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实训.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813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口语实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口语实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口语实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口语实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口语实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口语实训.doc

《教师口语实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口语实训.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口语实训.doc

教师口语实训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教师口语的特点有:

针对性、说理性、诱导性、情感性

2、教师口语表达有书面语色彩,同时又要重视口语化。

在口语化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教师口语的儿童化。

3、简要复述:

对原材料加以浓缩、选择和概括,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陈述出来的表达方式。

要领是:

把握整体,理清线索,舍枝去叶,反映原貌。

但要防止取舍不当,偏离中心。

比详细复述所用时间更短,语言更精炼。

4、教师讲故事应注意那些方面,有什么要求,处理语气语调的方面应注意什么?

要求:

“话”“表”兼用,声情并茂。

处理语气语调

①叙述语言形象生动。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

③善于运用拟声。

5、做好沟通的要求有:

首先、要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其次、缓和和化解紧张气氛;再者,选用恰当的句式和语气。

6、教师用语口语化、儿童化表现为哪两个方面:

⒈词语口语化,儿童化;⒉句式口语化,儿童化。

7、从修辞方式看,教师口语的修辞应有哪些?

比喻、对比、直表、委婉、暗示、口语化和口语儿童化。

(应用)

8、词语口语化:

书面词与口语词,从口语化出发,口语词更加适合

9、教师口语的十诫:

戒秽语、戒套话、戒谩骂、戒埋怨、戒压制、戒恐吓、戒挖苦、戒武断、戒哀求、戒利诱。

二,名词解释

1、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使用使字音清楚,准确,完整,饱满的传统发音手段.吐字归音需要把握出字,立字,归音的要领。

1,出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要求作到字头有力,叼住弹出

2,立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要求做到字腹饱满,拉开立起

3,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弱收到位,趋势鲜明

2、教师口语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的劳动工具。

3、提问语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三、简答

1、请分别举例说明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

前面音素是i

“啊”读ya

前面音素是u,包括ao,iao

“啊”读wa

前面音素是n(即:

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是前鼻音)

“啊”读na

前面音素是ng(即:

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是后鼻音)

“啊”读nga[ŋa]

前面音节是zi、ci、si

“啊”读[za]

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i、er,以及儿化音节

“啊”读ra

前面音素是a,o,e,ü,ê(ie、üe)时,但ao,iao除外

“啊”读ya

2、请谈谈教育口语的特点。

(1)针对性。

要做到:

因事施言,因人施言,因时施言,因地施言。

(2)说理性。

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明是非得失的原因,以理服人。

语言上,要求措辞准确,话不要说得太快,要给学生思索的余地。

(3)诱导性。

教师用启迪、引导的方式与学生交谈,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自我转变。

(4)情感性。

教师以充满感情的和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及动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感情,以情感充沛的语调来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积极行动。

3、什么是复述?

什么是“描述”?

请谈谈复述和描述的区别。

复述定义:

复述就是把读过、听过的语言材料重新叙述一遍。

类型:

详细复述、概要复述、扩展复述

基本要求:

⒈完整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⒉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⒊把书面语转换成口头语。

⒈详细复述

用自己的话基本上按原始材料的内容和顺序,准确、完整地述说。

是一种接近原始材料的复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复述形式。

详细复述不是一字不差的背诵。

允许对语法、句式进行调整:

长句子→短、复杂句子→简单、改变句子顺序、方言土语→通俗易懂的口语

⒉简要复述

对原材料加以浓缩、选择和概括,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陈述出来的表达方式。

把握整体,理清线索,舍枝去叶,反映原貌。

但要防止取舍不当,偏离中心。

比详细复述所用时间更短,语言更精炼。

⒊扩展复述

扩展复述是对原材料作适当扩充,展开的叙述。

①根据原材料的中心思想作合理想象或延伸,不可背离原意和基本框架。

②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描述、解说、论证、以及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表达方式。

描述:

描述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事、物、景等具体事物的特征及形态,具体细致地描绘给别人听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

描述的要求:

真实准确:

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能让人信服。

不可随意夸张渲染。

鲜明形象:

抓准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

用声、色、形进行逼真的描摹,用声音、语气的变化表达人物的感情,渲染气氛。

优美生动:

语调起伏多变,语流畅达舒展,做到语中有画,画中含情,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描述与复述的区别

复述:

以现成的语言材料为表达对象,以读和听为表达基础,具有模仿性。

描述:

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表达对象,以观察为基础,具有独创性。

复述:

除扩展复述外,基本上使用原材料现成的语言。

描述:

要迅速组织自己的语言,把内部语言(思维)转换成外部语言(口语)。

4、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表现为那几个方面,请就每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变调

上声变调:

上声只有在单念或在词句末的时候才读完整的2114。

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一”、“不”的变调:

一、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原调eg:

第一 三十一不!

我不。

二、在去声前变阳平eg:

一+日、月、万

三、在非去声前变去声eg:

一+天(阴平)、年(阳平)、起(上声)

四、有些词语中的“不”“一”读轻声eg:

看不起差不多

重叠式形容词变调:

1.AA式 一般不变调。

例如:

快快地、长长的。

2.AA儿式第二个叠字变成阴平。

例如:

慢慢儿的暖暖儿的好好儿的

3.ABB式 后面的两个叠字都变成阴平。

例如:

热腾腾 绿油油

4.AABB式 第二个字变轻声,第三、四字变阴平。

例如:

漂漂亮亮 

上述几种重叠式形容词,如果念得缓慢而又清楚,不变调也可以。

至于一部分书面语言中的重叠式形容词,则不能变调。

如:

金灿灿堂堂正正

二、轻声:

有规律的轻声:

1.一些助词。

我的记得轻轻地吃了看着来过

2.一些语气词。

你好吗说吧你呢谁呀

3.一些叠音词。

妈妈伯伯看看说说

4.一些方位词。

这里天上地下上面下边

5.一些词语的后缀。

桌子木头他们下巴

6.一些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

出去进来看下去笑起来

7.有些词语中的“得”“不”“一”。

看得起差不多笑一笑

8、人称代词做宾语时:

他打我、骂我

9、量词“个”:

三个一个人一百个

无规律的轻声词语——习惯读轻声的词语

眼睛名字别扭学生提防知识蘑菇客气明白 暖和

三、儿化

所谓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而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如:

玩意儿

四、“啊”的音变规律

1、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ao、iao)的,读作“哇(wa)。

    你在哪里住啊(zhùwa)?

2、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的,读作“哪”(na)。

    多好的人啊(rénna)!

3、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的,读作“啊”(nga)。

    这幅图真漂亮啊(liàngnga)!

4、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前)的,读作[za];

今天来回几次啊(cìza)!

5、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i(后)的(包括儿化),读作“啊”(ra)。

    你有什么事啊(shìra)!

6、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a、o、e、i、ü、ê的,读作“呀”(ya)

    快去找他啊(tāya)!

5、常用教育口语基本技能训练有那些方面,请简要谈谈。

沟通语

教育口语中的沟通语是在教育情境中消除学生心理隔阂、取得心理认同的话语。

作好沟通的要求:

首先,要了解和理解教育对象。

其次,缓和和化解紧张气氛。

再者,选用恰当的句式和语气。

启迪语

启迪语就是启发开导学生的话语。

运用启迪语要做到:

(一)切合实际、直观动生

(二)易于联想、便于对比

(三)积极赞扬、促进转化(四)理论升华、提高境界

常用的启迪语有以下几种方式。

⒈提问。

⒉分析⒊举例(类比)⒋设譬

激励语

激励语,是指教师运用赞美,表扬,激将鼓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教育口语。

特点:

鼓动性强,赞扬性强,刺激性强。

运用激励语的主要技巧:

⒈赞扬。

注意:

(1)抓住赞美和表扬的题材,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2)赞扬的时机恰当。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赞扬。

(3)注意心理平衡,促进学生团结,促进集体良好风气的形成。

(4)赞扬要用褒义词,语气亲切,语调高扬。

⒉榜样鼓励:

讲述值得学习和可作范例的好人好事。

注意:

(1)选择好人好事要有针对性。

(2)选择学生看得见的榜样。

(3)叙述语要清楚明白,富有情感性。

(4)叙述与评析相结合,使学生明确方向。

⒊忠告勉励

用忠告的语言或赠言勉励学生,激发其深入思考或奋起前进。

注意:

(1)透彻理解学生的心理,选择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忠告和赠言。

(2)语言简洁,富有哲理。

(3)情感强烈。

(4)讲究语言修辞的变化。

⒋反话刺激

用反面的话刺激学生,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

注意:

(1)反话刺激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多用于心胸较开阔人,运用时要慎重。

(2)看准时机。

反话出言过早,易使人误解,出言过晚,难有收效。

(3)注意分寸,不疼不痒起不到激将的作用,过于尖刻又使人反感。

使褒贬抑扬结合。

(4)态度真诚,从信任,爱护出发设计言语。

批评语

批评语:

是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进行否定评价的一种教育口语。

特点:

准确性,分寸性,亲切性和激励性。

运用批评语的主要方法:

⒈正面交锋。

措辞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

批评的对象:

所犯错误性质严重或屡犯不改。

有的惰性强,依赖心理重,或犯错者有侥幸心理。

⒉以褒代贬。

老师在批评缺点错误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批评的对象:

上进心不强,自尊心严重受损。

⒊劝导指引。

一般用来针对抵触情绪重,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委婉地指引学生改正错误。

⒋忠告提醒。

对无意识地犯错和性质不严重的问题,老师以忠告代批评。

语调平和,亲切,多用商询的语气。

四、论述题

1、何谓讲授语?

教学过程中对讲授语有些什么要求?

请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讲授,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形式,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语言的主体。

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的。

讲授语言的好坏,更为直接地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讲授语的要求:

(1)通俗明白,深入浅出。

对于教材中难懂的词句、深奥的道理、陌生的概念、定理、规则,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易把握。

教师的讲授必须善于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做到通俗明白、深入浅出,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接受新知。

(2)勾玄提要,突出重点。

教师讲授时,应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述,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连贯周密,语义畅达。

第一,话题要集中。

有时在讲授时受到意外因素的干扰,不得不暂时偏离话题,但也要善于调控,及时拨到正题上来。

第二,层次要清楚。

在一个话题之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要有一个妥善的安排。

第三,衔接要得当。

在一个讲授单位中,语句之间、层次之间要注意衔接。

4)把握讲授的时间。

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不太长,低年级可持续10到20分钟,高年级也不会超过35分钟。

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讲授的主要内容安排在这一时间内。

讲授语的方法:

(1)直陈法。

(2)具象法。

(3)例举法。

(4)比较法。

(5)引用法。

(6)联系法。

(7)借助法。

2、什么是提问语?

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语有些什么具体的要求?

请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提问的要求:

(1)提问要明确。

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即:

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

如果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回答问题。

(2)提问要适时。

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

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

(3)提问要适度。

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

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

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

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即:

“跳一跳,够得着”。

另外,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

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也会使课堂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

(4)提问要能启思。

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这“巧”与“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

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来体现。

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

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

(5)提问语要注意教学策略。

一是面向全班。

二是因人而问。

三是不可逼问。

四是问有沟通。

五是把握好语气,语速不宜过快,语音要清晰。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