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380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下学期音乐教案

坡坝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简单的音乐知识及唱歌方法,律动都有所了解,会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音乐这一门课,学生是比较喜欢的,都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去学、去唱、去跳,能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

今年五年级教材调整为2013教育部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所以,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学期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外优秀作曲家的认识,以及对国外优秀音乐作品的学习。

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本册教材包含有唱歌、欣赏、编创、演奏,较之前版本的教材新加入了音乐知识版块,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五年级学生应该用正确的唱歌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学习自然地呼吸,注意咬字、口形的正确,能有表情的唱歌,能随教师的要求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民展

(1)激发和陪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2、了解中外优秀做曲家,并初步接触国外的优秀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唱歌方面,让学生掌握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掌握有气息支持的歌唱;加强声音的连惯流畅、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掌握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方法表现歌曲的感情。

2、欣赏方面,欣赏器乐曲,结合音乐欣赏,认识外国优秀作曲家;欣赏国外优秀乐曲。

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感受外国乐曲所表现的感情,培养音乐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3月1日—3月2日

3月5日—3月9日

美丽的家乡

欣赏《驯鹿》《冬猎》《鸿雁》

1

3月12日—3月16日

长城放鸽

1

3月19日—3月23日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

3月26日—3月30日

吹起羌笛跳锅庄

欣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

1

4月2日—4月6日

阿喽喽

欣赏《木鼓歌》

1

清明节

4月9日—4月13日

看大戏

1

4月16日—4月20日

欣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

1

4月23日—4月27日

西湖美

1

4月30日—5月4日

欣赏《映山红》

让我们荡起双桨

1

劳动节

十一

5月7日—5月11日

欣赏《迎春》《纸风车》

1

十二

5月14日—5月18日

送别

1

十三

5月21日—5月25日

梅花

1

十四

5月28日—6月1日

欣赏《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1

十五

6月4日—6月8日

静夜思

1

十六

6月11日—6月15日

活动《东郭先生与狼》

1

十七

6月18日—6月22日

端午节放假

端午节

十八

6月25日—6月29日

复习

期末检测

十九

7月2日—7月6日

期末结束工作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美丽的家乡

欣赏《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3、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美丽的家乡》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驯鹿》《冬猎》《鸿雁》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5、将这三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三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长城放鸽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

学生聆听歌曲。

3、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

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冬之景

1、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

2、名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

——冼星海

3、生猜谜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

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

4、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5、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

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你们喜欢冬爷爷送的礼物吗?

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

他有什么愿望?

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

3、师热情范唱

4、掌握节奏

5、学生听唱歌曲两遍,自己试着学唱歌曲第一段

6、师生分析旋律的特点

7、学生随琴齐唱歌曲

8、学生以多种方式表演唱歌曲

9、师生一起走进儿歌,再次感受歌曲的快乐。

纷纷扬扬小雪花

姿态万千好潇洒。

不辞辛苦为大家,

勇敢锻炼意志发。

三、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1、冬天是寒冷的,但意志坚强的人却不畏严寒,尽情享受着冬天的美丽和快乐。

让我们随着《踏雪寻梅》的歌声,边听边唱,走出教室,走进冬天,去雪中锻炼意志,共享欢乐,共度好时光吧!

2、生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四、结束全课。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吹起羌笛跳锅庄

欣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2、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3、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2、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

(56个)

(2)、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

2、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

1、介绍羌族。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3、羌笛和锅庄舞。

(1)简介羌笛。

(2)简单介绍羌族的锅庄舞。

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三、学唱歌曲

1、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

(3)再次听歌曲,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2、学习歌曲

(1)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

(2)准确演唱歌曲。

(3)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

(4)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3、歌曲处理

(1)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唱和互动。

四、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1)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2)随琴唱。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2)随录音哼唱。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1)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2)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五、欣赏《锦鸡出山》。

六、小结。

 

阿喽喽

欣赏《木鼓歌》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4、欣赏《木鼓歌》。

教学重难点:

1、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2、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2、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

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的巨变。

二、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三、学唱歌谱。

四、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五、欣赏《木鼓歌》。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贵州彝族儿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自己了解欣赏更多的民族歌曲。

 

第三单元唱大戏

看大戏

教学目标

1、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初步了解豫剧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歌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表演戏歌《唱脸谱》。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戏曲大世界,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音频范唱。

2、学生看视频第二次聆听。

3、师一句一句教生跟唱。

4、师增加句子长度教生跟唱。

5、师完整大声唱,让生小声跟唱。

6、师伴奏,生唱。

三、拓展延伸

1、在刚才的戏曲中,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呢?

2、师带领生了解经典豫剧曲目。

3、师带领生欣赏豫剧视频。

4、师带领生简单学几句《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5、模仿说河南话,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四、小结

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

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欣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1、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2、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什么?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什么?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

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

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3、复听歌曲:

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

歌曲演唱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4、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课堂小结。

 

西湖美

教学目标: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难点:

1、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2、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练声2、连音练习3、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

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

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

3、是不是这样呢?

观看课件。

(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

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填词演唱。

5、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

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第四单元影视音乐

欣赏《映山红》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欣赏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映山红》《让我们荡起双桨》,感受歌曲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的曲调,品味音乐所表现的孩子们对理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中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区分歌曲中两个不同声部的旋律。

3、学生在听、看、演、唱等活动中欣赏,在感受中理解乐曲的形象、主题并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理解二声部童声合唱,并能听辨两个声部的不同旋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

1、师生共同回忆过去所学的关于美好童年、憧憬美好未来的歌曲。

2、复习相关歌曲。

二、欣赏《映山红》

三、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拍子以及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呢?

2、老师也想演唱一遍歌曲,请你听一听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的?

3、完整演唱歌谱,请同学们把歌曲旋律荡漾的感觉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4、填词演唱,用优美又带着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5、最后一句“迎面吹来凉爽的风”有的同学吹到了,有的同学还没有吹到,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师范唱这句)

6、出示歌谱,提示反复记号和段落跳跃记号。

7、跟琴演唱第2、3段歌词,解决一音多字的难点。

8、跟琴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把电影里的景色烘托的更加美丽,使影片更加逼真感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欣赏《迎春》《纸风车》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1、上一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学唱了影视作品里的插曲,大家还记得是哪部影视作品吗?

2、大家还记得,《让我们荡起双桨》属于影视作品里的哪一类音乐的?

二:

新课导入

1、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插曲,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仔细听!

想想和我们上节课听到的插曲有什么不同?

(播放音乐《迎春》)

2、听完音乐,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呢?

3、那大家感觉旋律又有什么感受?

4、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这段音乐中主要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吗?

5、提到迎春,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情景呢?

6、大家看看乐谱,有哪些音符之间大距离比较大呢?

7、大家看看乐谱,听老师弹一遍,同学们可以跟在后面哼唱。

8、这段音乐题目叫做《纸风车》,大家见过纸风车吗?

9、这段音乐有没有相同的乐句呢?

10、大家玩过纸风车吗?

有谁能告诉老师纸风车是怎么转的呢?

1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首同样是他为《大宅门》所写的,大家来听一听!

(播放音乐《啼春细雨》、《戏台》)。

在《大宅门》中还有一首好听的主题曲,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

三、小结:

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另一个影视片段的音乐!

去感受影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送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

2、歌曲情感的把握。

3、“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复习。

2、练声曲。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1)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2)母音跟唱,熟悉曲调。

(3)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4)完整演唱歌曲。

(5)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2、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3、拓展训练: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4、歌曲综合练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第五单元古韵新声

梅花

教学目标:

1、深情的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知道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特性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并用歌声加以表现。

2、使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十六分音符切分的节奏及演唱时旋律的音准。

2、结合古诗的韵律表现歌曲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1、配乐读诗导入:

看图: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梅花)

2、聆听歌曲,有感情朗读诗句。

二、歌曲教学

1、看曲谱听旋律,学习歌谱。

2、解决难点。

同学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冬天非常寒冷,一阵风吹过,有两朵梅花随风飘落,我们一起来听老师弹奏的旋律,听一听梅花落到哪个音上了?

3、唱曲谱。

4、加词演唱:

5、演唱歌曲。

(演唱第一乐段)

6、对比旋律线:

(1)分析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线,进行旋律线对比,体会情绪不同。

(2)从旋律线中感受音乐情感,唱出感情。

(3)找出最能表现梅花坚强性格的一句?

7、介绍曲作者。

三、拓展

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毛主席谱写的诗词《卜算子咏梅》。

1、同学配乐朗诵。

2、同学小结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

同学们,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文化,古诗新唱正是对我们民族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好听的古诗歌曲,最后让我们再来演唱一遍《梅花》来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欣赏《梅花三弄》《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梅花三弄》

2、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听辨音乐的结构及音乐表现的意境、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