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636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工程大学招聘试题及答

  案

  第1题:

  《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

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看的。

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王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气的概念演变

  B.解释《左转》中的“一鼓作气”

  C.气是积极战斗的

  D.

  “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意图推断题。

从“一鼓作气”

  “士气”

  “浩然之气”

  “义气”

  “王气”可知文段在说气的概念演变。

  第2题: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性格

  C.态度

  D.气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第3题:

下列有关我国戏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

  B.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C.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

  D.祥符调是评剧的一个分支,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最终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A正确;越剧仅次于京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2020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正确;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成长、兴盛于安庆地区,C正确;祥符调是豫剧的一个分支,D错误。

故本题选D。

  第4题: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事业经营者均未能__________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如梦方醒,结果往往是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也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识、于事无补

  B.体会、无力回天

  C.观察、无济于事

  D.认识、一事无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首先看第一空,“观察”的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用在此处不合适,排除C。

再看第二空,“于事无补”意为对事情毫无补益;

  “无力回天”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一事无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句意是说未能事前控制,等到造成重大损失后再花大力气去补救已经没有用了,“于事无补”符合句意。

  第5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间说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人们把猜谜叫赏灯

  B.后羿射日是中国的神话故事

  C.中秋节在民间又有月亮节、果子节、团圆节、秋节等叫法

  D.因与“死”谐音,很多地方的门牌号、汽车牌号以及电话号码都忌讳数字“4”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灯谜是我国传统的谜语形式,又称“文虎”。

是一种文字游戏。

由于猜灯谜有一定的难度,谜底犹如草丛中的卧虎难以射中,于是南宋时人们把猜谜叫射虎。

A项错误。

  第6题:

大理石:

浮雕

  A.针线:

刺绣

  B.玉镯:

玉器

  C.玉石:

印章

  D.黏土:

陶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大理石是浮雕的原材料之一,玉石是印章的原材料之一。

针线是刺绣的工具;玉镯是玉器的一种;黏土是陶瓷的材料之一,但不是直接材料,C项更为准确,故选C。

  第7题:

下列()表述符合公示催告程序的法律规定。

  A.公示催告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

  B.公示催告程序仅适用于各种票据的公示催告

  C.除权判决应当宣告查票据是否无效

  D.当事人不服法院的除权判决,可以提起上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解析】

  《民事诉讼法》第193条规定,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或者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票据持有人即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

人民法院发出公示催告后,如果没有人申报,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做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

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

  B.C错误。

判决自公告之日起就发生法律效力,利害关系人不得上诉。

所以,选项D错误。

  第8题:

如果法律不能成为公民自卫的武器,他们就没有武器;如果法律不能保障公民合法的权利不受侵犯,他们就不会有权利;如果法律总是出乎公民的意料成为威权的“贤内助”,他们就形同被宣布不配拥有法律,只配拥有宿命;如果执法部门不做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公正审判,__________。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公民就不会得到安全的保障

  B.惩恶扬善的功能就难以实现

  C.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挑战

  D.社会就不会有公正的立足之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文段由四个分句组成,根据前三个分句的否定形式——“他们就没有……”、“他们就不会…..”、“他们就形同被宣布不配……”可知,横线处也应填一个类似的否定句,由此排除

  B.C。

执法不公对应的不仅仅是公民的安全没有保障的问题,排除A。

D项符合句意,且类似前文“没有武器”与“自卫的武器”呼应,“不会有权利’与“合法的权利”呼应,D项“不会有公正”也与“公正审判”呼应,故本题答案为D。

  第9题:

乙类传染病属于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要求

  A.在城镇发现后6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hB.发现后12h内上报

  C.在城镇发现后12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h

  D.在城镇发现后3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hE、无论城镇或农村,均于发现后24h内上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第10题:

1996—2000年间,某母婴品牌连锁企业在全国各地增设了30家连锁门店以占领母婴行业更多的市场,这一期间,该母婴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30%上升到65%。

2000年,这一母婴品牌连锁企业采取扩张措施,2000—2020年,该企业兼并了10多家母婴用品企业。

但是,到2020年,该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还是从原来的65%下降到50%。

下列哪项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表面上的矛盾现象?

()

  A.1996—2000年间增设的30多家连锁门店在2000年之后陆续倒闭关门

  B.全国新生儿出生率下降,2000—2020年间市场对母婴产品的需求减少

  C.另外一个母婴品牌连锁企业在2000—2020年间新开了不少连锁门店

  D.2000—2020年间,该母婴品牌连锁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A项,虽然之前增设的30多家门店陆续关门,但如果之后该企业通过兼并其他企业消灭别的品牌也能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B项中,对母婴产品的需求减少,可能会使企业减少对这一市场的投入,但并不必然导致市场占有率的降低;C项,其他母婴品牌的发展对该企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如果该企业也增加更多的连锁门店,其还是可以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D项最有可能说明其市场占有率降低的原因。

  第11题:

调节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

  A.认知策略

  B.提问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第12题:

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_________的纸房子。

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名不虚传

  B.自然而然货真价实

  C.兢兢业业巧夺天工

  D.无师自通名副其实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阅读可知,胡蜂是在本能的作用下建造自己的房子的(隐含没有老师教,是无师自通的)。

由此可知,在第一个空格中填入D项中的“无师自通”,可以形成最佳的语境呼应。

  第13题:

职客,也叫“职场经纪人”或“求职顾问”.是指以求职者的利益为中心,以求职者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为求职者提供一系列就业相关的咨询服务,并最终帮助求职者成功就业的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职客的是()。

  A.某公司计划招聘2名行政人员,领导将该任务交由小张负责,小张开始着手发布信息、面试,最终找到合适的应聘者

  B.王铭今年大学毕业,在网络上投了很多简历,终于找到了工作,主要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事务

  C.李岩听朋友说某大型企业正在进行招聘,积极推荐其同学去参加面试,并顺利通过

  D.唐星利用空余时间在某网站兼职,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人际关系,帮助小敏顺利找到工作,并从中获得报酬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职客的定义要点是:

①以求职者的利益为中心;②提供咨询服务;③成功求职。

A项不符合要点①;B项不符合要点①和②;C项不符合要点②;D项符合定义。

故答案选D。

  第14题: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这段文字表达的最主要的意思是()。

  A.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

  B.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

  C.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D.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主旨概括题。

由文中“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可知全段重点在谈“创业精神”。

  第15题:

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个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假言推理是指大前提是假言判断的演绎推理。

下列不属于假言推理的是()。

  A.考试成绩不好,或是由于复习方法不对,或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王新同学这次考得不好.不是复习方法不对,所以一定是临场发挥不好

  B.想当翻译就要学外语,我又不想当翻译,何必费力学外语

  C.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公司一般不会批准职员们的事假,公司批准了职员陈列的事假申请。

看来一定有特别的原因

  D.如果太阳晒得厉害,李明就不会去游泳,今天太阳晒得很厉害,由此可以断定,李明没有去游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假言推理定义的关键信息是:

大前提是假言判断。

A项的大前提是选言判断,不符合关键信息。

  B.C.D三项符合关键信息。

故答案选A。

  第16题:

李某蓄意杀害杨某。

一日,李某躲在暗处向杨某开枪射击,未射中。

这时其枪中尚有子弹,因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射击,仓皇离开。

李某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意外事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题中李某因开枪后怕罪行暴露而仓皇离开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

C项正确。

  第17题:

目前,在图书市场上有许多诸如《成功十大要诀》之类的书。

出版商在推销时声称,这些书将能切实地帮助读者获得卓越的成功。

事实上,几乎人人都知道,卓越的成功注定只属于少数人,人们不可能通过书本都成为这少数人群中的一个。

基于这一点,出版商故意所做的上述夸张乃至虚假的宣传不能认为是不道德的。

退一步说,即使有人相信了出版商的虚假宣传,但只要读此类书对他在争取成功中确实利大于弊,做此类宣传也不能认为是不道德的。

以下哪项断定最符合以上的议论?

()

  A.只有虚假宣传完全没有“歪打正着”的正面效应时,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B.只有当人们受了欺骗并深受其害时,故意做这种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C.如果故意做虚假宣传者是通过损害受骗者获利,那么,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是不道德的

  D.只有当虚假宣传的受骗者的数量超出了未受骗者时,故意做此虚假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题干基于两层含义指出宣传不具有不道德性:

一是人们本身并不相信,二是即使人们被虚假宣传所迷惑,但这类书确实对他来说利大于弊。

A项“没有正面效应”也无负面效应时,不能说这种宣传不道德,应排除;

  C.D两项“获利”

  “数量”等问题在题干中没有提及。

故选B。

  第18题: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一周之后复习

  C.考试前复习

  D.当天复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达42%,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第19题:

在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的是()。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谁主张谁举证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故选B。

  第20题:

某班战士进行射击考核,如果小李和小王每人多得6环,则该班平均85环,如果小李少得8环,则该班平均83环,问该班共有多少名战士?

  A.8

  B.9

  C.10

  D.11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21题:

一名粒子物理学家开玩笑说:

自1950年以来,所有的费米子都是在美国发现的,所有的玻色子都是在欧洲发现的。

很遗憾,希格斯粒子是玻色子,所以,它不可能在美国被发现。

必须补充下面哪一项假设,上述推理才能成立?

  A.即使某件事情过去一直怎样,它未来也有可能不再那样

  B.如果x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做成y,则x不可能不做成y

  C.如果x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做成y,则x不可能做成y

  D.如果x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做成y,则x很可能做不成y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前提型题目。

题干由“所有的费米子都是在美国发现的,所有的玻色子都是在欧洲发现的”和“希格斯粒子是玻色子”得出“希格斯粒不可能在美国被发现”的结论。

要使上面的推理成立,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即C项所说的“如果x(美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未做成y(玻色子的发现地),则x(美国)不可能做成y(玻色子的发现地)。

故答案选C。

  第22题:

某公民死亡,其子女开始继承其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产生的某公民死亡这一现象,在法律上称为()。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不可抗力

  D.法律因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事实或客观现象,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死亡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属于法律事件。

故选A。

  第23题:

小王从农贸市场买来一条金鱼,没过几天鱼就死了。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金鱼死亡的原因是()。

  A.用河水养金鱼,每天为鱼换水

  B.把鱼缸放在窗台上。

让鱼晒太阳

  C.在鱼缸里放入一些石头、水草,和金鱼做朋友

  D.从自来水管接水后.直接倒入鱼缸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项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漂白物质,且含氧量低,所以直接用自来水养金鱼是不行的。

  第24题:

在长581米的道路两侧植树,假设该路段仅两端有路口,要求在道路路口15米范围内最多植1棵树,并且相邻了两棵树间的距离为4米,问最多能值多少棵树?

  A.137

  B.139

  C.278D.28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双边植树问题。

由于题目要求两边路口15米范围处最多只能种一棵树,所以先排除这两个15米处的范围,看剩下的路段能种多少树:

58130=551。

根据种树公式551/4取整得到137,利用种树公式得到551米的范围可以种138棵树,然后剩下两端各可以种一棵树,所以,一条马路可以种140棵树,两边种树则可以种280棵树。

所以选D。

  第25题:

一项关于婚姻状况的调查显示,那些吃饭不合一方口味的夫妻之间,每月爆发的激烈争吵的次数,比起那些吃饭口味相同的夫妻明显要多。

因此,为了维护良好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应当注意尽量保持相同的吃饭口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A.夫妻闹矛盾时,一方往往故意做不合对方口味的饭以示不满

  B.夫妻不发生激烈争吵,不一定关系就好

  C.经常吃不合自己口味的饭,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考试大+在线考试中心—

  D.吃饭不合一方口味很少直接导致夫妻间的争吵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中的结论的依据是“吃饭口味不同,会导致夫妻不和”,而A项的意思是“夫妻关系不和,导致吃饭的口味也不同”,将题干推论的论据因果倒置了,从而也就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第26题:

某民政局局长甲认为办公室过于陈旧,准备重新装修,但限于经费不足,遂召集该局各级领导商定将其掌握的上级下发的救灾款用于装修,致受灾群众遭受重大损害。

  该民政局的行为()。

  A.构成挪用公款罪

  B.构成挪用资金罪

  C.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D.不构成犯罪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27题:

七名运动员(1号至7号)参加100米跑的决赛,没有任何两个人同时到达终点。

  已知:

①7号跑得比1号快,1号比2号快;②3号最先到达终点,5号跑得最慢;③4号第六个跑到终点,2号第五个跑到终点。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正确的一项是()。

  A.7号运动员获得第四名或第七名

  B.6号运动员获得第三名或第四名

  C.1号运动员获得第四名或第六名

  D.1号运动员获得第三名或第五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分析推理题。

根据题意,可以推出部分运动员到达终点的顺序:

3、7、1、2、4、5,而6号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在

  2、4、5之前,3之后。

则第一名是3号,第五名是2号,第六名是4号,第七名是5号,6号可能得第

  二、第三或第四名,7号可能得第二或第三名,1号可能得第三或第四名。

只有A项不可能正确。

  第28题:

两份同样的细菌培养液中加入同一种细菌,一份培养液放在光照下,一份培养液放在黑暗中。

一周后,光照下的培养液中的细菌都死了,黑暗下的培养液中的细菌繁殖了很多倍。

因此,黑暗有利于此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各项如果都为真,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是()。

  A.光照使得培养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使得细菌无法在变化后的培养液中生长

  B.另一份同样的培养液放在黑暗环境中,一周后细菌的数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C.自然状态下,此种细菌一般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D.光照达到一定强度和时间时一般会杀死细菌

  【解析】

  正确答案:

B。

  第29题:

  “五四时期,()率先提出“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的口号,并与其他知识分子一起倡导和发动“到民间去”的运动。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1919年2月20日-23日《晨报》上,李大钊发表了《青年与农村》一文。

李大钊视野里的青年具有特定的含义,所指应当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青年。

  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新青年的使命:

  “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他还发出了“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去”的号召。

  故本题选C。

本题根据题目中的“五四时期”可首先排除

  B.D两个选项。

  第30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31题:

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

是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转移支付的是()。

  A.某企业在年终总结会议上对工作优异的员工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B.汶川大地震后,某高校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向灾区进行捐款,并组织志愿者到灾区服务

  C.春节期间,哈尔滨市组织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我陪空巢老人过大年”活动

  D.元旦来临之际。

某市政府开展“送温暖”活动,给生活贫困户发放了慰问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转移支付的定义要点是:

①政府或企业;②无偿支付;③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

A项是对员工的劳动付出的肯定,不符合②;B项的主体是高校,不符合①;C项不符合②和③;D项符合全部定义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