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837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教案上-肖占君.doc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教育学》教案

2009-2010上学期

授课班级:

08英语1、2班

08理学

08体育

教师:

肖占君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教者

肖占君

班级

08英语1、2班,08理学、08体育

科目

教育学

月日

课题

节数

教具实验

1

2

3

9月17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性质与功能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3

1

1

4

9月24日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1

3

1

5

10月10日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世界教育发展及其趋势

1

1

6

10月15日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

4

1

1

7

10月22日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

第四节教育与科技

1

1

8

10月29日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

1

1

9

11月5日

第三节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教育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1

3

1

10

11月12日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

1

11

11月19日

第六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

1

1

12

11月26日

第三节我国教育目的

第四节素质教育

1

1

13

12月3日

第七章教育制度

第一节我国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外国现代教育制度

3

1

1

14

12月10日

第三节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第八章学校德育

第一节德育的原理

1

2

1

15

12月17日

第二节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期末复习1

1

1

16

12月24日

期末复习2

期末复习3

1

1

17

12月25-3日

期末检测

4

18

1月4-11日

期末总结

2

第一章教案

课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功能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2.能力目标:

教育学定义的辨析,研究对象的判断、性质和任务的分析。

3.其它目标:

对教育学的感知和热爱。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难点

教育学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性质和功能

一、定义:

研究教育活动、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二、研究对象:

教育活动

三、性质:

综合性学科

四、功能:

认识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实践。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作业

检查学生的出席及教师自我介绍

请学生谈谈对教育学的基本认识以及希望对教育学课的期待。

一、教育学学科结构的介绍和教学进度的安排

二、教育学的定义

1.请学生根据其他学科的学科定义,给教育学下定义。

2.请同学说说各个同学定义之间的异同。

3.介绍代表性的教育学定义。

4.简要说明如何下定义。

5.界定教育学的定义:

研究教育活动、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请同学根据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分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介绍代表性的观点。

3.请同学分析作者的观点。

4.界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活动。

四、教育学的性质

1.介绍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代表性观点

2.请学生探讨存在众多观点的原因和结果。

3.讨论作者的观点。

五、教育学的功能

1.请学生谈谈学习教育学对其个人的作用。

2.请学生谈谈教育学的学术功能。

3.总结教育学的基本功能:

认识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实践。

1.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

2.请学生谈谈思考这些问题的方式。

介绍教育的定义、研究对象、性质和功能。

第一章教案

课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教育学的萌芽、形成、科学化和成熟过程。

2.能力目标:

教育学发展史的阶段划分。

3.其它目标:

教育学演化过程及对学生自身的作用。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划分依据。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阶段界点

萌芽启蒙运动前

形成工业革命完成

科学化20世纪50年代

成熟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作业

检查学生的出席及上次课的教学效果

请学生谈谈一般学科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介绍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阶段划分的主要观点。

二、介绍本书的阶段划分。

三、介绍萌芽阶段的发展情况。

1.界点:

启蒙运动之前。

2.主要人物、著作、思想。

3.阶段特点。

四、形成阶段

1.界点:

启蒙运动-欧洲工业革命完成。

2.主要人物、著作、思想。

3.阶段特点。

五、科学化阶段

1.界点:

19世纪末期-20世纪50年代。

2.主要人物、著作、思想。

3.阶段特点。

六、成熟阶段

1.界点:

20世纪50年代后。

2.主要人物、著作、思想。

3.阶段特点。

1.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

2.请学生谈谈思考这些问题的方式。

简介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历程,包括时期、人物、著作、思想理论等。

第一章教案

课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能力目标:

运用建议的学习方法进行教育学学习。

3.其它目标:

培养严肃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各种研究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含义:

过程:

2.调查研究法

含义:

过程:

3.实验研究法

含义:

过程:

二、学习方法

1.学习

2.思考

3.认识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作业

检查学生的出席及上次课的教学效果

请学生谈谈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介绍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1.你学过的哪些学科使用历史研究法。

2.你对历史研究法的理解。

3.介绍历史研究法:

定义、应用范围、过程、注意事项。

(二)调查研究法

1.你学过的哪些学科应用了调查研究法。

2.你对调查研究法的理解。

3.介绍调查研究法:

定义、特点、应用范围、类型、注意事项。

(三)实验研究法

1.哪些学科应用了实验研究法。

2.你对实验研究法的理解。

3.介绍实验研究法的定义、类型等。

(四)三种实验方法的区别于联系。

二、学习方法。

1.请学生介绍其常用的学习方法。

2.介绍本教材的学习方法。

3.请学生讨论各自的学习方法。

1.请学生总结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2.请学生回答基本练习中的问题。

简介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案

课题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教育的含义、教育起源的各种理论。

2.能力目标:

辨析各种教育起源论。

3.其它目标:

增强对教育的自我关联性的重视。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教育的起源

教学难点

教育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含义

二、教育的起源

1.生物

2.心理

3.劳动

4.社会实践

5.学校教育

6.民族文化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作业

检查学生的出席及上次课的教学效果

请学生谈谈对教育的含义的日常理解和学术理解。

一、教育的含义。

1.介绍代表性的定义。

2.讨论这些代表性的定义。

3.探讨作者的定义。

二、教育的起源。

1.请学生谈谈教育的起源。

2.介绍各种教育起源论。

3.请学生对各种教育起源论进行辨析。

4.总结。

1.请学生总结教育的含义及各种起源论。

2.请学生谈谈其赞同的理论。

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教育是怎么起源的?

第二章教案

课题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教育发展各阶段的时间、背景、特点、主要表现等。

2.能力目标:

理解教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

3.其它目标:

提高对教育的个体和社会重要性的认识。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教育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中西方教育发展的异同。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过程

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二、各阶段教育的比较

原始教育

古代教育

现代教育

时期

背景

表现

特点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作业

检查学生的出席及上次课的教学效果

请学生说说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然后讨论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教育的发展历史的关系。

一、教育的发展过程。

1.在讨论教育学宇教育的发展历史的关系的基础上,阐明教育的发展的阶段划分的标志:

社会形态。

2.请学生说出社会形态的各个阶段。

3.讨论各个社会形态的特点。

4.总结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二、原始教育。

1.请学生讨论原始教育时期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2.简单介绍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情况

3.请学生探讨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4.总结原始教育的特点。

三、古代教育

1.请学生探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背景。

2.介绍努力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教育状况。

3.请学生讨论并总结古代教育的特点。

4.总结古代教育的特点。

四、现代教育

1.请学生讨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背景。

2.介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的基本概况。

3.请学生讨论并总结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4.总结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请学生比较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主要从时期、社会背景、教育的表现和特点等。

2.请学生课后对教育的发展做趋势分析,在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进行。

1.简述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教案

课题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

第三节世界教育发展及其趋势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战后世界教育的发展情况及未来教育的趋势。

2.能力目标:

在了解战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并对代表性的观点有辨析能力。

3.其它目标: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世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战后教育状况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世界教育发展及其趋势

一、教育发展的特点

延续性、关联性

二、战后世界教育发展

1.恢复和发展

2.竞争与困惑

3.改革与务实

4.为了未来的准备

三、发展趋势

1.国际化

2.信息化

3.科学课程

4.人文精神

5.终身教育

6.……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作业

检查学生的出席及上次课的教学效果

请学生谈谈对未来教育发展所做的趋势分析。

一、战后世界的发展起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1.请学生介绍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状况。

2.请学生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3.讨论战后世界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4.讨论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世界教育的发展

1.请学生介绍战后世界发展的阶段划分。

2.介绍战后世界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

3.介绍战后前十年世界教育的状况:

恢复和发展。

4.介绍战后冷战时期世界教育的状况:

竞争和困惑。

5.80年代后世界教育的状况:

改革与务实。

6.介绍90年代后世界教育的状况:

准备未来。

7.介绍21世纪初世界教育的状况。

三、世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1.请同学在前述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2.讨论并总结学生的预测。

3.介绍代表性的观点。

和学生共同总结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

信息化、科学课程、人文精神、终身教育、……。

1.简述战后世界教育的发展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2.思考:

经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教育的发展受到那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教案

课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与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2.能力目标:

理解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并据此认知相关的教育现象。

3.其它目标:

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对教育

1.提供物质基础:

2.限定教育活动

3.提出发展要求

二、教育对经济

1.生产、再生产和提高劳动力

2.促进物质生产技术的发展

3.培养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的人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作业

检查学生的出席及上次课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现象是否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

1.明确此处经济的含义:

物质生产

2.教育与经济是否存在关系?

请学生举手表决自己的判断。

3.学生陈述判断的依据。

4.和学生一起对另一方的观点进行质疑,请其辩护。

5.陈述教师的观点:

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

6.教师表明将陈述自己的观点,请持有同样观点的学生随时补充教师观点的缺陷,请对立的学生随时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

二、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1.介绍教育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如:

房屋、桌椅、纸笔、实验设备等,希望小学和贫困学生等。

2.推论出第一个观点:

经济为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请学生对此观点进行支持和反驳。

4.介绍物质生产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

5.介绍物质生产对教育规模和速度的影响。

6.介绍物质生产对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影响。

7.介绍物质生产对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影响。

8.推论出第二个观点:

经济限定教育活动:

包括人才质量与规格、教育规模与速度、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组织形式等。

9.请学生对此观点进行支持和反驳。

10.教育要发展,会受到经济的限定,那么经济要发展,会对教育提出哪些要求呢?

请学生讨论。

11.阐述教师的观点:

教育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

进而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规模与速度、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等。

12.推论出第三个观点:

经济对教育提出发展要求。

13.请学生支持和质疑此观点。

14.总结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三、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请学生讨论物质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什么?

2.阐述教师的观点:

生产资料、劳动力、科学技术、消费者等。

并请学生补充和质疑。

3.请学生讨论哪些劳动力可以不需教育来培养,哪些劳动力必须由教育来培养。

并辨析两者的区别。

4.推论第一个观点:

教育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提高劳动力。

5.请学生对此观点进行支持与反驳。

6.介绍物质生产技术在物质生产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阐述教育在物质生产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传递、发展和创新。

8.推论第二个观点:

教育促进物质生产技术的发展。

9.请学生支持和反驳此观点。

10.介绍消费者在现代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

11.推论第三个观点:

教育培养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消费者。

12.请学生支持和质疑此观点。

1.总结教师的基本观点。

2.请学生补充和完善教师的观点。

3.请持不同观点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育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吗?

如果同意此观点,请阐述教育与经济的具体关系。

如果你不认同此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第三章教案

课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2.能力目标:

理解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据此认知有关的教育现象。

3.其它目标:

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教育与政治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教育

1.决定教育领导权

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3.决定教育目的性质和部分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

1.维系政治稳定

培养政治人才、培养政治公民

2.促进政治变革

传播政治意识形态、普及政治思想、

课后小结

第课时计划

200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备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