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911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2021年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2021年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适时正音辨音“洛(luò)”,认识生字“壶”。

  2、朗读检查。

(正确、节奏、速度)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读好诗句是前提。

从正确朗读、读好每一个字做起,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把握好速度。

  三、诗文理解,自主交流

  1、这首诗写了些什么?

你能不能读得懂?

请你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

(生自学)

  2、同桌之间交流,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

  3、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说说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

(生答,师结合注释讲解字词意思)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从字词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弄清诗歌表达的主题。

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

  四、诗文品读,赏析感悟

  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作者到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的依据在哪里?

如果你能说出来,说明你真的弄懂了。

  “连”“入”两个动词写出了“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黯淡气氛。

“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强烈的凄冷孤寂感)(板书“凄冷”“孤寂感”)

  【设计意图】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内心情志的,在理解诗歌大意之后,还需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仔细品读,一字一词推敲,从而由意象深入理解意境。

  2、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送别辛渐一共写了两首诗,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

  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

(孤)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后来因事被贬谪至岭南。

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其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尉。

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生读)

  【设计意图】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魅力、诗歌的意境。

  3、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

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

那么,诗人是想表明什么?

(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高洁清廉的品质)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

  “冰心”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是什么样子的?

(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玉壶冰”首次见于南朝鲍照《代白头吟》中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至唐代成为一个久写不衰的意象,多次出现在诗词作品里。

(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玉壶冰”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也是理解诗人精神品质的难点,知人论诗,因此补充“玉壶冰”的历来寄托就有了依据。

  4、想象:

诗人会向辛渐说什么呢?

  5、归纳主题:

全诗句句是景,句句是情。

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

  6、指导背诵。

  送别诗我们学了很多,有的借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托物寓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有的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有的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有像今天我们所学的,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自己的心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设计意图】拓展处安排群诗阅读,既对送别诗做一个小结,又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从人物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品质”,围绕书后习题展开学习,群诗阅读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主题性阅读,這样的学习,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精神。

  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节奏感、音韵感、画面感、意蕴感都需要反复诵读。

朗读,是有方法的,需要字字入目读,教学生读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这是基础;入口入心读,让学生能够读懂诗句的意思;入情入境读,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

读之有层次,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古诗的张力与魅力。

  古诗文字简练,但内涵丰富,意味无穷,所谓“诗言志,歌咏言”。

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感悟,和作者来场穿越千年的对话,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意。

  古诗教学最终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而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思维的参与。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让美感流淌在学生心中,把文化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

2021年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书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同学们在

  老师的带领下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在不断的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每一首诗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或深刻的道理。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请同学背诵,说说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体会一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吴孤洛壶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边读边想:

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三.指导自学

  过渡:

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诗句。

  1.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

读(划停顿,熟读)

  解字词(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解诗句(串词串句)

  解全诗(串句连诗)

  朗读(体会感情,有语气朗读)

  2.小组学习。

  3.学习汇报。

(按学法汇报)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场冷雨连着一江秋水的寒意在夜间悄悄地来到吴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我的心也像楚山那样孤寂。

  “洛阳亲友如相问,”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问起我的景况,就请转告他们。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透亮,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四.深入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们还需要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这是我们这节课增加的学法之一。

  1.介绍作者王昌龄及背景。

  2.了解作者、背景,与诗歌相结合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了解了背景,理解了诗句,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背一二句写友情的句子)

  

(2)体会诗人表达他和辛渐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3.深入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你能把作者与友人深深的离别之情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不仅理解了诗句,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我们可以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注释]

  1.芙容楼:

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

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

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

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

清晨。

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

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

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

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写的是诗人对辛渐的叮咛和托付之语。

意思是说:

你到达洛阳后,假如有亲戚朋友询问我遭贬后的近况,你可以告诉他们,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

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态对小人诽谤所进行的驳击,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