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桥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40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7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市政道路桥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道路桥梁.docx

《市政道路桥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桥梁.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政道路桥梁.docx

市政道路桥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试卷装订封面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生系别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阅卷教师

考试方式

开卷□闭卷∨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

阅卷日期

装订教师

装订日期

缺卷学生姓名及原因:

附:

课程考试试卷分析表、期末考核成绩登记表

 

一、选择题

1、可用于高等级道路基层的是(D)

A、二灰土B、级配碎石C、级配砾石D、二灰稳定粒料

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施工时,不设置(D)

A、模板B、传力杆C、(胀、提)缝板D、预应力筋

3、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摊铺完成后,其表面温度自然降至(A)℃时,可开放交通。

A、50B、60C、80D、100

4、城镇道路分类方法有多种形式,无论如何分类,主要是满足道路的(B)功能。

A.服务B.交通运输C.生活D.货运

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

以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镇道路分为(C)个等级。

A.2B.3C.4D.5

6、城镇道路路面按力学特性分类可分为刚性路面和(B)。

A.弹性路面

B.柔性路面

C.塑性路面

D.脆性路面

7、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其破坏主要取决于(C)。

A.极限垂直变形

B.极限弯拉应变

C.极限弯拉强度

D.极限剪切变形形

8、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沥青类路面,其破坏主要取决于(D)和极限垂直变形。

A.剪切变形

B.抗剪强度

C.弯拉强度

D.弯拉应变

9、由于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故对道路各结构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要求应自上而下(A)。

A.递减B.递加C.相同D.交替变化

10、基层材料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B)来选择。

A.承载能力B.抗冲刷能力C.变形协调能力D.抗弯能力

1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变形对面层产

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应有足够的(A)。

A.水稳定性B.抗剪强度C.不透水性D.平整度

12、路面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C)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

A.抗冲刷B.抗冲击C.抗疲劳D.抗剪切

13、沥青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稳定性”含义之一是指(D)。

A.路基整体稳定性

B.路面抗压缩破坏能力

C.路基抗变形能力

D.具有较低温度

14、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由路基、垫层、(C)、面层组成。

A.底层B.中间层C.基层D.顶层

15、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垫层中加设半刚性垫层的主要作用是(B)。

A.提高路基承载力

B.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

C.提高路基稳定性

D.减小路基沉降

16、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城市水泥混凝土道路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以下关于垫层说法错误的是(C)。

A.防冻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B.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C.半刚性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D.半刚性垫层宜采用无机结合料

17、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特重交通道路宜选用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B.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

C.中等交通道路宜选择沥青稳定碎石

D.轻交通道路宜选择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18、沥青混合料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划分可分为(A)与间断级配混合料。

A.连续级配B.半开级配C.开级配D.密级配

19、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可分为两类,即按(C)原则构成和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

的结构。

A.填充B.粘结C.嵌挤D.空隙

20、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中,密实一悬浮结构的特点是(A)。

A.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B.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大,高温稳定性较差

C.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好

D.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低,高温稳定性较好

21、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中,骨架一空隙结构的特点是(C)。

A.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小

B.黏聚力较高,内摩擦角较大

C.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大

D.黏聚力较低,内摩擦角较小

22、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较高的沥青混合料结构是(B)。

A.骨架一空隙结构

B.骨架一密实结构

C.悬浮一密实结构

D.悬浮一空隙结构

23、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以及沥青胶结

料及其与矿料之间的(A)所构成。

A.粘结力B.吸引力C.附着力D.摩擦力

24、道路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D)相适应。

A.环境条件B.材料C.变形要求D.交通量

25、道路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B)。

A.稳定层B.承重层C.防水层D.A+B+C

26、施工填方路基时.不适用作路基填料的土是(D),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A.含有机质细粒土

B.高液限粉土

C.高液限黏土

D.A+B+C

27、SMA(混合料)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B)的矿料骨架中形成的混合料。

A.连续级配B.间断级配C.开级配D.半开级配

28、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在已老化的旧沥青中加人再生剂,以改善(B)。

A.胶体结构B.流变性C.温度稳定性D.安全性

29、小型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是城镇道路路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建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B)的原则来完成。

A.先地下、后地上,先浅后深

B.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C.先地上、后地下,先浅后深

D.先地上、后地下,先深后浅

3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特点的是(A)。

A.路基施工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配合为辅

B.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

C.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D.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3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流程的是(C)。

A.路基施工B.附属构筑物施工C.基层施工D.准备工作

3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是(A)。

A.修筑排水设施

B.安全技术交底

C.临时导行交通

D.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

33、城镇道路土方路基工程检验与验收项目的主控项目为(C)和压实度。

A.纵断高程B.平整度C.弯沉值D.边坡坡率

34、下列选项中,沿路基横断面方向路基碾压顺序正确的是(D)。

A.自路基一边向另一边顺序进行

B.自路基中心向两边交替进行

C.自路基中心向两边同时进行

D.自路基两边向中心进行

35、采用压路机碾压土路基时,应遵循(B)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A.先重后轻、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B.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C.先轻后重、先振后稳、先高后低、先慢后快

D.先重后轻、先振后稳、先低后高、先快后慢

35、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A)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A.石灰土B.卵石土C.黏性土D.碎石土

36、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确措施的是(C)。

A.换土B.晾干C.预压D.洒水

37、填方路基碾压按“先轻后重”原则进行,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C)级的压路机。

A.8tB.10tC.12tD.15t

38、在道路施工时,路基压实作业要点是: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达到所要求的(B)。

A.最佳含水量B.压实密度C.预沉量值D.压实遍数

39、土的强度性质通常是指土体的(A)。

A.抗剪强度B.土颗粒的级配C.抗压强度D.含水量的大小

40、土的孔隙比指的是(B)。

A.土粒体积与土的孔隙体积之比

B.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C.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D.土中土粒体积与水的体积之比

41、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产生较大变形的土是(A)。

A.湿陷性黄土B.膨胀土C.淤泥和淤泥质土D.粉性土

42、软土具有(A)等特点。

A.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孔隙比大

B.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孔隙比小

C.天然含水量低、透水性好、孔隙比大

D.天然含水量高、透水性好、孔隙比大

43、冻土在冻结状态时,(B),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

A.强度较高,压缩性较高

B.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C.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

D.强度较低,压缩性较低

44、零摄氏度以下仍能移动、聚集并发生冻胀的水是(B)。

A.吸着水B.毛细水C.薄膜水D.重力水

45、道路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A)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

A.浸湿B.流失C.蒸发D.冻结

46、无机结合料基层是一种(B)基层。

A.刚性B.半刚性C.柔性D.半柔性

4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特点的是(C)。

A.孔隙率较小B.透水性较小C.承载能力高D.适于机械化施工

48、下列各种常用无机结合料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B)。

A.水泥稳定土

B.水泥粉煤灰稳定土

C.石灰稳定土

D.石灰粉煤灰稳定土

49、石灰稳定土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养护温度低于(B)时强度几乎不

增长。

A.4℃B.5℃C.6℃D.8℃

50、石灰稳定土的干缩和(B)特性十分明显,且都会导致裂缝。

A.强度B.温缩C.冻胀D.遇水软化

51、二灰中的粉煤灰用量越多,早期强度(A),3个月的龄期的强度增长幅度也越大。

A.越低B.越高C.变化不大D.无影响

52、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种等级路面的底基层,禁止用作(D)的基层。

A.次干路B.支路C.次高级路面D.高级路面

53、关于水泥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水泥土有良好的板体性

B.水稳定性比石灰土好

C.低温时不会冷缩

D.抗冻性比石灰土好

54、下列无机结合料中可用作高级路面基层的是(D)。

A.水泥稳定土B.石灰稳定土C.二灰稳定土D.二灰稳定粒料

55、摊铺无机结合料的压实系数应通过(B)确定。

A.设计B.试验C计算D.经验

56、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碾压摊铺无机结合料,下列碾压顺序正确的是(B)。

A.自外侧向内侧碾压

B.自内侧向外侧碾压

C.自路基中心向两边同时进行

D.自路基两边向中心进行

57、二灰混合料压实与养护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施工时不应有虚铺厚度

B.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C.混合料的养护采用干养

D.应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58、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压实与养护中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

B.控制碾压速度

C.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

D.未铺装面层前可适当开放交通

59、路堤施工中,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路堤的(C)。

A.承载力B.平整度C.稳定性D.水稳性

60、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B)。

A.提高路基承载力

B.减小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C.提高路基稳定性

61、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在基层表面喷洒(B),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面层。

A.粘层油B.透层油C.快凝液体石油D.快裂乳化沥青

62、双层式或多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应喷洒(A)。

A.粘层油B.透层油C.液体沥青D.乳化沥青

63、铺筑高等级道路沥青混合料时,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并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A)。

A.车道轮迹带B.道路中线C.车道轮中线D.车道轮边线

6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B)。

A.效率B.平整度C.粗糙度D.速度

65、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接缝应错位(B)以上。

A.0.5mB.1mC.1.5mD.2m

66、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C)时施工。

A.-5℃B.8℃C.5℃D.10℃

67、热拌沥青混合料的(B)摊铺温度应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

A.最高B.最低C.平均D.加权平均

68、以下选项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接缝说法正确的是(B)。

A.将已摊铺混合料留下部分暂不碾压,然后跨缝压实的做法属于冷接缝

B.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

C.高等级道路各层的横向接缝应采用平接缝

D.其他等级的道路各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

69、以下关于沥青混合料碾压说法正确的是(B)。

A.终压应采用振动压路机,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B.初压宜采用静压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后进行

C.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

D.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对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

70、通常改性沥青混合料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B)。

A.低B.高C.相同D.无要求

71、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成型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外,还有其他要求,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初压温度高B.初压区段短C.终压温度低D.宜采用振动压路机

72、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系数应通过(C)取得。

A.计算B.经验C.试验D.研究

73、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宜采用(C)拌合。

A.连续式搅拌机

B.移动式搅拌机

C.间歇式搅拌机

D.固定式搅拌机

74、压路机碾压过程中,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现象,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或加洗涤液的水,严禁涂刷(C)。

A.润滑油B.汽油C.柴油D.煤油

75、在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上,(B)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A.可以B.不得C.靠边D.有条件

76、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时,遵循“紧跟、慢压、(A)”的原则。

A.高频、低幅B.低频、高幅C.中频、低幅D.中频、高幅

77、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横向接缝续接施工前,要用直尺靠量已压实的面层,不平整或厚度不符合要求部分应切除,铺新料前(B)。

A.测压实密度B.涂刷粘层油C.测厚度D.测跨度

78、微表处工艺是城镇道路大修养护的施工方法之一,以下关于施工基本要求错误的是(D)。

A.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B.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

C.深度15~40mm的车辙可采取填充处理,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涂刷粘层油

D.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79、高温期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A)。

A.3hB.5hC.7hD.10h

80、各交通等级要求的水泥混凝土(C)标准值不得低于《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008的规定。

A.抗拉强度B.抗弯强度C.弯拉强度D.抗剪强度

81、下列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参数计算取值的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

A.水灰比应在满足弯拉强度计算值和耐久性两者要求的水灰比中取大值

B.水灰比应在满足弯拉强度计算值和耐久性两者要求的水灰比中取小值

C.单位水泥用量应在根据水灰比计算得到的计算值与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中取大值

D.最大单位用水量应在按规范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计算值和满足工作性要求的最大单位用水量中取小值

82、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应优先选用(A)。

A.间歇式拌合设备

B.连续式拌合设备

C.单立轴式搅拌机

D.滚筒式搅拌机

83、水泥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不属于应进行检验与控制以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有(D)。

A.含气量B.离析C.视密度D.砂率

84、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时间一般宜为(D)d。

A.3~7B.7~10C.10~14D.14~21

8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方法错误的是(D)。

A.保湿覆盖B.土工毡覆盖C.喷洒养护D.围水养护

89、热拌沥青混合料碾压开始温度随沥青标号而定,开始温度取值范围为(C)。

A.100~110℃B.110~120℃C.120~150℃D.150~160℃

90、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C)。

A.防冻垫层B.排水垫层C.半刚性垫层D.刚性垫层

91、路基土压实操作中,土的含水量达到(B)时,压实效果最好。

A.液性界限B.最佳含水量C.饱和含水量D.塑性界限

92、填方路基在碾压时应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的机械不应小于(B)压路机。

A.8tB.12tC.10tD.15t

93、水泥稳定土从开始加水拌合到完全压实的延迟时间要尽可能最短,一般不应超过(A)。

A.3~4hB.2—3hC.4—5hD.5—6h

94、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需要通过(B)试验,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

A.马歇尔B.高温车辙C.抗压强度D.弯拉

95、在水泥砼路面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要做到(B)。

A.覆盖保温

B.用连续搅拌车运送

C.装料高度不超过2m

D.确保在水泥混凝土终凝前有充分的时间完成路面抹面

96、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因沿墙长加筑了扶壁(肋板),使墙面与墙踵板联结。

在高墙时采用,比(C)挡土墙既经济,受力条件又好。

A.衡重式B.锚杆式C.悬臂式D.加筋式

97、采用压路机碾压土路基时,应遵循(B)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A.先重后轻、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B.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C.先轻后重、先振后静、先高后低、先慢后快

D.先重后轻、先振后静、先低后高、先快后慢

98、改性沥青的生产过程中,间歇式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A)。

A.10B.15C.20D.25

99、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A)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

A.40%B.50%C.80%D.90%

100、关于二灰稳定土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抗冻性能比石灰土低

B、粉煤灰用量越多,早期强度越高

C、收缩性大于水泥土和石灰土

D、被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

101、路基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回填土(B)cm以上方能用压路机碾压。

A.30B.50C.80D.100

102、采用压路机碾压土路基时,应遵循(B)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A.先重后轻、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B.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C.先轻后重、先振后稳、先高后低、先慢后快

D.先重后轻、先振后稳、先低后高、先快后慢

103、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需要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C)。

A.稳定度B.残留稳定度C.动稳定度D.刚度

104、为加强道路的沥青面层之间及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面层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被称为(C)。

A.封层B.透层C.粘层D.过渡层

105、城市沥青路面道路从材料上划分,路基划分的内容不包括(D)。

A.土路基B.石路基C.土石路基D.石灰土路基

106、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属于(B)。

A.高等级路面B.次高等级路面C.中等级路面D.低等级路面

107、用于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应具有较大的塑性,以(C)表示。

A.稠度B.黏度C.延度D.强度

108、城市道路路基碾压完成时,按质量验收项目检查,不合格处修整到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其质量验收项目的主控项目包括压实度和(A)。

A.弯沉值B.中线偏位C.平整度D.边坡

109、地基加固中属于土质改良方法的是(C)。

A.换填B.绳网C.强夯D.板桩

110、某城市道路设有六条机动车道和有分隔带的非机动车道,采用扩大交叉口的办法提高通行能力,该道路属于(B)。

A.快速路B.主干路C.次干路D.支路

11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碾压(C)

A热拌沥青混合料不应采用轮胎式沥青摊铺机摊铺碾压。

B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3m/min的范围内。

C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

D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等因素经试压确定。

112、城市道路的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D)mm。

A.50B.100C.120D.150

113、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堤设计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同时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C)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A.渗井B.集水沟C.渗沟D.管道

114、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以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是土工合成材料用途中的(A)。

A.台背路基填土加筋B.路堤加筋C.过滤与排水D.路基防护

115、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求中,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相协调,厚度较小时宜采用(C),终压时要关闭振动。

A.高频小振幅

B.高频高振幅

C.高频低振幅

D.低频低振幅

116、路基施工中为了测设方便增设一些临时水准点是必要的,一般要求两个水准点的距离最好保持在(C)m左右。

A.300B.400C.500D.600

117、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不包括(A)。

A.很粗式B.粗粒式C.中粒式D.细粒式

118、沥青贯入式碎(砾)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做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沥青贯入式面层常用厚度为(B)mm。

A.20~50B.50~80C.50~70D.15~30

119、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需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来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C)。

A.流值B.空隙率C.动稳定度D.沥青饱和度

120、目前,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面层较多采用(A)混凝土板。

A.普通(素)B.碾压C.连续配筋D.钢筋

121、干燥地区园林假山常用的基础材料是(C)。

A.桩基B.石基C.灰土基D.钢筋混凝土基

122、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城市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坐标和高程资料,确定管网(D)。

A.实际线位B.线位和高程C.实际高程D.设计线位和高程

123、关于各种注浆法的适用范围,说法错误的是(B)。

A.渗透注浆只适用于中砂以上的砂性土和有裂隙的岩石

B.劈裂注浆适用于渗透系数志<10~cm/s、靠静压力难以注入的土层

C.压密注浆常用于中砂地层,黏土地层中若有适宜的排水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