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527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4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docx

第七单元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难点

正确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要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一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史料二“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

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会发生这种大战。

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探究】

(1)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

(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分析这种局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现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英德之间的矛盾尖锐,以及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成为世界战争的根源。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原因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政治不平衡:

各帝国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英法美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德意日俄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或改革的方式);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特征不同。

②经济不平衡:

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不平衡。

2.表现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①英德矛盾:

德国认为英国在日益衰落,开始寻求世界领导地位。

(随着英德矛盾逐渐激化,两国之间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英德矛盾是一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②法德矛盾:

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问题积怨已久(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③俄德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④俄奥矛盾:

抢夺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同时巴尔干半岛成为了欧洲的“火药桶”。

拓展: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

地理位置: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然资源:

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各国垄断资本都在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阵营:

同盟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约国:

英国、法国、俄国。

②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③措施:

积极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

3.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一天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到萨拉热窝作特别访问,但是萨拉热窝这块土地在1908年被奥匈帝国所吞并,对他充满了仇恨,于是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踏上这片土地不久后就遭到了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青年普林西普的枪杀。

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性质: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2.概况

(1)主要战线

西线:

英法军队与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

德奥联军与俄军

南线:

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

(2)具体表现

阶段

时间

战线

战役

评价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

德军战败,标志着其“速决战”破产

第二阶段

1915年

东线和西线

德奥取得胜利

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

双方伤亡近100多万(“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双方伤亡达130多万(“索姆河地狱”)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1918年

同盟国投降

①第一阶段:

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着其“速决战”破产;日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②第二阶段:

1915—1916年,意大利脱离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③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3.特点

(1)范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亚、非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展开,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2)危害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惨重,军队损失3750万人,其中居民死亡6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l863亿美元。

(3)时间长:

从1914-1918年,持续时间长。

拓展:

一战中的著名战役及其特点

战役

时间

新式武器

特点

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

——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

飞机、飞艇

时间最长,最惨烈

索姆河战役

1916年6月

坦克

——

日德兰海战

1916年5月

潜水艇

最大的一次海战

总结:

例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其矛盾的实质是(  )

A.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霸权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争夺军备优势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其矛盾的实质是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后来居上,同为欧洲大国的德国,不甘自己的国际地位,试图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取而代之,故选A;BD不是实质,C是英德矛盾产生的原因,排除BCD。

考点: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2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况直接导致()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可知,美德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和其占有的殖民地极度不协调,因此争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西方国家斗争的焦点,B选项符合题意。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A选项排除。

一战爆发的标志是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C选项排除。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D选项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31917年4月,美国海军有军舰197艘,海军官兵6.7万人。

到了1918年11月,美国的军舰已达2000艘,海军官兵达50万人。

这说明()

A.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美国强大的军事潜能

C.美国走上了扩军备战的道路

D.美国放弃了“光荣孤立”的政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于1917年4月参加对同盟国集团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结束;在此前后,美国军力的巨大变化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美国强大的军事潜能,故B项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要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探究】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事件:

五四运动。

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形成

战胜国(英美法为主导国家)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延伸:

巴黎和会中各国对德国的态度

关于怎样处理战败的德国,英美法等国家的斗争十分激烈,主要态度:

法国:

尽最大可能削弱德国,肢解德国。

目的是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确保自身安全,进而重建欧陆霸权(地缘关系上他们同属欧洲大陆,除德国之外就属法国强大,把德国削弱,法国就能重建欧陆霸权)

英美:

强烈反对法国的意愿。

①美原因:

美国之前推行中立政策,但随着战况的发展,在最后阶段加入一战,美国此时想要插手欧洲事务,但没有途径。

因此,美国采取扶植战败的德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利用战胜国以及经济大国的身份来维护德国的统一,防止其分裂,并帮助其战后重建恢复。

②英原因:

怕法国过于强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英国的主张是回到对欧陆的“均势”政策,反对肢解德国,以利于抗衡法国和苏联,同时大英帝国仍沉湎于世界霸权的迷梦之中,打算借战胜国有利地位,吞并更多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领地,与日本联手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法美矛盾限制法国称霸欧陆的计划。

俄国:

因为最后退出了一战,成立社会主义国家,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公敌。

2.内容

(1)各国关系及领土、军备问题: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成立国际联盟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原则:

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局限:

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特点

●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

●该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

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该体系具有反动性。

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

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

4.评价

●进步性:

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成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基本前提。

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的方式,相对于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局限性:

由于没有公平原则,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使许多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

总结: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世界主要国家间的矛盾,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改变了传统的世界格局,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宰割基础上的世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存在诸多矛盾,必然不能持久。

例题1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建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它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A.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一些权利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基本矛盾

D.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的积极影响就是维持了一段时间内的和平,故答案为D选项。

中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了日本,A选项排除。

一战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而非放松,B选项排除。

消除了矛盾太绝对,C选项排除。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于1917年4月参加对同盟国集团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结束;在此前后,美国军力的巨大变化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美国强大的军事潜能,故B项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2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说道:

“为了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这反映威尔逊(  )

A.得到了美国国会支持B.倡导建立国际组织

C.推动了公平条约建立D.维护世界各国利益

答案:

B

解析:

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建议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故选B;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

考点: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3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

据此可知《五国条约》的签订(  )

A.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

B.提高了美国海军的影响力

C.限制了日本主力舰的发展

D.冲击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可以看出《五国条约》的签订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五国条约》的签订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没有体现提高美国海军影响力、限制日本主力舰发展和冲击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排除BCD项。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答题时间:

30分钟)

1.“8月4日,德军侵入比利时:

8月21日至24日,德法双方在阿登森林等地激战,法军伤亡三十万人,被迫后撒:

9月8日,英军抵达马恩河附近,德军腹背受敌:

9月9日,德军右纵队撤退。

”该战役()

A.使德军陷入不利的局面B.英法军队属于正义方

C.是一战中规模最大战役D.具有战略转折性的意义

2.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

”材料中的两个大国是

A.法德B.俄德C.俄奥D.英德

3.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

“……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

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

”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

A.英国B.日本C.法国D.奥匈帝国

4.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以下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D.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5.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

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

③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7.某国际条约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但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

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这一条约。

“这一条约”是指()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

8.一战后,英美等战胜的协约国宣称要在“完全公正”的基础上签订和约。

但是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却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主要表现在()

①《凡尔赛条约》

②《四国条约》

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④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

“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

想“割牛的头”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

10.如图漫画反映的是人们对一战后一个著名国际组织的国家联盟的看法,对它的主旨解读最为贴切的是()

A.宣扬国联永久的消除了战争

B.宣扬国联是超国家的国际组织

C.暗示国联与和平道路背道而驰

D.暗示国联在驯服德国这匹烈马

11.1946年9月30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对纳粹战犯长达250页的判决书。

判决书写道:

“本法庭认为,郑重废弃以战争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必然包含战争在国际法上为非法的主张;凡策划并进行这样的战争,因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和可怕的后果者,在这样做的时候,就是犯了罪”。

该法庭对纳粹战犯作出有罪判决的法理依据直接来自于

A.《国联盟约》B.《非战公约》C.《大西洋宪章》D.《波茨坦公告》

12.下面是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的内容节选

1.以公平的方式订立公开的和平条约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尊重人民的意愿,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

据此可推断()

A.美国致力于维护公理与和平B.战后世界贸易空前繁荣

C.世界殖民体系日趋崩溃瓦解D.美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上,中国虽然宣布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

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14万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

在欧洲战场上,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损失惨重,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

……为了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英国和法国将他们的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

……1916年至1918年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人左右。

按照最初约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华工的工作几乎都是处于最前线。

他们到欧洲后多从事挖掘战壕、筑路、救护伤员等战勤和战斗工作,约两万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只有工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中国劳工旅的大多数人在1919年和1920年回国,留下来的三千人在欧洲扎下了根,构成了当时法国和比利时华人社会的核心。

李肇星在凭吊一战赴欧华工墓地后表示,许多一战华工战后成为第一批移居法国的华人,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摘编自光明网《14万中国劳工参加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劳工旅”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劳工旅”的历史贡献。

1.A【解析】根据“英军抵达马恩河附近,德军腹背受敌”可知,该战役是马恩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是本次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故选A;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排除B;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C;凡尔登战役具有战略转折性的意义,排除D。

2.D【解析】根据材料“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是其殖民地、海外市场和资本主义发展不相适应,因为这一时期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基本上被瓜分殆尽,其中英国又拥有者庞大的殖民。

德国想要对外扩张必然和英国发生矛盾,因此这一时期整个欧洲的核心矛盾是英德之间的矛盾,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3.D【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德国和另外两个国家(奥匈帝国、意大利)一起组建了同盟国,故D项正确;A和C是协约国,B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都是受益者,更多的是合作,故C项符合题意。

在军备控制上,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形成尖锐矛盾,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美日矛盾尖锐;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在是否严重削弱德国问题上矛盾尖锐;故排除ABD项。

5.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排除②,其它均是正确表述,A正确。

6.D【解析】一战的爆发使当时国人对西方政治制度深感失望,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最终冲破自由、民主的外衣暴露于世人面前,因此才会出现国人“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故答案为D项;1920年并未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一战后经济危机爆发于20世纪20年代末,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战争,因此,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并不能体现材料中“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协约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旧式的政治组织没有被打破,反而有所加强,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7.D【解析】材料由“被人视为鸡肋,但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指《非战公约》由于缺乏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但倡导和平解决争端,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故选D;《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是大国宰割战败国或弱小国家的工具,排除AB;《洛迦诺公约》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排除C。

8.D【解析】1919年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21-1922年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