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595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特点包括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当然本质还是君主专制,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3.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

丞相病重,阜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

丞相死后,移归私笫,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賜葬地,赐冥器等。

这反映了当时(  )

A.皇帝亲近管理人才B.丞相发挥辅君职责

C.丞相位高权重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消除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皇帝对丞相的敬重态度,但并不是所有的管理人才都是丞相,且皇帝对丞相的敬重属于表面现象,故A错误。

材料并没有反映出丞相的辅君职责的问题,故B错误。

由于西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故皇帝对丞相敬重,故C正确。

古代封建社会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能消除,故D错误。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需要掌握汉朝丞相的地位。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汉朝丞相的地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

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

C.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D.世人抵制世家大族入仕

【解析】A.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从未淡出社会生活,排除;

B.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C.科举制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正确;

D.与史实不符,排除。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选官制度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生活。

本题以唐朝到五代社会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5.下面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修葺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

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A.通过“须用读书人”,重视先贤哲人,武人读书可以看出对文人的重视,反映出“以文治国,正确。

B.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权力的削弱,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出官员的增多,排除。

D.理学兴起于宋代,但在宋太祖之后,排除。

A。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高考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查:

①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③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④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宋代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设立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设枢密使(掌管军事,直接对皇帝负责,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分割了宰相军权;

设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分割了宰相财权。

6.《明史》记载:

“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该制度(  )

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监督B.直接导致地方割据

C.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D.保证了地方政治廉洁

【解析】材料“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反映了明代巡按对地方官员的监察职能,这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故A正确。

巡按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加强了中央集权,不会直接导致地方割据,故B错误。

巡按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与内阁行政效率提高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

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并不能完全保证地方政治廉洁,故D错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需要掌握明朝监察制度的作用。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巡按……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巡按对地方官员的监察的作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对明朝监察制度的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

这表明(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中“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表明从唐宋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结合所学知识,文官政治日益成熟发生于宋代,早于题干所给时间“清朝”。

C.题干所给材料中未涉及唐宋时期与清代行政效率的比较。

D.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使得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答本题需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8.有学者认为,在雅典,城邦权力不受任何制约和限制,对于公民大会或者民众法庭针对个人的任何决定,个人并没有上诉的机制和途径。

该学者关于雅典的核心观点是(  )

A.雅典城邦忽视法治建设B.民主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

C.个人自由缺乏制度保障D.直接民主易滋生专制统治

【解析】“城邦权力不受任何制约和限制,对于公民大会或者民众法庭针对个人的任何决定,个人并没有上诉的机制和途径”表明个人自由缺乏制度保障,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

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

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9.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

“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作者的核心思想是(  )

A.天赋人权B.法律至上C.主权在民D.自由至上

【解析】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天赋人权,而是说明法律确定权利平等,故A错误;

材料“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反映了公民权利平等是由法律决定,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思想,故B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主权在民的思想,故C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公民的自由至上,而是强调公民权利平等是源于法律,故D错误。

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据统计,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

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休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有所弱化B.议会的立法权丧失

C.国家的权力中心转到内阁D.民主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解析】材料“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反映了英国议会的作用逐渐微弱,故A正确;

材料并不能反映出议会的立法权丧失,故B错误;

当时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仍然是议会,故C错误;

仅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英国的民主制衡原则遭到破坏,故D错误。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演进。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长期演进中,随着内阁责任制的形成,内阁的权力成逐渐上升趋势。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议会与内阁的关系的演变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1.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

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B.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C.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故A项错误。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说明国王还没有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

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需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和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和特点解答即可。

本题以历史学家钱乘旦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和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

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

这主要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哪一原则(  )

A.自由平等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

【解析】A.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原则,故排除;

B.人民主权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故排除;

故排除;

C.联邦制原则表现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

D.罗斯福提出改组法院,但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说明了最高法院对总统的制衡原则受到人民重视,最高法院对总统的制衡属于三权分立,故D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侧重于考查的是宪法的原则。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罗斯福……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学生应该结合学知识从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三权分立的结论。

13.德国宰相俾斯麦说: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

A.皇权受到制约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D.议会拥有立法权

【解析】德意志的权力中心是皇帝,因此皇帝权力受到制约的说法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

联邦制是美国首创,德国的联邦制应该是得益于美国,故B项错误;

德国并未确立责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

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德国议会也拥有立法权,因此可以说是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故D项正确。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参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帝国议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议会没有实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后的国家机构中,只获得很小一部分权力。

宪法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4.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

A.国际地位的变化B.社会的变迁

C.战败的结局D.经济的落后

【解析】据材料“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即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故B正确。

材料主旨不在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故A错误。

材料重点也不是反映战败的结局,故C错误。

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落后,故D错误。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5.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

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

6.5,满汉巡抚比例为1:

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汉人在清政府的政权结构中逐渐占据绝对优势,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八旗制度的衰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巩固统治,清政府启用汉人,因此直接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需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结构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结构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政权结构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有学者认为:

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

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

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甲午战败引发了中国激进的社会变革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彻底性超越西方

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方式

【解析】材料“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二十年时间内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多年的历史”可以推论出题干想要表达甲午战败之后中国在政治领域里就民主共和与君主专制所作出的迅速抉择,故B项正确;

A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

CD的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二十年时间内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多年的历史”。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17.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叫《平民政治》,但是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材料表明(  )

A.民主共和观念被人们所接受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认识逐渐深人D.民主宪政理念基本实现

【解析】A.《共和政治》、《共和杂志》畅销,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正确;

B.共和观念并不等于自由平等观念,故排除;

C.共和观念也不等于民主科学思想,故排除;

D.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民主宪政理念没有基本实现,故排除。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侧重于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

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

”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解析】依据题干“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故C项正确。

A项不是题干主旨,应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需要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以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以及对基础知识识记的能力。

19.“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解析】材料文字说明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表明资本主义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即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B,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的重心所在,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在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有部分题目出现。

高考考查以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为主要命题方式。

20.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

这些举措(  )

A.提高了公社的工作效率B.保证了公社政策的正确

C.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D.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解析】材料“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反映了巴黎公社的法令和决议具有民主的基础,体现了民主性原则,故D正确;

材料并不能体现公社的工作效率提高,故A错误;

法令和决议具有民主的基础,也不能完全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故B错误;

巴黎公社并没有发动农民阶级,故“巩固工农革命联盟”说法错误,故C错误。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21.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

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

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AB.BC.CD.D

【解析】A、革命背景与革命的性质之间没有联系,排除;

B、领导阶级的不同与革命性质之间没有联系,排除;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因此,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正确;

D、革命结果的不同与革命性质之间没有联系,排除;

本题以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对比为考查背景,考查对两次革命不同点比较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比较能力。

解答本题掌握:

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掌握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的方法。

22.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宣言中说: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中共发表此宜言是在(  )

A.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B.北伐战争行将结束时

C.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D.重庆谈判的过程之中

【解析】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根据题干材料”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这应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谋求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合作抗日。

故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D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的第二次合作,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

本题旨在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