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7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docx

第1章检测题(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 )

A B C D

2.如图是已知∠BAC,求作∠EDF的作图痕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边的长度对角的大小无影响,所以BC弧的半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B.因为边的长度对角的大小无影响,所以DE弧的半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C.因为边的长度对角的大小无影响,所以FE弧的半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D.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

3.如图,△ABC≌△ADE,已知在△ABC中,AB边最长,BC边最短,则△ADE中三边的大小关系是

( )

A.AD=AE=DE B.AD

4.如图,点A在DE上,AC=CE,∠1=∠2=∠3,则DE的长等于 ( )

A.DC B.BC C.AB D.AE+AC

5.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

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 )

A.A,C两点之间 B.E,G两点之间 C.B,F两点之间 D.G,H两点之间

6.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 )

A.50 B.62 C.65 D.68

7.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 ( )

A.1 B.2 C.3 D.4

8.如图,▱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ABE≌△CDF,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

A.BE=DF B.BF=DE C.AE=CF D.∠1=∠2

9.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

A.∠A=∠D B.AB=DC C.∠ACB=∠DBC D.AC=BD

11.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F在BC边上,连接

DE、DF、EF,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FCE与△EDF全等( )

A.∠A=∠DFE B.BF=CF C.DF∥AC D.∠C=∠EDF

12.如图,若△OAD≌△OBC,且∠O=65°,∠C=20°,则∠OAD= ( )

A.65° B.75° C.85° D.95°

13.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

A.AB=DC,AC=DB B.AB=DC,∠ABC=∠DCB

C.BO=CO,∠A=∠D D.AB=DC,∠A=∠D

14.如图,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 )

A.AB=CD B.EC=BF C.∠A=∠D D.AB=BC

15.如图所示,已知∠1=∠2,若用“SAS”说明△ACB≌△BDA,还需加上条件( )

A.AD=BC B.BD=AC C.∠D=∠C D.OA=OB

16.如图为八个全等的正六边形紧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形.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判断△ACD与下列哪一个三角形全等 ( )

A.△ACF B.△ADE C.△ABC D.△BCF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0.5cm,BC=1cm,则AF= cm.

18.如图,AD,BC相交于点O,△AOB≌△DOC,A,D为对应顶点,则∠C的度数为 .

19.如图,已知∠C=∠D,∠ABC=∠BAD,AC与BD相交于点O,请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 .

20.如图,∠DAB=∠EAC=60°,AB=AD,AC=AE,BE和CD相交于点O,AB和CD相交于P,AC和BE

相交于F,则∠DOE的度数是 .

21.如图,点E,F分别在∠CAB的边AC,AB上,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给出结论:

①△ABE≌△ACF;②BD=DE;

③△BDF≌△CDE;④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写序号).

三、解答题

22.如图,△ABC≌△ADE,∠CAD=10°,∠B=∠D=25°,∠EAB=120°,试求∠ACB的度数.

23.如图,已知△ABC中,∠ABC=45°,AD是BC边上的高,

(1)尺规作图:

在∠ABC的内部作∠CBM,使得∠CBM=∠DAC(要求:

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理由).

(2)若射线BM与AC交于点E,与AD交于点F,且CD=3,试求线段DF的长.

24.如图所示,甲、乙二人同时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出发,甲沿正东方向前进,乙沿东北方向前进,到某一时刻他们同时改变方向,甲沿正北方向前进,乙沿东南方向前进,他们的速度均保持不变,问他们相遇时在出发点的什么方向?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A 7.A 8.C 9.C 10.D 11.A 12.D 13.D 14.A 15.B

16.B

二、填空题

17.6 18.30°19.AC=BD(或BC=AD或OD=OC或OA=OB,答案不唯一)20.120°21.①③④

三、解答题

22.【解析】因为AC∥DF,所以∠A=∠FDE,

{

又因为AD=BE,所以AB=DE,

A𝐶=𝐷𝐹,

∠𝐴=∠𝐹𝐷𝐸,

在△ABC和△DEF中

𝐴𝐵=𝐷𝐸,

所以△ABC≌△DEF,所以BC=EF.

23.【解析】

(1)作图如图1:

(2)如图2:

因为AD⊥BC,∠ABC=45°,

{

所以∠1=∠ABC=45°,所以AD=BD.

∠2=∠3,

𝐵𝐷=𝐴𝐷,

在△BDF和△ADC中,所以

∠𝐵𝐷𝐹=∠𝐴𝐷𝐶,

所以△BDF≌△ADC(ASA),所以DF=DC=3.

{

24.【解析】连接OC,由题意知,OA=OB,AC=BC.

O𝐴=𝑂𝐵,

𝐴𝐶=𝐵𝐶,

在△OAC和△OBC中,

𝑂𝐶=𝑂𝐶,

所以△OAC≌△OBC(SSS),所以∠AOC=∠BOC.

1

又∠AOB=45°,所以∠AOC=∠BOC=2∠AOB=22.5°,所以∠MOC=45°+22.5°=67.5°,即他们

相遇时在出发点的北偏东67.5°方向上.

第2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

A.圆 B.正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线段

2.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四个结论:

①A、B关于x轴对称;②A、B关于y轴对称;③A、B关于原点对称;④若A、B之间的距离为4,其中正确的有( )

%0.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4.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图形大致是 ( )

A B C D

5.下列图形:

①角,②两相交直线,③圆,④正方形,其中轴对称图形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6.如图,已知AC∥BD,OA=OC,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B=∠D B.∠A=∠B C.OA=OB D.AD=BC

7.△ABC中,AB=AC.外角∠CAD=100°,则∠B的度数( )

A.80° B.50° C.40° D.30°

8.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再把B点折叠,在折痕MN上,折痕为AE,点B在

MN上的对应点为H,沿AH和DH剪下,这样剪得的三角形中 ( )

H

D M A

C B

N E

A.AH=DH¹AD

B.AH=DH=AD

C.AH=AD¹DH

D.AH¹DH¹AD

二、填空题:

9.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 .

10.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两边长分别是4cm,6cm,则其周长是= .

11.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的钝角的度数是 .

12.已知点A(a,-2)和B(3,b),当a= b= 时,点A和点B关于y轴对称。

(-2,1)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13.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为 .

三、作图题:

(不写作法,但必须保留作图痕迹,)

A

M

N

14.如图,已知点M、N和∠AOB,求作一点P,使P到点M、N的距离相等,且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0 B

15.如图,已知线段a,作△ABC,使∠A=90°,AB=AC,BC=a.

a

.

四,解答题:

16.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A

B D C

17.已知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E,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F,试说明△ADF是等腰三角形的理由。

18.在△ABC中,AB=AC, ∠A=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E,AC的垂直平

分线交BC于N,交AC于F,求证:

BM=MN=NC.

N

M

F

C

B E A

19.在DABC中,AB=AC,DE∥BC.

(1)试问DADE是否是等腰三角形,说明理由.

(2)若M为DE上的点,且BM平分ÐABC,CM平分ÐACB,若DADE的周长为20,BC=8.

求DABC的周长.

A

D

M

E

B C

20.如图,已知△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D在同一直线上,BE交AC于F,AD

交CE于H。

(1)求证:

△BCE≌△ACD

(2)求证:

CF=CH

(3)判断△CF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3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①2,②x+y,③1 ,④ x



中,是分式的有( )

x 5 2-a p-1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分式

x+1

(x+1)(x+2)

有意义,则x应满足( )

A.x¹-1



x2-9

B.x¹2

C.x¹±1

D.x¹-1且x¹2

+

3.若分式的值为,则的0值为x()

x3

A.-3 B.0 C.3 D.±3

4.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x-1y

2

=2x-y

B. 0.2x+b

=2a+b

C. -x+1=x-1 D.

1x+y

2

x+2y

a+0.2b

a+2b

x-y x-y

a+b=a-b

a-b a+b

5.把分式

mnm-n



中的m和n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为原来的2倍 B.扩大为原来的4倍 C.不变 D.缩小为原来的2倍

6.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x

6

A.=x3

x2

2xy2=1

B.x+y=0

x+y

C.x+y=1 D.

x2+xy x

4x2y 2

7.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

A.3+x-3=2+x

B.2x-1=x

C.x+1=2-x D.

1

2+x

2 5 7 2 p 3

=1-2

x

8.m -

m+3

6

9-m2

¸ 2

m-3

的结果为( )

A.1 B.

m-3

m+3

C.m+3

m-3

D. mm+3

9.在下列分式中:

xy,-

y,x+y,

x+y

不能再约分化简的分式有( )

x 2x

x-y

x2-y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分式b,-

ax

A.5cx3

15abcx5

c

3bx

,a

5cx3

的最简公分母是( )

B.5abcx



C.5abcx3 D.

11.解分式方程

3 +

x-2

x =42-x



时,去分母后得( )

A.3-x=4(x-2)

B.3+x=4(x-2)

C.3+x=4(2-x) D.

3-x=4

12.某工厂原计划在x天内完成120个零件,采用新技术后,每天可多生产3个零件,结果

提前2天完成。

可列方程()

A.120=120+3

B.120=120+3

C.120=120-3 D.

x-2 x

120=120+3

x x+2

x+2 x

x x-2

二、填空题

x-1

13.当x=时,分式 的值为零。

x2+x-2

14.化简x2+xy¸xy+y2的结果是 。

x 2xy

15.已知关于x的方程2mx+3=1的解是x=1,则m的值是 。

m-x

16.使分式方程

3

x-3

-2=

mx-3

产生增根的m值为 。

17.当整数x=时,分式

2

x—1

的值为正整数。

18.已知 ,则 ;

19.若1-1=4,则

a-2ab-b



的值是 。

a b 2a+7ab-2b

三、解答题

21.计算

22.解方程



(1)

(2)

(1)

1

x-2

=1-x-32-x



(2)2-x-1=

x+32

2

x+3

23.23.

先将分式化简,然后请你给x选择一个合适的值,求原式的值

24.某一工程,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2万元,乙工程队工程款0.5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对的投标书测算,有如下方案:

(1)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

(2)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6天;

(3)若甲、乙两队合作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

试问:

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

请说明理由.

第4章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一次射击练习中,某运动员命中的环数是其中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既是平均数又是中位数、众数

2.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5次,射击成绩统计如下:

命中环数(单位:

环)

7

8

9

10

甲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2

2

0

1

乙命中相应环数的次数

1

3

1

0

从射击成绩的平均数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则( )

A.甲比乙高 B.甲、乙一样

C.乙比甲高 D.不能确定

3.对甲、乙两名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

=0.025,=0.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 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

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 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

4.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为:

0.2,0.3,0.1,0.1,0,0.2,0.1,0.1,0.1,0,

则对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为0.12 B.众数为0.1

员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职员G

月工资/元

4800

3500

2000

1900

1800

1600

1600

1600

1000

C.极差为0.3 D.方差为0.025.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表: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B.

C.D.

6.在樱桃采摘园,五位游客每人各采摘了一袋樱桃,质量分别为(单位:

千克):

5,2,3,5,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4,3 B.3,5 C.4,5 D.5,5

7.数据70、71、72、73的标准差是( )

A.B.2 C.D.

8.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中,数字20和30分

别表示样本的( )

A.众数、中位数 B.方差、标准差

C.数据的个数、平均数 D.数据的个数、中位数

9.一组数据的方差为,将该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乘2,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

A.B. C.2 D.4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

②描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

③描述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

④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一定是这组数据里的数;

⑤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A.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一组数据1,3,2,5,的平均数为3,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 .

12.某班共有学生人,平均身高为,其中名男生平均身高为,则名女生的平均身高为 .

13.某校八年级

(1)班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为:

100分的3人,90分的13人,80分的17人,70分的12人,60分的2人,50分的3人,全班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为 分.14.在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

分,则除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为 分.

15. 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

,标准差为 .

16.一组数据 它们的中位数是 ,则 .

17.已知一组数据, , ,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1,那么另一组数据 ,

3

, ,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18.数据 的众数是 ,中位

数是 .

三、解答题(共46分)

与标准质量的差值

-5

-2

0

1

3

6

袋数

1

4

3

4

5

3

19.(5分) 某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的部分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表:

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还是少,多或少几克?

若标准质量为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多少?

加工零件数

540

450

300

240

210

120

人数

1

1

2

6

3

2

20.(5分)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

(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数定为260件,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

21.(6分)从A、B两种品牌的火柴中各随机抽取10盒,检查每盒的根数,数据如下:

(单位:

根)A:

99,98,96,95,101,102,103,100,100,96;B:

104,103,102,104,100,99,95,97,97,99.

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极差、平均数及方差.

22.(6分)为调查七年级某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在该班随机抽查了8名学生,他们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单位:

)分别为

60,55,75,55,55,43,65,40.

(1)求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2)求这8名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如果按照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

庭作业时间不能超过,问该班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

23.(8分)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

9,7,8,9,7,6,10,10,6,8;

乙:

7,8,8,9,7,8,9,8,10,6.

(1)分别计算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