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801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docx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作者:

王献玲

2008年9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以教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为准。

在学习教材时,要搞清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意义及有关的政策;要熟识课程中出现的概念;要注意将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要深刻认识国家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在学习的方法上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要结合着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

本课程网络课件中的讲授内容是对教材的辅导性解说,是归纳、总结,多为知识点,这些都必须是要掌握的。

在课程学习指导书中,每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章节重点、要点,对这些一定要熟练掌握、能运用。

指导书的每章节的后面都附有练习题,作为学员学习成绩考查的基本标准。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及课时分配

本课程学习共有课程讲授二十五讲,具体分配为第一章二讲、第二章三讲、第三章三讲、第四章四讲、第五章五讲、第六章二讲、第七章二讲、第八章四讲。

要求每星期应学习一讲

每讲学习2个课时。

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机,了解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当今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要弄清楚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熟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特点。

3.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

4.深刻认识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

二、本章重点

1、要把握整个当今整个时代发展具有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时代特征: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由此上述三个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种新时代的人才必须依靠课程与教学改革才能实现。

2、深刻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三、章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

()

2.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

()

3.知识经济对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

4.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

5.1980年联合国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

6.1990年,美国总统布什举行教育首脑会议,提出《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

7.知识经济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在这个时代,劳动者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科学技术将不断更新。

()

8.课程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

9.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

(二)填空题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众多的的劳动者。

2.韩国1996年的提出对课程进行改革。

3.学校教育的使命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

4.日本1998年发表关于改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审议报告,颁布。

5.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使、比重上升。

6.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对于我国课程建设,进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1.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四)简答题

1.当今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对基础教育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

2.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3.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4.简述应试教育的特点

(五)论述题

1.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特点

2.论述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第二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的意义;熟知课程类型;了解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以及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把握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的变化发展;搞清楚综合课程的含义以及实施综合课程应注意的问题;区分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的关系;

3.灵活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

牢记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绿色证书”教育。

二、章节重点、要点

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以及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的变化发展。

3.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

三、章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设技术类课程。

()

3.分科课程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

4.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在课堂里进行()

5.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用考试来评价()

6.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就发出通知,提出了“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

()

7.“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

(二)填空题

1.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和。

2.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划分,课程分为、、。

3.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4.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范围包括、、。

5.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学生的、。

6.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形成为主要目标,

(三)名词解释

1.学科课程

2.经验课程

3.研究性学习

4.劳动教育

(四)简答题

1.课程类型主要有那些?

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简述分科课程的优点和缺点

4.试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和主要内容。

5.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6.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述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3.试述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三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理清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比较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

2.熟练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2001年颁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哪些;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

二、章节重点、要点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比较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

三、章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

2.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但非具体规定。

()

3.1912年中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

()

4.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

5.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

()

6.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注重改善学习方式。

()

7.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二)填空题

1.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家具有重要。

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力图在、、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是最核心的部分。

4.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

5.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三)简答题

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2.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如何?

3.2001年颁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哪些?

4.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5.简述《语文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的比较。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2.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

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2、深刻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新课程中的教学观与学生观;

3、结合教材理解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的转变,并能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4、认识到转变学习方式的必要性,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

二、本章重点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2、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与基本特征

三、练习题

(一)判断题:

1、过去的教学改革没有触动课程结构,多是局部的、单项性的教学改革,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2、新课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

3、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应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事行动研究,使教师实现由“教书匠”到“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和体验,不必重结论。

()

(二)填空题:

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学中要实现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为本位。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独特性、问题性是其基本特征。

(三)名词解释

1.教师角色

2.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四)简答题

1.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转变?

2.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五)论述题

1、新课程改革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学观?

2、新课程中,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五章新课程评价

一、本章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课程评价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新课程评价提倡的理念与本次评价改革的重点。

2、掌握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

3、意识到教师自评的重要意义,并会用教师自评的方法。

4、理解考试改革的方向,并能用自己的话阐述如何实施考试改革。

二、本章重点

1、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方法;

2、难点:

正确理解与认识考试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三、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成长记录袋”“行为观察”都属于质性评价方法。

()

2、考试这种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分数,不能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是一种不科学的评价方法。

()

3、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是要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4、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学习目标的内容不同,不能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

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全优发展”。

()

(二)名词解释

1.课程评价

2.学生评价

(三)简答题:

1、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2、阐述学生评价的主要环节

3、依据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应如何开展考试改革?

4.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四)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程中,应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2、学校应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师自评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第六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章节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

2.熟悉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呈现的趋势;我国十几年来的课改取得的初步成效;

3.区分清楚校本课程与原来活动课程、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关系;

二、章节重点、要点

1.课程管理的基本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权力下放,另一种是权力集中。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实际上都试图根据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集权和分权之间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和最佳结合点与生长点。

2.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主要有;三级课程的含义、三级课程的特点。

3.国家有对教材的基本管理制度。

三、章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权力下放,另一种是权力集中。

()

2.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和统一。

()

3.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

()

4.国家课程管理的主要具体职责之一是宏观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5.地方课程的权力主体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

6.教材的多样化就是打破教材垄断,杜绝教材的低水平重复。

()

7.()

(二)填空题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有计划下放。

2.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体现。

3.1986年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体制。

4.校本课程的权力主体是。

5.教材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为了确保教材的和。

(三)名词解释

1.教材多样化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程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应注意的问题。

3.三级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4.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5.简述校本课程与原来活动课程、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关系。

6.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7.什么样的人可以编写教材?

(五)论述题

1.分析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

2.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

第七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以及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关系;熟识校外课程资源;弄清楚课程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关系、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关系。

2.怎样筛选课程资源;熟练掌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二、章节重点、要点

1.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资源有两方面的含义;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分为。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与编写教材的关系;怎样筛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三、章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

2.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他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真正进入课程。

()

3.校内课程资源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是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

()

4.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

()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不能等同于编教材,而是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

()

6.对学校教师来说,国家、地方、校本课程都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

()

7.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

8.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二)填空题

1.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

、、、、。

2.课程资源中的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

、、、、。

3.筛选课程资源的三个筛子是:

、、。

4.为了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

5.科技馆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6.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突破时空的局限。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三)名词解释

1.课程资源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程资源的两方面的含义。

2.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能否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3.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4.怎样筛选课程资源?

5.简述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六个基本途径。

(五)论述题

1.论述我们有教科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

2.论述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

第八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与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把握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与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搞清楚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

2.充分认识新课程的支持保障体系,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支持保障工作,认真体会保证新课程有效落实的措施。

二、章节重点、要点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与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基本方针、总体规划和保障体系。

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

为了保证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精心策划,调动各方面力量,以民主、开放、科学的方式,富有创造性地高效率地组织和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建设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学生需要的优质课程。

三、章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2001—2003年,国家和地方选择实验区实验和验证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

()

2.2004-2005年,1~9年级分年段逐步推广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

3.2002年秋季,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包括三级课程管理的运行机制、评价制度)进入全面实验阶段()

4.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适宜的教育行为。

()

5.教师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

(二)填空题

1.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

2.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过程体现的是、、的工作思路。

3.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

(三)简答题

1.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

2.不是实验区的地方和学校,应该为不久的将来参与和实施新课程做些什么准备?

3.如何做好课程改革的支持保障工作?

4.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哪些变化?

(四)论述题

1.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2.如何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

 

附:

章节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是;3.是;4.是;5.是;6.是;7.是;8.是;9.是

(二)填空题:

1.高素质;2.《韩国教育》;3.生产者和消费者;4.《学习指导要领》;5.科学、综合实践课程;6.民主化,科学化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是;3.是;4.否;5.否;6.是;7.是

(二)填空题:

1.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4.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5.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6.积极劳动体验、良好技术素养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是;3.是;4.是;5.是;6.是;7.是

(二)填空题:

1.指导作用;2.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3.课程目标;4.性质、目标、内容框架;5.素质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是;3.是;4.是;5.否

(二)填空题:

1、师生交往积极互动;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发展;3、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否;3.是;4.否;5.否

第六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是;3.是;4.是;5.是;6.是;7.是

(二)填空题:

1.教育权力;2.国家意志;3.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4.学校;5.高质量和多样化

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是;3.是;4.是;5.是;6.是;7.是;8.是

(二)填空题:

1.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2.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3.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4.优先性原则、优先性原则;5.科学视野;6.狭隘性

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是;2.是;3.是;4.是;5.是

(二)填空题: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开放、民主、科学3.教育观念、适宜的教育行为

各章节简答、论述题答案请同学们参见教材各部分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