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771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3.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中国哪些河流,哪些山脉,哪些海洋?

(3)图片展示——感受黄河的壮观

(4)图片展示——感受长江的壮观

(5)中国的山脉景观

(6)美丽海洋

(7)大自然中还有我们常见的森林、草原、阳光

3.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呢?

(1)小组内再说一说

(2)展示图片: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二.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辨认,然后说出其特殊的地方

1.图片

2.图片

3.图片:

教师补充:

一些生活在非洲尼罗河上游的鳄鱼,通常出没在水面,去袭击小动物,但他们对千鸟却相当“友好”,我们看到,千鸟常在鳄鱼嘴里自由跳动,去抓食他牙缝中的残渣。

千鸟充当了鳄鱼的“牙医”,而与此同时鳄鱼又为千鸟开设了一家“饭店”

总结: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离不开大自然。

大自然中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究,同学们一定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大自然现象,仔细观察,用心记录!

1.小组合作:

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大自然中有什么

2.展示交流:

(1)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

(2)说一说:

在中国的大地上有长江、黄河等大河

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等大山

(3)黄河——母亲河,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

(4)长江著名景观——三峡

感受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5)说一说在家人的带领下,去过哪些山脉?

(6)说一说海洋中有什么

(7)感受自己生活的大自然,并说一说我们哪些东西直接来自大自然。

3.想一想,说一说:

大自然中还有什么?

(1)小组内交流

(2)辨认图片中哪些自然事物你认识:

瀑布、茶花、翠鸟、珊瑚、海洋鱼、沙漠、猪笼草等

辨一辨,说一说

1.鹦鹉——鹦鹉会学人说话

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变化改变身体颜色

2.猫的眼睛在夜里能看见东西,人就不行

鳄鱼和小鸟

3.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会下垂,小叶片合闭。

猪笼草科植物具有捕食昆虫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问题设置先请同学们说,再对中国的地理事物进行详细介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深拓展学习新的内容

让学生的学习一直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中提升,易于理解和接受

引导学生自己说,老师总结纠正

通过图片和视频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有什么

在说中学,在说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思考、发现新的问题

当堂检测

1.大自然中有许多东西,请列举、、

、等。

2.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例如:

会学人说话;

根据周围变化改变身体颜色。

认真完成,当堂达标

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

1.通过观察交流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中有山脉、河流、海洋以外,还有瀑布、鸟儿、鱼类等。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有趣的现象。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究。

板书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

我有好奇心

关注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简单描述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具体现象和对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对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常见物质的外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能通过简单的观察、关注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简单描述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

出示小场景并提出问题:

你见过这样的情况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花盆里种了很多的石头

七嘴八舌,有的说见过,有的说没见过

调动身边可以调动的资源来引起兴趣。

一.奇怪的“石头”

1.让学生观察请花盆里面有什么?

追问:

这是真的石头吗?

出示图片:

想一想,花盆里栽种的石头和普通石头是一样的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石头,你能发现什么?

提示学生从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进行对比

3.引导学生课堂中展示交流:

4.总结:

其实种在花盆里的不是真的石头,而是生花石,它是一种植物。

原产非洲南部及西南地区,常见于岩床缝隙、石砾之中。

生石花形如彩石,色彩丰富,娇小玲珑,享有"

有生命的石头"

的美称。

二.探究自然界中的现象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中有海洋、陆地、山脉、河流、植物、动物......

在自然界里,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感到好奇。

提出问题:

你们对哪些事物是感到非常好奇的呢?

1.你对身边哪些自然事物感兴趣,尝试提出你的问题?

教师引导提示:

动物、植物、气象......

2.引导学生交流展示

(1)动物篇—鸟儿为什么会飞?

(2)动物篇—蜻蜓有几只脚?

蜻蜓属于昆虫,昆虫都有六只脚

(3)动物篇—变色龙为什么变色?

变色龙变色是为了适应环境,能躲避天敌。

(4)植物篇—大树为什么会长高?

(5)植物篇—花儿为什么大多数在夏天开?

(6)气象篇—夏天为什么下雨,冬天为什么下雪?

(7)气象篇—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彩虹?

下雨以后最容易看见彩虹。

因为阳光照射空气中的水蒸气(雨后水蒸气较多),水蒸气反射阳光,因此常常在天边出现彩虹——总是和太阳在相反方向出现。

(8)大自然中有许多的现象需要我们去探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大自然是很神秘的,有许多的现象需要我们去探索,只要我们善于探索,善于发现,就一定能获得很多大自然的秘密

1.观察与交流:

观察手中花盆里的事物

想一想,说一说

2.观察——发现

观察:

看——闻——摸

发现了什么?

3.展示自己发现:

4.阅读了解生花石:

生石花:

是番杏科生石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茎很短。

变态叶肉质肥厚。

七嘴八舌,自己知道的地球上的事物

1.说一说,对身边哪些自然事物感兴趣

2.交流展示——想一想,说一说

(1)鸟儿都有一双有力的翅膀,鸟儿的身体是流线型的

(2)数一数蜻蜓的脚有几只?

蜻蜓有六只脚

(3)七嘴八舌,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捕食,有的说是为了保护自己

(4)多个同学不断的交流,得出答案,吸收阳光、土壤中的养分

(5)夏天的温度高,降雨也多

(6)夏天的温度高,感觉很热,冬天温度低,很冷

(7)见到过彩虹的学生能快速的说出下雨后

(8)河水为什么会流动?

大海为什么会涨潮落潮?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来获取知识,避免将枯燥的知识说给学生听,培养学生爱学好发现的好习惯

将有有价值的问题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完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知道的和从网上搜集的或者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展示给大家,实现知识的互动交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嘴,也能锻炼学生动脑

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变现,知识丰富,善于表达,善于解决问题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1.花盆里的栽种的石头叫做,是一种。

2.蜻蜓有只脚,鸟儿因为有

能在天空中飞翔。

3.彩虹一般出现在的时候。

1.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种在花盆里的石头不同于普通的石头。

2.通过搜集资料和学习我们知道了种在花盆里的石头是一种植物,我们把它叫做生花石。

3.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有趣的现象。

4.通过交流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发现大自然的秘密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探究。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来观察

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并能利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不同的物体。

1.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

知道眼、耳、鼻、舌和皮肤都是感觉器官,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出示小场景:

玲玲和艳艳去采摘园了,她们看见西红柿想去摘,可是不知道什么样的是成熟的。

提问:

同学们,你知道吗?

你是怎么知道呢?

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

阅读小场景,思考问题,并回答

思考后回答:

熟了的西红柿红红的,不熟的西红柿是绿色的。

回答说:

眼睛

用小场景带入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一.我们的感觉器官

我们身体中一些器官能够感知外界的事物,我们把这些器官叫做感觉器官。

1.引导学生做一做:

用手指一指自己身上的感觉器官

并总结你发现了几种感觉器官

2.师生共同明确我们身上的感觉器官

转折:

这些感觉器官让我们获得怎样的感知呢?

3.利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不同的事物

(1)用我们的眼睛来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你怎样来描述你的发现?

用眼睛观察事物,可以看到这个事物是什么、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用鼻子来观察

怎样用鼻子来观察呢

怎样闻一闻气味不太大的东西的味道呢?

这就叫做:

扇闻法闻气味

你会怎样描述这些物品的气味呢?

用鼻子来观察可以获得信息:

香、臭、甜、味道的大小等

(3)用舌头来尝一尝

出示图片和问题:

这些水果好不好吃,酸奶是自己想要的口味吗?

用舌头来观察可以获得的感知有:

酸、甜、苦、辣、咸等的味道

严格强调:

未知的食物一定不要用嘴巴尝

(4)用耳朵来观察

出示两种声音并提出问题:

你要想知道这是什么声音,什么器官帮助你呢?

用耳朵观察事物可以获得的感知有:

是什么声音,声音大、小、是否悦耳

(5)用皮肤来感知

有一堆鹅卵石,你想不想摸一摸?

你摸过鹅卵石后有什么感觉?

用皮肤感知事物:

可以获得的信息有粗糙、光滑、大、小、软、硬、形状不一

手和脚都不是感觉器官,皮肤才是最大的感觉器官

二.观察香瓜

1.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感觉器官,了解香瓜的特征。

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三.拓展提升:

联系对比:

人的感觉器官帮助我们获得外部的感知,那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是这样的吗?

它们有没有却别与人的本领呢?

说一说你对这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了解多少?

1.用手指一指自己身上的感觉器官

和小组内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发现了几种感觉器官

2.看图找一找自己身上器官,并评价自己的发现

3.体验不同感觉器官的感知功能

——做一做、说一说

(1)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描述看的的内容

学生七嘴八舌:

发现了西红柿、有红的、绿的、有大的、小的等等

(2)思考——说一说

用鼻子闻一闻

用手扇一扇气味

槐花:

淡淡的幽香

橙子:

清爽酸甜

奶片:

甜甜的奶香味

(3)尝一尝,说一说

和小组内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4)听声音,辨声音,并表达

(5)摸一摸,思考并说一说:

七嘴八舌

小组合作:

把身体五大感官对外界的感知进行汇总:

你使用哪些感觉器官,你获得什么样的感知?

狗的嗅觉非常灵敏

猫的触觉非常灵敏

鹰的视觉非常灵敏

内容设置以学生自己发现为先,老师再进一步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在“做”中学,引导学生不断的去发现,不断的说出自己发现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及时总结,及时评价学生的展示和交流,在说中学,在不断的评价中提升孩子的知识能力

每一部分内采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采用最直接的实验接触让孩子们获得最真实的感知

先听声音,在辨声音,步步提升孩子们的感知能力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修正和评价,及时鼓励

1.我们身上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其中是最大的感觉器官。

2.通过眼睛观察事物,能获得的感知有,它的、

、等。

3.要辨别一种声音来自什么,它的大小等需要借助器官。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身体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五大器官。

2.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身体五大感觉器官能帮助人类获得哪些感知。

3.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我们知道怎样描述通过不同感官获得的感知。

4.能通过观察香瓜,充分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第4课时教学设计

身边的物品

1.知道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科学探究过程:

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

4.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1.理解使用放大镜的意义。

2.增强使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可以运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区别。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展示图片——十二生肖邮票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每一张邮票上的字太小了,我想看清楚,你有什么办法吗?

观察邮票,说一说自己对邮票的认识

学生回答:

使用放大镜

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工具

一.用放大镜观察

1.介绍放大镜的科学概念:

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2.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

纠正并特别强调放大镜的机构:

透镜好镜柄两大部分

3.深入科学了解放大镜

透镜:

一整块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

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或是一个球面一个平面。

摸上去非常平滑,不会凹凸不平。

通常周围有物料围绕着。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镜柄:

连着透镜。

样子并没有局限,最普遍的是柱状。

4.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观察非洲菊——用肉眼观察

(1)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非洲菊,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展示交流观察结果

承接:

有些同学说还有一些没有观察到,看不清楚。

怎么办呢?

5.引导学生观察非洲菊——用放大镜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能使用放大镜观察的非常清楚,有的看不清,说明放大镜使用的不规范

6.怎样使用放大镜看清楚花朵里的细微结构

观察方法一:

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

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7.追问:

借助放大镜观察与肉眼观察,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温馨提示:

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避免眼睛被灼伤

二.边观察边记录

1.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并做好记录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小伙伴一定要配合好

(2)请一定注意正确使用放大镜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请任选一种物体进行放大镜观察,并做好记录。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1)展示交流1——动物组——观察蜗牛

能说出肉眼看见的身体结构

没有看到的使用工具

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蜗牛: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

壳:

呈螺旋形状,具有保护柔软的身体与内脏功能。

口:

摄取食物具有进食功能。

眼:

在大触角顶部,具有辨别光线明暗和嗅觉功能。

实验证明,蜗牛的眼睛具有再生能力。

触角:

主要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有腺体能产生足腺

(2))展示交流2——植物组——观察朱槿

有没有没有观察到的地方?

进一步应用放大镜后的观察结果。

深入了解:

朱槿:

又名扶桑、佛槿、中国蔷薇。

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

还有粉红、橙黄、黄、粉边红心及白色等不同品种.常绿灌木,高约1-3米。

根、叶、花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之功效

三.拓展提升

小镜片,大视角——放大镜的作用

1.透镜可放大影像。

也称为凸透镜。

2.传统的放大镜镜片是玻璃,十分合乎经济原则,但是重量稍微笨重。

较贵重的可以是些稀有矿石,例如:

红宝石、黑宝石、蓝宝石、玛瑙、粉水晶等。

比较另类及有创意的可以是:

3.用途:

农业科技人员:

观察土壤、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

公安人员:

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解剖。

精密仪器修理工:

放大精密。

考古学家鉴宝专家实验研究查看比例较大的地图汇聚光线取火

1.从科学的角度定义放大镜的概念。

2.观察放大镜,并说出这种仪器有哪些部分组成

3.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和镜柄

说出自己的发现和疑惑

小组内讨论

——

(1)摸上去非常平滑,不会凹凸不平。

(2)镜柄是圆柱形的

4.小组合作——做一做,说一说

(1)直接用眼睛观察非洲菊

可以观察到什么颜色、有多少花瓣、花瓣的形状等

(2)展示交流

学生说需要借助工具——放大镜

5.观察发现——交流展示

我发现了用肉眼看不到的一些花瓣,中间黄色的花瓣在放大镜下能看的很清楚

6.跟着老师学使用放大镜

边听边做,不断的实验,不断的纠正

7.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观察到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微内容,借助放大镜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观察更细致,了解的更全面。

1.小组合作,熟悉要求和明确分工

2.小组商定选择合适的观察物体——做一做,说一说,记一记

3.展示交流:

看图指认:

深入了解后在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说的最准确

(2)展示交流观察朱槿

读材料,拓视野

七嘴八舌看文化视野

先从科学的角度介绍放大镜,让学生从意识上知道这是一种科学仪器。

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先观察,再介绍,让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体现学生为主的理念

内容设置难度逐步提升,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乐趣,在思考中不断提升

学生使用工具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老师引领,学生不断的操作,树立学习科学的严谨意识

引导到学生要善于总结,善于归纳,通过实验获得知识,通过总结提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既能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获得知识,又能在小组合作中获得帮助,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独立性

在初步认识每一种物体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以材料的形式,不要求学生全部记住,只是要求了解即可

1.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叫做。

2.放大镜包括和;

放大镜特点是。

3.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

的一些细微结构。

4.蜗牛是一种,朱槿是一种。

5.禁止用放大镜看,避免眼睛被灼伤。

1.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知道了放大镜的结构和使用规则。

2.通过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更细微的世界。

3.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一种物体,我们能熟练的使用放大镜,并能和小伙伴合作分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的名称,了解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的特征。

2.能给一些常见的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类。

3.知道水果和蔬菜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食物。

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欲望。

2.初步学会根据自然事物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类。

3.初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

情感目标:

1.学会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养成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好习惯。

2.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能正确说出水果和蔬菜的名称及特征。

能够根据水果和蔬菜的特征进行分类。

展出实物: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食物吗?

这些食物属于哪一种类型?

观察图片,准确说出图中食物的名称

思考这些食物属于哪种类型——水果和蔬菜

课堂中利用苹果、梨、黄瓜、西红柿等常见的食物引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入学习

一.认识水果和蔬菜

1.引导学生讨论: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提出要求:

(1)每一位同学至少说出两种

(2)请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做好记录

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以小组PK的形式进行):

你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水果和蔬菜吗?

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