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89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民办高等教育研究).doc

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周苏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杭州,310015)

摘要:

需要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型精英人才培养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要正确认识学生现状,重视对大学新生的养成教育,促进精英人才的形成;要认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把教学环境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必须坚持“因材施教”,重视教改研究和教材建设;营造宽松环境,以愉快教书愉快学习为原则,帮助精英人才愉快成长。

关键词:

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1999年开始的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更多的有志青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

然而,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教学软环境建设的繁重任务和艰巨思考。

扩招发展这几年中,许多学校都在算着这样一笔人才账:

三分之一学习自觉蓬勃向上,三分之一成绩波动随波逐流,三分之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如果把大众化更多地落实到应用型,那么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精英人才称号就历史地落在这前三分之一身上。

几年来,我们积极体验和探索着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的培养方法,我们的体会是:

要为应用型精英人才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1.正确认识学生现状,抓三分之二促三分之一

关于学生现状的“三分之一论”是否合理是否积极,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正确认识,可能还需要斟酌。

除了三分之一论,还有个“年级论”,诸如05级不如04级,04级不如03级,还是××级最好等等,年复一年有此说法。

应该认识到,高校教学氛围与以往相比存在的很大不同,是由于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急剧转变为今天的“大众教育”或“普及教育”所至,也完全体现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一味考虑高校学习气氛与以往的不同,甚至悲哀着很多传统的丧失,不仅与事无补,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正确理解,当然也不能营造今天社会精英的良好培养环境。

首先,大众化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学生对象群体发生了根本变化;再者,传统教育下原有的社会环境、价值观等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大都是社会进步的反映。

要用今天的眼光看待今天教育所处的环境,要用今天的眼光来认识我们今天的学生。

基本看法应该是:

学生都是好的,如果有问题,那主要是教育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当然也有例外)。

简单地来说,你气恼他不像个大学生,他懊恼于你把他当中学生管。

但他是对的。

你必须正视:

客观地,他是大学生!

单纯地把三分之一论看成是一个数字的划分,那么,中间三分之一在积极的时候是正向的,而在消极的时候是反向的。

善待了后三分之一,中间就是更好,前面就是最好,反之,这个道理同样存在。

这个认识观不摆正,那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们就被认为是生存在一个恶劣环境,这样培养出的“精英”也会是残疾的。

2.学风关键在教风,把育人阵地从寝室移到教室

在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中,教师们除了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外,一般都要兼任班主任,承担着艰巨的学风建设事务。

许多学校还制定了主要针对新生的严格的早自习晚自修管理;如此等等。

结果呢,学校年年抓学风,学风年年不如去年。

后几年,措施有了调整,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抓学风的主阵地应该是教室,教师应该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学生逃课的理由是教师讲的没意思。

如果教师讲得有意思,则学生到课率就高。

¡学生厌学的理由是学了也没有用。

如果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把目的性讲清楚了,学生明确了课程的意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学生不做作业的理由是平时什么都不学,考前突击、考时“努力”(作弊),也能及格,照样毕业。

如果这样,想来认真读书的就变得没道理了。

……

有的教师“骄傲”地说:

我不点名,都大学生了,他们应该自觉。

对的,但他们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

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作为任课教师,周老师在每个学期初都会对学生有个“约法三章”,其中有些条款严格得甚至“不尽情理”。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无论在哪个学校上课或兼课,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也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对不起,这么多“无论”也太不谦虚了,但事实如此),学生从抵触到无奈到勉强到自觉遵守,旷课、迟到、吃早点、不交作业、睡觉、穿拖鞋等现象几乎绝迹。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从教六年,周老师为培养精英营造了一个清洁的环境,年年教学质量一等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拥戴。

可见,教师在教学环境中的控制作用和对学风的影响作用是一般学工教师所难以承担的。

如果教师们在教书的同时都能勇敢地肩负起育人的责任,那么良好的学习规范就能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

3.教改关键是教师,教改成果应该体现在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上

学生不喜欢上课,有学生觉悟上的原因,但是,教师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我国高等学校的各个学科,在长期的努力和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设了优秀甚至是知名的专业教材。

但是,这些教材的基础基本上还是精英教学模式,重基础、重理论而把实践教育环节主要交由学生把握和思考。

这样,需要使用这些教材的学生和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而这些素质在大众化普及教育的背景下都已经弱化了。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的缺乏与不足也与今天社会人才市场急功近利的需求远远不能相适应。

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存在着“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专业教育和教材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事实上,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就业市场不需要人才,其根源还是教学的现状所至。

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

通过对教学现状和对培养对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

1)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改活动,应该体现到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上。

例如,工科学科的教学过程,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环节,以形成一个“什么都学过什么都会点”的积极局面。

2)教学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适当的难度。

可操作性保证学生都能完成作业、实验、设计而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学生抄袭的理由,克服作业、实验、论文普遍抄袭的弊病;趣味性体现“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实验、论文的积极性;而适当的难度有助于激发优秀学生进一步钻研的斗志。

3)对于本科院校专业,在积极发展实验、实践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勤思维,坚持和保证必要的理论教学水平。

4)教学内容和教学测评手段要多样化,例如可以由平时作业、实验、论文、课程设计、期中期末考试等多种环节组成,并且教学和实验等内容应该得到严肃认真的设计,使教学产生适当的节奏感。

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读书为了考试,只有考试前才读书,甚至连考试前都不读书的恶劣状况。

例如,由于学生几乎完全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很重要但又不容易上好的课程。

但在我们设计的软件工程课中,学生在其实验总结中是这样表达的:

Ÿ这组实验是辅助我们学好软件工程的重要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我们真正领会了课程所介绍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等。

实验充分地结合了课本,我感觉这样效果非常好,大家对学好软件工程有了强大的信心和兴趣,让人感到学以致用。

用一句话来总结软件工程实验:

学软件工程可以没有实验,但学好软件工程则必须要有实验。

Ÿ通过对软件工程实验的学习,我们都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实验,我们强化了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并在实验中把它们应用在实际操作中,从而加深了印象,使得理论知识变得更为鲜活,不再枯燥,而实验教材中详细的说明,明了的步骤,使实验更为有效,更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再者,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更多的软件,也接触了它们的一般操作和功能,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

软件工程实验课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优秀课程。

学生的积极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的肯定,对实验内容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到和体会到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期望。

4.愉快教书愉快学习,精英人才愉快成长

院长为招生和退学而头痛,书记为教师不敬业而头痛,学生为学习而头痛为教师不亲切而头痛,教师为学生不读书而头痛,家长为有大量投入没合理产出而头痛。

这样如何了得?

这叫精英们如何成长?

一切缘于不愉快!

一个大三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实验总结中这样来评价他的“软件工程”课程:

“软件工程课是唯一一门让我觉得学得还不够,课时还不够多的一门课程。

较其他计算机课程,这门课多的是快乐和轻松,少的是无奈和郁闷,如此惬意地完成,其中又不缺少知识的灌溉。

不知道软件工程的课真的是这样就能上,还是由于教师的苦心安排。

把课程用实验一个个铺盖下来,其本身就非常值得探讨。

学为了什么?

——用。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是最重要的。

学以致用是关键,许多理论知识其实真的不用过多讲解,一用就全明白了,甚至会引发出一系列的思考。

这样不但能掌握,更加会应用。

带着思考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门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就是在于课中多了许多思考。

注重思考的课程才能吸引人!

由此可以体会,愉快学习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之一。

进而又让我们联想:

大三,这个同学找到了这样的感觉,如果让他在大一就找到就感受到了呢?

让学生愉快其实不难,一是你要尊重他(他是大学生),二是你要吸引他(课上得有意思有意义),三是你要让他学到东西有成就感(能完成有长进)……而这些是你作为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学生愉快了教师和家长愉快;教师愉快了主任书记愉快;而后院长愉快了社会就愉快。

那么,为什么不愉快呢。

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愉快,有责任让精英人才愉快成长!

学校领导应该为教师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教师应该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重视精神健康,为自己和学生设计愉快的教与学的方法;学生工作者应该重视组织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提供学生综合素质,为校园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此文章曾在2005年12月召开的“浙江省高校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会”上交流,杭州: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2]周苏等,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p.194~198

[3]周苏等,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北京:

万国学术出版社,第三届中美电子商务高级论坛论文集,2006,p.585~588

[4]周苏,“走出去,我们得到了什么”,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三期

注:

周苏,男,1958-,大学本科,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曾担任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教学、高教管理

Email:

zs@

手机:

13805784515(杭州)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