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76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docx

济南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二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 

【注释】①豕(shǐ):

猪。

②里落:

村庄。

③方正:

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

持有,携带。

⑤辟:

召,征召。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执经垄畔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10.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11.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载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精神品质。

 

(三)诗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6分)

绝句石懋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②,去日飞毬③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①石懋(mào):

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②轻黄:

淡黄。

③飞毬(qiú):

杨树籽。

12.联系诗意,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每空1分,共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③,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⑤,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⑥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

⑦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9.①拿(持、握)②回头看(转过头看、看)

评分意见:

本题2分。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0.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评分意见:

本题2分。

11.示例:

勤学,孝顺,能吃苦,仁让,淡泊名利(鄙弃功名)

评分意见:

本题2分。

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孙期,字仲彧,济水南部成武人。

少年时为读书人,勤奋学习典籍。

家里贫困,服侍母亲非常孝顺,在大沼泽中养猪,来奉养他的母亲。

有从远方来跟他学经义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埂上追着他请教。

附近村庄都被他的仁爱、谦让所感化。

黄巾军起义后,盗贼四起,他们经过孙期的家乡,相互约定不侵扰孙期的家。

郡太守因为孙期为人方正,举荐他做官,派遣手下送来羊酒,请他定时间出发,孙期驱赶着猪进入草丛里,头也不回。

司徒黄琬,特地征辟他出山为官,他不出门应辟,最后死在家中。

12.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和乡思。

评分意见:

本题共3分。

“离别家园、辗转仕途”,1分;“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或漂泊无依),1分;“乡思”,1分。

意思对即可。

13.在借物(景)抒情、对比、动静结合、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

示例一:

诗人借物(景)抒情。

(1分)借杨花的随风飘扬,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

(1分)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

(1分)

示例二:

对比。

(1分)“来时”与“去日”的对比,(1分)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

(1分)

示例三:

对比。

(1分)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1分)更突出了自己离别家园、辗转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无奈和乡思。

(1分)

示例四:

动静结合。

(1分)上句“弄”字刻画出杨柳的动态,在飘荡的春风里袅娜摇曳的形状宛然眼前;(1分)下句“满”字看似描写静态,而在这静态中包含着过去飞落、现在仍在飞落、数日内还要继续飞落这整个过程的动态感。

角度多变,刻画生动形象。

(1分)

示例五:

通感。

(1分)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

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

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

(1分)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

(1分)

评分意见:

本题共3分。

意思对即可。

14.

春潮带雨晚来急

蜡炬成灰泪始干

零落成泥碾作尘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⑤不戚戚于贫贱⑥见贤思齐焉⑦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评分意见:

本题共7分。

每空1分,有错误、书写不规范、笔画粘连、看不清者,该小题均不得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寝之丘:

即寝丘,春秋时楚国的土地,楚庄王封孙叔敖之子于此。

②荆:

楚国的别称。

③禨(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戒: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恶:

答案:

(1)告诫

(2)厌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即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答案:

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

解析:

本题翻译不难,要注意翻译出“数、封、受”等词的具体含义,结合文章理解句意,补充省略成分,翻译准确性更高。

1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有远见,目光长远,不贪心。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归纳概括。

结合文章细节,我们就可以找出孙叔敖的有远见之明。

注意结合上下文,语言简洁。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绿蚁:

新酿的米酒,酒面浮潭渣,微现绿色,细如蚁,称为“绿蚁”。

12.这首诗用“”、“”和“”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温馨优美的图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

新酒、火炉、暮雪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关键字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和作作者的思想感情。

13.请赏析“能饮一杯无”一句的妙处。

答案:

“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

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解析:

对于诗句的妙处赏析,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本诗末句口语入诗收尾,需要我们要解读情语,分析作者情感,逐条分析作答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每小题1分。

共7分)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吊影分为千里雁,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望月有感》)

(6)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答案:

(1)恨别鸟惊心

(2)晴空一鹤排云上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辞根散作九秋蓬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

熟练记忆课内背诵知识,避免出现错漏,还要注意书写规范,不可大意。

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

“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

“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

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

“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

,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

“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

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

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

“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

赒(zhōu):

救济,接济。

粜(tiào):

卖出粮食。

省(xǐng):

看望。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恨:

(2)以牛自归归:

答案:

(1)遗憾

(2)归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即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答案:

(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解析:

本题翻译不难,要注意翻译出“省、卒、以其、归”等词的具体含义,结合文章理解句意,补充省略成分,翻译准确性更高。

11.本文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的高尚品格。

答案:

乐善好施、宽以待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

结合文章细节,我们就可以找出连处士的高尚品格,注意结合上下文,语言简洁。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

这首诗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选的一首纪行诗。

12.诗中第一句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结合你对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简要分析。

答案:

“飞”字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关键字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13.诗的三四句写到“云不动”和“云与我俱东”,这是否矛盾?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不矛盾。

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

对于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哲理,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本诗将“云”拟人化,属于借景抒情的佳作,我们要解读情语,分析作者情感,逐条分析作答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每小题1分。

共7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5)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6)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答案: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问渠那得清如许

(3)云生结海楼

(4)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5)零落成泥碾作尘

(6)濯清涟而不妖

(7)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解析:

熟练记忆课内背诵知识,避免出现错漏,还要注意书写规范,不可大意。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

即寝丘,春秋时楚国的土地,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

楚国的别称。

③禨(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9、解释下面加点词(2分)

王数封我矣多次孙叔敖之知“知”通“智”,智慧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或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或不好,不吉)。

11、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2分)让我们明白了:

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

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1分)

译文:

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

“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

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

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

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6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2、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3分)

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1分)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1分);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1分)

评分意见:

叠词的表达效果1分,分析出“苍苍”“切切”的作用2分。

13、“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3分)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分)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

(1分)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1分)

评分意见:

结构作用1分,分析出“描写对象的过渡”1分,分析出“情感过渡”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下面句子中相应的诗文名句。

(每小题1分,共7分)

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⑦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评分意见:

本题共7分,每空1分。

有错误、书写不规范、笔画粘连、看不清者,该小题均不得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田文曰:

“可。

”起曰:

“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

”文曰:

“不如子。

”起曰: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曰:

“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⑥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释】①魏置相:

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

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

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

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

国君年轻,

国人疑虑。

⑥属:

同“嘱”,委托、托付。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画两处)(2分)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1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吴起是怎样的人。

(答出两点即可)(2分)

(二)

9.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

评分意见:

本题2分。

每处1分。

10.这是我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

评分意见:

本题2分。

重点词语“乃”“所以”解释正确,译句通顺得满分。

重点词语解释有误每个扣1分。

11.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性情率真;知错能改;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评分意见:

本题2分。

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三)

12.草木阴阴鹅鸭戏水动静结合(拟人)

评分意见:

本题3分。

每空1分。

13.趁,追逐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欢快场景,流露出作者的爱春(惜春)之情。

评分意见:

本题3分。

理解语境义1分,修辞及作用1分,作者情感1分。

(四)

14.⑴僵卧孤村不自哀⑵弓如霹雳弦惊⑶枯藤老树昏鸦⑷便引诗情到碧霄

⑸零落成泥碾作尘⑹苟全性命于乱世⑺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评分意见:

本题7分。

每小题1分,句子填写时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①桃花。

【注】①趁:

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的春日景象,运用的手法,

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春日画面。

2.请简要赏析第四句中“趁”字的表达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每小题1分,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5),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6),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7)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冰心《荷叶·母亲》)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

“试爇④之。

”曰:

“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

“不能燃乌用烛为?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顾谓令曰: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

①部:

规定,程序。

②行:

巡视,考察。

③墨:

贪墨,贪财。

④爇[ruò]:

点燃,焚烧。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2)令出,益大恐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11.联系原文内容说说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共6分)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分)

13.最后一句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

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每小题1分,共7分)

⑴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⑵,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

⑶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登黄鹤楼》)

⑷,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⑸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⑹,,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⑺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何其芳《秋天》)

(二)9.

(1)换,换作

(2)更加

评分意见:

此题2分,每小题1分。

10.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

评分意见:

此题2分。

重点词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

11.示例1:

他是个清廉正直的人。

示例2:

是个做事讲究方法策略的人。

示例3:

是个照顾别人面子的人。

结合内容略。

评分意见:

此题2分。

结合原文内容1分,人物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12.示例:

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评分意见:

此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

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评分意见:

此题4分,第一问3分,答出一方面得2分,答出两方面得3分;第二问1分。

(四)14.⑴谁家新燕啄春泥

(2)半亩方塘一鉴开(3)芳草萋萋鹦鹉洲

(4)坐观垂钓者(5)玉垒浮云变古今(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7)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评分意见:

此题7分,书写规范且没有错别字才可得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

“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蛰:

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9.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

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文言句子。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11.文章通过不以个人喜怒杀人和⑴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⑵”的德行。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共6分)

送崔子还京①唐·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②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注】①此诗作于西州。

西州属于唐朝北庭节度使辖区。

此诗应是诗人在北庭任职时所作。

②交河:

指河的名字。

12.“雪里题诗泪满衣”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3.第二句中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分析。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每小题1分,共7分)

⑴蒹葭苍苍,自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⑵,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⑶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⑸?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⑹是亦不可以已乎?

(《鱼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