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73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

《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高教资格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doc

《教育心理学》考试样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

B、现实自我

C、投射自我

D、理想自我

答:

A  (159页,11-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

解析: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

因此,正确答案选A。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

A  (176页,12-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解析:

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

因此,正确答案选A。

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A、使能目标

B、行为目标

C、系统目标

D、表现性目标

答:

A  (225页,15-2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

解析:

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

因此,正确答案选A。

4、能再认不能回忆的遗忘是()。

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完全遗忘

D、不完全遗忘

答:

D  (119页,8-3知识的保持与信息的存储)

解析: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l生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因此,正确答案选D。

5、对长时记忆中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加工的主要方式是()。

A、视觉编码

B、语言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语言中介编码

答:

C  (115页,8-2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编码)

解析:

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

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

因此,正确答案选C。

6、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

A、描述策略

B、表象策略

C、归类策略

D、网联策略

答:

D  (131页,9-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解析:

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

因此,正确答案选D。

7、教师授课中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效,这是运用了()感知规律。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答:

A  (102页,7-2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

解析: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强度律的特征反映了听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能区别对待语音的特点,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就利用了感知的这个规律。

因此,正确答案选A。

8、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A、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B、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

答:

A  (85页,6-1学习迁移的实质及其作用)

解析:

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也被称作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因此,正确答案选A。

9、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自我意识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智力水平

答:

A  

解析: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自我意识强,学习动机也就比较强烈,自我意识的强弱支配着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人案法

答:

A  (21页,2-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解析:

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从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研究结果。

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简答题

1.简述学习的实质。

答: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

2、品德的实质是什么?

答: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

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

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3、怎样理解心智技能的本质?

答:

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不同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

真正掌握心智活动,不仅要掌握某些程序性知识,还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作经验,才有可能实现。

(2)不同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心智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其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不同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指心智活动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要求应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

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可能不符合法则,则技能是通过系统学习与教学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4、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答: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元认知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关键

(4)定势的作用

(5)学习情境的多样性是提高迁移效率的重要手段

(6)其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有影响

5、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5)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三、论述题

1、试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答: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④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⑤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应注意a.不能过多地进行竞赛;b.采取适当的竞赛方式,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如指导学生自我竞赛,从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的进步中获取动力,同样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c.增多获胜的机会;d.加强竞赛中的思想教育,使竞赛有明确的目的和态度,竞赛标准要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合作,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并制定必要的规则以防弄虚作假。

⑥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要让学生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比如能力高、努力了,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差、考题太难等,希望以后能获得成功。

总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鼓励、强化,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的坚持性。

2、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

答: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7个方面:

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

要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方法有三:

1、角色改变技术。

角色改变技术的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的实现角色的改变。

其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听观摩课,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班的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最终由教师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2、教学反馈技术。

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认识。

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是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

教师教学监控过程是从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开始的,是通过多种教学反馈技术实现的。

3、现场指导技术。

现场指导技术帮助教师针对不同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能使教师达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

3、试述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迁移。

答: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种学科中具有广泛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还必须包括基本的事实材料,并注意用科学的新成就来代替过时的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结构化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应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关系,能体现出事物的内在关系。

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应能整合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联结点与联系线。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既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学的主干,在此基础上,再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组织下位结构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消除学生认知的矛盾。

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

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认知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认知策略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4、试述如何运用道德价值辨析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答:

价值观辨析论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的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在不断的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

他们主张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整理他们的价值观念体系,老师只是一位指导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或者监督者。

在具体方法上,强调,教师应采取诱导性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

所提出的教育策略和技术,应该不仅有利于教师自己掌握,而且便于学生实施。

价值观辨析理论注重价值观辨析的过程,希望通过围绕道德内容进行的辨析过程对行为产生影响。

辨析的任务就是帮助个体弄清这些价值观念是什么,并了解别人具有怎样的价值观念。

这种对价值观念不辨好坏,一概予以承认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既要进行价值观辨析,还应帮助学生去评价各种价值观念本身的价值,让他们自觉地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