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2599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三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去确定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意义:

⑴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⑵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P28、29、30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8、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⑴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⑵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还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

(网络答案)做为青年大学生,必须紧密团结,“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争取美好生活的梦。

国家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息息相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

作为这个有机整体中的一分子,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这样这个13亿个体共同编织的“中国梦”才够美丽,才更坚实。

9、大学生如何做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应躬行。

第二章

10、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为什么: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魄2.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3.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4.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11、什么是爱国主义?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时代价值:

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⑵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⑶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⑷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3、联系实际谈谈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P55

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我们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⑵促进民族团结。

我们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

立足生活实际,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⑶维护祖国统一。

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⑷增强国防观念。

我们要学习国防知识,参加院校军训,提高国防意识,关心国防事业,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⑸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我们要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P60、61、62

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精神,包括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要明确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关键。

第三章

15、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65、66、67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也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16、大学生如何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武装自己,从而防止错误和腐朽的人生观?

P71

(1)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

(2)已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3)反对拜金主义

(4)反对享乐主义

(5)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6)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人民的人生实践中完胜自我,创造自己的价值。

17、怎样理解人生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什么样的关系?

P74

(1)理解: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18、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如何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

P75

⑴标准①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②普遍标准: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⑵评价方法: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9、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P78

⑴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⑵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20、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82-85

⑴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⑵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第四章

21、什么是道德?

道德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P90.91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23、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说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革命道德的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24、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⑵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五章

25、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P173

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如何做:

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

(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忽视,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大学生在增强自己社会公德意识时还要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空谈。

⑵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我们可以从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6、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什么?

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P123、124、125、126、127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7、大学生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P129、130、131

28、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28、什么是个人品德?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P200

个人品德:

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⑴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①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思考和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②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③最后,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⑵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①学思并重②省察克治③慎独自律④积善成德⑤知行统一

⑶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六章—第八章

29、什么是法律?

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P143、144、145

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论,“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法律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即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

(3)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创造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发展阶段: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含哪些法律部门?

主要特征是什么?

法律部门:

(1)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

(2)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

主要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31、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

P128-130

四个环节:

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及内容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34、什么是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是什么?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4)养成守法习惯。

35、请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及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P187、188

(1)信仰法律;

(2)遵守法律;

(3)服从法律;

(4)维护法律。

36、什么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法律权利:

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法律权利的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法律义务的特点: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求;

(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7、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依存;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的关系。

38、大学生如何正确把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使权利:

(1)权利行使的目的;

(2)权利行使的限度;

(3)权利行使的方式;

(4)权利行使的程序。

依法履行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39、什么是宪法?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130、131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40、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P132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4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P136

基本权利:

①平等权——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

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具体方面:

第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第二,政治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也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

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⑥社会经济权;

⑦文化教育权;

⑧特定主体权利:

具体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

基本义务(宪法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⑥其他义务: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2、什么是民法?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159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

43、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民事责任制度分别有哪些具体规定?

(一)民事主体制度的具体规定: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事主体有两方面的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

①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③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依据年龄及精神状态的不同而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

①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可以分为:

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②法人成立的四个法律要件: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③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被撤销或解散,法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起发生和消灭。

(3)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

主要包括:

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二)民事权利制度的具体规定: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可以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

(物权、债券、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三)民事责任制度的具体规定: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1)违约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违约造成了损失、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有违约行为。

(2)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行为人主观上有错。

44、什么是刑法?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份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⑴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⑶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45、什么是犯罪?

简述我国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