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256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报告.doc

篇一:

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目前,我县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我县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随机确定一些学校与学生进行调查。

概念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

2004年3月—5月

对象与范围:

随机确定6所学校:

雉城镇2所、中心小学2所、完小2所。

随机抽取150名学生、50名教师、150名家长。

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问卷见附录)

观察法:

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

访谈法:

师生座谈会

定量、定性分析

3.调查内容

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校对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各校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

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

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墙报、红领巾广播、小交警监督岗等。

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

文明班级、优秀集体、文明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等。

倡导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

在班级管理中突出行为习惯培养这个重点,如:

每周确定一条重点行为规范进行训练。

举办家长学校与家长报,传递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信息。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有的学校有非常明确具体的学习习惯要求,对一年级学生能采用独立时间训练行为。

对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及时沟通,经常提醒。

课堂上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乐趣。

树立榜样,通过名人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3)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随机抽取的150名学生和150名家长,下发调查表。

从回收的调查表可以反映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

74.2%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专心,90.0%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按时,90.2%的家长认为孩子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品,79.2%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按时起床、睡觉。

大部分学生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专心听课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待教师的批改能及时订正、87.4%的学生平时喜欢看课外书。

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一些显性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养成。

2.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

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

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从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4)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

年级越高,字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

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

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5)缺乏学习内驱力。

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

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

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

有34.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

3.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

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

家庭结构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如父母离异、有盗窃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孩子受到腐蚀,导致行为习惯不良。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应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和保护伞,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有的教师教法比较成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

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

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与参与方法不明确,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

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

教师在课堂上随手画圆,画出的圆似圆非圆;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3)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有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

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如把违反纪律看作“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

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

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制定一套可以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

现提出一些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修改。

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依据提示,通读课本,划出难点,完成预习作业】

二、课前准备的习惯。

【预备铃一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三、出声早读的习惯。

【早读内容明确,按时到校早读,出声读书,读记结合,手脑并用】

四、认真上课的习惯。

【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善于倾听,做好笔记,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五、课后复习的习惯。

【阅读理解教材,复习笔记,记住要点,当天功课当天复习掌握】

六、独立作业的习惯。

【到校先交作业;作业保质保量,按时缴交;独立完成;口头作业也要完成好;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订正错误】

七、安静自修的习惯。

【自习课不讲话,不做小动作,不看课外书,不离开座位,自己复习写作业】

八、勤学好问的习惯。

【刻苦用功,努力上进;不懂就问,当天的疑难当天就解决,决不放过;放学后可与同学互相讨论问题;善于思考,经常提问】

九、晚上读书的习惯。

【不管作业完成与否,也不管有没有作业,每天晚上都要认真读书半小时以上--①当天的教材要复习掌握;②当天的作业要独立完成;③第二天的功课要认真预习;④可超前学习或复习旧知识或阅读课外有益读物】

十、认真审题的习惯。

【作业、考试先审题再作答】

十一、书写工整的习惯。

【坐资端正,握笔正确,字迹清楚,字体工整,作业整洁,格式正确,作业本保管得好】

十二、整理书包的习惯。

【每天睡觉前把明天要交的作业及要带的学习用品整理好放进书包】十三、单元总结的习惯。

【每一单元学完后,要利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比较记忆】

十四、学习分析的习惯。

篇二: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报告

杨德慧

一.调查目的

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小学生,学生家长,老师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

四.调查时间

2011年8月10日——2011年9月4日

五.调查内容;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中国教育家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优良素质便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地资本。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经说过: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

“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核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没有这样的好习惯。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位小学生吧。

第一,某学生放学回到家,就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放,然后打开电视,往沙发上一躺,优哉乐哉地看了动画片。

动画片看完,又该吃晚饭了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做作业,已经是晚上8时左右。

第二,另外一个小学生放学后回家,就快速的进了小书房。

然后打开书包,掏出作业做了起来。

作业完成后,爸妈已准备好了晚饭,吃过饭后,该同学就高兴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都是学生,同样都是看电视和做作业,但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同。

前一个同学在看完电视之后再做作业,而后一个同学则是做完作业后再看电视。

就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来看,学习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也就是说,第一个同学在看完电视之后,他距离学习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而在这个时间过程中,他当天学习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了,这样他完成的作业质量应该是有限的。

而后一同学,他刚到家就开始了作业,这时他距离课堂学习的时间应该不算太长,这样刚学习的知识在他的大脑中还应该有着强烈的印象,他做起作业来就是用来巩固学习成果的,第一个同学在一定的遗忘过程后才巩固,效果肯定不会十分明显,第二个同学,在遗忘刚开始时就巩固了,他的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其实,看看我们的周围,像第一种小学比比皆是,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怎样的不听话,回家后只会看电视,做作业要家长左一次右一次下命令才会去做。

如此种种,无不透露出一个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

那么,要怎样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在这里我们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处理一些难题的方式等。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全国足球教练米卢先生帽子上最著名的一句话。

他给了我们足球的快乐,带领我们中国足球破天荒地第一次走出了国门,踢进了世界杯,为中国人扬了一口气。

是的,态度决定一切。

学习亦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态度的具体表现。

我们要养成好习惯就要从好态度开始。

下面就让我们再来两个例子吧?

1.某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一个词语,突然,有一个小学生赶紧从书包里拿出什么东西,躲在书桌的柜子里翻了起来,老师轻轻地走了过去,原来他正在查阅字典,纠正老师刚才的讲解。

老师笑了,因为老师刚才的讲解本来就没有字典里的准确,毕竟那是“标准答案”。

2.这还是发生在某一课堂上,老师在检查前一天布置的作业,可他眉头紧锁,他看到一个同学的作业,连最起码的查阅书本就可以完成的内容,都懒得查找,尽然错误连篇。

在这两个例子中,两个同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前者怀着谨慎治学的态度去学习,而后者则只是为了简单地应付作业,而根本不去查阅相关资料。

对于今天我们的学生来说,也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用不自愿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它们中很少有人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习,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

在这一方面我们不能不说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现行体制存在一定的不是,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容忽视今天的小学生厌学的内在因素。

那么,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对学习习惯的看法又怎样呢?

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你对学习有什么看法?

a好成绩是给家长看的b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

c学习是为将来为祖国做贡献的d没考虑

2.你认为你的学习快乐吗?

a一般b不快乐c快乐

3.你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你有帮助吗?

a对自己有帮助b对自己没有太大帮助c没帮助

在调查中,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答案b,但我们也不能否定,也有学生选择答案a,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小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错误倾向。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选择不快乐的占了86%的较大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馈了我教学制度的弊端。

而对于第三个问题,95%的小学生都选择了a。

经过对以上问卷的了解,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小学对学习的看法有一定的偏差,但对学习习惯养成还是持有比较普遍的认同感的,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体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效仿着提出了“快乐学习”的理念,但我们难以自欺欺人的就此认为我们的身旁就充满了快乐。

应该说现实生活中确实带领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的教师并不是很多。

其实小学生厌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的态度问题,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小学生变不自觉为自觉,变厌学为乐学,自己在学习的海洋里享受学习的快乐。

就这个问题,我们要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养成快乐学习的习惯呢?

就此,我认为可以让她们来学习这两点:

第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我们的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不难

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小学生的教育,让小学生感知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白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腾飞,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辉煌。

第二.学生要由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不情愿变为

心甘情愿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有一定的耐心,好好地开导他们,耐心的教育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他们一定会由厌学变为好学。

实际,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也不难,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小学生的一点一滴,慢慢地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不好变为好,让好变为更好,他们的坏可从有变为无,他们的成绩好了,他们就会自主的,快乐的去学习,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养成了吗?

/篇三:

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随机确定一些学生进行调查。

概念界定: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

2013年3月—4月

对象与范围:

随机确定5所学校:

随机抽取150名学生、50名教师、150名家长。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

观察法:

随堂听课时进行观察、查看作业本

访谈法:

师生座谈会

3、调查内容

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校对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1)各校有多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

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

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墙报、红领巾广播、小交警监督岗等。

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

文明班级、优秀集体、文明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等。

倡导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

在班级管理中突出行为习惯培养这个重点,如:

每周确定一条重点行为规范进行训练。

举办家长学校与家长报,传递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信息。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有的学校有非常明确具体的学习习惯要求,对一年级学生能采用独立时间训练行为。

对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及时沟通,经常提醒。

课堂上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乐趣。

树立榜样,通过名人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3)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随机抽取的150名学生和150名家长,下发调查表。

从回收的调查表可以反映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

74.2%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专心,90.0%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作业按时,90.2%的家长认为孩子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品,79.2%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按时起床、睡觉。

大部分学生具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专心听课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待教师的批改能及时订正、87.4%的学生平时喜欢看课外书。

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一些显性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养成。

2、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

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

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

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从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