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59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docx

龙源期刊网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研究

作者:

马秋芳张文进

来源:

《价值工程》2014年第10期

摘要: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的转移是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

淮南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也面临劳动力转移这一难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探讨淮南市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

Transferoflaborforceinresource-basedcityisacommonproblemfacedbyallcountriesineconomicdevelopment.Huainanalsofacestheproblemoflaborforcetransferasanoldindustrialbaseandresource-basedcity.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necessityandurgencyoftransferoflaborforceinresource-basedcity,thendiscussestheexistingproblemsintransferringlaborforcofHuainanand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淮南

Keywords :

resource-basedcity;transferoflaborforce;Huainan

中图分类号:

F24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4311(2014)10-0231-02

1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安徽省淮南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忧。

面对“矿竭城衰”这一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难题,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和超越煤,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成为淮南未来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资源型城市转型最大的难点是人员的“转型”,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但转型的诱因并不完全相同,但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转型所带来的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和失业,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却都是相同的。

因此,在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期所实施的劳动力转移和解决再就业问题上的经验基础之上,研究淮南市在经济转型期背景下的劳动力转移问题意义非常重大,这对淮南市实现“两型城市”的建设和保证“十二五”经济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淮南市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2.1经济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配第—克拉克”定理以及库兹涅茨、钱纳里等的研究揭示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相对国民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和国民收入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资源型城市同其他城市相比,第二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从淮南市三次产业GDP构成的变化过程看,三次产业比重始终保持“二、三、一”的格局,其中第一、二产业

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导致吸纳就业能力不强。

淮南市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2013年淮南GDP为819.4亿元,在安徽省17个市中排名11位。

财政实力不强,面对经济转型、城乡建设、环境改善、民生保障、公共服务提升及其它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资金缺口较大。

在淮南市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5.63%下降到2010年的27.8%,下降了7.83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上,煤电工业比重大,其他工业比重小,全市煤电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35.4%提高到2010年的4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83%提高86.5%,形成了全市经济过于依赖煤电工业的局面。

2.2就业结构单一,就业渠道狭窄特定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淮南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结构单

一,职工集中于少数几个行业,主要集中在矿业开采方面。

煤炭城市煤炭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达32%。

淮南市煤炭工业、电力工业从业人数占城镇总人数的比重也比较大。

这种就业结构造成劳动者对资源产业的高度依赖,一旦资源枯竭,大量职工将失去就业岗位。

2.3劳动者自身素质低,再就业能力差煤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对于劳动力的技能要求偏低,当初为了采矿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农民及家属,他们构成矿业从业人员的主体。

又加上我国资源开采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所以资源型城市从事采掘业的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且技能单一。

因此,低文化、低素质劳动力在各资源型城市中较为普遍,这决定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需要转移出去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又偏大,很难适应新岗位的需求。

当他们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再就业十分困难。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中,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技术培训往往相脱节。

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只是通过各种形式与本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减少企业的负担,而对这部分职工今后的出路却很少过问,更谈不上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对转移出去的劳动力进行有目的的职业技术培训。

2.4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我国大多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岗位信息、再就业培训、中介服务等缺失。

我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资源型城市缺乏必要的先期预备,当资源开采枯竭、产业萎缩、职工失业下岗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失业,地方政府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要解决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需要,只采取临时性的就业促进政策、就业服务手段,对矛盾的缓解能力十分有限。

3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3.1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就业加强组织领导,为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政府应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积极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政府要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首要发展目标,积极推行就业政策。

大力开展劳动力再教育,提高其知识和技能。

政府应增加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并结合失业保险金的发放,设立特殊津贴鼓励再就业培训。

通过税收、贷款优惠、政府补贴等途径,鼓励自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

加大公共工程的投资,直接增加就业岗位。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健全促进就业的投入机制,增加促进就业在公共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整合和规范政府用于就业的各种资金。

建立健全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失业监测预警制度。

建立就业绩效考核制度和重大项目就业评估制度。

坚持经济转型与扩大就业并举,促进经济与就业协调增长。

3.2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下,应该尽快转型。

大部分资源型企业,现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经济效益变差、竞争力较弱,在新型产业的市场环境下也不再具备优势。

因此就必须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优势企业战略性重组,做大做强新兴支柱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具有淮南特色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富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结构体系,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3.3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教育和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劳动者自身人力资本素质和适应力的制约。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市场意识较强,能够通过多渠道收集社会信息,了解职业的岗位需求,自觉地接受各种职业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而当前淮南市劳动力平均接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使得他们无法参与高收入岗位的竞争。

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出资,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善办学条件,实行大规模的各种职业培训,从而提高劳动力素质。

3.4大力发展服务业,解决结构性失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该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为扩大就业开辟新门路,增强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和现代商务服务等行业,努力提升档次。

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推动淮南市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建设。

努力把淮南建成为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名城、区域性物流与商贸集散中心和特色鲜明的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

3.5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做好就业服务资源型城市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它是必要的保障。

要建立起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如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促进劳动力流动。

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

劳动力市场信息及时、透明、公开。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国家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和地方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低收入人群扶持力度,逐步解决资源型城市就业难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环节多,操作难度大。

要想妥善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但是一旦成功,对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将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杨振超.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以淮南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

2010,12(4).

[2]王晓慧,王晓东.资源衰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07(10).

[3]赵文祥,李颖娟.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新规律[J].资源与产业,2005,7(6).

[4]李友俊,刘鸿霄,邵强.基于灰色综合评价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1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