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622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环保教育.docx

五年级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备课

 

五年级

 

2007—2008年度

 

课题一:

 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后记: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

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课题二:

保护蓝天——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恒定气体:

氮78%、氧21%、稀有气体0.9%可变气体:

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不定气体:

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    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6.1998年1月3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周公报   2000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公报      2001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预报和公报7.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课题三:

爱护碧水——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

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

口干、舌燥。

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

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水污染的防治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1疏浚西湖和城区河道,2建设西湖引水工程和钱塘江一西湖沟通工程。

3整治运河,4建设运河截污处理工程。

5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建成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目前最大的一级污水处理厂。

7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

目前,9杭州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

1998年12月1日起,10杭州市区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包括含磷洗衣粉、肥皂粉和洗衣液),11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无磷化省会城市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

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

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课题四:

给我宁静——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

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

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

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

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

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课题五:

 走向洁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的危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

调查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调查:

垃圾箱中固体废物有哪些?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危险废物。

二、固体废物的危害1粒纽扣电池的重金属含量可以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1节5号电池可以污染1平方米的土壤。

中国每年消耗纽扣电池40万粒,1999年我国生产150万节电池。

若随手仍掉这些电池,污染的危害有多大啊!

1.大量堆放固体废物,2.浪费土地资源3.固体废物的堆放,4.严重污染土壤5.固体废物向江河湖海倾倒,6.水污染严重 7.固体废物向大气瓢散,8.造成大气污染9.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三、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1.分类收集,2.密封运输    3.破碎、压缩、焚化3.卫生填埋4.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

 

课题六:

绿色文明——保护植物资源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大气污染对植2.物的危害3.水污染对植4.物的危害5.土壤污染对植6.物的危害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    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

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

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

[小资料]    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2.建造绿色家园    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

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

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课题七:

战胜天灾——自然灾害与减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特点、危害,减灾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龙卷风》。

一、十大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统称为自然灾害。

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是:

水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喷发、滑坡、雪灾、森林火灾。

突变性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一瞬间到几个小时或几天之中,如地震,有的从发生到发展可以延续几个月,如虫灾、干旱灾害。

缓变性自然灾害,又叫环境灾害,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灾害。

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二、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气候、水文灾害:

水灾、旱灾、风灾、寒潮、热浪、厄尔尼诺现象环境灾害: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叫做环境灾害,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酸雨、噪声、全球性气候异常。

三、减灾——我们共同的使命1.旱灾:

杭州市的干旱,2.以7—8月的伏旱和9—10月的秋旱最为突出,3.有的年份因伏旱和秋旱相连而4.成灾。

在历史上,5.曾多次发生西湖干涸,6.湖底龟裂的大旱。

2.洪涝灾害:

导致杭州市洪涝灾害的降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过境带来的。

1996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梅雨期偏长,全市平均梅雨量达746毫米,江河泛滥,出现了杭州市百年不遇的“6·30”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40亿元以上。

3.台风: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洋面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市常受台风威胁。

 

 

 

课题八:

人口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特点,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收集最新有关人口的资料。

一、人口发展与环境:

 1.原始型阶段: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阶段:

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3.过渡型阶段: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4.现代型阶段: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发展同人类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人口迅速增长的恶果:

1.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

2.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3.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就业问题严重。

5.人民生活贫困化。

6.人口素质下降。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增长要与中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同中国的自然环境承受力相一致,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课题:

为了健康——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1.环境致病的因素:

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2.环境致病的阶段:

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3.环境致病的特点:

复杂性、隐蔽性4.环境致病的类型:

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1.校址与环境2.教室的空气污染3.教室的光线问题4.校园的环境卫生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1.厨房环境污染2.卧室环境污染3.厕所环境污染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课题九:

可持续发展——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果。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1992年6月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迎来了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人们又称这次会议是“地球高峰会议”。

会议一开始,全体代表肃立,为地球静默2分钟。

短短的2分钟,代表着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共同呼唤着“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二、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7.控制人口增长,8.提高人口素质9.不10.断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制建设和加强政府行为11.主动协调人类和环境中人类的生存和消费活动,12.并促进其协调发展13.不14.断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15.加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1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7.努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家。

 

 

课题十:

为了健康——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环境致病的因素、阶段、特点、类型,防止教室、家庭居室环境问题的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调查某一个时段班级同学生病的人数。

一、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1.环境致病的因素:

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2.环境致病的阶段:

潜伏期、病状期、显露期、危险期3.环境致病的特点:

复杂性、隐蔽性4.环境致病的类型:

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二、学校的环境污染问题1.校址与环境2.教室的空气污染3.教室的光线问题4.校园的环境卫生三、家庭居室的环境污染问题1.厨房环境污染2.卧室环境污染3.厕所环境污染4.家庭公共场所环境污染5.家庭居室周围环境污染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3.强身健体,树立理想 

课题十一保护动物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2.协商和辩论这样保护白头叶猴。

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资料,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和资料。

2.与学生一起导演和编排“角色扮演”的内容。

3.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

1.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2.收集熟悉的城市的生物面临威胁的资料。

教学过程:

引言:

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但他们目前的生存正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很多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下面请学生们来介绍这些生物。

学生A:

(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西缘一带的高山深谷之中,生活着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野生动物,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是吉祥友谊的象征,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而今,作为国宝的大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的动物明星,全球野生生物保护的标志和旗帜。

据调查,如今仅有不到1000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6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20块孤立的种群。

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50年代到90年代,仅40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4/5。

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大家看,图中幼小的大熊猫似乎在问妈妈:

我们还能象祖辈那样去走亲戚吗?

学生B:

不行,他们现在分布在孤立的区域内。

教师:

学生们想一想,大熊猫的现状的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

因为人类的不断砍伐,造成森林的减少。

学生:

大鲵学生C:

提起大鲵,您也许陌生,但谈到娃娃鱼,您或许有所耳闻了。

你可曾想到它的祖先是比我们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

3亿5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和进化演绎,娃娃鱼无疑是幸运儿。

至今,在贯穿中国黔、湘、鄂、川、秦的狭长弓形地域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域的石灰质山区,人迹罕至的山林溪流中,娃娃鱼依然以王者的姿态盘踞在水域生态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

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大鲵作为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历代多有记载。

大鲵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

大鲵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总量为91.9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9.69%,其EAAI指数明显高于牛肉和梅花肉。

也许,大鲵如此多的功用正是它不幸命运的开始。

教师:

是什么原因造成古老的王者,造成今天的悲惨命运呢?

学生:

人类的滥捕滥杀。

学生D:

(展示藏羚羊生活的图片)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

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羊,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

藏羚羊一般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达45-60千克。

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

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

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

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学生:

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捕杀野生动物,让美丽的可可西里,成为了藏羚羊等生物的地狱。

学生F:

(展示白暨豚的图片)我给大家展示的是海中的大熊猫——中华白暨豚,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

中华白暨豚以前在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都有分布,六十年代在厦门港随时可见,水产研究单位曾考虑作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1961年1-7月间,在厦门西海域东渡,海员在港内捕捉了34只。

但是,八十年代后,由于围垦和淤积,这一区域已没有白暨豚存在了。

香港海洋公园鲸豚保护基金联合会总监解斐生博士指出,近年来由于渔船捕捞,海上工程以及水质污染等原因,对白暨豚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白暨豚每年死亡数目介于9至11条之间。

所幸由于人们的努力,这一数字在1998年降为6条,而且政府渔农处最新研究报告披露,虽然多种因素对白暨豚存活不利,但海豚整体数量已比预期上升。

教师:

白暨豚的生存又是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

人类的活动,如海上工程和污染。

教师:

刚才学生们介绍了不同环境中的几中珍稀动物,目前世界上很多的生物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

(展示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数量图)近年来,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虽然物种的产生和灭绝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地质年代中,每300年消失一种植物,每8000年消失一种植物,但现在,每2年消失一种植物,每一年消失一种动物。

物种一但灭绝,就不可产生。

教师:

请学生们计算表中1600到1649年中,50年间每年灭绝的哺乳种类;1900年到1949年的50年间,每年灭绝的哺乳种类。

学生:

1600年到1649年50年,每年只有0.15种,相当于20年灭绝3种。

而1900年到1949年50年间,每一年灭绝约一种。

300年间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增加了约7倍,据统据1949年以后,生物灭绝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教师:

对!

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我国濒临灭绝生物的名单。

(展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植物和部分二级保护生物的名单和图片)教师:

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人类的滥捕滥杀。

3、环境的污染。

教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除了同学们所说的以外,生物的多样性还受到了那些威胁呢?

学生:

阅读书上资料。

学生:

外来物种的侵入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

为什么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呢?

学生: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教师:

你们还知道哪些外来物种对生态造成的威胁吗?

学生:

薇甘菊、水花生、欧洲鳗。

学生:

我国最近很多城市引进国外的草种和观赏植物,也会给我国的物种产生威胁吗?

教师: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的确存在着可能性,所以人们试图在寻找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类的活动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影响,我们人类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人类怎样才能挽回影响,让我们与生物一起和平共处地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下去。

学生:

让人们不要滥砍滥伐,砍伐者给予处罚。

让人民不要随意地引进各种物种,而是要充分的开发当地的资源,合理的引进。

开展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开展动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

制定和执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环境的一写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人类现在也要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把生物从危险的状况中拯救出来。

同学们讨论的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保护生物生活的环境,同学每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生物生活在他们适宜的环境中呢?

学生:

建立自然保护区。

如果它的环境已经破坏得很严重,我们就要建立新的环境。

教师:

对,这种方式我们叫“迁地保护”,我国现在的许多动物园、植物园、水族观和濒危繁殖中心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保护的。

大家想一想,这两种方式中,最好的是什么方式呢?

学生:

建立自然保护区。

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

学生:

卧龙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教师:

我国目前有自然保护区一千五百多处,其中张家界、九寨沟和黄龙等3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为什么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物的多样性能够进行很好的保护?

学生:

它们是“天然基因库”“天然的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教师:

但是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