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001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Word下载.docx

第四节 人民币

  

(一)人民币是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国家规定:

在境内市场流通中,除人民币外,严禁外币计价流通,严禁金银流通;

同时,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

人民币存在的形态有现金和存款货币。

  

(二)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银行是债务人.人民币持有者是债权人,两者间存在一种信用关系。

人民币是通过信贷程序,按经济需要发行的。

  (三)“一国两制”下的多币:

人民币与港币、澳门币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在实行“一国两制”的条件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形成“一国两币”:

人民币和港币。

人民币和港币的差异是法定地位不同、法定流通范围不同、管理主管当局不同。

人民币与港币是同一主权国家的两种货币、两种货币制度。

随着澳门回归祖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还形成“一国三币”:

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币。

第五节 国际货币

 

(一)世界货币

  国际间交易离不开货币。

世界货币的功能是执行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一般财富绝对社会化身的功能。

黄金本体曾是典型的世界货币形态。

  

(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国际货币

  在现代各国普遍实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黄金已基本丧失世界货币地位,而由某些国家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取而代之,称之为国际货币。

能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货币职能的少数国家货币,必须具有广泛的可普遍接受性和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币值

  (四)人民币

  (五)国际货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含义。

  2.领会: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信用货币的特点。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诸职能的含义。

(1)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2)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

货币币值、汇率的含义。

(1)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

(2)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内在联系及其差异。

法定货币。

(1)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含义。

(1)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的特征;

(2)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第二章 信用和融资方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信用、基本信用形式和融资方式的概念和内涵,了解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职能作用,把握我国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的发展状况,认识国外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及其对融资方式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信用及其职能

  

(一)信用的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偿还性”和“付息性”是信用的两点基本形式特征。

  

(二)信用的职能

  信用的最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信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中的一个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银行信用的收缩和扩张直接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增加。

  (三)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广泛集聚资金。

支持规模经济;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调节需求结构和总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第二节 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商业信用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商品的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主要的做法。

商业信用在我国的发展及商业信用票据化问题。

  

(二)银行信用

  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三)国家信用

  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信用关系。

分内债和外债,内债主要采取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

国家信用的积极作用。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四)消费信用

  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直接用于生活消费。

消费信用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区别如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的区别。

消费信用的经济意义。

  (五)民间信用

  也称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关系。

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本节是以授信或受信主体为标准对资金借贷活动进行的分类研究,旨在阐明金融理论中最基本的和实际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传统信用形式,而信托信用、租赁信用、保险信用、典当信用等其他信用形式,由于有些在专门的章节论述,有些对整体经济活动影响不大,故在本节不予论述。

市场经济越是发展,信用形式就越是趋于多样化。

在现代经济中,融资方式或渠道也不仅仅局限于信用方式,下一节中将提到的产权投资也已发展成了一种大众化的投融资方式。

第三节 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

(一)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各自的特点

  在直接融资方式中,资金盈余者直接持有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凭证,对其予以融资,金融中介机构仅提供便利资金和金融工具流通的服务;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作为借者和贷者的集中站在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一方面把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以自己为债务人筹集起来,另一方面,又以自己为债权人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产权投资成为大众投资方式

  传统上,产权投资涉及数量大、无到期期限,不适合于短期闲置资金的投资,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股票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大众化发展,产权投资成为一种大众投资方式,产权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大大提高。

  (三)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

  我国投融资体制已由财政主导型转为金融主导型,完善金融体制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间接融资方式一直居主导地位,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有客观需要;

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将推动直接融资方式的应用,使融资方式的总体结构趋向均衡。

  (四)金融证券化对融资方式及其结构的影响

  金融证券化(securifization)一般是指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

即资产证券化;

从广义角度看,公司融资方面的证券化也在证券化范围之内。

资产证券化贯通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连接了各类金融市场。

认识世界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可能性,对于预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管理模式的发展,确定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确定投融资策略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信用及其基本形式特征

  

(二)信用的职能和作用

  (三)五种基本信用形式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四)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

  (五)金融证券化对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影响

信用的定义。

信用的形式特征。

  1.领会:

信用的职能。

  2.应用:

分析说明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民间信用

(1)商业信用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

(2)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融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4)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5)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6)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及其经济意义;

(7)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3.应用:

(1)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2)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

(2)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相互关系与区别。

阐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

  (五)金融证券化的趋势

金融证券化的含义。

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

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有关利率的各种概念和利率总水平决定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状况、制定利率政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把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及所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了解利率期限结构的概念及其在利率预测和债券投资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概念

 

(一)利息和收益

  从本质上说,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在西方教科书中,利息常被表述为:

货币所有者因出让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补偿,或者,是资金短缺者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成本。

应该说,这是对借贷关系表象的描述。

  收益是投资者通过投资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由基本收益和资本收益两部分组成。

利息和股息收益是投资的基本收益,资本收益是因资产价格上升而形成的价差收益。

  

(二)利率和收益率

  利率是一种反映利息水平高低的相对指标。

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收益率由基本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两部分组成;

利率和收益率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有价证券的实际收益率也被称为有效利率。

  (三)利率的种类

  单利率和复利率;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第二节 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

  

(一)利率水平决定的一般原理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决定利率总水平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银行经营成本、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价格变动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和国家经济政策。

  

(二)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

  利率体系的含义;

传统上官定利率与民间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改革初步形成多层次体系: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利率。

利率体系发展目标:

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

  (三)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决定因素

  传统上主要考虑:

企业利息承受能力、通货膨胀率、银行成本、社会资金供求,通过利率政策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今后要使市场利率总水平主要由资本平均利润率、市场资金供求和物价总水平的变动等经济因素决定,使利率能够真正发挥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一)利率的概念。

  

(二)利率决定的一般原理。

  (三)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

  (四)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利率的概念

利息;

收益;

利率;

收益率;

单利率;

复利率;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

公定利率;

基准利率;

优惠利率。

(1)利率和收益率的区别与联系;

(2)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二)利率决定的一般原理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水平主要决定因素综述。

  (三)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

利率体系的含义。

我国利率体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四)我国利率总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传统上,我国利率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及主要决定因素。

我国应如何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特别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一)金融体系的职能

  一国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盈余单位的资金迅速流向资金短缺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要借助于两种方式:

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金融结构体系还承担为社会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

此外,各国金融当局作为金融体系的最高监管机构还发挥稳定金融体系、保障金融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功能。

  

(二)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各国金融体系各有特点,通常可把它们分为三类:

各种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途径:

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四)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1)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

(2)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

(3)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 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和个人的存款,从事贷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

  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本;

发行信用流通工具。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

  目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大体有两类:

银行;

一类是职能分工型商业单元银行制;

一类是综合型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1)单元银行制;

(2)总分行制;

(3)控股公司制;

(4)连锁银行制;

(5)跨国联合制。

  (三)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外国独资商业银行等构成。

它们对我国经济发展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

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居于特殊的地位。

第三节 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它的必要性在于:

统一发行银行券;

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

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

代表政府管理金融业。

  中央银行的类型主要有:

单一型;

复合型;

跨国型以及准中央银行型。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金融监管机构,行使的基本职能包括:

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国家的银行。

  (三)我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全国的金融业,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同其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一样行使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

但在具体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四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保险公司

  是以合约方式定期定量从持约人手中收取保险费,然后按合约规定向持约人提供保险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各种基金公司

  通过向个人出售股金份额以筹集资金,然后利用筹集的资金投资购买多样化的股票和债券组台。

基金公司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三)信托投资公司

  是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管理、经营和处理经济事务的金融机构,是以受托人身份经营现代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

  (四)投资银行

  是从事证券发行、买卖、以及协助公司进行兼并和收购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有些国家投资银行也称作证券公司,行使与投资银行同样的职能。

在我国,目前投资银行业务也主要由证券公司承担。

第五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按政府发展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

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有: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资金来自国家预算拨款和在国内外发行金融债券等;

经营讲求保本微利。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四)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五)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

  (六)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

  (七)中央银行的产生

  (八)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九)我国的中央银行

  (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构成

  (十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经营特点

金融体系的含义。

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的方式

金融机构体系的概念。

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

(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

(1)商业银行的含义;

(2)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

(1)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

(2)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

(3)商业银行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本的职能;

(4)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

分析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其各项职能。

(1)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2)单元银行制;

(3)总分行制;

(4)控股公司制;

(5)连锁银行制;

(6)跨国联合制。

(1)商业银行的类型;

(2)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内容。

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

中央银行的含义。

(1)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必要性;

(2)中央银行的类型。

中央银行的性质。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分析各国中央银行是如何发挥各项职能的。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

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特点。

  (十)非银行金融机构

(1)保险公司;

(2)基金公司;

(3)信托投资公司;

(4)投资银行。

(1)投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2)各种基金公司的存在与发展;

(3)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职能;

(4)保险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意义。

  (十一)政策性金融机构

(1)政策性金融机构;

(2)国家开发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中国进出口银行。

(1)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

(2)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业务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等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坚持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

  为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

  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其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包括存款类资金来源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构成。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一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一部分来自于银行自身的结益(净利润)。

  

(二)存款类资金来源

  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资金来源。

包括各种存款账户所吸引的资金。

主要有:

活期存款账户、个人支票与储蓄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账户、定期存款账户等。

在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居民储蓄存款是最主要的部分。

  (三)非存款类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的非存款资金来源包括从短期货币市场借入的资金,在资本市场发行的长期债券以及银行自身的资本金。

  (四)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出现了活期存款定期化倾向和借入资金占负债比例上升的趋势。

这些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三节 储蓄存款

  

(一)储蓄存款的原则和种类

  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

在我国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

  商业银行办理储蓄存款的原则是: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储蓄存款的种类主要有: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保值储蓄等。

  

(二)储蓄存款的作用

  储蓄存款的作用表现在:

积累资金、引导消费、将现期货币购买力转化为未来货币购买力。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内容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体系对通过负债业务形成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内容有:

现金资产业务、贷款、贴现和证券投资等。

  

(二)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放同业以及托收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具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成本低的特点。

是维护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第一道防线。

也称为一级准备。

  (三)贷款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