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708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docx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红港旅游景区项目

1.2责任单位概况

责任单位:

1.3拟建地点

1.4建设内容与规模

1.5建设年限

2012年至2015年,共三年。

1.6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32000万人民币。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0亿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资金来源主要为单位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补助。

1.7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符合王城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经济效益良好,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为15600万元,总成本为9116万元,利润总额为6184万元,所得税为1546万元,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4.86%,动态回收期为8.32年。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对促进王城州旅游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项目建设把王城县红港红色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地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顺应现代旅游发展潮流,创出王城县红色旅游特色,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这有利于激发游客人的民族和国家自豪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带动绿色和古色旅游的开发,促进王城县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王城县红港旅游景区项目的建设将会带动本地运输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行业的发展,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自发地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使当地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和适应市场要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8产业政策分析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34款“旅游业”第2条“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和第3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产业政策。

同时,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王城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王城南地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定位。

符合《王城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依托王城州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资源优势,推行“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王城南特色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加快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建设,形成文化休闲中心和会务商务中心。

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对接粤港澳、闽台地区的旅游后花园,“十二五”期末,王城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总收入要实现翻两番以上的发展目标,是呼应王城州市委市政府“五个十百亿工程”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王城县是中国JX省王城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位于JX省南部,王城州市中部,王城江上游,环绕王城州市区,东经114°42′-115°22′、北纬25°26′-26°17′。

总面积2993平方千米。

总人口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人。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千里王城江第一县和“中国板鸭之乡”。

王城县是客家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通行客家话(于桂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2004年建成客家文化城。

红色旅游作为中国特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兴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

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民的重大举措,又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帮助苏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更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王城南中央苏区人民是中央红军的基本力量。

苏区时期伟大的革命实践和政权建设探索为王城南老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苏区军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孕育了光照千秋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

同时在王城南留下360余处革命旧居旧址、战场遗址。

王城南已成为全国最大、最重要、最知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城县是王城南革命旧居旧址遗址较多一个地区。

但是,王城县旅游投入相对不足,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力度,内涵不够丰富,特别是革命旧居旧址、战斗遗址破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政育人功能的发挥,亟待修复保护,完善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特别是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王城县县委、县政府为弘扬苏区精神,促进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批准设立的专业旅游服务项目,整合红色、客家、宋城、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培育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

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对于全县的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进入“十二五”期间,王城州市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王城州市更应全力推进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对接与融入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三角地区。

在王城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王城州市紧紧围绕“培育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发展大产业”工作思路,抓住旅游产业发展新机遇,破解体制机制新难题,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提高旅游产业服务质量,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旅游活动与生态保护、环保教育、文化体验和区域发展密切结合”,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王城县苏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考虑,加强和完善全县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王城县红港旅游景区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苏区文化旅游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城县红港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王城县文化纪念设施众多,享誉全国的江口会议旧址与贸易分局旧址、茅店关税处旧址、红一方面军军团长会议旧址、大埠暴动旧址遗址等独一无二,弥足珍贵。

具有良好的城市建设和服务业配套体系,王城县所在的王城州市曾获中国优秀旅游称号四、全国花园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2)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传扬苏区精神,落实王城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加快发展王城县红色旅游业,对宣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苏区精神,让人们全面认识苏区、提高苏区的知名度,推动王城南苏区改革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创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将王城县推向红色旅游名城之列

红色旅游的升温为王城南苏区发展革命老区为特色的红色旅游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王城县红港文化旅游景区在展示王城南革命老区精神,深刻挖掘苏区红色文化内涵,再现苏区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区文化,让苏区文化发扬光大,带动王城县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设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把王城县推入红色旅游名城之列。

在为王城县带来巨大的荣誉同时,提升王城县的知名度,为王城县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客源。

(4)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制约了景区的发展

王城县具备发展红色旅游、做大做强苏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势头强劲,前景广阔,已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人前来参观、体验,但目前对苏区文化内涵的系统挖掘、整理、展现的不够,并且各景区的基础设施较差,存在突出的问题如供水管网、供电线路、排水管网、道路设施及环卫设施的制约了景区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5)是实带动王城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迫切需要

推动王城县红色旅游大发展,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带动王城州市旅游业多元化发展。

逐步形成红色旅游与生态环境相映,人文与生态有机结合的旅游格局,使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王城州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6)是王城县积极实现《国务院关于支持王城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JX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王城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王城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需要。

(7)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能够实现由救济性扶贫向开发性扶贫转变、把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消除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正是基于以上几点为出发点,在王城县红港现有景区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做大、提升品位,并加大展示宣传力度,让广大游客、社会各界更多、更具有地了解王城县,并通过对“苏区文化”这种特殊文化的了解、体验,更深刻、更全面地向世人展示王城县。

综上所述,为实现以上规划目标,进一步发挥王城南中央苏区城郊休闲旅游资源资政育人的功能,推动发展王城南休闲旅游产业,助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建设概况

项目主要建设:

1、江口会议旧址与贸易分局旧址;2、茅店关税处旧址;3、红一方面军军团长会议旧址;4、大埠暴动旧址遗址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游乐设施、服务设施等。

3.2建设条件分析

3.2.1场址建设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

 王城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王城县县城处在王城州市区的“二环线”上,是闽南9市、王城州市东河8县(市)下王城州、上京九、达105国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经济增长带和王城龙铁路经济增长带的十字交汇点。

公路方面,初步形成主骨架高速路、国省道、县至县二级路、县至乡镇三、四级公路、乡至村通水泥路或砂石路的公路交通网络;县境内北部有厦蓉高速(瑞王城高速)、王城州内环快速通道,东南部有王城大高速(王城州绕城高速),西北部有105国道,东北部有323国道、省道江兴线,南部有省道沙园线,现有公路总里程1716.7公里,全县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同时境内有三个高速互通口,即瑞王城高速王城县互通、在建的王城大高速王城县南互通、规划建设的瑞王城高速王城县北互通。

铁路方面,境内设有王城州东、王城县、南塘镇三个火车站,其中王城州东站是集机务、编组、货运、客运、货物专运、站修为一体的二等区段站,是京九铁路上五个二等区段站之一,也是京九线南段设备最先进、吞吐量最大的现代货运站;境内现有铁路总长69.33公里,南北向有京九铁路46.33公里,东西向有王城龙铁路23公里,在建铁路有王城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长约21公里,拟规划建设的铁路有昌吉王城客专和王城龙铁路扩能改造王城县站至王城州站线。

航空方面,县城距王城州黄金民航机场仅23公里,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国内10多条航线。

水路方面,境内王城江通达长江,可通达沿海各港口。

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王城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推进王城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气候条件

王城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光热充足,生长季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丰沛等特点。

年平均降雨量1447毫米,年平均气温19.4℃,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6℃,年平均无霜期295天。

(3)地形地貌

王城县境域地形属丘陵山地。

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迂回起伏,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

坐落小坪乡的水鸡岽,海拔1185.2米,为全县之巅。

中部和北部多为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

湖江乡张屋村海拔仅82米,为境内最低点。

3.2.2其他条件分析

(1)政策条件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34款“旅游业”第2条“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和第3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的产业政策。

同时,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王城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王城南地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定位。

符合《王城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依托王城州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资源优势,推行“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王城南特色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加快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建设,形成文化休闲中心和会务商务中心。

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对接粤港澳、闽台地区的旅游后花园,“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总收入要实现翻两番以上的发展目标,是呼应王城州市委市政府“五个十百亿工程”的具体体现。

(2)经济条件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实力王城县、宜居王城县、生态王城县、幸福王城县”的奋斗目标,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发展速度更快。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2亿元,增长12.8%。

实现财政总收入9.2亿元,净增2.2亿元,增长3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7亿元,增长18%。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亿元,增长17.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44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1元,增长15.2%。

  发展质量更好。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7.1:

58.1:

24.8。

二产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实现税收4.62亿元,增长56.6%,占财政总收入的50.2%,提高6个百分点;三产实现税收2.47亿元,增长28.5%。

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提高0.6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5.5%,提高5.2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更强。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7亿元,增长30%。

100个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丰达管桩、义源大桥、四中心一馆、220千伏江口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项目竣工或即将投入使用。

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

成功争取“王城州稀有稀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王城州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牌子。

全年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1.63亿元,增长28.3%。

新增贷款12.8亿元,比年初增长27.2%。

争取省级用地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有效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3.3旅游资源条件

王城州苏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

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25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旅游星级饭店47家,其中四星级9家,三星级33家,二星级5家,共有客房4880间,床位8559个;旅行社62家。

2003年,全市成功创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王城县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著名的苏区,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黑重彩的一笔。

王城县这块红色的革命老区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彭德怀、蔡畅、赖传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足迹。

王城县不仅是中华苏维埃的主要苏区之一,同时还是中华苏维埃几百万军民的生命线。

1932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处于非常艰苦的境地。

为了打破经济封锁,1932年3月在王城县江口古街—江口塘郑屋设立了中华苏维埃边境对外贸易局,将苏区紧缺的食盐,布匹、西药、洋油等物资用苏区的烟叶、钨砂、竹木等土特产换回。

据统计中华苏维埃政权有70%以上的物质是通过这里进出口,有力地保障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生存,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苏维埃边境对外贸易局在王城县茅店镇设立了缉私队,严密查缉物资走私,这里是共和国海关的雏形。

198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封锁线下的交易》就是反映这重大的革命史实。

王城县县域内比较著名的景区有:

(1)白鹭古村历史,白鹭古村位于JX省王城县的最南端,毗邻兴国和万安,是以又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这里至今保留着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浓厚的客家文化。

(2)南塘麂山景区,麂山位于JX省王城州市王城县南塘镇境内,距王城县县城40公里,属武夷山余脉。

麂山与宝华山、菩提山、石林山并称王城县四座佛教名山。

(3)江南名刹——王城县契真寺,座落在王城县田村圩镇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汉朝古寺。

现契真寺罗汉殿佛座中有五言诗云“汉代弃假寺,唐代易契真”的记述;寺内藏古联“汉朝契假寺,秦代天丛山”亦可知寺名的沿革。

弃假寺初建于田村村北的天丛山。

建寺初期非常简陋,香火不旺。

汉代有十八儒生投宿于寺,遗下十八真经,即现存的十八部《佛名经》,香火始转旺盛。

至唐,迁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铜锣窝(即今址),始改名为“契真寺”。

寺自唐而来,几经沧桑,经历代修复、扩建,至民国初年有大小殿宇18座,占地9.85亩。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红色旅游活动的组织为核心,将江口会议旧址与贸易分局旧址、茅店关税处旧址、红一方面军军团长会议旧址、大埠暴动旧址遗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巧妙地串联起来,使之组合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以红色旅游为主题,以知识和文化为内涵,以精取胜,集展示苏区文化、苏区精神、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4.2规划原则

(1)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红色旅游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

整个区域尽管有各自地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分散的结构,而是开放式有机结合体;同时红色旅游景区本身将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

(2)经济性原则

红色旅游景区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红色旅游景区除了开展旅游外,还可开展采摘等活动,以带来更多经济效益求得自身良性发展。

(3)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红色旅游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王城县红港旅游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4)适宜性原则

土地能力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它是一定土地所固有的。

对红色旅游的土地利用作出决定,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红色旅游景区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地块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对红色旅游景区各个不同的土地类型的各种作用作出适宜性评价,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

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

而做到布局合理,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设。

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进行分期建设。

4.3建设内容及规模

王城县红港旅游景区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1、江口会议旧址与贸易分局旧址主要建设:

(1)修复江口会议旧址与贸易分局旧址;

(2)修复江口牛栏岗毛泽东指挥所旧址;(3)修复江口苏维埃海关码头;(4)建设红色动漫展示基地;(5)建设游客服务中心;(6)建设旅游公路;(7)建设生态公厕。

2、茅店关税处旧址主要建设:

(1)修复茅店关税处旧址;

(2)建设贡江古码头;(3)建设旅游公路;(4)建设生态公厕;(5)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3、红一方面军军团长会议旧址主要建设:

(1)修缮红一方面军军团长会议旧址;

(2)修缮毛泽东等同志旧居四栋;(3)修缮指挥部一栋;(4)建设陈列馆;(5)建设游客服务中心;(6)建设旅游公路;(7)建设生态公园。

4、大埠暴动旧址遗址主要建设:

(1)建设大埠暴动纪念馆;

(2)修缮赖传珠上将旧居;(3)修缮暴动旧址;(4)建设旅游公路;(5)建设游客服务中心;(6)建设将军大桥;(7)建设生态公厕。

 

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

5.1.1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交通工程建设投资参照交通部2008年颁布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同时结合当地现行环境工程的投资标准;

(3)建筑工程,参照《JX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4年)及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综合估算;

(4)供电、给排水、电信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工程投资,参照同类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5)费用: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中工程费用及预备费用估算主要参照《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计算;流动资金参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测算。

5.1.2建设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主要由设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预备费组成,王城县红港旅游景区总投资估算为32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各景点基础设施、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总投资估算构成见表5-1,项目投资估算细表见5-2,王城县客家乡情休闲旅游项目投资构成见表5-3,王城县客家乡情休闲旅游项目投资详细估算见表5-4。

表5-1总投资构成表

序号

名称

金额/万元

比例

1

总投资

32000

100.00%

2

建设投资

25000

78.13%

2.1

建筑工程费

17300

54.06%

2.2

设备购置费

7000

21.88%

2.3

安装工程费

700

2.19%

3

其他费用

2500

7.81%

4

拆迁费

1500

4.69%

5

预备费

1000

3.13%

6

流动资金

2000

6.25%

表5-2项目投资估算一览表单位:

万元

序号

工程或费

用名称

建筑

工程

设备及工

器具购置

安装

工程

其他

费用

总计

工程费用

17300

7000

700

25000

1

旅游服务中心建设

3800

2000

200

4200

2

景区公路及标示标牌建设

3500

2000

200

5700

3

游客中心及生态厕所建设

2500

1000

100

3600

4

旧址修复

6500

1500

150

8150

5

其他设施

1000

500

50

1550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500

2500

1

建设单位

管理费

100

100

2

工程建设

监理费

300

300

3

工程地质

勘察费

300

300

4

可行性研究费

100

100

5

工程设计费

700

700

6

环境影响

评价费

100

100

7

安全评价

50

50

9

工程保险费

300

300

10

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