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703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艺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1.5.本厂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或难以达到的设计要求,由产品主持工艺师组织拟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

例如外协、攻关、申报技措计划等。

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

2.1.生产定型工艺文件有五类十六种

2.1.1.工艺路线(产品车间分配表)

2.1.2.工艺规程

(1)专项工艺

(2)合编工艺(3)汇总表(4)典型工艺(5)工艺细则

2.1.3.工艺装备

(1)专用工装

(2)自制工装图册

(3)专用设备

2.1.4.汇总清单

(1)工艺关键件清单

(2)产品不稳定项目及其废品率清单

(3)加工用试件清单

(4)易损件清单

(5)工艺调整垫圈清单

2.1.5.原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1)产品车间分定额

(2)产品汇总定额

2.2.产品主持工艺师可以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酌减工艺文件的种类,但需经产品主持工艺师所在部门领导批准。

2.3.生产定型工艺文件底图中,自制工装图册和汇总清单在产品主持工艺师所在部门资料室归存,其余全部正式归档。

2.4.新产品设计定型前工艺文件齐套内容,由产品主持工艺师根据实际需要提出。

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执行。

一般包括:

2.4.1.白卡工艺规程(通常为专项工艺,合编工艺和汇总表)。

2.4.2.白卡自制工装图

原则上不提选正式专用工装和专用设备。

个别确实需要申请工具车间制造的工装,绘制底图,按“0”批工装管理。

2.4.3.产品设计部门直接向供应部门提供原材料消耗定额。

2.4.4.由产品主持工艺师直接在产品图纸上划工艺路线,分公司下属各单位技术室在技术准备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由产品设计人员处理。

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

3.1.产品设计定型前的工艺文件

3.1.1.编制白卡工艺文件

3.1.2.工艺文件拟、审程序

分公司下属各单位技术室工艺员拟制(编制1份,供生产存留、使用。

用后由各单位计调室收回返技术室存)——技术室主任审核。

3.1.3.工艺关健件和选用自制工装的工艺规程

各单位技术室工艺员拟制(含自制工装设计)——技术室主任审核——主持工艺师同意

“0”批工装按3.2.4.条处理

3.2.生产定型工艺文件

3.2.1.编制工艺文件底图

3.2.2.专项工艺、合编工艺和汇总表拟、审程序

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拟制——技术室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材料定额员旁签——主持工艺师复核,注意核对工艺路线,检查齐套性——标准化审查——技术处领导批准——工装管理员检查工装使用性———归档

3.2.3.典型工艺和工艺细则拟、审程序

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拟制——技术室主任审核——相关单位会签——主持工艺师同意——标准化审查、编号——技术处领导批准——工装管理员检查使用性——归档

3.2.4.专用工艺装备(专用工装)

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拟制专用工装设计任务书和订货单,技术室主任审核——工装设计员设计——设计组长审核——技术室工艺员会签——工装管理员建立使用卡片并订货——标准化审查——归档

如果专用工装由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设计,程序可以相应简化。

但签署必须齐全。

3.2.5.自制工装管理办法按第四章

3.2.6.专用设备

3.2.6.1.立项

分公司下属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拟制“专用设备申请卡”——技术室主任审核——各分厂主管领导同意——产品主持工艺师同意——分公司技术处领导批准——计划员编号

3.2.6.2.设计

设计员设计——设计室主任审核——使用设备厂工艺员会签——设计单位领导批准——分公司技术处计划员办理晒蓝、保存好底图和“专用设备申请卡”

如果专用设备由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设计,立项和设计程序可以简化。

签署必须齐全。

3.2.6.3.制造

分公司技术处计划员拟制“专用设备申请制造报告”——分公司技术处领导同意——副总经理批准——计划员持报告和蓝图送生产计划处下达生产计划。

外购件清单和原材料消耗定额由承制单位直接报送技术处。

3.2.6.4.验收

由分公司技术处组织验收,由设备管理员纳入设备管理。

3.2.6.5.生产验证

试用6~12个月后,由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纳入工艺。

并按技术处的规定转为固定资产。

3.2.6.6.底图修编

分公司技术处计划员将底图退还设计单位——设计员修编——设计组长审核——分公司技术处计划员注销计划——标准化审查——归档

图纸修编后,使用说明书、明细表和外购件清单必须齐全。

3.2.7.工艺路线(产品车间分配表)

产品主持工艺师拟制——室主任审核——单位领导批准——归档

3.2.8.产品材料消耗工艺定额综合明细表(产品汇总定额)和按产品分车间零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产品车间分定额)

材料定额员拟制。

并建立材料使用性卡片——主管材料定额员审核——技术处领导同意——副总经理批准——归档

3.2.9.产品工艺关键件清单

各分厂技术室主任提出——各分厂主管领导同意——产品主持工艺师审定、汇总、划分等级——技术处领导同意——副总经理批准——各分厂资料室归存

3.2.10.产品不稳定项目及其废品率清单

各分厂技术室主任提出——各分厂主管领导同意——产品主持工艺师审定、汇总——技术处领导批准——主管工艺师存

3.2.11.加工试件、易损件和工艺调整垫圈清单

各分厂技术室主任提出——主持工艺师审定、汇总——技术处领导批准——主管工艺师存。

3.3.正式工艺规程、汇总清单、工装图纸。

以及各分厂技术室开列的清单,和产品图纸、工装定货单一起流转。

3.4.各类工艺文件传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问题提出人直接同拟制者协商。

有分歧时逐级上报协调处理,直至工艺文件签署齐全。

拟制者才算完成任务。

3.5.技术处资料室归存的工艺文件和图纸。

由资料员统一办理晒蓝。

按规定发放到各单位。

需要更改时,由拟制者以通知书形式通知资料员。

3.6.会签、旁签、同意和批准。

规定在工艺文件封面后首页位置。

见艺表1a以及专用工装、专用设备装配图上签署。

但应对整份资料负相应的责任。

3.7.审核、同意和批准允许指定专人签署。

第四章自制工装管理办法

4.1.自制工装的定义

结构简单,由各生产厂自行设计制造的工装。

称做自制工装。

4.2.自制工装应用范围

自制工装适用于单件和批量不大的成批生产。

4.3.自制工装的编号

自制工装按下述方法编号

Z

产品图号

自制工装顺序号

汉语拼音“自”的第一个字母

工艺特征代号

4.4.对自制工装图纸的要求

一般只绘制一张能够表明结构、零件装配状况。

标有主要尺寸要素的装配图。

一律用3号幅面格式1底图描制,可以根据需要延长。

4.5.产品设计定型前的自制工装。

4.5.1.产品设计定型前的自制工装属一次性使用

4.5.2.在白卡工艺选用自制工装的工序中,注明“自制×

×

”字样。

4.5.3.自制工装在白卡工艺简图栏中绘制,随产品图纸。

白卡工艺流转,供生产使用;

生产完成后,由各分厂计调室收回返技术室存留。

4.6.生产定型阶段自制工装

4.6.1生产定型阶段自制工装。

要以产品为对象,按产品图号顺序汇总装订成册,封面书写“×

号产品自制工装图册”。

4.6.2.在正式工艺文件选用自制工装的工序中,注明自制工装号。

以及“一次性使用”或“可重复使用”字样。

4.6.3.自制工装图册的拟、审程序。

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设计(底图)——技术室主任审核、汇总——各分厂资料室存、办理晒蓝、装订和发放。

4.6.4.更改办法按第三章第五条(3.5)执行。

4.6.5.自制工装图册的蓝图,发至生产计划处、人力资源处和使用单位。

4.6.6.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

由各分厂工具室上架、登记、建卡、按正式工装管理。

4.6.7.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

因产品图纸更改,或因磨损超差等原因不能再用时,由各分厂提出书面申请,技术处主管人员同意后,作报废处理或另作它用。

4.6.8.一次性使用的自制工装不作标记,由生产班组直接管理、使用。

4.7.自制工装供料方法

4.7.1.一次性使用的自制工装

各分厂材料员开料单(设计定型前自制工装需带工装图纸)——各分厂领导签字——供应部门核对图纸供料。

4.7.2.可重复使用的自制工装

各分厂材料员开料单——厂主管领导签字——供应部门核对图纸供料。

4.8.自制工装的制造工时

4.8.1.人力资源部按自制工装图册定工时。

4.8.2.一次性使用工装。

按投入生产批次。

逐批追加工时。

4.8.3.可重复使用工装再次生产,按技术处通知书追加工时。

4.9.工时和材料费用计入对应零件生产成本。

第五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

5.1.拟制、设计者的责任

5.1.1.正确性:

能够按照工艺规程。

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稳定的产品。

5.1.2.经济合理性:

保证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设备、专用工装、标准工具、加工方法、加工余量选择经济合理。

5.1.3.继承性:

努力提高对原有工艺方案、典型工艺、工艺装备等的继承性。

5.1.4.完整性:

确保工艺文件齐全、完整。

5.1.5.协调性:

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各生产单位不产生工艺上的矛盾。

5.1.6.安全性:

按工艺文件生产时,工人操作安全。

5.1.7.标准化:

编制工艺文件中,遵循工艺标准化要求,认真贯彻各级标准及标准化有关规定。

5.2.审核、复核者的责任

5.2.1.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工艺方案合理性、专用工装选用的必要性等负责。

5.2.2.对操作安全性、质量控制可靠性、材料毛坯类型、主要工艺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性负责。

5.2.3.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负责。

5.2.4.对标准和有关技术法规的贯彻负责。

5.3.会签的责任

会签者应对所会签的有关部份能在本单位执行负责。

会签后,根据实际需要,拟制相应的工艺文件。

5.4.同意者的责任

5.4.1.对工艺文件执行中业务渠道是否协调、畅通负责。

5.4.2.对技术法规和工艺管理制度的贯彻负责。

5.4.3.对工艺文件的完整性、齐套性负责。

5.4.4.保证工艺文件没有原则性错误。

5.5.批准者的责任

5.5.1.对工艺文件是否符合上级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负责。

5.5.2.对工艺管理制度的贯彻负责。

对工艺文件的质量负责。

5.6.定额者的责任

5.6.1.对工艺材料消耗定额的正确性负责。

5.6.2.对材料利用率的提高负责。

5.7.标准化人员的责任

5.7.1.对有关标准化法规和标准的正确性负责;

对工艺文件的贯彻负责。

5.7.2.对工艺文件签署齐全和完整性负责。

5.7.3.对工艺文件保持高的继承性负责。

5.7.4.对材料、标准工具选用符合现行标准负责。

5.8.对签署的一般要求

5.8.1.工艺文件签署必须齐全,一人只许签署一栏。

5.8.2.各级签署要认真履行职责。

5.8.3.字体清楚、注明日期、不准代签、不准摹仿他人笔迹冒名签署。

5.8.4.非本企业人员不得在工艺文件中签署。

第六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

6.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工艺技术关键或工艺试验项目。

6.1.1.成批生产中的不稳定项目。

6.1.2.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本厂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工艺关键件。

6.1.3.试制期间未彻底过关,降低技术指标通过。

成批生产中需要继续解决的项目。

6.1.4.成批生产中新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质量问题的项目。

6.1.5.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6.2.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等级划分原则。

6.2.1.按关键工序的难易程度和技术要求划分等级。

6.2.2.共分五级

一级:

国际先进水平。

首创、或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二级:

国内先进水平。

国内首创,或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的项目。

三级:

国内已掌握,但我厂还需花费很大努力,经过试验才能掌握的项目。

四、五级:

需经努力,采取措施后才能解决的项目。

6.3.项目确定程序

6.3.1.工艺技术关键和工艺试验项目,需经分公司技术处确认,统一归口管理。

6.3.2.产品工艺关键件和不稳定项目按第三章3.2.9和3.2.10条的程序确定。

6.3.3.项目批准后,由各分厂主管领导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措施计划,经主持工艺师同意。

分公司技术处领导批准后实施。

一、二级项目的措施计划,由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

6.3.4.由各分厂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

处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4.工艺技术攻关和工艺试验的计划管理。

6.4.1.措施计划批准后,由公司技术处下达工作令号,转发生产计划、供应、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疏通业务渠道。

进度由生产计划部门统一协调、考核。

6.4.2.攻关和试验中所需物资,由实施单位开列清单。

技术处主管人员审批后,报供应部门领取。

6.4.3.工时定额由人力资源处制定,实施单位按项目令号单独统计。

6.4.4.实施过程中跨单位的协作。

由生产计划处协调。

6.4.5.攻关和试验费用,按项目令号汇总统计。

摊入生产成本。

6.5.攻关标准和鉴定程序。

6.5.1.攻关标准

(1)加工对象符合产品设计或工艺技术要求。

合格率在75%以上,具体项目具体规定。

(2)工艺规程、工艺装备、通过生产验证,操作工人已基本掌握操作技巧。

进入成批生产后,不会存在重大技术问题。

6.5.2.鉴定资料准备。

包括:

(1)技术总结报告;

(2)成套工艺文件(含工装);

(3)检测证明;

(4)用户意见;

(5)鉴定证书草本;

6.5.3.由分公司技术处组织鉴定委员会鉴定,办理鉴定证书。

鉴定委员会由工程师以上5~11名专家组成。

一、二级项目鉴定证书需经分公司副总经理批准。

三、四、五级项目鉴定证书由公司技术处领导批准。

6.5.4.鉴定书一式三份,由公司技术处分送有关单位。

技术资料由公司技术处资料室收存。

6.6.奖励

6.6.1.参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工作的有关规定。

由公司给予嘉奖。

6.6.2.奖励费用计入生产成本。

第七章通知书使用范围与签署程序

7.1.通知书使用范围

7.1.1.向有关部门发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的临时性指令。

7.1.2.对协调的技术问题,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7.1.3.向有关部门发出临时性工艺试验。

以及对某些技术问题进行摸底的指令。

7.1.4.更改技术处归存有的几种工艺文件。

7.2.通知书的内容

7.2.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2.2.具体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7.2.3.有效期限(批次或日期)。

7.2.4.通知书接收单位。

7.3.编号方法

通知书顺序号

产品代号、或工艺试验代号“72”

“技”一拟制单位简称

7.4.拟、审核程序

业务人员拟制——室主任审核——主管领导批准

7.5.通知书的发送

由拟制人负责发送有关单位。

第八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

8.1.用途

本制度适用于工艺文件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更改。

8.2.工艺文件更改的种类

8.2.1.临时性工艺更改

由于材料、工具、设备等原因引起,。

暂时不能按工艺规程加工或装配的临时性工艺变动。

8.2.2.永久性工艺更改

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改进、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永久性工艺变动。

8.2.3.永久性工装更改

由于设计更改、工艺更改、消除错误等原因引起的工装图纸的永久性变动。

8.2.4.工装紧急更改

直接更改生产现场的工装图纸。

8.3.变更单

8.3.1.永久性工艺更改采用底图“工艺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续页。

8.3.2.临时性工艺更改选用白卡“工艺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续页。

8.3.3.永久性工装更改选用底图“工装变更单”和“工艺、工装变更单”续页。

8.4.工艺变更单填写方法。

各栏目按下述规定填写

8.4.1.“编号”

“编号”栏内填写变更单的编号,编号方法如下:

工艺变更单顺序号,永久性工艺变更单由公司资料部门编号,临时性工艺变更单各分厂技术[室编号

产品代号由拟制者填写

8.4.2.“更改期限”

填写完成更改的最后日期,一般情况下。

永久性变更单为七天。

临时工艺变更单立即生效。

8.4.3.“更改原因及依据”

按以下三种原因选填。

并注明依据的编号

(1)设计更改

(2)工艺改进(3)消除错误

8.4.4.“对工装使用性处理指示”

填写以下处理指示:

(1)选用工装TK×

—×

……;

(2)消除工装TK×

……

(3)新提工装TK×

(4)无影响

8.4.5.“对产品生产的技术指示”

选择以下技术指示填写:

(1)无在制品;

(2)在制品无影响;

(3)更改后返修可用;

(4)在制品报废;

(5)已制品报废;

8.4.6.“总页次”、“更改标记”和“更改内容”

(1)“总页次”、更改部位所在的总页次。

(2)“更改标记”;

用汉语拼音字母“a”、“b”、“c”……、“更换a”、“更换b”……等符号表示。

(3)增加新页次时。

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总页次

更改标记

更改内容

8

a

增加页次8a、8b

新增页次的编号和上一页相同,但需加字母注脚。

(4)更换工艺文件的某页,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更换A

用更换标记为“更换A”的新页代替旧页

新页的“更改标记”栏内填写“更换A”,底图总号。

页次和总页次与旧页相同。

(5)整份工艺作废,用新工艺代替。

更换a

底图总号为×

——×

的工艺

TK×

作废,用底图总号为×

的新工艺

代替

新工艺的底图总号由技术质量部填写。

(6)工艺文件中的某页作废,参照下述方法填写

取消页次9

(7)工艺文件内容的增加、消除和更改

方式Ⅰ

9

b

原为

现为

150

70

150

130

方式Ⅱ

更改方式由拟制人员选定,必须保证更改人员能够正确理解。

不允许刮改,只许增加和划改。

8.5.工装变更单填写方法

各栏目按下述规定填写

8.5.1.“编号”

装渠

变更单顺序号,由公司

资料部门填写

8.5.2.“更改原因及依据”

按以下五种原因填写,并注明依据的编号;

(1)设计更改

(2)工艺更改(3)消除错误

(4)工装改进(5)贯彻标准

8.5.3.“对产品生产的技术指示”

按下述规定填写:

(3)在制品返修可用;

(5)原工装报废;

(6)原工装用至报废;

其余栏目填写方法参见8.4.

8.6.临时性工艺更改

8.6.1.采用白卡“工艺变更单”。

一式两份,一份随工艺文件流转,一份存技术组。

必须注明有效期或批次。

8.6.2.拟、审程序

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拟制——技术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主持工艺师同意——工时定额会签

8.6.3.相关临时变动

供应部门根据临时工艺变更单规定发料。

工时定额员会签后,对工时定额作临时变动。

工装临时变动,由各分厂技术室按自制工装处理。

工艺变更单失效后,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负责组织修复。

如需工具车间返修或重制,按工装管理制度办理。

8.6.4.变动发生费用摊入对应零件(或部件、整件)生产成本。

8.7.永久性工艺更改

8.7.1.采用底图“工艺变更单”。

8.7.2.拟、审程序

各分厂技术室工艺员拟制——主管技术主任审核——相关单位工序会签——主持工艺师同意——材料定额员会签(按需要)——工装管理员检查工装使用性——标准化审查——归档

8.7.3.工艺变更单的发送

由分公司技术处将工艺变更单蓝图送到持有更改工艺文件的单位,以及生产计划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

8.7.4.相关更改

相关单位根据工艺变更单蓝图处理有关文件。

技术指示由生产计划部门执行。

8.8.永久性工装更改

8.8.1.采用底图“工装变更单”。

8.8.2.拟、审程序

工装设计员拟制——设计组长审核——使用分厂技术室工艺员会签——工装管理员同意——归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