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661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病例分析题..docx

中医--病例分析题

辩证论治

病历分析

试题1答案

男性,54岁,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0年,再发1个月余。

患者10年前冬季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许白粘痰,曾予消炎、止咳药治疗,症状持续约1个月后逐渐缓解。

其后,每年冬春季节或气候变化时咳嗽、咳痰,以每日晨起或夜间睡前为甚,痰液白粘。

1个月前,因劳累、受凉、及烟酒刺激,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又发,且较过去加重,无发热,无黄脓痰。

现症见:

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稍动则喘息不已,痰多稀薄色白,兼头痛,恶寒,无汗,口不渴,眠差,纳可,便调。

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T36.5℃,P96次/分,R20次/分,BP18/11kPa。

胸廓视诊呈桶状,肋间隙增宽。

双肺呼吸音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清,可闻及明显湿啰音。

血常规:

淋巴细胞0.177,单核细胞0.092,嗜碱细胞计数0.10×109/L。

胸片结果示:

两肺间质性炎症。

要求:

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

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

40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

(总分中西医结合35分,中医42分)

辨病辨证依据:

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

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无汗等表寒证。

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

病因为风寒袭肺。

病机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则壅遏肺气,外则郁闭皮毛,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

病位在肺。

病性属实证。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54岁老年男性,反复咳痰喘病史10年;

(2)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弱,叩诊呈过清音。

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

诊断: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

喘证

风寒袭肺

西医诊断: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治法:

宣肺散寒。

(5分)

方药: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麻黄6g紫苏15g杏仁10g炙甘草6g

半夏15g紫菀15g白前10g橘红10g

服法:

水煎服,日1剂。

每次150ml,每日2次。

试题2答案

女性,60岁,烦闷、失眠2年,加重1个月。

患者于2年前因生气,出现阵发心悸、胸闷、烦躁不安,睡眠欠佳,未进行任何治疗。

近日由于生气,患者感心悸、胸闷、情绪不宁症状加重,饮食明显减少,并出现夜间失眠,有自杀倾向。

现症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苔薄腻,脉弦。

T36.8℃,P77次/分,R18次/分,BPl7/12kPa。

神志清楚,表情忧郁。

全身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7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

神经检查无异常。

血常规正常;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B超示肝胆胰脾正常。

平素体健。

无其他病史记载。

要求:

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

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

40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

(总分中西医结合35分,中医42分)

辨病辨证依据:

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厥阴肝经循少腹,挟胃,布于胸胁,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故见腹胀、胸闷、胁痛。

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脘闷嗳气,纳呆。

肝气乘脾,则腹胀,大便失常。

苔薄腻,脉弦,为肝胃不和之象。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老年女性,易恼怒,失眠近日症状加重;

(2)表情忧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

诊断: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

郁证

肝气郁结

西医诊断:

抑郁症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5分)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柴胡10g枳壳12g芍药15g甘草6g

香附12g川芎12g陈皮12g合欢皮15g

当归15g郁金12g

服法:

水煎服,日1剂。

每次150ml,每日2次

试题3答案

女,49岁,因惊吓而心悸半月。

半月前因突受惊吓而发心悸,惊惕不安,自服舒乐安定心悸未见明显改善,遂来就诊。

现症见:

心悸,坐卧不安,情绪抑郁,纳呆食少,喜安静,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代、虚弦。

T:

36.5℃,P:

80次/分,R:

18次/分,BP:

130/80mmHg。

神志清,精神不振,心率80次/分,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电图示:

室性早搏。

要求:

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

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

40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

(总分中西医结合35分,中医42分)

辨病辨证依据:

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故心悸,坐卧不安。

心不藏神,神不内守,故少寐多梦。

情绪抑郁,肝不疏脾土,故纳呆食少。

脉代、虚弦,为心神不安之象。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心悸半月;

2.体格检查:

心率80次/分,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3.心电图示:

室性早搏。

诊断: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

心悸

心虚胆怯

西医诊断: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5分)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味。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龙齿15g茯神15g人参3g远志10g

石菖蒲15g茯苓15g琥珀粉2g(冲服)

酸枣仁10g大枣10g

服法:

水煎服,日1剂。

每次150ml,每日2次。

试题4答案

女,47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9年,复发2天。

9年前游泳劳累后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以后常因劳累发作。

2天前因劳累出现小便涩,淋沥不已,腰膝痠软,神疲乏力,便溏,夜寐安,小便调,遂来就诊。

体格检查:

T36.5℃,P82次/分,R18次/分,BPl2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肾区轻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尿常规:

白细胞1~5个/Hp,蛋白(-)。

肾盂造影:

肾盂变形。

要求:

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

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

40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

(总分中西医结合35分,中医42分)

辨病辨证依据:

淋证日久,损伤脾肾。

肾气不固,故小便涩,淋沥不尽。

劳则耗气,故遇劳即发。

肾阳虚,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脾虚气血生成不足,故面白;脾阳虚,故便溏。

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象。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反复尿频,尿痛,尿急9年;

2.查体肾区叩击痛;

3.尿常规:

白细胞1~5个/Hp,蛋白(-)。

肾盂造影示肾盂变形。

诊断: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

淋证劳淋

脾肾两虚

西医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

治法:

健脾益肾。

(5分)

方药:

无比山药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党参l0g黄芪15g山药15g莲子肉12g

茯苓10g薏苡仁20g泽泻10g扁豆衣6g

山萸肉10g菟丝子20g芡实10g金樱子10g

煅牡蛎20g

服法:

水煎服,日1剂。

每次150ml,每日2次。

试题5答案

女,55岁,胸部闷痛反复发作半年,加剧2天。

半年前劳累后出现阵发性胸部闷痛,每次持续2~3分钟,范围如拳头大小,胸痛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时有心悸不宁,可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2天前劳累后胸部闷痛再发,较前严重,遂来就诊。

现前胸刺痛,唇暗,舌质紫暗,脉沉涩。

T:

36.8℃,P:

78次/分,R:

20次/分,BP:

BP130/85mmHg。

神志清,精神不振,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律,V5、V、I、aVL导联的ST段下降0.1mV,T波低平。

实验室检查:

血胆固醇6.2mmol/L,甘油三酯4.76mmol/L,血粘度增高。

要求:

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

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

40分钟

标准答案:

请根据以下标准给自自已打分:

评分要点:

(总分中西医结合35分,中医42分)

辨病辨证依据: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是瘀血内停,络脉不通的征象。

血属阴,夜亦属阴,两阴相加,瘀血更重,故入夜痛甚。

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

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象。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10分)

西医诊断依据: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7分,师承5分)

1.前胸刺痛反复发作半年,夜间发作较甚,疼痛位置固定不移,每次持续2~3分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2.心电图检查:

V5、V6、I、aVLST段下降0.1mV,T波低平;

3.实验室检查:

提示血粘度增高。

诊断:

(中西医结合7分,中医8分,师承6分)

中医诊断:

胸痹

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5分)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中西医结合8分,中医10分)

柴胡10g枳壳10g当归15g赤芍10g

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郁金15g

降香10g延胡索10g甘草6g

服法:

水煎服,日1剂。

每次150ml,每日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