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453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3页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docx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

08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诗歌1)

  一、单元知识要点

  诗词基本知识要点

  1.《沁园春·雪》。

这首词作者为毛泽东。

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史上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迢迢牵牛星》。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不详。

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3.《归园田居(其一)》。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

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

  4.《出塞》(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

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

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此诗在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运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

也是首送别诗。

作者王维,盛唐诗人。

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

_

  7.《登金陵凤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

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

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了设问句。

  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人。

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

该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诗,也是作者自创的新乐府诗。

作者孟郊,中唐诗人。

该诗通过描绘慈母为游子穿线缝衣的细节,歌颂了真挚的母爱。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象征的修辞手法。

  11.《乌衣巷》,七绝,作者刘禹锡,中唐诗人。

本诗通篇写景,并寓情于景。

  12.《赋得古原草送别》,五律,属送别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诗人。

该诗借描写春草以寄托别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

  13.《江南春》,七绝,属咏史诗,作者杜牧,晚唐诗人。

该诗借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寄予历史的感慨。

本诗写景具有整体性,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14.《夜雨寄北》,七绝,属于相思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

本诗以诗代信,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的感情,构思巧妙,含意丰富。

  15.《虞美人》,这是首词,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词人。

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比喻贴切生动。

  16.《望海潮》,这是首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

本词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景色,赞美城市风光,表现了百姓与地方官的游乐。

多用铺叙与白描手法。

  17.《水调回头》,这是首中秋咏月词,作者苏武,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佳节,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安慰和祝愿。

运用设问句,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

  18.《武陵春》,这是首词,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

该词通过对主人公外在情态举止与内心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情,构思新颖。

  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20.《水龙吟》,词,作者辛弃疾,宋代大词人,该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多用典,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二、基本要点归类

  1.作品作者

  《沁园春。

雪》:

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

  《出塞》(其一):

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

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

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

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

  《乌衣巷》:

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五代时著名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苏轼,北来杰出的文学家,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跨北宋、南宋。

  《书愤》:

陆游,南来杰出的爱国词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南宋大词人。

  2.作者归类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

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

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

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

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

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3.体裁归类

  五言古诗:

《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

《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

《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

《蜀相》、《书协》。

  五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

  4.题材归类

  送别诗有:

《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

《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三、单元内容概要。

  本单元要求考生背诵20首诗词,并掌握基本抒情方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和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用典)

  学习诗词单元,应当认知以下几种基本抒借方法:

  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典型的例子如《诗经》中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等等。

教材中的典型如: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和李恩《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者以自己不请世事艰难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陈亡国的痛楚。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它分如下几类:

  (l)写景抒情,最为常见,往往要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融情于景。

如柳永《望海潮》着力铺写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却分明流动着作者的惊喜。

陶渊明《归国田居》中“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几句,不仅是对质朴宁静田园风光的写照,也包盛了诗人脱离官场污浊、重归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二是借景寄托。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抓住秋雨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合青青柳色新”既是实景实绘,又因折柳送别的传统风习象征着一次新的离别在即,满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以春草关合人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别值。

  三是缘情写景。

如辛弃疾《水龙吟》写山“献愁供恨”,显然是作者将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复国无望之情移入了客观事物;刘禹锡《乌衣巷》写曾是热闹繁华如今却荒凉冷落的乌衣巷,就凝注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

如杜牧《江南春》即将风和日丽之景、烟雨迷蒙之景、江南大地千里范围之景统摄到一幅画面之中进行高度艺术概括,暗示人们:

信佛无益于治国安民。

  

(2)叙事抒情。

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杨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作者的崇敬心倩。

  (3)描绘人物举动抒情。

如李清照《武陵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辛弃疾《水龙吟》“把吴构看了,栏于拍遍”等诗句。

  学习诗词,还应把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比喻。

如们渊明《归国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喻自己对摆脱羁绊、重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2.夸张。

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

  3.象征。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浮云蔽日”象征群小包围皇帝,蔽其视听;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之“阴晴圆缺”象征人之“悲欢离合”。

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柳色新”象征离别,“柳”的意象是具体的,而作为其对应物的“离别”则隐含不露。

  4.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如辛弃疾(水龙吟)下片就连用了张翰、刘备、桓温三个典故。

  学习本单元,还应掌握有关诗词体裁的一些常识:

  1.以句式分,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2.以体裁分,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

  3.近体诗,是唐宋以来流行的、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格律诗体,它在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它主要分为:

  (l)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每首四句,每句五言者称五绝,每句七言者称七绝。

如《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都是七绝。

  

(2)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句五言者称五律,每句七言者称七律。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五律,《蜀相《书愤》为七律。

  4.古体诗,与近体诗的讲究声律相对而言的,而不以创作时间而定。

唐宋以来的诗人也多作古体诗。

如《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春江花月夜》、《游子吟》等。

  5.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水龙吟》等。

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差异颇大。

沿用至今的有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阙或上阙,把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阙或下阙。

08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诗歌2)

  《乌衣巷》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凭吊金陵古迹乌衣巷,描绘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感叹沧海桑田,暗示社会总在发展变化,豪门大族不可能永享富贵的情景。

  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抒情手法的把握,这是因为此诗全篇寓情于景。

诗人咏怀古迹,通过自然景物(野草、斜阳、燕子)的描写,来体现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感叹,却没有发一句议论。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白居易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咏物以送别,借描写古原上春草离离的景象,寄托了送别友人时的深挚情意,以示送别。

诗人描写春草的茫茫无际,赞颂春草生命力顽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与祝福。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巧用典故。

此诗乃咏物抒怀之作,描写春草以示送别。

春草与离别最早结缘,源于《楚辞?

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白居易的“又送王孙去,美美满别情”,这里巧妙地化用原诗意,将春草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进一步开拓意境,丰富内涵,总束全诗。

  以下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知识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诗的前四句与送别有什么关联?

  

(2)全诗分为几层?

从送别的意义上看,各自有什么特点?

  _参考答案:

(1)以草的枯荣,象征人间的离合,坚信别离必有再聚时,也以春草再生鼓励离人坚韧不拔。

(2)前六句为一层,借春草安慰离人,鼓励离人;后二句为一层,点明送别。

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层次划分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江南春》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方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描绘江南春景,寄寓历史感慨。

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把握抒情方法,这是因为此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后两句专写烟雨中的南朝佛寺。

南朝广建佛寺。

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掩映在花丛烟雨之中,成为江南一景,而今却所存无几。

诗人借佛寺关系历史发展,得出如下结论:

信佛决不会带来长治久安。

  《夜雨寄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绝句。

诗人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子的来信,以此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团聚的感情。

  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这是因为此诗构思巧妙,通过重复“巴山夜雨”,将眼前与将来、实景与想象融合为一,展现自己与亲人悲欢离合的情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两次写“巴山夜雨”,前一次以秋雨萧瑟之景来渲染长夜难眠的离愁别恨;后一次则通过设想未来,表现出诗人切盼回到妻子身边的愿望。

08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诗歌3)

  《沁园春·雪》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

例如:

“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

又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

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

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迢迢牵牛星》

  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

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抒情方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

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

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l)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2)本诗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

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思索。

  2.(2000.4.自考题单选)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春江花月夜》

  B.《江南春》

  C.《迢迢牵牛星》

  D.《登金陵凤凰台》

  此题考试内容为诗的类别。

  《送元二使安西》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本首诗通过送别场面的细致描写,生动地表达出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分为两层,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叙事抒情。

前两句先描写送行时的自然景色。

诗人特地赶来相送,情深意切。

刚刚下过细雨的早晨,浮尘不起,好像是大公作美,有意为远行的人清扫一路风尘。

这表示对即将上路远行的朋友的关切。

再写饯别的客店,青青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也别有一番清新之色。

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处处蕴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后两句写饯行告别,是借叙事抒情。

诗人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表明对朋友的关切与祝愿。

结尾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畅想别后的情景,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相聚。

以此涵盖全诗,情致绵绵,韵味无穷。

  《登金陵凤凰台》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忆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诗人于天宝三载(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漫游各地。

天宝六载(747)到达金陵,登临凤凰台,写下了这首杰作。

诗人写登台所见,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存在,感叹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这一历史兴衰之感,引出对浮云蔽日、国事日非的忧虑。

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相关重点内容的把握。

  1.抒情方法

  本文运用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

诗开头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抒情写意,说明六朝的豪华侈奢已一去不复返。

  三、四句借事抒情写意,说明沉湎于奢侈生活的帝王、热衷权势的豪强,虽得意一时,却终将湮灭无存;五、六句借景抒情写意;最后两句则借象征手法抒情达意,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表现手法

  

(1)运用对比手法,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

  诗中处处充满了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三山、青天、长江、白暨洲,这些自然景物亘古不变,吴官花草、晋代衣冠之类的人事迅速更迭、变迁。

六朝豪奢一时,终究衰亡;现实表面辉煌。

实则“浮云蔽日”。

  

(2)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寓意深远,表情曲折。

  末句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以“日”比喻皇帝,“浮云”、“蔽日”则象征着奸邪当道、蒙蔽君主。

“不见长安”,则指贤者远离京城,不得进见,报国无门。

08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诗歌4)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本首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李清照在靖康之难中,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

此词抒情时主要通过叙述人的举止情态抒情,将外在情态与内心活动相结合,成功地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主人公的形象。

外在情态如“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表明词人抑郁苦闷,百无聊赖,满腹忧伤,不能抑止。

内心活动用“闻说”、“也拟”、“只恐”等句来表达,然而,无限哀愁毕竟无法排遣,诗人再也兴不起游玩的兴趣。

  请看以下的试题: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l)“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含义是什么?

  

(2)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的?

  参考答案:

(1)春光依旧,而丈夫故去,自己流离失所。

(2)外在情态与内心活动。

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含义和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

  《书愤》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人以早岁的壮志豪情和前线的斗争生活作映衬,抒发壮志未遂、时光虚掷的愤慨,企盼有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完成统一大业。

  诗的前四句为借景抒情。

回顾年轻时把一切事情看得那样简单,以为凭着豪情壮志和坚定如山的气慨,就能轻而易举地收复失地。

言外之意是:

世事复杂难测,自己的愿望很难实现。

  结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借典故抒情,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对南宋投降派的斥责,二是盼望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达到九州一统的目的。

08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串讲笔记(记叙文1)

2008年10月13日11:

31 自考365收集整理 【字体:

大中小】【打印】

  一、知识要点总括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

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

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

这是一篇游记,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文中写的“小火柿子”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是一篇寓言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是两则讽刺性寓言。

《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

《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本文说服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