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带来的好处.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6340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带来的好处.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带来的好处.doc

说课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刘月娥2011-9-28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过程。

实际上说课与讲课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业务能力,所以越来越得到了教师的重视。

这次,通过聆听这次数学优质课说课评比,我认为在教师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说课活动,有以下好处:

首先,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因为说课要求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并将如何处理教材、处理教与学关系的理性思考,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所运用的教学原理等,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阐述清楚。

这要求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诠释课程和教学。

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转载于:

说课带来的好处)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

即这样教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的理论支撑是什么。

这必然要求老师具备课程意识,把握新课改精神和标准,以及拥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这样势必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创造性教师。

第三,可以营造有效的教研氛围:

说课活动把“说”与“评”紧紧结合起,让说课教师把静态的个人备课转化为一定范围内动态的集体讨论,形成一种教学研讨的气氛,促进教学与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到以“虚”带“实”,共同提高的作用。

说课所阐述的教学设计往往带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可供其他教师参与借鉴。

同时,大家评议、交流、切磋,可以为学校提供实用有效的教研平台。

说课所营造的教科研氛围,有助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第四,可以强化检验教师的备课意识:

说课可以改变教师抄教案、教书本的状况,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把个人的备课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强化教师的备课意识,促使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只有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提高备课质量,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第五,可以提高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

说课活动不但是说课教师个人的独立表演,还是听说者共同参与,内容具体的,贴近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

“说”发挥了说课者的作用,评议又使教师群体智慧得以发挥。

说课者要努力寻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把自己的才智展示在大家面前,评议者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经验的理论依据,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

说评双方围绕着同一课题,各

抒己见,交流互动,相互启发,各有所得,优势互补。

这不仅锻炼了参与说课评课者的教学能力,更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所提高。

第六,可以为考评教师提供科学的依据:

说课活动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20分钟)讲清“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从而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显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程度,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水平,以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

从而既能了解说课者掌握的教育理论,又能看到其教学实践。

它是考评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素养的有效手段。

由于说课不受教学进度、学生、场地、教学媒体等条件的限制,简便易行,节省时间,经济实用,能为教学业务竞赛和考评教师提供科学的依据,因而被得以广泛应用。

篇二:

说课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说课的好处及注意事项

刘月娥2011-9-28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过程。

实际上说课与讲课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业务能力,所以越来越得到了教师的重视。

这次,通过聆听这次数学优质课说课评比,我认为在教师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说课活动,有以下好处:

首先,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因为说课要求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并将如何处理教材、处理教与学关系的理性思考,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所运用的教学原理等,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阐述清楚。

这要求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诠释课程和教学。

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说课时,教师不但要说清“教”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

即这样教合理性、可行性、高效性的理论支撑是什么。

这必然要求老师具备课程意识,把握新课改精神和标准,以及拥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这样势必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深入探究课程标准教材或课程目标,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达到由理性认识向创造性认识升华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由经验型教师逐步变为理论型教师、科研型、创造性教师。

第三,可以营造有效的教研氛围:

说课活动把“说”与“评”紧紧结合起,让说课教师把静态的个人备课转化为一定范围内动态的集体讨论,形成一种教学研讨的气氛,促进教学与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起到以“虚”带“实”,共同提高的作用。

说课所阐述的教学设计往往带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可供其他教师参与借鉴。

同时,大家评议、交流、切磋,可以为学校提供实用有效的教研平台。

说课所营造的教科研氛围,有助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第四,可以强化检验教师的备课意识:

说课可以改变教师抄教案、教书本的状况,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把个人的备课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强化教师的备课意识,促使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精心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只有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提高备课质量,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第五,可以提高教师群体的科研能力:

说课活动不但是说课教师个人的独立表演,还是听说者共同参与,内容具体的,贴近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

“说”发挥了说课者的作用,评议又使教师群体智慧得以发挥。

说课者要努力寻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把自己的才智展示在大家面前,评议者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经验的理论依据,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

说评双方围绕着同一课题,各

抒己见,交流互动,相互启发,各有所得,优势互补。

这不仅锻炼了参与说课评课者的教学能力,更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所提高。

第六,可以为考评教师提供科学的依据:

说课活动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20分钟)讲清“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从而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显示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程度,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水平,以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

从而既能了解说课者掌握的教育理论,又能看到其教学实践。

它是考评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素养的有效手段。

由于说课不受教学进度、学生、场地、教学媒体等条件的限制,简便易行,节省时间,经济实用,能为教学业务竞赛和考评教师提供科学的依据,因而被得以广泛应用。

篇三: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

概率的意义

赵丽涛

郾城实验中学

二零一一年十月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内容选自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学习概率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掌握方差、频率等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他们会感到困惑:

概率是什么,是否就是频率?

因此辩证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2.理解事件三种分类3.理解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

(2)能力目标:

1.能区分三种事件;2会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体会“理论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概率的意义”在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重点是:

概率的意义和概率的定义。

由于定义比较抽象,所以本课的难点是:

概率的定义。

突破难点的途径是实验解释。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同伴合作交流以及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对于教师或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概念,逐步完善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认知结构。

2、学法分析

在看、读、记忆为主的自学方式基础上,让学生动口说、动脑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形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自信而理智地面对充满信息和变化的世界。

三、教学程序分析

整个教学程序分以下六个部分:

创境引入、展示目标、自学指导、检测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

(一)创境引入

首先我会以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入:

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了78分。

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

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0分。

小明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小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

上水平”。

同学们,你们说小明的话对吗?

设计意图:

给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平均数这个时候是不能很好地反映小明在班里的位次的。

通过这样一个数据误导,告诉学生:

要想表示小明在班里的位次,还需要学习另外一个数据的代表——中位数,从而引入新课。

(二)展示目标

1、掌握中位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

设计意图:

上课时把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找准努力方向,从而有目的的自学。

(三)自学指导: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师拟定的自学指导就是学生学习之路的指针。

所以,好的自学指导能让学生立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我特拟定了以下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130—132页练习上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熟记中位数的概念。

(因为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来说,熟记是应用的基础。

2、结合概念完成130页云形图中的两个小题。

(这是概念的直接应用,需要通过这两个小题看学生理解不理解两种情况下如何计算中位数。

3、认真看例4,学习如何用中位数来判断一个数据在这一组数据中的位置,学习做题方法与格式。

(例4是教学生在具体背景中如何运用中位数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能仿照例题的格式来做相关练习,不至于盲目做题。

4、仿照例4,独立完成131页练习。

(实战训练:

阅读完课本,对基本概念和应用有了简单的认识后,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层次。

温馨提示:

若有困难,同伴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时间:

8分钟。

)(有了时间的限制,可以督促学生高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检测反馈:

小试牛刀

1、什么叫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个代表值。

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

(概念检测)

2、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1)5,6,2,3,2

(2)5,6,2,4,3,5(云形图中的问题)

3、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

“小试牛刀”中的这三个题是针对“自学指导”,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可以找学生回答或演板并纠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轻松跨越

1、去年我校运动会上,某小组9位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如下(单位:

米):

1.65,1.90,1.70,1.83,1.89,1.50,1.62,1.77,1.7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小杰的成绩是1.65米,她在该小组里的成绩如何?

(实际应用,进一步巩固新知。

2、引例。

(回过头来解决引例中提出的问题,既首尾呼应,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随机抽取某城市一年(以365天计算)中的30天日平均气温状况统计如下:

100c的3天,140c的5天,180c的5天,220c的7天,260c的6天,300c的2天,320c的2天。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2)该城市一年中平均气温为260c的约有天。

(3)若日平均气温在170c—230c为市民“满意温度”,则该城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约有天。

(新知和旧知的综合应用,注重相关知识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