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3944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答案.docx

天津外国语大学招聘真题及

  答案

  第1题:

普世价值之观念,其实早已植根于中国古代“道通为一”、“天下大同”的思想之中,而在西学东渐之时,普世价值之观念亦早已随风而入。

2010年的中国哲学,出现了不少探讨普世价值的文章,而这些探讨普世价值的文章,颇多对普世价值的诘难。

但是,国内哲学界对普世价值的探讨,有意或无意地,都有着某种与权力合谋的倾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普世价值是存在于中西方哲学界的一个共通的哲学命题

  B.2010年中国哲学关于普世价值的探讨所存在的问题

  C.中国哲学界对普世价值的探讨着重于对普世价值的诘难

  D.中国哲学界对普世价值更多诘难的原因是对权力的屈从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首句指出普世价值的观念在中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不是新的哲学命题。

接着从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讲2010年中国哲学在探讨普世价值方面存在的问题。

故本题选B。

A项,从文段中不能看出,普世价值是否是一个中西方共通的哲学命题。

C项指出中国哲学家探讨普世价值存在的问题,D项,文段没有具体指明中国哲学界对普世价值更多诘难的原因是什么。

  第2题:

  ()对于红酒相当于()对于照片

  A.酒庄;模特

  B.果汁;胶卷

  C.葡萄;风景

  D.酒杯;相册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3题: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B.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C.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D.通常,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医生要获得其大脑的扫描图像,以便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了解肿瘤附近血管的状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语序不当。

可改为“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其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故本题答案为C。

  第4题: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这就是明显的存在问题,所以这种行为叫问题行为。

  第5题:

三位采购员定期去某市场采购,小王每隔8天去一次,大刘每隔5天去一次,老杨每隔6天去一次,三人星期二第一次在这里碰面,下次相会将在星期几?

()

  A.星期一

  B.星期五

  C.星期二

  D.星期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此题乍看上去是求9,6,7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但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即“每隔”,“每隔9天”也即“每10天”,所以此题实际上是求10,7,8的最小公倍数。

既然该公倍数是7的倍数,那么肯定下次相遇也是星期二。

  (10,7,8的最小公倍数是5×2×7×4=280。

280÷7=40,所以下次相遇肯定还是星期二。

)第6题:

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

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

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

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

  B.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C.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

  D.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文段中每句话都是围绕社会冲突的功能展开议论的,

  C.D两项的说法在题目中找不到根据。

前三句指出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使得调整社会关系成为可能。

最后一句“但是”转折,社会冲突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这说明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故选B。

  第7题:

__________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之美,是那种以简单线条所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捷

  B.简洁

  C.简约

  D.简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简捷:

①直截了当,也作简截;②简便快捷。

简练:

指简明精练。

指说话、行为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洁本义是不复杂,单纯。

由“简单线条所勾勒出来”可知,这里应选“简洁”表示不复杂的意思。

正确答案是B。

  第8题:

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发出来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

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分别。

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

  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者有两种人格。

效果也就大相径庭

  C.同是一句话.因说话者的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

  D.同是一句话.说话者人格不一样,大伙儿就会觉得劲头不一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由“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分别”可知,空缺处句子应表示有人格和没有人格两面。

A项只提到有人格的情况,排除。

B项说的是同一说话者有两种人格,而非不同人格的两类说话者,排除。

  C.D项说的都是人格不同的说话者的情况,区别在于C项说的是“效力不同”,D项说的是“大伙的感受”,由“受到感化”、“便会失败”可知,句中强调的是产生的效果,故本题答案为C。

第9题:

在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称为()。

  A.完形训练模式

  B.合作学习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程序化训练模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10题:

军事伪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比如《荷马史诗》中提及的“特洛伊木马”就是军事伪装的早期实例,即将人员和装备伪装成无害的事物,使得军事行动_______。

巧妙运用军事伪装技术,_______自身真实的作战意图,往往能取得令人称奇的胜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扑朔迷离转移

  B.悄无声息掩饰

  C.防不胜防严守

  D.出其不意隐藏

  【解析】

  正确答案:

暂无解析。

  第11题: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对人的本性有着透彻的分析,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孔子学说从汉代以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支柱,统治着广大学者以至普通人民的思想。

孔子学说中最重要的信条是,每个人必须知道他或她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所处的地位,必须固守而不能逾越。

这就大大妨碍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就限制了人对自己周围事物的自由探讨。

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

  B.孔子对人的本性等有着透彻的分析

  C.孔子让每个人必须知道他或她在社会等级制度中所处的地位

  D.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整个文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说明孔子学说自汉代以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支柱,对后世影响巨大;第二层次说明孔子学说中最重要的信条是“得中其位”,作者认为这妨碍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限制了人对自已周围事物的自由探讨。

综上,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第12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开始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年龄是()。

  A.男60周岁,女55周岁

  B.男女同为55周岁

  C.男女同为60周岁

  D.男55周岁,女50周岁

  【解析】

  正确答案:

C。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开始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年龄,男女同为60周岁。

因此答案选C。

  第13题:

对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最应该做的,是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流动、有利人才成长的环境与空间,而不是直接参与、甚至________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

其实,自由、公平的竞争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回报,足够的成长空间才是________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A.主导长久

  B.干预直接

  C.破坏长期

  D.影响有效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而不是……甚至……”可知,甚至后面的部分要比前面的部分的程度深,“破坏”是贬义词,政府不可能破坏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影响”和“直接参与”的程度差不多,因此排除

  C.D两项。

根据文意,企业更需要的是长久地留住人才,故本题选A。

  第14题:

1,2,7,19,138,()

  A.2146

  B.2627

  C.3092D.386555

  B.10:

58

  C.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15题:

任何自然事物都具有许多属性条件,而任何属性条件又有低一级的属性条件,直到作为单纯的现象。

自然事物具有的这些单纯现象,一方面完全依存于客观的实体事物,另一方面又有它自身的不完全从属于个体的种类。

一切形体的美,音响的美,都属于现象的美。

对“现象”的解释,最贴切的是()。

  A.自然事物具有的最低级的单纯的属性条件

  B.依存于客观的实体事物的单纯属性条件

  C.不完全从属于个体的单纯属性条件

  D.既依存于客观的实体事物,又不完全从属于个体的单纯属性条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任何自然事物都具有许多属性条件,而任何属性条件又有低一级的属性条件,直到作为单纯的现象”可知,现象是“自然事物具有的最低级的单纯的属性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

D项只是对“现象”所具有。

的特征的描述,不如A项的表述贴切。

本题答案选A。

  第16题:

周庄旅游收入已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

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

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

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B.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D.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阅读可知,题干属于因果型结构。

先提出观点“周庄的旅游收入让其他文化古镇只能望周兴叹”,接着列出一些事实材料,对周庄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后来哈默又将此画赠给了邓小平。

通过论证“文化传播成就了周庄的发展”,作者意在告诉人们“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第17题:

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中,医疗改革成为“两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热议的焦点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要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必须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只有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才能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

如果没有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就不能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和推行爱民惠民措施。

根据以上表述,可得出的结论是()。

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一定要有完善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Ⅱ.没有推行爱民惠民措施就不能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Ⅲ.没有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善对公立医院的改革Ⅰ、Ⅱ和ⅢⅠ和Ⅱ只有Ⅰ只有Ⅱ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目详解:

第一步:

翻译题干。

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1):

解决看病难问题?

完善改革。

  

(2):

完善改革?

推进分离和推行措施。

  (3):

没有完善分类管理制度?

不能推进分离和推行措施。

利用逆否规则可得到:

推进分离和推行措施?

完善分类管理制度。

将以上三个推导连起来可得到:

解决问题?

完善改革?

推进分离和推行措施?

  完善分类管理制度。

第二步:

逐一翻译结论并判断结论。

利用逆否规则Ⅰ:

解决看病难问题?

完善分类管理制度。

  “解决看病难问题”属于肯定前件,可以得到肯定后件的结论“完善分类管理制度”,Ⅰ正确。

Ⅱ:

没有推行措施?

不能解决看病难问题。

  “没有推行措施”属于否定后件,可以得到否定前件的结论“不能解决看病难问题”,Ⅱ正确。

Ⅲ:

没有解决看病难问题?

没有完善改革。

  “没有解决看病难问题”属于否定前件,不能得到否定后件的结论“没有完善改革”,Ⅲ错误。

综上所述,Ⅰ、Ⅱ正确,Ⅲ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第18题:

喜鹊对于()相当于()对于福禄双全

  A.喜不自胜梅花鹿

  B.喜上眉梢蝙蝠

  C.欣喜若狂芙蓉

  D.喜从天降仙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喜鹊谐“喜”,可以与梅花共同组成寓意吉祥的“喜上眉梢”;蝙蝠谐“福”,可以与梅花鹿共同组成寓意吉祥的“福禄双全”。

B选项正确。

D项,“喜从天降”是“喜虫天降”的谐音,“喜虫”即喜蛛,即一种长脚的小蜘蛛;仙鹤象征的是长寿,而不是福或禄。

  (本。

由王雪芹提供)第19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ó)称心(chèn)唱主角(jiǎo)弹丸之地(dàn)

  B.苍穹(qióng)掺和(cān)单行本(xíng)不偏不倚(yǐ)

  C.梦魇(yǎn)本埠(bù)黑魆魆(xū)燕颔虎颈(hàn)

  D.祝祷(dǎo)鞭笞(chī)便利店(biàn)名噪一时(cào)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

  故答案为C。

  第20题:

楷树,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

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似为众树的榜样。

模树,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

  这两种树分别称之为“楷”和“模”,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楷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B.

  “楷模”二字都带“木”字

  C.

  “楷模”原指两种树

  D.楷树、模树皆有灵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楷模”这个词语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但人们很少知道“楷模”的由来。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楷模”原指两种树,后被人们演化成一个专有、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

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不是文段主要想表达的。

B项和D项在文中并未涉及。

  第21题: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础不包括()。

  A.分子生物学

  B.生物物理学

  C.生物化学

  D.生物心态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22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躺在一个小小山地上,____,____,____。

____,____。

同一方向距离稍近些。

枝柯疏朗的柿子树,正挂着无数玩具一样明黄照眼的果实。

①洒在我身上和身前一片带白色的枯草间②四围是草木蒙茸枝叶交错的绿荫③在十丈远近河堤边排成长长的行列④强烈阳光从枝叶问滤过⑤松树和柏树作成一朵朵墨绿色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⑤③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①句的“洒”对应的是④句的“阳光”,故这两句应相连,且顺序为④①,据此排除D项。

③句的“排成长长的行列”的应为⑤的“松树和柏树”,故此两句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⑤③。

另由③句的“十丈远近”与后文“同一方向距离稍近些”的呼应,可确定⑤③的位置应排在最后。

本题答案为A。

  第23题: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

  B.市场

  C.银行

  D.政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其中,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其主体是企业,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也就是政府。

故选D。

  第24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称为()。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研讨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第25题:

某工厂有100名工人报名参加了4项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一项或多项,已知A课程与B课程不能同时报名。

如果按照报名参加的课程对工人进行分组,将报名参加的课程完全一样的工人分到同一组中,则人数最多的组最少有多少人?

()

  A.7

  B.8

  C.9D.1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第26题:

一本书有100多页,小赵每天看6页,第31天看完,小张每天看7页,第26天看完。

小周每天看2页,问第几天可以看完?

()

  A.90

  B.91

  C.92

  D.89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从小赵可知书页码范围为181~186;从小张可知书页码范围为176~182。

因此书的页码范围为181~182。

小周每天看2页,需要看91天。

  第27题:

20人做一项工作15天可以完成,现在工作3天之后,有5人调走植树,剩下人继续干完剩下的工作,做完这项工作总共需要多少天?

  A.16

  B.17

  C.18

  D.19

  【解析】

  正确答案:

D。

  第28题:

甲有一套商品房欲出售,经人介绍,与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丙知道后找到甲,表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

甲便与丙订立合同并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应归乙,甲向丙承担违约责任

  B.房屋应归丙,甲向乙承担违约责任

  C.房屋产权登记有误,应重新登记为甲

  D.甲与丙订立的合同无效,甲与乙协商房屋的归属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物权法》第15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

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因此,本题中,甲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以及甲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都具有效力。

又根据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甲与丙之间由于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故丙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即房屋应归丙。

由于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也具有效力,但甲已不再拥有房屋所有权,因此甲应向乙承担违约责任。

本题答案为B。

  第29题:

某有色金属公司四种主要有色金属总产量的1/5为铝,1/3为铜,镍的产量是铜和铝产量之和的1/4,而铅的产量比铝多600吨。

问该公司镍的产量为多少吨()

  A.600

  B.800

  C.1000

  D.120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A。

假设4种有色金属的总量共15x,则铝的产量为3x,铜的产量为5x,镍的产量为2x,铅的含量为15x-3x-5x-2x=5x,铅的产量比铝的产量多600吨,即5x-3x=600,x=300,则镍的产量为2×300=600吨。

  第30题:

从A市到B市的航班每周

  一、二、三、五各发一班。

某年2月最后一天是星期三。

问当年从A市到B市的最后一次航班是星期几出发的?

()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