多。

”“水冬瓜上粉——老来俏。

”“癞痢头生坐板疮——两头吃亏。

”“大九甲人赶街——夹跑带走。

[1]”“兜着萝卜找擦子——自找气受。

”“小爱宝打老婆——叫你试瞧阿郎的钢火[2]。

”“李振举做官——三天三夜。

[3]”“木新爷看广告——转转[4]我们吃亏。

”“八十老人学吹打(唢呐)——上气不接下气。

”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歌谣等。

总之,昌宁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方言体系,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昌宁方言作为中国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构成中国语言庞大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由于资料稀缺,再加上我自身知识的不足,所以这篇研究论文仅仅是凭着我本人二十年以来在昌宁县的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以及自身经历到的一些实际来完成的,所以必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但是还是提出了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对于不了解我县方言的人来说,应该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我相信,随着人们知识的进步,对昌宁方言乃至各地方言的研究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

《昌宁县县志》

【注释】:

[1]:

大九甲离县城较远,为抓紧时间,当地人到县城赶街,往返步子迈得较快,固有此说。

[2]:

钢火,方言,厉害的意思。

相传旧时右甸一个乳名叫小爱宝的人,经常打他的老婆,边打边喊:

“叫你试瞧阿郎的钢火”。

一次,他慌忙中误打了前来劝阻的母亲,被传为笑话。

后来,人与人之间争强好胜时,常以此话相威胁。

[3]:

辛亥革命后,右甸经历王寿良响应起义反正,被右甸地方洪帮“仁堂”龙头大爷李振举杀害。

李自任右甸经历,但做官后第三天半夜即被人处决。

后人暗示搞阴谋诡计侥幸得逞,但终归好景不长。

[4]:

转转,读去声;方言,每回、每次、始终之意。

相传清朝时,右甸一个叫木新爷的人,不识字却总喜欢到告示旁凑热闹。

当别人问他告示内容时,他总是说“转转我们吃亏。

”后被人作为笑谈,以嘲讽假装斯文,不懂装懂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