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161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 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docx

成人高考测试题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固定语:

固定语是指语言中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结构固定、形式上相当于词组、功能上相当于词的单位。

如“自相矛盾、孤掌难鸣、敲边鼓、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大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概念义:

是词义中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那部分意义,也就是词的理性内容,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点。

言语义:

言语义指词在具体运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

言语义不是固定在词中的意义,而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创造性地使用词语而产生的,一旦离开具体的语境,词的言语义就消失了。

类词语:

类词语是定义式解释词语方式中表示事物类别的词语,也就是构成解释语的偏正结构中的中心语。

(由于词义解释中表示类别的词语不一定是词,可能是词组,比如“国脚:

入选国家队的足球运动员”,词性与被解释的词也不一定一致,比如“蓝:

像晴天天空一样的颜色”,所以叫做类词语。

具体请参考本课程复习指导书第76页,有比较详细的分析。

词群:

词群就是一系列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词族。

(这是就教材主要分析内容而言的,教材还涉及到非语义词群,这样我们就)也可以说词群是一系列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词形成的词族。

二、填空题

  1.词汇中的专门用语包括(专名词语、术语)和(行业语)。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按语-案语”是一组(异形)词。

  4.构词法研究的基础是分析(合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据此可知,“敲打”的结构方式是(并列式),“敲定”的结构方式是(补充式)。

  5.词的(概念义)是一个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形象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

  6.词的附属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7.(言语义)是词在运用中所获得的不固定的、临时具有的意义。

  8.本章的“词群”概念,其内涵相当于“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义场)。

  9.从层次词群中同位的词的关系看,“老虎-狮子”是(并列关系),“成功-失败”是(反义关系)。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

1.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大多是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多为单音节形式。

错:

词可以独立运用,而语素不能。

2.“扩大、壮大、最大、自大、加大”都是词。

错:

“最大、加大”是词组。

3.“亮相、方程、函数、商品、畅销”都属于固定语中的专门用语。

对:

属于广义的专门用语。

4.成语大多由三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大多为动宾关系。

错:

应当是惯用语。

5.“抨击、诽谤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这个句子的词语使用没有什么问题。

错:

“诽谤”的感情色彩不对。

6.“花儿、玩儿、幼儿、女儿”都是词根+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

错:

“幼儿、女儿”是词根+词根构成的限定式合成词。

7.从词的构成理据看,即使是等义同义词,其实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向日葵、望日莲、转日莲、朝阳花、向阳花、太阳花”就是如此。

对。

8.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词义可以转化为言语义,这样词义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错:

当为“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词义”。

9.“车”和“轮子、方向盘”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它的成员的关系。

10.划分词义义项时,要注意把词的比喻用法产生的言语义独立为一个义项。

错:

一、解释下列名词

1.老国音和新国音:

老国音是指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议定的国语标准音,“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

新国音是指1924年由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的国语标准音,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2.中响复韵母:

由两个以上元音构成的复韵母,根据韵腹的位置的不同又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三类。

中响复韵母就是韵腹在中间位置上的复韵母,例如iaoiouuaiuei等。

3.韵基:

韵基是构成韵母的成分。

韵母,除去韵头,就是韵基,所以韵基就是韵母中由韵腹和韵尾构成的成分。

有些韵母只有韵基,韵基成分中一定有韵腹。

例如韵母iang,其中i是韵头,剩下的ang就是韵基;韵母ia,其中i是韵头,a就是韵基,这个韵基就没有韵尾。

4.隔音字母:

隔音字母是分隔音节界限的字母,包括y和w两个。

5.强辅音:

强辅音就是发音时有强烈气流呼出的辅音,送气音就是强辅音。

二、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词会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推广普通话)。

  3.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指(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4.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5.(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推行的。

  6.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其中字母v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y和w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7.(国语罗马字)是政府批准的第一套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

  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iou、uei、uen)。

  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和【】是唯一的一对(清浊)相配的辅音。

  11.从语音四要素角度看,可以把一个表义的音节分为(音质成分)和(非音质成分)。

  12.根据韵头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类,根据韵尾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尾、元音尾、鼻音尾)类。

  13.韵尾影响到韵腹,使韵腹音质向韵尾方面靠近,这种同化现象叫做(逆同化)。

  14.普通话语音系统一共有(6)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4)个调位。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

2、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u行、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使用y、w,其目的是要把26个拉丁字母都使用上,避免浪费字母。

错:

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手书时连写中断和书面上符号过多引起的不美观的状况。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

错:

韵腹皆应省略,韵头不能省略。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

对。

5、韵母ü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

错:

ü上的两点,在拼写注音时,当声母为j、q、x时则要将上面的两点省略。

而与辅音声母l、n相拼时,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

6、为了使读准字音,给汉字注音时,必须把变调标出来。

错:

汉字注音应当注本调。

7、清浊构成的音位对立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错:

送气与否。

8、用严式标音法,韵母ia和ua中的a是同一个音素,iao和uai中的a是一个音素,这两组韵母中的a要各用不同的音标表示。

错:

ia和ua是【A】;iao是【ɑ】;uai是【a】,都不是同一个音素。

9、宽式标音中哪些音素可以合并出一类,关键是在于音素之间差别的大小。

错:

关键是在于这种差别是否跟语义的表达有直接关联。

10、普通话语音系统只有21个声母,所以辅音音位也是21个。

错:

辅音音位有22个,还有一个ng。

6.解释下列新词语的意义:

  ①黑客:

使用网络技术破坏他人网站或电脑的计算机高手。

  ②双赢:

双方都能得益。

  ③网吧:

提供上网服务的营业场所。

  ④大片:

高投资、高票房并由知名导演、演员加入的影片。

  ⑤短信:

通过手机收发的篇幅较短的文字信息。

5.举例解释上位词、下位词、同位词、层次词群、非层次词群。

上位词:

指概念上外延更广,其相对关系上是大类,包含小类的词。

例如:

“花”是“鲜花”的上位词,“植物”是“花”的上位词。

下位词:

指概念上外延更小,其相对关系上是小类的词。

例如:

“矿工、花匠、瓦工、木工”是“工人”的下位词。

同位词:

处在层次词群中同一层次的词叫作同位词,它们的词义有多种联系,包括并列关系、同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是课程同位词。

层次词群:

指成员呈现层级关系的词群。

例如:

“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非层次词群:

表示某方面的事物现象、动作行为、性状特征组成的词群,没有层次关系。

例如:

“看、瞥、仰视、环视、盯”。

一、解释下列名词

1.真谓宾动词:

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动词宾语还保持着动词的语法特点,例如“打算”,它带的动词宾语还可以受状语修饰,还可以继续带宾语,例如“打算马上收割庄稼”。

2.施事主语:

就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出者的词充当主语。

3.不完全主谓句:

只能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必须依赖上下文才能表达明确而完整的意思,通常是承前省略了有关的成分。

例如:

“你明天去杭州吗?

”“去。

”这里的“去”就是不完全主谓句。

4.直接成分:

就是组成更大一级语言单位的两个直接组成部分。

5.复谓结构:

指两个谓词性词语之间彼此没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关系的谓词性结构。

二、填空题

  1.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中,(语素、词、词组)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

  3.现代汉语中的介词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

  4.从语法角度划分词类,可以有多方面的依据,一般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确定词类。

  5.“大型、微型、主要”等是(区别词),不是形容词

  6.动作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例如“听见”是(非自主动词),“打击”是(自主动词)。

  7.单宾动词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例如(“吃、喝、参观、访问”)是体宾动词,(“打算、企图、进行”)是谓宾动词。

  8.“科学”兼属(名词)和(形容词),“代表”兼属(名词)和(动词)。

  9.疑问句、陈述句等是从句子的(表达)角度划分的,单句和复句是从句子的(结构角度)划分的。

  10.“买东西”是(述宾)词组。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

1.“我写字”这个句子有三个语素,他们正好充当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可见语素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2.介词结构一般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的。

对。

3.句子不一定都能还原为词组。

对。

4.划分汉语的词类,词的形态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标准。

错。

5.“把”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介词功能,不能独立作谓语动词使用。

错。

6.特指问和是非问的区别是,前者常常在句尾使用语气词“吗”,后者使用“呢”.错。

7.按照谓语不同的语法性质,“白布两元一尺”是名词谓语句。

错。

8.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墙上挂着一幅画"的主语是受事主语。

错。

9.多重复句是指由三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10.把字句中"把"后面的宾语成分,可以还原到动词后面去。

错。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

1.指出下列主谓句的句型:

①那件衣服,样式特别新潮。

主谓谓语句

②过去的一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本书。

动词谓语句

③一张桌子四条腿。

名词谓语句

④你借给我的那本小说确实非常精彩。

形容词谓语句

⑤我刚才看见的那个人其实你也认识。

主谓谓语句

⑥今天早晨我吃的馒头。

名词谓语句

  2.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层次,注意歧义句的分析。

①不适当地浇水施肥会影响庄稼的生长。

(歧义)

121-2主谓

34563-4状中偏正,5-6状中偏正

789107-8状中偏正,9-10述宾

1112131411-12联合,13-14定中偏正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能不能通话是区别语言和方言的一个(经验性标准),但能不能(对应转换)是比能否通话更为深刻的判断标准。

2.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3.语言演变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内部演变、(外部接触)、(异化和渗透)、(分化和融合)。

4.现代汉语方言可分北方方言、(湘方言)、(吴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等七大类。

5.北京话是(官话)方言的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海南岛属于(闽)方言区,云南属于(官话)方言区。

7.同普通话语音相比,吴方言和湘方言的突出特点是有成套的(浊辅音声母)。

8.方言调查的目的是搜集活的语言事实,积累材料,为研究语言服务,因此方言调查要以(搜集方言材料)为出发点,以共时描写为基本方法。

9.操某种方言的人群居住的不太大的区域被周围大片其它方言所包围,这种现象称为(方言岛)。

10.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口语性)和(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

二、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词会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推广普通话)。

  3.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指(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

  4.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5.(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推行的。

  6.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其中字母v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y和w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7.(国语罗马字)是政府批准的第一套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

  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iou、uei、uen)。

  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和【】是唯一的一对(清浊)相配的辅音。

  11.从语音四要素角度看,可以把一个表义的音节分为(音质成分)和(非音质成分)。

  12.根据韵头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类,根据韵尾的不同,韵母可以分(开尾、元音尾、鼻音尾)类。

  13.韵尾影响到韵腹,使韵腹音质向韵尾方面靠近,这种同化现象叫做(逆同化)。

  14.普通话语音系统一共有(6)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4)个调位。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

2、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u行、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要使用y、w,其目的是要把26个拉丁字母都使用上,避免浪费字母。

错:

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手书时连写中断和书面上符号过多引起的不美观的状况。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

错:

韵腹皆应省略,韵头不能省略。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

对。

5、韵母ü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

错:

ü上的两点,在拼写注音时,当声母为j、q、x时则要将上面的两点省略。

而与辅音声母l、n相拼时,上面的两点不能省略。

6、为了使读准字音,给汉字注音时,必须把变调标出来。

错:

汉字注音应当注本调。

7、清浊构成的音位对立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错:

送气与否。

8、用严式标音法,韵母ia和ua中的a是同一个音素,iao和uai中的a是一个音素,这两组韵母中的a要各用不同的音标表示。

错:

ia和ua是【A】;iao是【ɑ】;uai是【a】,都不是同一个音素。

9、宽式标音中哪些音素可以合并出一类,关键是在于音素之间差别的大小。

错:

关键是在于这种差别是否跟语义的表达有直接关联。

10、普通话语音系统只有21个声母,所以辅音音位也是21个。

错:

辅音音位有22个,还有一个ng。

二、填空题

  1.词汇中的专门用语包括(专名词语、术语)和(行业语)。

  2.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按语-案语”是一组(异形)词。

  4.构词法研究的基础是分析(合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间的关系,据此可知,“敲打”的结构方式是(并列式),“敲定”的结构方式是(补充式)。

  5.词的(概念义)是一个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形象一般本质特点的反映。

  6.词的附属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7.(言语义)是词在运用中所获得的不固定的、临时具有的意义。

  8.本章的“词群”概念,其内涵相当于“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义场)。

  9.从层次词群中同位的词的关系看,“老虎-狮子”是(并列关系),“成功-失败”是(反义关系)。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

1.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大多是由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语素多为单音节形式。

错:

词可以独立运用,而语素不能。

2.“扩大、壮大、最大、自大、加大”都是词。

错:

“最大、加大”是词组。

3.“亮相、方程、函数、商品、畅销”都属于固定语中的专门用语。

对:

属于广义的专门用语。

4.成语大多由三个音节构成,结构关系大多为动宾关系。

错:

应当是惯用语。

5.“抨击、诽谤和批判违法乱纪行为是大众传媒的责任”,这个句子的词语使用没有什么问题。

错:

“诽谤”的感情色彩不对。

6.“花儿、玩儿、幼儿、女儿”都是词根+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

错:

“幼儿、女儿”是词根+词根构成的限定式合成词。

7.从词的构成理据看,即使是等义同义词,其实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向日葵、望日莲、转日莲、朝阳花、向阳花、太阳花”就是如此。

对。

8.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词义可以转化为言语义,这样词义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错:

当为“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词义”。

10.“车”和“轮子、方向盘”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它的成员的关系。

10.划分词义义项时,要注意把词的比喻用法产生的言语义独立为一个义项。

错:

二、填空题

  1.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法单位是(句子),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2.语法单位中,(语素、词、词组)是静态单位,(句子)是动态单位。

  3.现代汉语中的介词都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

  4.从语法角度划分词类,可以有多方面的依据,一般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确定词类。

  5.“大型、微型、主要”等是(区别词),不是形容词

  6.动作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例如“听见”是(非自主动词),“打击”是(自主动词)。

  7.单宾动词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例如(“吃、喝、参观、访问”)是体宾动词,(“打算、企图、进行”)是谓宾动词。

  8.“科学”兼属(名词)和(形容词),“代表”兼属(名词)和(动词)。

  9.疑问句、陈述句等是从句子的(表达)角度划分的,单句和复句是从句子的(结构角度)划分的。

  10.“买东西”是(述宾)词组。

三、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

1.“我写字”这个句子有三个语素,他们正好充当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成分,可见语素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2.介词结构一般是不能独立充当句子的。

对。

3.句子不一定都能还原为词组。

对。

4.划分汉语的词类,词的形态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标准。

错。

5.“把”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介词功能,不能独立作谓语动词使用。

错。

6.特指问和是非问的区别是,前者常常在句尾使用语气词“吗”,后者使用“呢”.错。

7.按照谓语不同的语法性质,“白布两元一尺”是名词谓语句。

错。

8.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墙上挂着一幅画"的主语是受事主语。

错。

9.多重复句是指由三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10.把字句中"把"后面的宾语成分,可以还原到动词后面去。

错。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能不能通话是区别语言和方言的一个(经验性标准),但能不能(对应转换)是比能否通话更为深刻的判断标准。

2.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3.语言演变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内部演变、(外部接触)、(异化和渗透)、(分化和融合)。

4.现代汉语方言可分北方方言、(湘方言)、(吴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等七大类。

5.北京话是(官话)方言的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海南岛属于(闽)方言区,云南属于(官话)方言区。

7.同普通话语音相比,吴方言和湘方言的突出特点是有成套的(浊辅音声母)。

8.方言调查的目的是搜集活的语言事实,积累材料,为研究语言服务,因此方言调查要以(搜集方言材料)为出发点,以共时描写为基本方法。

9.操某种方言的人群居住的不太大的区域被周围大片其它方言所包围,这种现象称为(方言岛)。

10.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口语性)和(方言性)最强的文学样式。

1韵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一般由开口度最大的元音充当如果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

例如韵母uaiQ是韵腹韵母ingi是韵腹。

2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例如“我、沙发”等就是单纯词。

3体宾动词就是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

例如“吃”可以带“水果、米饭”做宾语。

4句类就是句子的语气类别例如“我们学习”是陈述句。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通话确立为国家通用语言方言就不能使用了。

(×)

2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但是语音系统是相同的。

(√)

3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句子就是多重复句。

(×)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的原因是北京语音很规范。

(×

5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有10个单韵母。

(√)

6“泰山”指岳父从词的理据看这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

(√

7“领、岭、零、拎、玲”从现代汉字角度看都是形声字。

(√)

8“木”是意符“太”是音符“心”是记号。

(×)

9网络语言的三多是指读音多、笔画多、音节多。

(×)

10.语言的自我调节是指语言会自行调整与社会运用无关。

(×)

1.颁行语言文字法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

A.错误

2.充当普通话音节韵尾的音素一共有四个,即i、u、n、ng。

B.正确

3.iou、uei、uen三个韵母,在使用中有时候省略韵腹,有时候省略韵头。

A.错误

4.在给汉字注音时,字母i只有充当韵腹时,上面的一点才能省略。

A.错误

5.韵母ü的原形在拼音时永远不会出现,因为注音时上面两点按拼写规则要省略。

A.错误

6.普通话其实就是北京话,北京话就是普通话。

A.错误

7.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读音与拉丁字母读音相同。

A.错误

8.普通话声母p和k的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发音部位不同。

B.正确

9.根据规则,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必须以词为书写单位,例如“鸭绿江”拼写为“YālùJiāng”。

B.正确

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辅音音素则是22个,但是辅音声母只有21个。

B.正确

11.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音素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类。

A.错误

12.中响复韵母就是主要元音充当韵腹的韵母,例如韵母iang。

A.错误

13.普通话音节响亮、悦耳,原因是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B.正确

14.声调的类别是根据调值的具体类别归纳出来的。

B.正确

15.朗读和朗诵是一回事,二者没有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