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671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docx

西电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讨论与思考题

讨论与思考题

1、写出各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答:

比例环节:

y(t)=k*r(t)(t>=0)传递函数为:

G(s)=Y(s)/R(s)=k

惯性环节:

T*dy(t)/dt+y(t)=k*r(t)(t>=0)传递函数:

G(s)=Y(s)/R(s)=k/(T*s+1)

积分环节:

y(t)=k*

(t>=0)传递函数:

G(s)=Y(s)/R(s)=k/s=1/T*s

微分环节:

y(t)=

dr(t)/dt(t>=0)传递函数:

G(s)=Y(s)/R(s)=

s

振荡环节:

T^2*

y(t)+2

(t>=0)传递函数为:

2、根据所描述的各典型环节的微分方程,你能否用电学、力学、热力学和机械学等学科中的知识设计出相应的系统?

请举例说明,并画出原理图。

答:

(1)模拟电路中的放大电路为典型比例环节

U0=Rf/R1*Ui

(2)RC电路为典型惯性环节

(3)积分环节

机械位移系统,物体在外力F(t)作用下产生位移y(t),写出运动方程.

m

+f

+ky(t)=F(t)

 

讨论与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系统能否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此时电阻值R的取值范围?

答:

此次实验中不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因为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恒在s左半平面

2、在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你能否通过改变其它元器件参数,使系统变得稳定?

改哪些参数?

如何改?

请分别列出,并加以分析。

答:

1、增加比例微分控制环节和速度反馈控制环节,减少原系统的震荡性和参数的漂移

3、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答:

matlab仿真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与波形相比较,大致相同,但是存在误差;可能是因为控制系统电子线路中元件的值有误差。

 

讨论与思考题

1、系统的性能指标不理想时,如何改变系统零、极点的位置使系统性能指标得到改善?

在实际中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改变系统零、极点的位置?

请说明理由。

答:

1、若要使系统稳定,则闭环极点都必须位于s左半平面。

2若要提高系统的快速性,闭环极点要远离虚轴;要是平稳性好,震荡要小,则负数极点最好位于s平面中与负实轴成

45夹角线附近。

2、在本实验中,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增加零点,而是通过改变其它零、极点的位置,能否使系统稳定?

如果可以,如何改变?

如果不能,为什么?

答:

通过改变零,极点的位置可以让系统稳定,因为若系统极点都在s平面内,系统稳定,所以只要将所有极点移到s左半平面就可以了。

2、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答:

matlab仿真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与波形相比较,大致相同,但是存在误差;可能是因为控制系统电子线路中元件的值有误差。

4、利用MATLAB绘制根轨迹图。

稳定C2=1uFC3=1uF:

稳定C2=1uFC3=2uF:

稳定C2=2uFC3=1uF:

稳定C2=2uFC3=2uF:

临界稳定C2=1uFC3=1uF:

临界稳定C2=1uFC3=2uF:

临界稳定C2=2uFC3=1uF:

临界稳定C2=2uFC3=2uF:

 

讨论与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有何心得体会,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何改进意见?

答:

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进一步理解了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同系统参数的关系,在理论的基础上又有了实践的经历,实验中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慢慢的完善。

实验中有出现异常,与预期的结果不同,但我们小组经过不断的尝试完成了。

2、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答:

matlab仿真得到的数据与实测数据与波形相比较,大致相同,但是存在误差;可能是因为控制系统电子线路中元件的值有误差。

3、利用MATLAB绘制波德图。

临界阻尼波德图

奈氏图

欠阻尼波德图

奈氏图

讨论与思考题

1、比较相角超前校正网络与相角滞后校正网络(从目的、效果、优点、缺点、适用场合、不适用场合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答:

超前校正的优点:

使Wc滞后,快速性变好,增大

,改善动态性能,展宽中频段,平稳性变好。

滞后校正的优点:

利用其高频衰减,降低中、高频段的增益,压低Wc,使

增大,提高稳定性。

缺点:

降低了快速性。

2,、自行设计用作校正控制器的实用放大电路(PD、PI、PID)。

答:

PD校正

PI校正

 

PID校正

 

讨论与思考题

1、根据所描述的各非线性典型环节,你能否用电学、力学、热力学和机械学等学科中的知识设计出相应的系统?

请举例说明,并画出原理图。

例:

确定图中非线性系统的自振荡振幅和频率

 

解:

理想继电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N(A)=4xM/πA

由于

 

故-1/N(A)的轨迹为沿整个负实轴的直线

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

 

根据产生自持振荡的条件

 

得2-ω2=0解之得ω=1.4

将之代入Re[G(jω)]得

得A0=2.1

2、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饱和特性

 

继电器特性

误差分析

1、实验图形没有仿真图形平滑,因为试验中电压变化是手动看扭动旋钮变阻器实现从-5—+5之间电压的变化。

这样不能保证电压变化是平滑的。

2、仿真不考虑外界干扰,采用的也是理想信号源。

3、实验仪器本身存在误差。

 

讨论与思考题

利用MATLAB仿真,与实验中实测数据和波形相比较,分析其误差及产生的原因。

答:

实验过程中,电路中的储能元件已存有能量,给实验波形带来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