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231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7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1.《通典》记载:

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

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答案】D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皇权加强

【名师点睛】西汉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司隶校尉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隋唐):

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加强(北宋):

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元朝):

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强化衰落(明清):

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2.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

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

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故C正确。

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不涉及对地方的管辖,故A排除。

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不可能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故B排除。

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容易导致宰相专权,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书省

3.“旧设南北两会同馆,接待番夷使客。

遇有各处贡夷到京,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赴会同馆,点视方物,讥防出入。

”从《大明会典》的这则记载可以窥见明朝的

A.开放外交B.朝贡贸易C.特务制度D.文化专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旧设南北两会同馆,接待番夷使客。

遇有各处贡夷到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朝贡贸易的特点,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开放外交,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特务制度,故C排除。

材料无法反映文化专制的信息,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

【名师点睛】1368年,明朝建立,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

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

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

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4.唐代《田令》中规定:

“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

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

……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此规定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答案】B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兼并

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土地政策是不抑兼并,故B正确。

宋代经济没有严重衰退,故A排除。

坊市制度崩溃,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

宋代政府管理没有失控,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宋代不抑兼并

【名师点睛】本是考查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的相关知识。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土地私有制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6.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

【答案】A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商品化

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故A正确。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故B排除。

材料无法说明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故C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官制度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史官制度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以其鲜明的特色,经历了从兼掌到专事的发展历程,史官的职责也渐渐演化为专门从事历史记载。

史官利用手中的史权来制约君权,通过受众的笔来记录历史,点评时政,惩恶扬善,让统治者真正有所顾忌,即便在当时的封建统治高压下,仍旧坚持史家秉笔直书、书法无隐的史官精神。

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的历史远早于孔子学说,这反映了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正确。

“五经”是孔子编订,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故A排除。

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排除。

儒学传统没有断绝,故D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学

【名师点睛】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比较:

从思想内涵来看,汉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主张德主刑辅、外儒内法,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9.据说,宋朝哲宗皇帝曾听程颐讲道并赐茶。

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枝柳。

程颐遽起谏曰:

“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

这表明

A.两人哲学立场不同B.宋哲宗善于纳谏

C.程颐具有人文精神D.当时政治环境宽松

【答案】D

【解析】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10.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唐太宗……认为……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故C正确。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过于片面,故A排除。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过于绝对,故B排除。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没有突出艺术水平的标准,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王羲之

【名师点睛】王羲之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

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

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

11.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答案】A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造纸术

12.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

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葛布、曲辕犁B.玉米种子、水排

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D.丝绸、定窑孩儿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运动提到,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中国和罗马有交往,故绒类织物、罗马金币可能出现在汉代,故C正确。

曲辕犁,属于唐朝,不可能出现于汉代,故A排除。

玉米,在明朝传入中国,故B排除。

定窑孩儿枕,在宋代,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

13.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雅典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宗教意识淡薄,故A排除。

反对神灵崇拜不等于强调人的价值,故B排除。

材料未涉及注重物质生活,故C排除。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人文精神

【名师点睛】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的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1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

15.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

这表明

A.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B.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政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D.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制约,体现了美国宪法原则,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故A排除。

美国已经实现权力制衡,故B排除。

材料未涉及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故D排除。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权力制衡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美国联邦政府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的热点。

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包括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大机构,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二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

16.“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爱国与保守B.反帝与反封建

C.“灭洋”与“扶清”D.正义与非正义

【答案】A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

17.“11月8日,国民党冯治安部张克侠、何基沣两位军长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率部起义,我军迅即兵临徐州城下,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

”以上这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记载的战事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我军迅即兵临徐州城下,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史实,故B正确。

辽沈战役,不涉及徐州,故A排除。

平津战役,也不涉及徐州,故C排除。

渡江战役,因为不涉及徐州,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淮海战役

【名师点睛】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18.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943年8月,国民党……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民党破坏民主、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故D正确。

材料反映了与其他党派的关系的紧张,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不在于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故B排除。

抗战的领导权已经属于国民政府,故C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一党专政

19.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A

【解析】

考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名师点睛】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

欧洲复兴计划,该计划是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

属于冷战的表现之一。

该计划正式启动于1947年7月,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

在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援助合计130亿美元,其中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该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D

【解析】

考点: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名师点睛】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

21.《国际信使报》刊登了下面一幅漫画,此漫画基本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

其担忧的理由主要是

A.俄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

B.美国在俄后院建反导系统会引爆世界新冷战

C.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将使世界充满核恐怖

D.北约和俄国争夺中东将致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漫画……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欧盟联手把反导系统部署到俄罗斯后院,这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制,正拿着大钳子剪他们的导弹。

这种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的普遍担心,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俄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故A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故C排除。

材料无法说明北约和俄国争夺中东,故D排除。

考点: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美俄关系

22.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

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

这一现象说明了

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975年3月……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干涉中国内政,故D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故A排除。

材料不能说明“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故B排除。

《中美建交公报》在197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排除。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

23.1958年7月,《红旗》杂志报道,“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以供给制为主,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几个月后,原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开始走向反面。

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各阶层组合为一体与专业化分层相背离

B.公社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

C.社会生活单一化与多样发展方向相背离

D.农民身份固定化与社会身份流动相背离

【答案】B

【解析】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

【名师点睛】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

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是我国在建国后的一次错误。

其特点是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实际上是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

24.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

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ofthe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ofall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

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C.《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答案】C

【解析】

考点: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趋势·过程特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

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

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

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

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

——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徽商财富流向的主要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欧商人的主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根源。

(14分)

(3)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

(3分)

【答案】

(1)特点:

大量财富投向非生产领;官场消费;科举消费;买田置地;公益消费(建祠、助学、济贫等);没有将大量商业利润用来扩大再生产。

(任意四点得8分)

(2)差异:

中国:

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消费畸形。

(任意三点得6分)西欧:

商人与王权相互依赖;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和社会地位高(任意二点得4分)根源:

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西欧以商品经济为主导(4分)

(3)认识:

商人群体受制于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所起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材料一提到,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徽商财富流向的主要特点。

(3)本题要求学生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

商人群体受制于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所起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徽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重商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