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10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docx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器破碎B.牛奶变酸C.蜡烛熔化D.酒精挥发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3.下列各种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滴加液体

C.

加入固体粉末D.

稀释浓硫酸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

A.

蔬菜B.

牛奶C.

大米D.

花生

5.二氧化碳虽然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人和动物的呼吸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6.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类别

A

空气、干冰、石灰石

混合物

B

氮气、水银、黄铜

单质

C

氧气、蒸馏水、二氧化碳

氧化物

D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A.AB.BC.CD.D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点燃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下列“家族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B.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AB.BC.CD.D

10.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杂质不含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

A.20%B.40%C.60%D.80%

1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验证碱能与酸反应:

将稀盐酸滴入混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B.检验碳酸根离子:

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D.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12.下列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符合下图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

B.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二、多选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饱和状态的某溶液,只要升高温度就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当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C.对接近饱和状态的某溶液,都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来变成饱和溶液

D.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14.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分别加入石蕊溶液

分别加足量氯化钙溶液

B

食盐水和蒸馏水

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

分别加热蒸发

C

氧化铁和氧化铜

分别观察固体和颜色

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分别闻气体气味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B.BC.CD.D

15.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10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共生成56g氧化钙

B.共生成16g二氧化碳

C.煅烧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

D.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三、填空题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一些物质:

①氮气②甲烷③干冰④食盐⑤钛合金⑥葡萄糖

选择相应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能进行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

(3)常用于防腐、调味用的盐是__________;

(4)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__;

(5)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物质是__________;

(6)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__________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2)下图是镁元素和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由此信息得出:

①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_;②镁元素与氟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数不同;③由镁元素与氟元素组成氟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A、B、C、D表示四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纯净物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B、C、D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8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27gD,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18.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请回答:

(1)水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水叫做__________(填“软水”或“硬水”)。

(3)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通电分解水B.水的净化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4)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②t1℃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g。

③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此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

(5)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为2∶17,现向38g该H2O2溶液中加入2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填序号)。

A.1gB.1.6gC.2gD.4g

19.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碳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

(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

(3)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

20.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沉淀。

X、Y都是氧化物,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

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个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1.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

现代社会以各种金属为支撑,其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__________。

(2)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炼铁、应用金属铁。

现有200t含Fe2O380%的赤铁矿做原料,能生产含杂质4%的生铁__________t(结果保留到0.1)。

(3)在硫酸铜、硫酸锌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过滤,则滤液中一定没有溶质是__________,滤纸上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2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

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

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中,观察,从外观上看__________与其他化肥颜色不同。

(2)步骤二:

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__________。

(3)步骤三:

再分别取少量未识别出来的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__________。

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种化肥时,要避免与__________(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肥效降低。

有同学提出,最后两种化肥也可用下列某些试剂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

A.氢氧化钡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硝酸钡溶液D.酚酞溶液

23.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废液观察,颜色为无色;

(2)取少量废液于试管里,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无明显变化;

(3)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里,向其中加入锌粉,产生大量气泡。

(4)写出整个实验活动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4.下图为实验室常见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该药品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需在导管口处放一小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的__________(填字母)。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回答问题:

①上图实验操作中多处用到玻璃棒,其中D处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若要完成“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需选用上图中的一些操作,其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

五、计算题

25.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某品种茄子是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

(1)KNO3属于__________(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2)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4)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20%的KNO3溶液__________kg。

26.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25.0g样品,溶于水得到100g溶液,再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197.8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CO2的质量。

(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3)最后所得溶液中的钠元素的质量(结果保留至0.1)。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

A、瓷器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牛奶变酸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蜡烛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指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点睛】

2.C

【解析】试题分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C.

考点:

元素的分布

3.D

【解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夹距试管口约1/3处,正确;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的正上方,正确;

C.取用固体药品时,首先将试管横放,然后用纸槽或药匙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D.浓硫酸的稀释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酸入水、沿杯壁、缓慢到、不断搅),故错误。

故本题选D。

4.C

【详解】

A、蔬菜富含维生素,提供的是维生素,故A错误;

B、牛奶富含蛋白质,提供的是蛋白质,故B错误;

C、大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C正确;

D、花生富含油脂,提供的是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C。

5.A

【解析】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不变。

解: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是产生二氧化碳,我们都知道人和动植物的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而利用太阳能发电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是能量的转化。

故选A。

点睛:

虽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多种途径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6.D

【解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

A.空气、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氮气、水银都属于单质,黄铜属于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氧气属于单质,蒸馏水、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都属于碱,正确。

故本题选D。

7.C

【解析】根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和生成物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A

【解析】A、从鸡蛋壳的成分及食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果酸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解答;

C、根据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分析解答;

D、从过滤难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杂质等净水的措施来分析。

解:

A、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能和食盐水反应,故A错误;

B、制作汽水,主要就是要求所得溶液中要溶液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故B正确;

C、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中,这样形成的酒精溶液遇到酸和碱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作酸碱指示剂,故C正确;

D、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的杂质、异味及色素,而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9.B

【解析】

A、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故A错误;

B、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铁丝表面会有铜析出,说明金属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金属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从而比较出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正确;

C、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同时稀硫酸也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故C错误;

D、用过滤的方法去除难溶性的杂质,所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是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需计算出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让NH4NO3样品中含氮的质量分数和它比较,即可计算出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然后从选项中选出符合的一项即可。

解:

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

=80%,故选D。

11.A

【解析】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B.稀盐酸能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和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相等;

D.氢气、甲烷燃烧都产生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解:

A.将稀盐酸滴入混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故正确;

B.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如果产生气泡,也不能说明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这是因为一些比较活泼的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错误;

C.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生成的氢气逸出装置,导致反应后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故错误;

D.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在瓶口处两个产生淡蓝色火焰,一个产生蓝色火焰,无法区分这三种气体,故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溶液的pH是碱性逐渐变成酸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溶液是pH逐渐减小,但不会小于7,故错误;

B.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的pH由7开始逐渐变小,但是溶液pH不会大于7,故错误;

C.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钙溶液也显碱性,故溶液应大于7,故错误;

D.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盐酸显酸性。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符合图像所示,故正确。

因此本题选D。

13.BD

【解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分析解答;

根据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分析解答;

根据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解答;

根据溶质质量的计算与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分析解答。

解:

A.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状态的某溶液,升高温度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有可能析出晶体,如氢氧化钙溶液,故错误;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有:

改变温度,改变温度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如果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C.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有的物质是升高温度,如氢氧化钙,有的是降低温度,如硝酸钾),故错误;

D.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但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溶液质量不相同时,溶质质量可能相同,故正确。

因此本题选BD。

14.AC

【解析】A.根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分析解答;

B.根据食盐水和蒸馏水的pH值相同分析解答;

C.根据氧化铁为红色、氧化铜为黑色;氧化铁与硫酸反应,溶液变成黄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溶液变成黑色分析解答;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分析解答。

解: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成蓝色,而氯化钠溶液不能,可以鉴别;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氯化钠不能反应,可以鉴别。

正确;

B.食盐水和蒸馏水的pH值相同,不能鉴别;食盐水蒸发后有固体,蒸馏水没有,可以鉴别。

错误;

C.氧化铁为红色、氧化铜为黑色,可以鉴别;氧化铁与硫酸反应,溶液变成黄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溶液变成黑色,可以鉴别。

正确;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过闻气味鉴别不出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错误。

故本题选AC。

15.BC

【解析】混合物加热过程中只有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固体变成了氧化钙。

根据过程中钙元素守恒计算相关质量变化,也就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求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钙的质量。

解:

100g该混合物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

100g×60%=60g。

则含有60g钙元素的氧化钙的质量为:

60÷

=84g。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0g-84g=16g。

设反应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5644

x16g

x=20.4g

A.根据计算可知,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20.4g,而不是56g,故错误;

B.由计算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g,故正确;

C.因为钙元素不变,而固体总质量减少,所以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正确;

D.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含有氧元素,而二氧化碳以气体的形式跑掉了,所以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变小,故错误。

因此本题选BC。

16.②③④⑤①⑥

【解析】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干冰升华可以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食盐具有咸味,可以用于食品调味剂;钛合金性质稳定,强度高,可用于制造人造骨;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能进行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

(3)常用于防腐、调味用的盐是食盐;

(4)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钛合金;

(5)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物质是氦气;

(6)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变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17.氢分子12质子MgF2O2C2H6O

【解析】

(1)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镁原子的原子序数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的原子及原子的个数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分析解答。

解:

(1)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2)①由镁元素和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

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镁原子的原子序数,故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2;

②镁元素与氟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③由镁元素与氟元素组成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3)根据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的原子可知B物质的每个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B物质为氧气;C物质的每个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C为二氧化碳;D物质的每个分子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以D为水。

①B是O2,属于单质;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

44g+27g-48g=23g,

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2g,氧元素的质量为:

44g-12g=32g;

27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7×

=3g,氧元素的质量为27g-3g=24g;

则A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3g-12g-3g=8g,即A中含有12g碳元素,3g氢元素,8g氧元素,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相对个数比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