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47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doc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

——从网络载体的运用角度分析

董超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国内研究综述 2

1.2.2国外研究综述 5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6

1.3.1研究思路 6

1.3.2研究方法 6

1.4本文结构与创新点 6

1.4.1本文结构 6

1.4.2本文的创新点 7

第二章相关概念的界定说明 8

2.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8

2.2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8

2.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9

2.3.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 9

2.3.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9

2.3.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11

2.3.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 11

2.4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 11

2.5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12

第三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13

3.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13

3.1.1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指示 13

3.1.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14

3.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 16

第四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17

4.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概况 17

4.1.1主客体资源建设方面 17

4.1.2内容体系建设方面 18

4.1.3网络载体建设方面 19

4.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4

4.2.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乏力 24

4.2.2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不完善 25

4.2.3网络载体运用不合理 26

4.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7

4.3.1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 27

4.3.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8

4.3.3对当前网络载体的内涵把握不足 29

4.3.4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体制 30

第五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31

5.1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31

5.1.1拓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31

5.1.2突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 32

5.2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 32

5.2.1继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 32

5.2.2充分发挥高校BBS的作用 34

5.2.3及时把握微博提供的良好机遇 35

5.2.4善于利用QQ、MSN等网络通讯工具开展工作 36

5.2.5积极探索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7

参考文献 38

39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研究——从网络载体的运用角度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

网络信息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网络对大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也将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这种影响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特别强调:

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继开展,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2009年12至2011年6月期间,我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数量均保持持续下降态势,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质量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但同时网页数和网页字节等互联网资源数在大幅度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

//www.cnnic.net.cn/

这就意味着,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着网络资源丰富而复杂的形势,与此同时,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呈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并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已显得独木难支,高校急需挖掘新的网络载体承载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哪些?

如何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

可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怎样实现高校相关资源在不同网络载体上的合理配置?

如何发挥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有助于解决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难题,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1.2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研究,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涉及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内容、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理论体系,同时对网络载体的运用探索也将益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

从实践上讲,本选题的研究有利于对中央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实际工作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认识的转变,有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微博、手机网络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有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总之,希望本选题的研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载体论的发展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在我国,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历十余年的磨合,学者们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然而,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专门研究很少,多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两方面的研究中有所涉及。

综合分析目前有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专著与论文,其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以下方面: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的界定。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个概念的出现相对较晚,之前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或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进行称谓释义,作为特定概念出现最早见于李洪军、王骥骏的《整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浅谈——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建设为例》,文章结合案例分析了整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给予了肯定,但二人并未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个概念作出界定,文中称谓所指应是高校所拥有的教育类网络资源。

洪军、王骥骏.整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浅谈——以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建设为例.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6):

56-57

在其之前,陆萍、马启花的《论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中,虽没有使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个称谓,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人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要素和载体,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并构想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具体包含信息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和制度资源。

陆萍、马启花.论高校图书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建设.2007,(20):

58-59

随后王迪在《欠发达地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汪翔在《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分别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整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策略,后者在文中同时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涵义。

汪翔.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2010,(3):

225-226

杨锐、李方裕在《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意义和资源类型,探索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路径。

杨锐、李方裕.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2010,(8):

15-16

陈华洲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中全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论题,虽没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专门论述,但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许多分类中有所涉及。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5-116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方面研究多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将其看做是进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件,只有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檀江林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中有一章节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建设,他从硬件资源和软体资源两个方面对如何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解决方案。

其主要观点有:

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络硬件的资源,构筑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网络系统;大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探索网络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教材;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90-309

张再兴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对网络环境下主客体关系、高校校园网及其信息、媒介要素等进行了专门研究,突出反映这些资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书中对网络博客、网络舆论、网络话语等若干网络应用的专题研究,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05-206

也为相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张鸿燕在其所著《网络环境与高校德育发展》中也提出要积极开发网络德育资源,包括对德育软件和网络游戏资源的开发。

罗洪铁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内容、和信息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一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陈胜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中提出构建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和职业规划指导资源,资源模板分为专家信息、学生信息、文献资料、课件、讲座等。

陈胜.普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06:

45-47

徐立、刘刚、张文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文中指出高校应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善于挖掘其它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引导学生对“官方”新闻网站的关注。

徐立、刘刚、张文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3):

20

3.网络载体的运用研究。

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将网络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分析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相应对策,这类研究本文更倾向于将其界定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另一类则是网络载体的运用研究,主要分析网络载体的具体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实际操作问题。

网络载体的运用方面既有一般性的基础研究,也有实证调查研究,其中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研究居多,也涉及BBS、博客等其它形式的网络载体。

网络载体的一般性研究方面,葛晨光在《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中分析了加强“红色网站”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红色网站”作为宣传舆论工具的同时,也是一种知识资源和生产力,提出了加强“红色网站”建设的对策:

增强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强领导管理、增强内容吸引力和培养网站建设管理队伍。

葛晨光.高校“红色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45-47

曹元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优化》一文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存在的问题及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点击率不高、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以及互动性不强,提出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做好以下三点:

正确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树立正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曹元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优化.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

(1):

2-3

任祥、王天志在《高校红色网站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基于高校红色网站评价的常用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结合红色网站的特色和当前网站评价的实证研究新成果,借鉴层次分析法、网站信息框架评价法和模糊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出了红色网站综合评价法,有利于完善红色网站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和运行方法。

任祥、王天志.高校红色网站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8,(9):

41-43

网络载体的实证研究方面,多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实证调查、现状分析。

王辉在《百所“211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调查》一文中,对100所“211工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主题鲜明、思想性强,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形式灵活、趣味性强及范围广泛、服务性强的特点,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视不够、定位不准确,缺乏统一领导、资源分散,建而不管、维护不力及贪大求全、缺乏特色,最后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王辉在.百所“211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调查.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

146-148

代金平,郝烨在《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调查分析——以参加第三届“高校百佳网站”评选活动的思政类网站为例》中根据优秀红色网站提供的成功经验,对红色网站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思考建议:

设计上要简单美观便于使用,功能上要具备可用性和可获得性,维护上要保持系统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新。

代金平,郝烨.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调查分析——以参加第三届“高校百佳网站”评选活动的思政类网站为例.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

(2):

118-120

李峰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实证研究》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分为综合类思想教育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结合对“启迪网”的案例分析,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指导原则、步骤及注意事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提供了借鉴。

李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实证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8:

23-32

谢海光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创新》一书中融合了对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部分高校和企业的主题网站的探索实践,分网络思政、党建团建、综合门户、新闻宣传、校园文化等12个版块,每个版块研究5个特色网站,每个网站围绕网站建设概况、网站创新特色、网站典型例证、网站管理模式、网站基本经验和网站发展思考6个方面展开,很好地体现了网络思政工作实践和研究进展,为构建更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体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模式借鉴。

谢海光.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创新.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内容提要部分

1.2.2国外研究综述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创建的ARPANET,最初只有美国4所大学的4台计算机互联,其设计意图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目的之一是保证美国一些节点在受到核打击后仍能提供网络通信。

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多较早地将互联网运用于教育领域,国外虽没有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对应的学科称谓,更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说法,但国外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相当发达,并承担了相当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功能,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做法对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国外的做法主要有:

进行网络安全防卫,对本国的文化和信息安全实施保护,一方面促进本国文化在网络的传播,另一方面采取数据加密、防火墙等技术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如对网络安全、网络伦理方面的教育和对黑客行为的引导教育;加强网络管理,在发挥国民网络自律意识的同时通过立法等形式促进网络的规范化管理。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是理论研究与调查分析相结合。

首先,通过收集、分析已有的的研究资料,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有益的知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界定说明,并明确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其次,通过网页观察法和网络访谈法,进一步了解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状,总结经验借鉴,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最后,综合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的结果,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尤其是网络载体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1.3.2研究方法

本文宏观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整理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并为本文写作拓展思路。

二是网页观察法,通过对若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建设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三是系统分析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包含主客体资源、介体资源等多方面,对其建设也应从整体角度进行。

1.4本文结构与创新点

1.4.1本文结构

本文主要结构分为五章:

第一章:

绪论。

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意义和本文的结构与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说明。

主要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这五个概念的界定。

第三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从政策背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在本章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阐述,主要是通过实证调查分析,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本章主要通过吸取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教训,以系统、整体的角度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建议,其中重点探讨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

1.4.2本文的创新点

到目前为止,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专门研究不多,本文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有研究成果,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特征等进行了初步探索。

同时,本文结合实证调查,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载体建设的形势,探讨了微博、手机网络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本文最终以加强网络载体建设为着力点,结合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思考。

第二章相关概念的界定说明

2.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刘梅在2000年最早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认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

103

曾令辉、杨立英、韦吉锋等人也相继在各自专著或论文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界定。

张再兴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存在两种理解:

一种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分别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义和狭义界定。

前者涉及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而后者主要涉及的是网络的具体应用。

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前言第2页

结合以上学者研究成果及本文研究内容,本文倾向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以下理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对网络受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施加影响使其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虚拟实践活动。

2.2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是在教育资源的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也是对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资源,泛指所有能够促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人、财、物的条件,以及无形的教育历史经验、教育信息资料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宋振韶.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途径.中小学管理,2004,(12):

9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方面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关,另一方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并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这就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包括有形的资源,也包括无形的资源。

有学者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

[博士学位论文].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7:

25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是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作用的发挥是经过教育者的合理开发利用来实现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是现实中已经存在,并且有利于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3.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概念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高校和网络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形态。

本文由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概念引申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

所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以网络及网络技术为载体,已融入或经教育者开发利用后可融入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并服务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的各要素的总和。

这一界定有以下几层含义: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紧紧依托网络和网络技术。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可以是现实世界中各种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在网络上的映射,也可以是活生生的人或者某种现实环境,通过网络这个信息渠道对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影响。

离开了网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最基本条件。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融入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资源本身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必须经过教育者正确地开发引导后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实现特定目标,通过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修养的教育活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必须通过融入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存在必须有利于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终是要服务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教育者在开发引导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提取其有利于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面,进而加以合理配置,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益。

2.3.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高校和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又有其特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