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26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0 大小:69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0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1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第五单元“分数”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结合实例,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3、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与生活中各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下内容本届学生先前已经学习:

1.小数除法(11课时):

四年级已学。

2.可能性相等(2课时):

四年级已学。

3. 运用方程解决问题(邮票的张数)(1课时)四年级已学。

4.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课时):

四年级已学。

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

1.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1课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体会“数”中,体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渗透“化整为零”的策略。

通过操作、旋转、平移等探索活动,体会“转化”思想,并能用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建立模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5、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图形与数的关系,发展归纳与概括能力。

6、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并能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7、力争在期末考试中达到及格率80%以上。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自己梳理所学内容;对错题或活动过程的进一步反思,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分享算法多样化;进一步追问算理的解释;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科目

数学

班级

五年级

教师

沈红娟

上课日期

2014年9月2日至2015元月

每周课

时数

5节

总课

时数

75节

考试

次数

1次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数

实际进度

1

9.2——9.5

一、小数除法

4

2

9.10——9.12

一、小数除法

4

3

9.15——9.19

一、小数除法

5

4

9.22——9.30

二、轴对称和平移

9

6

10.8――10.11

三、倍数和因数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

5

7

10.13――10.17

三、倍数和因数

5

8

10.20――10.24

三、倍数和因数

5

9

10.27——10.31

期中整理

5

10

11.3――11.7

整理和复习

5

11

11.10——11.14

四、多边形的面积

5

12

11.17——11.21

四、多边形的面积

5

13

11.24——11.28

五、分数的意义

5

14

12.1——12、5

五、分数的意义

5

15

12.8——12.12

六、组合图形的面积

5

16

12.15——12、19

六、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好玩

5

17

12.22——12、26

七、可能性

5

18

12.29――12.31

总复习

3

19

1.5――1.9

期末总复习

5

20

1.12――

期末考试

5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1、主要教学内容

㈠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

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

(一)——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

(二)——3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九个活动情境:

在“分数的再认识”活动中,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则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在“分饼”与“分数与除法”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知道分数的分类标准,并能掌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找规律”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分数大小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在“找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正确地约分,也为后续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在“去少年宫”与“分数的大小”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一知识,会正确地通分与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㈡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2、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与生活中各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

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情境活动:

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中,重点介绍组合图形的形成以及计算组合图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中,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通过这些内容的安排,让学生形成解答组合图形的基本能力。

㈢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现是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个领域的内容,并进一步加强课堂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集中性的专题综合应用内容:

在“数学与交通”的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安排了“相遇”、“旅游费用”以及“看图找关系”三个小专题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在“尝试与猜测”的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安排了“鸡兔同笼”与“点阵中的规律”的两个小专题,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中能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分析与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重点与难点说明

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

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

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

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

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

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

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第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单元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单元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四单元目标:

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图形的高。

3、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单元重点:

基本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计算图形的面积。

单元难点:

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五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重点:

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单元重点:

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六单元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

单元重点:

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单元难点:

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

课时安排:

4

第七单元目标:

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按指定的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相关的方案。

单元重点:

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单元难点:

能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

精打细算1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出示情境图:

明确问题。

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2、交流方法:

(1)、估算:

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8=11.2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3、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P65,试一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打扫卫生2

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

,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

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三、巩固

四、总结。

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

,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

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

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

集体校对。

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

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打电话3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1、试一试:

其中37。

1÷0。

53和8。

4÷0。

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

7÷7。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

——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2.38÷0.34=□÷□5.2÷0.325=□÷325161÷0.46=□÷□

2.笔算。

6.84÷0.91225.84÷1.799.6÷41.5220.5÷147

3.判断。

1.44÷1.8=811.7÷2.6=454.48÷3.2=1.4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民币对换4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呈现中国银行2003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