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054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8.为探究燃烧的条件。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9.如表实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A.A 

B.B 

C.C 

D.D

10.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

(1)从物质分类看,干冰属于_____(填标号).

A氧化物B酸C碱D盐

(2)从物质组成看,干冰由碳、氧2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

(3)从物质变化看,塑料袋鼓起的过程中干冰发生了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

12.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1)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_____性.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下列金属适宜镶嵌在铁质船底的是_____(填标号).

APb(铅)BCuCPt(铂)DZn

(3)对铁“发蓝”处理,使其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②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判断该零件“发蓝”处理效果_____(填“好”或“不好”),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

(2)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起_____作用.

(3)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4项指标,通过过滤可达到_____(填标号)指标.

A无异色B无异味C澄清透明D无细菌和病毒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所示.

①在1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

甲_____乙(填“>”“<”或“=”).

②t1℃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三、推断题

14.如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为下述五种物质中的一种:

CuSO4、HCl、Fe、Na2CO3和Ca(OH)2,且图中相连两个环对应的物质(或其溶液)在常温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1)上述五种物质中:

①可用于农业生产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②能相互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图中乙为HCl,且乙与丁能发生中和反应,则丙为_____.

(3)若丙为Fe,则甲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1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种装置如图甲与乙所示.

a仪器的名称是_____;

实验室利用甲装置制取氧气时,a仪器中所盛试剂为_____(填名称).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倒吸,正确的操作是:

先_____,再_____.用装置乙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时,如果二氧化碳始终收集不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一种).

五、科学探究题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1验证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2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

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无水醋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

如图2所示,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迅速塞紧橡胶塞.实验过程中,A、B和C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避免空气中的_____对实验造成干扰.

③设置A、B、C实验的目的是_____.

④能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六、计算题

17.为测定锌铜合金中锌的含量,取该合金放入如图14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发生反应:

Zn+H2SO4=ZnSO4+H2↑。

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铜合金质量

342.10g

16.00g

357.70g

若不考虑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故选A。

2.D

【解析】

试题分析:

A、NH4HCO3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故选D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C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A错误;

B、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故B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钙会使人患骨质疏松,故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D错误。

故选C。

4.C

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5.D

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2)×

3=0,则x=+3价。

故选D。

6.C

A、福尔马林可使病菌中的蛋白质变性死亡,但不能用福尔马林(35%~40%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可处理生物标本,故A错误;

B、聚氯乙烯塑料在使用中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用于盛放和包装食品,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可以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不能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故D错误。

7.D

A、由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钠的原子序数是11,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所以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不符合题意;

D、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8.A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A、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错误,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正确,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正确,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从而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热水的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水隔绝了氧气,正确,故选A

9.D

A、氧气能支持燃烧,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产生特殊气味,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可用肥皂水来区分,加入肥皂水后,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或者有浮渣产生,则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二氧化碳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本题选D。

10.C

【分析】

由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增加了,是生成物,碳酸钙的质量减小了,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

A、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固体反应物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的反应,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容器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1.A3:

8物理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故选A;

(2)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

2)=3:

8;

(3)干冰由固态变成了气态的二氧化碳,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间隙,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间隙变大了,故填: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2.导热D隔绝水和氧气不好

(1)用铁锅作炊具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故填:

导热;

(2)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由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可知,四种金属中只有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故选D;

(3)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从而防止铁锈蚀,故填:

隔绝水和氧气;

②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铁裸露导致反应,说明发蓝处理不好,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好,

13.化学乳化C<饱和溶液37.5%

(1)太阳能使水分解,故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故填:

化学;

(2)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

乳化;

(3)通过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可以使水变得澄清透明,故填:

C;

(4)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在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故填:

<;

②t1℃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60g,故形成的是饱和溶液;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饱和溶液;

37.5%。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4.Ca(OH)2

Na2CO3

(1)①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

Ca(OH)2;

②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图中乙为HCl,且乙与丁能发生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故丁是氢氧化钙,丙能与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故丙是碳酸钠,故填:

Na2CO3;

(3)若丙是铁,则乙和丁是盐酸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故甲和戊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二者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试管高锰酸钾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反应物量不足(或漏气等其他合理答案)

a仪器是试管;

甲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处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a仪器中所盛试剂为:

高锰酸钾;

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如果二氧化碳始终收集不满,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药品的量不足等造成的.

16.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水蒸气对比实验试管D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A、B、C中硅胶不变色

①无色酚酞试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滴入了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化,故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②空气中含有水,也能使硅胶变色,迅速塞紧橡胶塞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故填:

水蒸气;

③通过实验ABC的实验现象的对比证明了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醋酸钠固体都不含有水,不能使硅胶变色,由实验D硅胶的变色说明了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故填:

对比实验;

④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而氢氧化钠固体、无水醋酸、生成的醋酸钠均不能使硅胶变色,故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试管D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试管A、B、C中硅胶不变色。

17.

(1)0.4g

(2)81.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就是按照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数

(2)依据题意写方程式(3)写出相关量(4)列比例式求解(5)简单写出答案。

该题中合金总共为16g,但只有Zn和稀硫酸发生反应,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求出H2的质量,在通过H2的质量求出Zn的质量,进一步就出Zn的质量分数。

解:

依题意可得

(1)氢气的质量=342.10g+16.00g-357.70g=0.4g

答:

氢气的质量为0.4g;

(2)解:

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x=13g

则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100%=81.25%

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1.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