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59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0页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共有70名,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本班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年龄偏小,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让全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

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

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阐述了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涉及到的内容: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主要是弄清算理,掌握算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主要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和计数单位“百”,会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一些常见的量:

认识钟表,引导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领域,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会辨认。

统计与概率领域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在实践活动领域,通过趣味拼摆、智慧广场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巩固10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学会搜集整理数据和测量。

本教材的编排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新颖有趣。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

反应环保的素材——绿色行动;认识自己的素材——我们的鞋码;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下雨了,小小存钱罐;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南极小客人、大海边;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素材——阿福的新衣、农夫与牧童。

2.由情境串引发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多个信息的“信息包”,目的就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成“情境串”或者“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采用“板块”编排方式,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采用板块编排方式,每一个板块都由“信息窗”、“你说我讲”、”自在练习”组成。

教学中,都是通过阅读信息窗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你说我讲”的方式,解决红点和绿点提出的问题,然后通过自主练习逐一进行巩固。

单元完成后把所有知识进行回顾整理,通过“我学会了吗”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丰收园”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

并把提出的尚未学习的内容放入问题口袋,随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解决。

“丰收园”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初步地从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全面评价自我。

4.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材通过信息窗的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在编写思路、呈现方式、栏目设置等都在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

”你说我讲“体现了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

6.评价方式多元化。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是否喜欢数学十分关键。

因此,对孩子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

三、教学总目标

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的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认识元角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2.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的整理方法,完成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数的意义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2.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学措施

1.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和计数器,通过动手摆一摆,数一数,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弄清算理,掌握算法。

2.量与计量,空间与 图形,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利用实物和模型,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真观察思考,形成长度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体验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能用统计图表整理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具准备

1.问题研究与自主学习探究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研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

(2)实行帮扶学习,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3.各单元教学具准备

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数器、计数棒

第二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钟面模型

第三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器、计数棒

第四单元牧童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模型

第五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数器、计数棒

4.多媒体课件

六、周次及课时安排

周次

课时数

新授周次15

75

复习周次3

15

机动周次2

10

合计20

100

七、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数

教学具准备

备注

1

2.23-2.2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

多媒体

2

2.29-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

认识钟表

2

2

多媒体

3

3.7-3.11

认识钟表

100以内数的认识

2

2

多媒体

4

3.14-3.18

100以内数的认识

智慧广场

3

1

多媒体

5

3.21-3.25

认识图形

趣味拼摆

3

1

多媒体

6

3.28-4.1

100以内的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

3

1

多媒体

7

4.4-4.8

100以内的减法

4

多媒体

8

4.11-4.15

10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

4

多媒体

五一放假

9-10

4.18-4.29

人民币的认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

3

1

多媒体

11

5.2-5.6

100以内的加减法

4

多媒体

12

5.9-5.13

智慧广场

厘米、米的认识

1

3

多媒体

13

5.16-5.20

厘米、米的认识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3

1

多媒体

14

5.23-5.27

统计

总复习

2

2

多媒体

15

5.30-6.3

总复习

4

多媒体

16

6.6-6.10

总复习

4

多媒体

17-19

6.13-6.26

复习

4

多媒体

20

6.27-7.1

期末质量检测

教学方案

集体备课人员杨锡金、齐春兰、赵鑫、杨华迪、

王会、刘姗姗、李文洁、司江铃、吴红丽、于爱华、张红娟

适用年级一年级

光明小学

年月日

第一单元:

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

6课

教学内容:

2-5页

课题: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撰写者:

池春静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

我们先来做几个练习题。

谈话:

大家对9加几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

下面开始今天的学习!

谈话:

喜欢逛公园吗?

那今天我们就去公园玩吧!

出示情境图:

现在我们来到了公园门口,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

有几个男生?

还剩几个气球?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解决“有几名男生?

谈话:

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读题:

有几名男生?

谁会列式?

提问:

15-9=,都同意吗?

为什么用减法?

小结:

一共15人,去掉女生人数,剩下就是男生人数,也就是说从总数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提问:

猜猜15-9等于多少?

谈话:

到底等于多少呢?

我们来计算一下吧!

同学们可以动脑想一想,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15-9等于多少。

提问: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一:

一个一个的减,减掉9个数,所以15-9=6。

预设二:

因为9+6=15,所以15-9=6

追问:

你的方法真不错!

谁也是这样想的再来说一说?

(板书:

9+6=15,所以15-9=6)

小结:

这种方法叫做(板书:

想加法算减法)

预设三:

从15根小棒中先拿走5根,再从10根中拿走出4根,还剩6根。

问:

为什么先拿走5根再拿走4根呀?

(明明减9,怎么变成减5减4了?

小结:

看屏幕,先拿走5根再拿走4根是不是正好拿走9根啊,这种方法是把9分成5和4,先用15-5=10,再用10-4=6,所以15-9=6。

谈话:

把这种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预设四:

把15根小棒分成10根和5根,从10根小棒中,减掉9根,把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提问:

听明白了举手!

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你们。

追问:

你刚才说9是从几里面减掉的?

你这个10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分出10来减9呢?

你再来说说最后为什么要1+5呀?

谈话:

因为9已经被10减完了,所以把剩下的数加起来就是结果。

谈话:

一起看屏幕,15根小棒,从10里减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这种方法叫“破十法”,用式子表示:

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

提问:

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

下面请大家自己说说这种方法。

等会儿老师要看看谁说的最完整,开始吧!

小结:

大家说的都很好。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多种计算15-9=6的算法,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

(二)解决“还剩几个气球?

谈话:

下面我们接着看这个问题,请同学读题:

还剩几个气球?

怎么列式?

提问:

都同意17-9吗?

为什么用减法?

提问:

17-9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些方法来计算,等会儿我们交流。

谈话:

谁愿意分享你的方法?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谈话:

老师发现大家用想加法算减法和破十法的比较多,因为用他们计算——很简单!

谈话:

看黑板,观察一下两个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十几减9。

(板书:

十几减9)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谈话:

孩子们学习得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游戏——打气球(十几减九的题目)。

愿意参加的小朋友都可以站起来抢答。

16-9=15-9=18-9=

12-9=14-9=17-9=

11-913-916-9

1.自主练习第1题,看图想一想并算一算。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可以让学生边摆边说,是学生扎实的掌握十几减几的算理和算法。

2.自主练习第2题,看图写算式,应让学生看清图意,然后列出算式。

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有几个男生?

15-9=6(个)

1.想加法算减法2.破十法

9+(6)=1510-9=1

15-9=6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10-4=6

还剩几个气球?

17-9=8(个)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5页

课题: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习题)

撰写者:

池春静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学具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谈话: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用学会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自主练习第3题,将加减法进行对比练习。

练习时让学生弄清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重点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答案。

3.自主练习第5题,用十几减9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在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6题,以小兔跳树桩的形式进行初步练习,练习时让学生按走树桩的顺序进行计算。

5.自主练习第7、8题,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6.自主练习第9、11题,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在列出算式。

 

7.自主练习第12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解决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每一问题,交流时,重点说一说选择怎样的口算方法。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什么收获?

小结:

把你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吧,相信他们会很高兴的!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想加法算减法

破十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8页

课题:

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

撰写者:

池春静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

我们下来复习以前的知识

8+9=     8+8=     7+8=      7+6=

14-8=    10-6=     13-9=      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谈话:

做得很好,上次同学们在公园门口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

今天我们去公园里玩一玩,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

还剩几只船?

还剩几瓶矿泉水?

提问:

你会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预设:

15-8=16-7=

谈话:

谁来说说你们为什么都要用减法计算?

谈话: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揭题:

对,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十几减8、7)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解决“还剩几只船?

谈话:

下面我们先来计算15-8等于几,请你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谈话: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

预设1:

我们可以数一数,从15里面慢慢的数掉9根,剩下6根。

预设2:

因为8+7=15,所以15-8=7。

预设3:

把8分成5和3,15-5=10,10-3=7。

预设4:

把15分成10和5,10-8=2,2+5=7。

小结:

同学们的方法可不真少呢,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了,值得表扬。

(二)解决“还剩几瓶矿泉水?

谈话:

下面我们接着看这个问题,请同学读题:

还剩几瓶矿泉水?

怎么列式?

提问:

都同意16-7吗?

为什么用减法?

提问:

16-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些方法来计算,等会儿我们交流。

谈话:

谁愿意分享你的方法?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谈话“老师发现大家用想加法算减法和破十法的比较多,因为用他们计算——很简单!

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谈话:

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

13-7=13-8=12-7=16-8=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谈话:

大家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掌握的不错!

现在让我们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吧!

1.自主练习第1题,加减法对比口算练习题,主要强化“想加算减”法。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特点,再说说退位减法题的算理。

 

2.自主练习第2题,两道看图计算的图画题。

练习时,让学生认真看图,明确题意,然后独立计算。

 

谈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啊?

有什么感受呢?

谈话:

回家把你所学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进步!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还剩几只船?

15-8=7(只)

(1)8+7=1515-8=7

(2)15-5=1010-3=7

(3)10-8=22+5=7

还剩几瓶矿泉水?

16-7=8(瓶)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8页

课题:

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习题)

撰写者:

池春静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谈话:

我们先计算一组口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2-7   12-4  12-3   14-8  16-917-8 

 8+9    13-6  14-5   11-2  15-7 15-9  

谈话:

同学们,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十几减8、7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用学会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自主练习第3题,“十几减8”、“十几减7”的口算练习。

练习时,启发学生找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再见发的计算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变的规律。

2.自主练习第4题,比较大小练习。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班内交流方法。

3.自主练习第5题,看图计算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教师可以适时指导。

 

4.自主练习第6题,综合练习题。

通过小猪运西瓜的情景,引导学生算一算,练一练,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5.聪明小屋,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集体讲解。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谈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方面来总结。

(1)我学会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什么方法?

(3)我的感受是……?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想加法算减法

破十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9-12页

课题:

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

撰写者:

池春静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

体会十几减几的计算过程,探索简捷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

小朋友,、老师想考考同学们长大了一岁,是不是变得更聪明了。

同学们有信心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引入一组复习:

8+5 7+87+6 6+8 5+7 5+9    

13-916-9 18-9 15-9 17-9 14-9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谈话:

老师觉得同学们表现都很好,我们去海洋馆参观一下好不好?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

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

小亮还剩几条鱼?

小新还剩几条鱼?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解决“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