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35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docx

517基坑水平撑专项施工方案

临江大道9号融拓盛澜项目

基坑水平支撑及冠梁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9年05月17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拟建场地位于武昌区临江大道9号地块,东面及西面分别紧邻花堤街及彭刘杨西路,距离长江约70m,交通便利,基坑面积约28700m²,全场满铺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为地面下13.45~14.65m;基坑周长约640m,南北宽约187m,东西长度约134m。

2、场地标高约26.00~27.00m。

1.2周边环境条件

1、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北侧:

居民区,支护桩边线距离建筑物最近距离为4.0m;

东侧:

花堤街,支护桩边线距离用道路边线最近距离为5.0m;

南侧:

彭刘杨西路,支护桩边线距离道路边线最近距离为5.4m;

西侧:

临江大道,支护桩边线距离道路边线最近距离为26.0m;

2、主要边界条件:

(1)距离基坑顶20m以内的恒荷载及活荷载折算为恒荷载的累加不大于20kPa。

(2)基坑红线范围内的电线杆、房屋和地下通道等建构筑物应拆迁完毕。

4、设计标准:

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不大于40mm;一道内支撑被动区抗力系数k/tk≥1.2、放坡开挖抗滑安全系数k/hd≥1.2、坑底抗隆起系数K/lp≥1.80。

5、本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工程设计等级为甲级。

6、基坑设计使用年限:

12个月。

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貌属于长江一级阶地。

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依为:

(1-1)杂填土:

主要由砖块、碎石、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黏性土。

(1-2)素填土:

黄褐~灰褐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砖屑等硬质物,局部有腐烂树根等植物根系;硬质物粒径一般在0.5~5cm之间,含量<10%,未经碾压、堆积时间<5年,呈湿、松散状态。

(2)粉质粘土:

灰褐~褐灰色,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呈饱和、软塑~可塑状态。

(3)粉质黏土与粉细砂互层:

褐灰~青灰色,由黏性土与粉细砂组成,呈饱和、软塑状态。

(4)粉细砂:

青灰色,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颗粒与云母片组成,夹薄层粉质黏土及粉土,稍有摇震反应,呈饱和、中密状态。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相关设计说明

2.1设计依据及标准

1、金融街武汉武生所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详勘阶段)(中间资料)。

2、基坑设计主要规范及计算软件:

(1)《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武汉市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定》WBJ-1-2014;

(8)本工程基坑支护计算采用天汉V2015.1系列基坑工程辅助设计软件。

2.2支护结构设计

1、基坑采用排桩+二道内支撑结合桩顶放坡支护,支护桩桩径1200(1300)(1400)mm,间距1400(1500)(1600)mm,桩身砼强度等级C30;

2、基坑侧壁采用挂网喷锚护面。

钢筋网规格为∅6.0@200×200,喷射砼设计强度为C20,厚度100mm,水泥:

砂:

石子为1:

2:

1.5,水泥采用标号为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粒径不大于2.5mm的中细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瓜米石。

3、桩侧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850@650,水泥掺量不小于20%。

4、待后续依据资料完善,须对坑中坑进行补充设计。

2.3地下水治理设计

1、地表水:

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截排生活污水和地表水。

2、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和素填土中,开挖暴露后,地下水将以间歇方式渗出,造成坑内积水。

在坡面设置泄水孔、坑底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加以潜水泵抽排。

3、孔隙承压水:

主要赋存在③单元层(粉质黏土与粉细砂互层)及④单元砂土层中,在基坑内布置28口降水井,其中4口兼做观测井,井深30m。

2.4冠梁施工技术要求

冠梁截面尺寸为BH1500×1000,主筋采用30

32,8

18,箍筋采用2Φ12@150,Φ8@100;第一道支撑主梁ZCL1BH900×1000,主筋采用20

25,6

22,箍筋采用Φ8@150。

次梁CCLBH700×700,主筋采用12

22,6

22,箍筋采用Φ8@200、Φ8@500.冠梁及支撑梁顶面绝对标高24.000m,砼强度等级均为C30。

1.冠梁、连梁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开挖沟槽→凿桩头、桩头清理→浇筑冠梁、连梁底部垫层→绑扎冠梁、支撑梁钢筋→立模板→砼浇注→拆模养护

2.施工冠梁之前,排桩顶部的密实混凝土面应凿毛。

应确保排桩露出的钢筋竖直,并满足设计要求的露出长度。

3.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清理干净排桩与冠梁连接面的残渣、浮土和积水,确保连接牢固

4.冠梁混凝土浇筑采用土模时,土面应修理平整。

5.桩头凿除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凿除,为保证凿除过程中不伤到围护桩钢筋,主筋外侧部分采用风镐人工凿除,先将桩四周混凝土凿除露出主筋然后将主筋向外侧拉出,拉动范围以凿开部分的钢筋与混凝土分开为宜,切忌拉出角度过大而将设计桩标高以下钢筋保护层剥落。

桩芯顶面的混凝土要凿毛处理,清除桩顶浮渣,清洗、调直桩顶钢筋,采用水泥砂浆将桩头找平。

6.支护桩为灌注桩,桩头破除后检查锚固钢筋长度,确保桩体钢筋锚入冠梁部分满足设计要求。

对围护桩锚固钢筋长度小于设计长度的,采用搭接焊加长至设计长度,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d,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d。

7.钢筋的制作

8.

(1)受力钢筋

9.①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10.②钢筋作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受力钢筋弯折

(2)箍筋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

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条第

(1)点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135°

③箍筋弯后的平直部分长度:

75mm,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的净尺寸

±5

11.钢筋安装

(1)钢筋绑扎前清点数量、类别和型号,锈蚀严重的钢筋需除锈,弯曲变形钢筋须校正,清理施工部位杂物,清查施工部位,高程情况,测放钢筋位置后方可进行绑扎。

(2)钢筋绑扎用同标号砂浆垫块支垫,支垫间距为1m左右,按行列式或交错式摆放。

(3)钢筋机械连接(直螺纹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外侧钢筋的接头位置应设在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内侧钢筋接头位置应设在桩端1/4范围内。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同时受力钢筋及箍筋的配置如下:

Ⅰ、受力钢筋配置要求: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一般不宜超过25%,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

Ⅱ、箍筋配置要求:

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5)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12.钢筋的焊接

(1)梁主筋的搭接钢筋直径≥20的采用机械连接方法连接(直螺纹连接)。

如果采用绑扎搭接,绑扎搭接长度为41d。

且相邻主筋接头位置错开距离≥1.3*41d(d为纵向受力主筋直径)。

焊接搭接长度为10d,双面焊接为5d。

冠梁主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如果采用焊接,其搭接焊,单面焊10d,在分段施工时,要预留足够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且在35d区段范围内的钢筋搭接面积不大于钢筋总面积的50%,E43用于HPB300级钢筋互焊,E55用于HRB400级钢筋互焊。

钢筋焊接须先作焊接试验合格才能进行正式焊接。

(2)焊接工艺

①采用搭接焊时,钢筋的预弯和安装,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②帮条和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③施焊时,引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多层施焊时,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④钢筋接头搭接焊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搭接长度,焊缝高度h≥0.3d,并不得小于4mm,焊缝宽度b≥0.7d,并不得小于10mm。

⑤进行搭接焊,其焊接接头必须互相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非预应力钢筋(受拉区)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不宜超过50%,

⑥电弧焊预防措施

a.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b.无钢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c.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d.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加强焊缝应平缓过度,弧坑应填满。

2.5内支撑施工技术要求

1、基坑设置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对撑角撑桁架支撑体系。

2、支撑的中心标高为:

一道撑中心绝对标高22.90m,截面尺寸1000X900,二道撑中心绝对标高17.45m,截面尺寸1100X1000;

3、钢筋混凝土支撑砼强度等级C35,钢筋混凝土支撑保护层厚度为40mm。

4、支撑立柱采用角钢格构柱,其截面为460mmX460mm。

第三章施工流程

3.1测量放样

(1)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每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中线与冠梁交点处坐标,计算成果经技术负责人复核无误后进行测放,并报监理进行复核。

(2)待基坑内土体开挖至二道砼支撑底部后,立即将中心线引入坑内,以控制底模及模板施工,确保钢筋混凝土支撑中心线的正确无误。

(3)在钢筋混凝土支撑混凝土浇注前,将其顶面标高放样于模板面上,以控制钢筋混凝土支撑顶面标高。

(4)待钢筋混凝土支撑模板拆除后,检查钢筋混凝土支撑的中心线和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2钢筋混凝土支撑钢筋绑扎

(1)钢筋绑扎前清点数量、规格型号、直径,并检查位置进行测放后方可进行绑扎;

(2)钢筋绑扎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进行,横向支撑施工缝留置在跨中1/3范围;

(3)钢筋绑扎前,应清理干净模板上的杂物,若在施工缝处施工,还应把接缝处钢筋调直;

(4)钢筋的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不得出现变形和松脱现象;

(5)钢筋接头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箍筋采用绑扎方式,机械连接接头搭接面积百分率不得超过50%,相邻两个绑扎接头错开不少于35d,钢筋端头不得使用切断机切断,应采用切割机切割并打磨平整,安装机械连接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p为螺距);焊接时单面焊搭接长度为10d,双面焊为5d,其搭接面积百分率不得超过50%;

(6)在绑扎钢筋接头时,一定要把接头先行绑好,然后再和其他钢筋绑扎;

(7)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8)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2-1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箍筋间距

±20

主筋间距

列间距

±10

层间距

±5

(9)钢筋绑扎必须牢固稳定,不得变形松脱。

(10)钢筋绑扎完成后由项目部质检人员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模板支设

(1)模板支立前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每次混凝土浇筑之前确保模板清洁光滑。

主楞和次楞采用50mm×100mm方木,砼支撑采用对拉杆形式支护,竖向支护不少于两道。

(2)当混凝土支撑开挖至规定标高后,进行整平、复测标高,保证底模的平整及高程位置。

同时对基底进行垫层处理(以防底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沉降而影响混凝土支撑的质量),然后铺设油毛毡作为砼支撑底模。

(3)模板安装必须正确控制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

模板安装时,模板应起拱2‰L(L为支撑跨度),本工程按25mm起拱。

为保证模板接缝宽度符合标准要求,施工中应加强对模板的使用、维修、管理。

(4)模板支撑安装必须平整、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5)模板制作及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3.2.3-1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仪具

轴线位置

5

经纬仪、钢尺

截面内部尺寸

+4,-5

钢尺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

表面平整度

5

靠尺或塞尺

(7)模板安装施工结束后报监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模板拆除应根据设计和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统一进行,未经技术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拆模。

3.4混凝土浇筑

(1)根据图纸中关于混凝土强度的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支撑、围檩均采用C30混凝土。

(2)主管混凝土的试验人员一定要明确每次浇筑砼的级配、方量,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水泥、碎石、砂及外掺剂等要达到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及时与砼供应单位沟通信息。

(3)砼浇捣前,施工现场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机械设备、照明设备等应事先检查,保证完好符合要求,模板内的垃圾和杂物要清理干净。

(4)砼搅拌车进场后,应严把砼质量关。

检查坍落度、可泵性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作退货处理。

(5)振动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砼浇捣应分层振捣,宜先振捣料口处砼,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进行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插入深度,严禁采用振动钢筋、模板方法来振实砼。

(6)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间距约为50cm,以混凝土表面泛浆,无大量汽泡产生为止,严防混凝土振捣不足或在一处过振而发生跑模现象。

(7)围檩与钢筋混凝土支撑节点同时施工,分段分批浇筑,接头处新老混凝土接合面按施工缝要求凿毛处理,并将浇筑完预留钢筋上的残留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

3.5拆模、养护

(1)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拆除模板时,需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防止混凝土面出现裂纹。

(2)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3)每次浇筑至少留置一组标准砼养护试件,同条件试件留置组数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

(4)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6施工缝处理

(1)对砼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在浇筑砼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2)钢筋连接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确保钢筋连接质量。

(3)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卸料。

机械振捣前,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并距80~100cm处停止振捣,但应加强对施工缝的捣实工作,使其紧密结合。

振捣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注意事项:

①振动器正确使用方法,应做到“快插慢拔”。

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混凝土上下振捣均匀;

②每一插点要掌握准振捣时间,过短不易密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对塑性混凝土尤其要注意。

一般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沉降、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③振动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但不能混用。

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500mm),靠近模板边缘处为作用半径的0.5倍(200mm),振动棒使用时,振动棒距模板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又不能紧靠模板,且尽量避开钢筋,预埋件等。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及防止混凝土的漏振。

(4)加强砼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砼出现以下质量通病:

①蜂窝:

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模板有缝隙使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②露筋: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③麻面: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④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⑤缝隙与夹渣层: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3.7钢格构柱与支撑连接

第一道支撑在施工时下层主筋尽量自格构柱空隙处穿过钢格构柱,无法满足要求时可局部割除格构柱角钢,割除面积不大于50%。

图3.7-1砼支撑与钢格构柱连接

3.8预埋件埋设

在冠梁、支撑施工时应预埋安装轴力计,变形观测标、轴力计安装见第三方监测方案,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埋设;轴力计引出的导线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要加强保护。

第四章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1质量控制标准

表4.1-1钢筋工程(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1

钢筋进场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或其他专项检验

3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规范规定

4

非焊接封闭环式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试件力学性能检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7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

1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

当采用冷拉时,HPB3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3

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起弯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4

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外观检查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5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6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

7

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案设计和规范要求配置箍筋

8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0

箍筋内净尺寸

±5

9

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

绑扎钢筋骨架

长(mm)

±10

宽、高(mm)

±5

受力钢筋

间距(mm)

±10

排距(mm)

±5

保护层厚度(mm)

±5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mm)

±10

钢筋弯起点位置(mm)

±10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mm)

5

水平高差(mm)

+3,0

表4.1-2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主控项目

1

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一般项目

1

模板接缝不应漏浆,与砼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

2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平整光洁,不得采用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3

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mm)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mm)

3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mm)

2

外露长度(mm)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mm)

10

尺寸(mm)

+10,0

4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mm)

±5

高程(mm)

垫层

+10,-20

板(加预留沉落量)、柱

+10,0

截面内部尺寸(mm)

+4,-5

高垂直度(%)

0.1

墙、变形缝端头

0.2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mm)

2

表面平整度(mm)

5

5

侧模拆除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表4.1-3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1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取样与试件留置符合规范要求

2

结构混凝土抗渗试件留置符合规范要求

3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2%

4

混凝土浇筑满足初凝时间和连续浇筑的要求

1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

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2质量保证措施

4.2.1质量控制体系

⑴、由项目质量部负责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工作;另外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牵头,工程技术部各部门联合监督控制的质量管理体制;

⑵、由工程部实施详细的作业交底与指导工作,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图纸及规范、标准等要求。

4.2.2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

⑴、土方开挖时,应先由测量人员做好场地高程的测放工作,保证围檩、水平支撑等位置标高准确;土方开挖时,应在无结构构件场地向周边适当放坡,放坡坡度控制在0.5%~1%之间,以确保场地渗透水、雨水等自然排泄;

⑵、为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性能,在交接面上应涂刷纯水泥浆2~3遍,保证该部位连接牢固紧密;

⑷、钢筋绑扎时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控制好钢筋型号、间距、搭接锚固长度;对于单面搭接焊的主筋,应保证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焊缝饱满光滑、无夹渣;焊接应做好工艺检验与现场抽检,保证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安装施工;

⑸、模板拼缝应严密,避免漏浆影响砼质量;侧模及钢管固定等均须严格按方案设计布设,避免砼浇筑时胀模、爆模而影响梁砼质量和梁外观尺寸;

⑹、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浇筑的连续性,振捣密实;避免冷缝、蜂窝等质量通病的出现;在前后段混凝土交界面应按混凝土流淌自然形成坡面,并及时派人清理打凿,清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石子,保证梁截面连接完整性。

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及消防措施

5.1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1.1安全管理体系

⑴、由项目安全部负责该工程的安全监督、控制和管理工作;另外,由项目经理部,安全部、工程技术部、分包单位、施工班组等部门形成联合安全管理小组,专项控制本工程施工的安全,保证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