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46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为我校做代言.docx

我为我校做代言

 

2011—2012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名称:

我为学校做代言

实践地点:

哈尔滨

实践高中:

哈尔滨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

****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4日

我为学校做代言

一、实践目的

为了解了我们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内容,在家乡高中宣传我们校的办学历史、近年发展情况及取得的办学成绩,以切身感受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学生,让高中生主动关注我们校,了解我们校。

二、实践准备

寒假前学院发放了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料,同时团支部浏览学校主页,全体同学对我们校的办学历史、特色、成果,培养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

之所以本小组选择了哈尔滨第三中学为实践目标,是因为本小组成员家庭居住地较为分散。

与校长赵文祥老师取得联系后,商议决定于元旦过后举办一场交流会。

三、实践过程

由于刚放完元旦,我们小组成员4日乘车于8点到达哈尔滨第三中学,与赵老师在接待室会面,一起详细介绍了活动流程。

9点到达教室,高三全体同学早已经坐满教室,赵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我们小组成员,以及目的。

首先我们对黑龙江科技学院做出介绍:

自强不息求发展,创业创新创特色——与时俱进的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科技学院(原黑龙江矿业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全国文明单位。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们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

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

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部分并回鸡西煤矿学校,部分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立阜新煤矿学院,1978年复建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

1998年以前,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主要面向煤炭行业办学。

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隶属关系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03年主体迁入哈尔滨市。

学校因煤而生,依煤而长,风雨兼程65载。

60余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可概括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依煤而生,曲折发展。

学校建校以来,在边陲煤城办学50余载,风雨兼程,历尽沧桑,直到1978年正式复建本科。

几代科院人甘守清贫,自强不息,献身煤炭,服务行业,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第二部曲——二次创业,跨越发展。

199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存与发展凸现为学校的首要问题,“缓进则退,不进则亡”。

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抢抓机遇,果断决策,白手起家建设哈尔滨新校区。

2001年到2003年,历尽千辛万苦,克难攻艰,用智慧和汗水,在哈市江北破产的百年糖厂的废墟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园。

2003年8月,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

与此同时,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和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部曲——办学转型,科学发展。

2004年以来,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新校区建设所产生的沉重经济负担,学校正视现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国家教学评估为契机,实施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科学确立“一二三四”的办学方略和“三大”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倾力内涵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2008年4月8日,学校正式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2010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2008年评估之后,学校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征,结合实际提出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实施转型发展、新兴发展、大企业、大矿业等战略思想,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按照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的需求、经济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深化办学转型,走进企业,融入社会,倾力学科专业、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三项”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用新思想、新体制、新模式、新方式,努力创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目标。

经过几代科院人60余年的自强不息、创业创新,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的建设发展,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

目前,全日制本专科生21000余人,研究生1180余人;专任教师122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为72.6%,有全国、全省优秀教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新秀5人,省模范教师4人。

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16人。

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

学校固定资产2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4亿元;设有20个教学单位、50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管、文、经、法6个学科门类;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博士点单位,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MBA授予权,在四大煤城、北京等地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4个;建成“煤炭产业”省级重点学科群、“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3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石墨深加工技术研发平台并列入国家支撑计划,1个省东部煤电化工程技术研发平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实践,把德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为引领,强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十一五”以来,本科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类竞赛获奖数量和层次为省内高校领先水平。

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连续十年保持省内高校前2名,而且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走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著名高校读研等。

“三大”理念引领下的“一高一强”人才培养被国家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组认定为“重德育、重工程、重实践”的鲜明办学特色。

2010年,我们校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1978年率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导式”教学法,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予推广。

“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等教研课题296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0余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14门,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

1999年,学校教务处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

学校坚持“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围绕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成省煤电化基地建设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省石墨深加工技术研发平台、省洁净煤技术研发中心、省矿业工程分析与测试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实验室和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省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在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资金、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75项,年均科研经费402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1年又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

“十五”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奖222项。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不断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和推广。

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从欧洲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工程实训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在历史中形成传统,在发展中弘扬特色,以特色提升办学活力,铸就了反映办学传统和时代特征的“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和“求真求实、创业创新”的校风,形成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和“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煤炭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

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9项国家级荣誉,“文明单位标兵”、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十佳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等67项省级荣誉。

2011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00年以来,学校党委连续11年被黑龙江省委、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目前,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强化战略发展,深化办学转型,着力提升办学质量与服务能力,努力创建具有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为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对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历史变革,迁校故事和培养方式上很是惊叹。

在惊叹的同时同学们也产生了很多疑问,很多同学争相提问。

有问填志愿是否服从的问题的,高考估分技巧的,选择高校的,等等。

还有很多同学专门问黑龙江科技学院的一些问题,比如黑龙江科技学院食宿问题,安全问题,专业好坏等问题。

我们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活动即将结束。

从高三的学弟学妹们的角度出发,高三前期的学习量骤然增大,这让他们多多少少有些身心疲惫;其中不乏有走上了弯路的同学,他们一路迷惘着,踌躇着,前行的速度并不是那么快;有多少的同学有总结过前面走过的路的重要性了吗?

他们一路凯歌,貌似风风光光,但是却不知道对前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失败的反思;学弟学妹们毕竟都还是高三一期,恐怕没有谁经历过选择大学,填报志愿吧?

当然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也是一知半解,我们这次针对这些问题做具体、详细的解答和交流同时招生宣传工作开展还是很顺利的。

最后我们向同学们发放了黑龙江科技学院的招生简章。

四、实践总结

实践后,好好想了想,以前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努力着,摸索着,前进着,最后上了自己想要的大学。

那个时候是多想身边出现一个人,能告诉自己,路怎么走最好…于是我们很欣慰很开心很骄傲,能为我们的学弟学妹们做一个指导。

活动中,我们切身地我们还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受。

同时感谢那些学弟学妹,是你们给了我们这个锻炼的机会。

这也是作为一个志愿者最该有的感受吧?

这种感觉很甜美。

最重要的是我们小组此次社会实践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虽说此次实践只有1天,但是没有前期辛苦的筹备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当天的活动。

老师的热情配合,让上台讲话会紧张的我们,放开了所有的心理累赘,于是宣传运动就在很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着。

一些对大学怀有好奇的他们跟我们懂得一些有关大学的事情,而我们就像是一个老练的熟手,讲述着自己上大学的所见所感,一切都似乎有超出我们想象般的融合,没有那么多的拘束,我们就像在做心与心的沟通,像这样的交换方法还是第一次,感到真的很不错,让我们在交际能力方面又多了一点感悟。

所有的工作如我们所愿全部完成。

短暂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结束了,我感想很多,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书本中没有学到的知识,可能工作中要用到的和书上学的一点联系都没有,有时,实际工作是那么简单,而书上讲的又是那么复杂,有时,书上一两句话带过,而实际操作又那么复杂,这让人很迷惑,不过,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在实际工作中却需要灵活运用,所以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毕竟两年后,我已经不是一名大学生,而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所以,不能纸上谈兵,要锻炼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人才。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所以,一定要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真正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一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

学习不是局限于书本,而是要对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掌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

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